快乐的语文课堂,从你我开始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555666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初中以后,在语文课堂上学生一改小学那种积极应答的习惯,往往习惯于听老师讲,而不愿张口回答问题;习惯于抄老师写的答案,而不愿阐述自己的观点;习惯于看老师的表演,而不愿站起来去“说”,去积极参与……时间长了,学生往往会对语文产生一种厌倦感,于是很多老师想尽办法强迫学生学语文,可是效果往往不甚理想。我认为,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创建快乐的语文课堂是最有效的途径。
  一、尊重学生,与学生交朋友。
  要营造快乐的语文课堂,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很多老师太注重自己的权威性,以自己的主观标准和个人感受来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感受,久而久之,师生之间难以互相接纳、互相信任、互相包容。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进步的动力,也是打造快乐课堂的前提。老师要多花时间了解学生,多听听学生的心声,多从学生的角度想问题,考虑他们的感受。正如保罗所言:“在软弱人中我要做软弱人!”老师心中有学生,尊重学生,学生才会接纳老师,尊重老师,接纳你所传授的知识。师生之间的朋友关系,学生才会把自己的所思所想、遇到的问题与老师分享。例如学生喜欢以周记的形式把自己的苦恼及学习的压力与我分享,我也会在周记里写一些个人建议,正因为这样学生把我当成了知心的朋友,由原来讨厌写周记到现在喜欢写周记,写作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提高,也由此喜欢上了语文课。我没有想到自己在周记里的一两句话会对学生有如此大的影响。我深刻体会到,老师尊重、体谅学生,学生自然也会尊重老师、体谅老师,喜欢上老师的课。课堂上我们都是以探讨的形式来完成课程的任务,这比强迫学生学习的效果要理想多了。
  二、对学生有多信任,课堂就有多快乐。
  为什么现在语文课堂会常出现不愿张口回答问题;习惯于抄老师写的答案,而不愿阐述自己的观点的现象呢?我觉得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老师爱唱独角戏,不给学生“说”的机会;二是老师爱做课堂主人,不能尊重学生的“说”,不信任学生。时间长了,老师不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而学生习惯了老师的“标准答案”了。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告诉人们,学生能否持之以恒地学习,与老师的信任程度有密切的关系。我们要谅解学生,因为学生毕竟阅历浅,考虑问题肤浅,他们考虑问题未必如老师当初设计的一样,所以老师应投去一个赞许的目光,说一句鼓励的话语,这样会给予学生很大的力量。这样长久下去,学生会喜欢上发言,提高学习能力,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上《童趣》中“游花园,鞭蛤蟆”这一课时,我备课时总觉得概括得不够简洁,但学生却用“神游花台”四字来概括,听了他们的观点我有豁然开朗之感;《海燕》一文中,让他们写海燕的宣言,学生运用诙谐的语言,形象而生动。每节的语文堂里总是热热闹闹,有很多的想法,有时候甚至质疑老师,就在这样的课堂氛围里,学生敢想、敢说。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就要做课堂的有心人,多信任学生。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现才能,这给他们很大的成就感,因为哪个学生不喜欢轻松、愉快的课堂呢?
  三、课堂设计应巧设心思。
  有效的课堂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要营造快乐的课堂,老师必须熟悉教材,熟悉学生的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巧妙开展课堂教学。尤其是课堂的发问,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由此可见,课堂设计的确需要多花心思。课堂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能力,学生能够理解,能够作答,而不是让学生可望而不可即,否则只会让学生望而生畏,更无快乐可言。精巧的课堂设计,可以让学生有兴趣参与课堂活动,才会在活动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增强学习效果。
  四、教师以自己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一个有魅力的老师往往能够吸引学生,魅力并不一定非拥有青春不老的外表,因为一个人并不可能永远都拥有不变的青春,学生信服的是那些学识渊博、具有独特人格的老师。
  在快乐的课堂上,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的引路人,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在课堂上老师要清楚认识自己的位置及作用,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用幽默的语言激励语言,让学生能说自己想说的话,做应该要做的事,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遨游于知识的海洋,这样才有快乐可言。
  另外,我觉得学生最为信服的是老师的人格魅力,假如老师工作中能做到认真、负责、信守诺言,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认真学习,对同学、对老师也能做到信守诺言。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独特的教学方法,往往会获得学生的赞赏,学生就如一面镜子,你怎么做,镜子也会怎么做。只要让学生关注、信服,课堂将更和谐、更快乐,学生学习的劲头也会更足。
  语文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培养能力,在快乐中张扬个性。而且教师也可以摆脱“满堂灌”的痛苦,拥有更多的时间与机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幸福感也会油然而生。
其他文献
问题链导学是针对传统教学中讲得多练得多教得苦学得累效果差的现象而提出的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共同生成的新型教学模式。老师适时地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形成课堂中有效的思维碰撞,生成新的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养。  一、三维目标  教学链导学的三维目标既包括旧有关联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思想的复习体验,又有学生在此基础上可能且容易达成的新的知识技能、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特点。”[1]。基于新课标的这一思想,中学语文教材的编写者们大都采取较为开放的态度,对文学作品的思想主题不再采取单一的解读模式,而是提倡多元解读。然而,目前的教材、教学参考书和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对文学作品作政治性解读的思维惯性,考试中仍旧存在唯一答案的情况,依然存在强调工具性忽略人文性的现象
新课改如火如荼地进行了多年,但是不少语文教师仍然习惯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总是千方百计地规范学生的认知和体验,以致钳制了学生的活力与个性,压抑了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的精神,挫伤了学生探索和创造的信心与热情,课堂变得机械、沉闷、程式化,缺乏应有的生气和乐趣,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要解决课堂出现的这些问题,就必须强调学习的自主建构,强调教学的动态生成。  “生成性”是当前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理念
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有情感的传达。文学是情感艺术,文学是对人的生命、社会及其意义的叩问,好的作品有着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艺术境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用美好的情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让其受到美的熏陶显得至关重要。在语文教学中要实施情感教育,就是通过语文教育对学生的情感领域施加专门的影响。  为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我试从以下几方面探索。  1.更改观念,拉
刘勰曾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语文教学的艺术之魂,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没有情感的融入,课堂教学将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机和乐趣。因此,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们既可以驰骋于大漠边关,又可以徜徉于小桥流水;既能纵情于祖国的名山大川,又能放歌在祖国的辽阔草原,让他们在不同的情境中感受作者不同的人生情感,体验作者不同的人生
目的:运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对13例安肠胶囊治疗前后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直肠组织蜡块,以及10例痔疮患者正常结直肠组织蜡块中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细胞和NK细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