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色列是世界上最富盛名的创新国家,在总面积约25740 km2(实际管辖范围),人口约800万,大部分土地为沙漠覆盖的狭长地带上,产生了1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在高科技农业方面世界领先,在通讯、电子、生命科学、医疗、军事等领域频出创新,几乎拥有所有世界著名的高科技大型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例如谷歌、微软、IBM、惠普、通用电气等等。而处于以色列西海岸的特拉维夫,人口大约为40万,不到以色列总人口的1/20,却是以色列的经济和科技中心,占据以色列60%以上的创新种子公司,每年有40多家创新企业被谷歌等高科技公司收购,并被誉为“欧洲创新领导者”和“仅次于硅谷的创业圣地”。本文我们主要从城市创新系统的运作模式和具体策略,来探究特拉维夫市成功的奥秘。
在特拉维夫市政府建设维护的关于在特拉维夫创新创业服务的网站上(http://www.telavivstartupcity.com/),可以看到两个非常显眼的词汇:永不停息的城市(Tel Aviv Nonstop City)和创新创业的城市(Tel Aviv Startup City)。这两个口号式的语汇,实际上也是特拉维夫能够成为与硅谷齐名的全球创新中心的成功关键。他们成功经验可以概括为以鼓励创业推动自主科技创新,瞄准全球科技创新的市场需求,专注于创新产品的设计架构,从而吸引全球跨国公司研发部门的加盟,形成良性的城市科技创新循环。其具体策略可以分成五个方面。
避免盲目模仿,准确定位城市发展方向
特拉维夫曾经也遭遇失败。在2010年将自己确立为全球城市的发展目标后, 其专门成立了全球城市行动计划办公室,并到伦敦、巴黎、纽约等世界城市学习经验。通过一番考察,特拉维夫决定学习巴塞罗那,走“艺术之都”的路线。然而,在投资大量资源建立美术馆、博物馆和各种文化展览设施之后,特拉维夫的“中东艺术大都市”的愿景并没有获得实现。
这种艺术路线的失败,使得城市政府重新思考特拉维夫建立全球城市到底有何优势。他们认为,要构建全球城市,首先必须是一个商业中心,而要成为一个商业中心,则需要有足够的企业予以支撑。然而,现有的基础并不能吸引外来企业,那么只能依靠自己力量建立企业。回顾城市本身的发展历程,本质上就是一个从零开始的创业过程,也即创造现代城市的事业。也就是说,特拉维夫的原始基因就在于冒险,就在于创新,就在于创业。因此,特拉维夫在2010年后正式将其城市定位确立为“永不停息的创新创业城市”。在这一基本定位基础上,特拉维夫真正走上了构建全球创新中心的快车道。
营建全球媒体沟通平台以提升城市形象
要建成全球创新城市,不仅需要提升城市本身在全球媒体中的形象,还必须提升自身在全球媒体中的曝光频率,从而为全球范围内的创新、创业者以及寻求海外市场的跨国公司提供相关信息。为此,特拉维夫做足了功课。首先,特拉维夫将构建全球创新中心这个话题作为整个城市工作讨论的主题,并在世界各国重点城市进行游说和招商。例如,去年9月14日,特拉维夫举行了“DLD特拉维夫创新节”,历时8天,包含了大约100项各式国际创新活动,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国数百家新创公司、风投基金、天使投资人、大型跨国企业。此外,在“DLD特拉维夫会议”上,特拉维夫市政府邀请了来自全球各国的商界(例如创新公司、风投公司、大型跨国公司等)、政界(世界城市市长等)精英人物,参与创新机制与城市创新发展的讨论。去年11月,特拉维夫市长罗恩·赫尔代(Ron Huldai)又兴致勃勃的来到中国的北京、重庆、深圳宣讲其关于特拉维夫“永不停息的创业城市”的战略宏愿,详细解释了为了引进人才所采用的一系列政策,比如全额奖学金吸引中国留学生,外国人来特拉维夫创业可以获得特殊的创业签证,为初创企业提供风险贷款等。
其次,特拉维夫市政府为了将自己的“创业城市”、“创新城市”和“全球城市”的品牌向世界各地输出,建设了特拉维夫国际媒体枢纽空间(Tel Aviv International Media Hub),其目标就是为国际记者,特别是短期采访的记者提供交流、沟通与思想对话的空间,并定期组织以“创业、创新”为主题的城市旅游和考察,让这些记者体验城市的休闲生活、饮食以及创新企业,特别是初创企业的生存状态,使得他们将特拉维夫的最内在、最真实的创业、工作、休闲状态散播到世界各地。除此以外,特拉维夫还与以色列外交部长期合作,邀请世界各国影视媒体前往特拉维夫报道城市的文化设施、饮食、戏剧、海滩生活等。
以自下而上的创业、创新发展模式为主导
科技创新的涌现需要以大量的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相互之间的市场竞争为基础。特拉维夫创新中心位置的确立,与整个城市的创业热情无法分开。在特拉维夫,人口结构年轻化明显,其中18-35岁中的人口占到总人口33%以上,这些年轻人大多为大学毕业生和外来寻求创业机会的年轻人。
为了鼓励每一个年轻人参与创新创业,特拉维夫市政府提供了近乎免费的基础创业咨询服务。每一个创业团队,只要有一点点创业创新的想法,都可以通过预约获得政府相关信息的咨询、培训,这就使得任何一个最初的想法都有可能实现。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想法都能获得成功。失败并不会造成这些年轻人的放弃,因为在其朋友圈中,失败的例子非常之多。实际上在整个以色列人中,都存在一种信念,那就是不惧怕失败。失败之后,他们会吸取教训,重新投入到下一次的项目策划和创新创业尝试之中。
这些失败经历,通常也为这些失败者在后续的创业中获得一定的优势,这是因为本地的风险投资和孵化器在评估新的创意项目策划过程中,也会对这些失败经历进行评估,帮助他们找到失败的原因,让这些企业更快成长,变得更加富有弹性。因此,在年轻人中,这种一传十十传百的联动效应,使得创业成为一种时尚行为,受到广泛推崇。据估计,在特拉维夫仅2013年一年,就有45个创新企业被欧洲、美国等国家大公司收购(以色列的发展模式是大多企业将精力集中于创新研发,卖创新技术,而不做生产和分销链条),收购总金额超过64亿美元。 个人与企业为创新创业先锋,
政府提供灵活服务
根据特拉维夫全球城市办公室的统计,全球创业人群的抽样调查中,特拉维夫被认为是仅次于硅谷的全球第二大创新创业圣地。这种成绩的获得,首先与特拉维夫政府将自己定位为服务型政府相关,并且与其构建全球创新中心的城市领导意志相匹配。特拉维夫作为一个现代城市,它打破了耶路撒冷的文化传统与相对保持的文化氛围,而是以一种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世界各地的人口,对于同性恋、女性创业、时尚等也是甚为宽容。例如,在特拉维夫,甚至会举行同性恋荣耀节(Tel Aviv Gay Pride Festival),这种开放度对于一个信仰以色列教的国家和城市来说是非常难得的。
其次,为了方便和激发创新企业的产生,特拉维夫市政府于2011年在城市最为繁荣的中心商业区接管了香农塔办公大楼(Shalom Tower)七楼的旧公共图书馆,并花了大量精力进行了整修,形成了一个集知识交流、图书共享、创业办公的中心枢纽(co-working hub)。这个办公空间,由市政府赞助,每年根据政府举办的创业竞赛,选出10个最具成功可能性的企业,以非常低的价格租赁给这些企业。与此同时,这个空间还集中了政府提供的信息咨询、培训服务机构,方便任何一个团队来咨询自己的创业计划。如果一旦可行,可以马上给予办公空间和提供相关手续办理,这就大大缩短了创业失败可能带来的巨大时间成本。这种高效性、集聚性,大大的促进了特拉维夫的创业队伍的增长。据统计,以色列67%的种子阶段的创业公司,都集中在特拉维夫-雅法(Tel Aviv-Yafo)地区(雅法为特拉维夫的老城部分)。同时,特拉维夫还拥有世界顶级跨国企业,例如谷歌、微软、通用等。政府要求并鼓励这些企业给予初创企业相应的参观、辅导与学习机会。这种信息交换,就大大的激发了初创企业的灵感和发展动力。
说到信息交换,特拉维夫政府实现了全城的wifi覆盖,并且全部免费使用。通过这种网络,政府将各种有利于创业的信息都公开于广大用户之中。例如,特拉维夫市政府推出了一个专门的服务于创业者的网站“Tel Aviv Startup City(http://www.telavivstartupcity.com/)”,这个网站列出了政府现有的各种政策的详细内容。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内容是关于特拉维夫的所有可以利用的办公空间及其信息,还有所有的可以进行投资洽谈的投资机构的地点、联系信息;所有初创企业的类别、规模、地址、联系方式;所有加速企业的类别、规模地址、联系方式;所有研发中心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地址、联系方式等;甚至还列出了所有这些不同企业目前正需要的工作人才,即可能的就业岗位。所有这些信息全部用网页地图给出,一目了然(http://mappedinisrael.com/)。任何创业者只需要参看这个数据库,就可以有目标可循,迅速获得上述所提出的所有问题。如果需要更进一步的信息,可以根据地图直接访问政府或自己感兴趣的企业。实际上这个服务也属于一个创新项目(Mapped in Israel),是一个19岁的高中生Beng Lang的作品,他的灵感来自于硅谷的访学。受到这个概念的启发,这个服务也被美国人带到了纽约(Mapped in NY),印度尼西亚人带到了雅加达(Mapped in Jarkata)。
建立详实的企业发展情况数据库,
实现灵活的融资政策
由于特拉维夫非常重视自下而上的创新发展模式,不可避免的将会面临许多初创企业、小型企业的融资问题。为了保证这些企业不同的、灵活的融资需求,特拉维夫市政府建立了非常详细的各类企业的发展情况数据库,包括企业的规模、人数、区位、产品市场、发展阶段、生产规模、主要融资形式、当前的主要问题等。通过参考这一不断更新的数据库,并通过专业的金融分析工具,生产各类企业的最优融资模式和规模,这就大大减轻了政府不必要的财政负担,同时也使得资本配置更加有效与合理。
虽然大部分融资都交由市场,但特拉维夫市政府依然提供小规模的资本支持。这些小规模的资本支持将给予哪些初创企业?其基本做法就是举办各种创业竞赛,选出最优的团队,给予支持。政府一旦将资本注入这些团队之后,就不再直接操控这些资本的使用情况,将其所有权和使用权彻底交给企业、团队。一旦企业失败后,则无需返回资本;如果团队成功后,则需逐年返回资本。
这些资本虽然规模不大,但对于中小企业、初创企业、或创业队伍而言,却非常重要。而对于微软、谷歌等这种已经非常成熟的企业来说,作用并不大,其融资应该交由市场。对这些企业来说,其关注的核心并非来自政府的直接资本支持(通常情况下,在地方财政财力约束条件下,这些企业也不可能获得足够大的财政支持以满足这种巨大型跨国公司的资本流通需求),而是政府能够提供的服务(信息公开、思想开放、办事流程透明、市场透明等、办事效率高效)、本地的创新支持环境等(各种中小企业在这些大型公司的某些环节的探索、创新)。因此,特拉维夫政府将工作重点置于这些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特别是本地的企业。这就是为什么特拉维夫能够拥有以色列67%的创新种子企业的原因,也是为什么特拉维夫每年卖给外国大型公司的创新产品在以色列稳居第一的原因。
在特拉维夫市政府建设维护的关于在特拉维夫创新创业服务的网站上(http://www.telavivstartupcity.com/),可以看到两个非常显眼的词汇:永不停息的城市(Tel Aviv Nonstop City)和创新创业的城市(Tel Aviv Startup City)。这两个口号式的语汇,实际上也是特拉维夫能够成为与硅谷齐名的全球创新中心的成功关键。他们成功经验可以概括为以鼓励创业推动自主科技创新,瞄准全球科技创新的市场需求,专注于创新产品的设计架构,从而吸引全球跨国公司研发部门的加盟,形成良性的城市科技创新循环。其具体策略可以分成五个方面。
避免盲目模仿,准确定位城市发展方向
特拉维夫曾经也遭遇失败。在2010年将自己确立为全球城市的发展目标后, 其专门成立了全球城市行动计划办公室,并到伦敦、巴黎、纽约等世界城市学习经验。通过一番考察,特拉维夫决定学习巴塞罗那,走“艺术之都”的路线。然而,在投资大量资源建立美术馆、博物馆和各种文化展览设施之后,特拉维夫的“中东艺术大都市”的愿景并没有获得实现。
这种艺术路线的失败,使得城市政府重新思考特拉维夫建立全球城市到底有何优势。他们认为,要构建全球城市,首先必须是一个商业中心,而要成为一个商业中心,则需要有足够的企业予以支撑。然而,现有的基础并不能吸引外来企业,那么只能依靠自己力量建立企业。回顾城市本身的发展历程,本质上就是一个从零开始的创业过程,也即创造现代城市的事业。也就是说,特拉维夫的原始基因就在于冒险,就在于创新,就在于创业。因此,特拉维夫在2010年后正式将其城市定位确立为“永不停息的创新创业城市”。在这一基本定位基础上,特拉维夫真正走上了构建全球创新中心的快车道。
营建全球媒体沟通平台以提升城市形象
要建成全球创新城市,不仅需要提升城市本身在全球媒体中的形象,还必须提升自身在全球媒体中的曝光频率,从而为全球范围内的创新、创业者以及寻求海外市场的跨国公司提供相关信息。为此,特拉维夫做足了功课。首先,特拉维夫将构建全球创新中心这个话题作为整个城市工作讨论的主题,并在世界各国重点城市进行游说和招商。例如,去年9月14日,特拉维夫举行了“DLD特拉维夫创新节”,历时8天,包含了大约100项各式国际创新活动,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国数百家新创公司、风投基金、天使投资人、大型跨国企业。此外,在“DLD特拉维夫会议”上,特拉维夫市政府邀请了来自全球各国的商界(例如创新公司、风投公司、大型跨国公司等)、政界(世界城市市长等)精英人物,参与创新机制与城市创新发展的讨论。去年11月,特拉维夫市长罗恩·赫尔代(Ron Huldai)又兴致勃勃的来到中国的北京、重庆、深圳宣讲其关于特拉维夫“永不停息的创业城市”的战略宏愿,详细解释了为了引进人才所采用的一系列政策,比如全额奖学金吸引中国留学生,外国人来特拉维夫创业可以获得特殊的创业签证,为初创企业提供风险贷款等。
其次,特拉维夫市政府为了将自己的“创业城市”、“创新城市”和“全球城市”的品牌向世界各地输出,建设了特拉维夫国际媒体枢纽空间(Tel Aviv International Media Hub),其目标就是为国际记者,特别是短期采访的记者提供交流、沟通与思想对话的空间,并定期组织以“创业、创新”为主题的城市旅游和考察,让这些记者体验城市的休闲生活、饮食以及创新企业,特别是初创企业的生存状态,使得他们将特拉维夫的最内在、最真实的创业、工作、休闲状态散播到世界各地。除此以外,特拉维夫还与以色列外交部长期合作,邀请世界各国影视媒体前往特拉维夫报道城市的文化设施、饮食、戏剧、海滩生活等。
以自下而上的创业、创新发展模式为主导
科技创新的涌现需要以大量的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相互之间的市场竞争为基础。特拉维夫创新中心位置的确立,与整个城市的创业热情无法分开。在特拉维夫,人口结构年轻化明显,其中18-35岁中的人口占到总人口33%以上,这些年轻人大多为大学毕业生和外来寻求创业机会的年轻人。
为了鼓励每一个年轻人参与创新创业,特拉维夫市政府提供了近乎免费的基础创业咨询服务。每一个创业团队,只要有一点点创业创新的想法,都可以通过预约获得政府相关信息的咨询、培训,这就使得任何一个最初的想法都有可能实现。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想法都能获得成功。失败并不会造成这些年轻人的放弃,因为在其朋友圈中,失败的例子非常之多。实际上在整个以色列人中,都存在一种信念,那就是不惧怕失败。失败之后,他们会吸取教训,重新投入到下一次的项目策划和创新创业尝试之中。
这些失败经历,通常也为这些失败者在后续的创业中获得一定的优势,这是因为本地的风险投资和孵化器在评估新的创意项目策划过程中,也会对这些失败经历进行评估,帮助他们找到失败的原因,让这些企业更快成长,变得更加富有弹性。因此,在年轻人中,这种一传十十传百的联动效应,使得创业成为一种时尚行为,受到广泛推崇。据估计,在特拉维夫仅2013年一年,就有45个创新企业被欧洲、美国等国家大公司收购(以色列的发展模式是大多企业将精力集中于创新研发,卖创新技术,而不做生产和分销链条),收购总金额超过64亿美元。 个人与企业为创新创业先锋,
政府提供灵活服务
根据特拉维夫全球城市办公室的统计,全球创业人群的抽样调查中,特拉维夫被认为是仅次于硅谷的全球第二大创新创业圣地。这种成绩的获得,首先与特拉维夫政府将自己定位为服务型政府相关,并且与其构建全球创新中心的城市领导意志相匹配。特拉维夫作为一个现代城市,它打破了耶路撒冷的文化传统与相对保持的文化氛围,而是以一种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世界各地的人口,对于同性恋、女性创业、时尚等也是甚为宽容。例如,在特拉维夫,甚至会举行同性恋荣耀节(Tel Aviv Gay Pride Festival),这种开放度对于一个信仰以色列教的国家和城市来说是非常难得的。
其次,为了方便和激发创新企业的产生,特拉维夫市政府于2011年在城市最为繁荣的中心商业区接管了香农塔办公大楼(Shalom Tower)七楼的旧公共图书馆,并花了大量精力进行了整修,形成了一个集知识交流、图书共享、创业办公的中心枢纽(co-working hub)。这个办公空间,由市政府赞助,每年根据政府举办的创业竞赛,选出10个最具成功可能性的企业,以非常低的价格租赁给这些企业。与此同时,这个空间还集中了政府提供的信息咨询、培训服务机构,方便任何一个团队来咨询自己的创业计划。如果一旦可行,可以马上给予办公空间和提供相关手续办理,这就大大缩短了创业失败可能带来的巨大时间成本。这种高效性、集聚性,大大的促进了特拉维夫的创业队伍的增长。据统计,以色列67%的种子阶段的创业公司,都集中在特拉维夫-雅法(Tel Aviv-Yafo)地区(雅法为特拉维夫的老城部分)。同时,特拉维夫还拥有世界顶级跨国企业,例如谷歌、微软、通用等。政府要求并鼓励这些企业给予初创企业相应的参观、辅导与学习机会。这种信息交换,就大大的激发了初创企业的灵感和发展动力。
说到信息交换,特拉维夫政府实现了全城的wifi覆盖,并且全部免费使用。通过这种网络,政府将各种有利于创业的信息都公开于广大用户之中。例如,特拉维夫市政府推出了一个专门的服务于创业者的网站“Tel Aviv Startup City(http://www.telavivstartupcity.com/)”,这个网站列出了政府现有的各种政策的详细内容。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内容是关于特拉维夫的所有可以利用的办公空间及其信息,还有所有的可以进行投资洽谈的投资机构的地点、联系信息;所有初创企业的类别、规模、地址、联系方式;所有加速企业的类别、规模地址、联系方式;所有研发中心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地址、联系方式等;甚至还列出了所有这些不同企业目前正需要的工作人才,即可能的就业岗位。所有这些信息全部用网页地图给出,一目了然(http://mappedinisrael.com/)。任何创业者只需要参看这个数据库,就可以有目标可循,迅速获得上述所提出的所有问题。如果需要更进一步的信息,可以根据地图直接访问政府或自己感兴趣的企业。实际上这个服务也属于一个创新项目(Mapped in Israel),是一个19岁的高中生Beng Lang的作品,他的灵感来自于硅谷的访学。受到这个概念的启发,这个服务也被美国人带到了纽约(Mapped in NY),印度尼西亚人带到了雅加达(Mapped in Jarkata)。
建立详实的企业发展情况数据库,
实现灵活的融资政策
由于特拉维夫非常重视自下而上的创新发展模式,不可避免的将会面临许多初创企业、小型企业的融资问题。为了保证这些企业不同的、灵活的融资需求,特拉维夫市政府建立了非常详细的各类企业的发展情况数据库,包括企业的规模、人数、区位、产品市场、发展阶段、生产规模、主要融资形式、当前的主要问题等。通过参考这一不断更新的数据库,并通过专业的金融分析工具,生产各类企业的最优融资模式和规模,这就大大减轻了政府不必要的财政负担,同时也使得资本配置更加有效与合理。
虽然大部分融资都交由市场,但特拉维夫市政府依然提供小规模的资本支持。这些小规模的资本支持将给予哪些初创企业?其基本做法就是举办各种创业竞赛,选出最优的团队,给予支持。政府一旦将资本注入这些团队之后,就不再直接操控这些资本的使用情况,将其所有权和使用权彻底交给企业、团队。一旦企业失败后,则无需返回资本;如果团队成功后,则需逐年返回资本。
这些资本虽然规模不大,但对于中小企业、初创企业、或创业队伍而言,却非常重要。而对于微软、谷歌等这种已经非常成熟的企业来说,作用并不大,其融资应该交由市场。对这些企业来说,其关注的核心并非来自政府的直接资本支持(通常情况下,在地方财政财力约束条件下,这些企业也不可能获得足够大的财政支持以满足这种巨大型跨国公司的资本流通需求),而是政府能够提供的服务(信息公开、思想开放、办事流程透明、市场透明等、办事效率高效)、本地的创新支持环境等(各种中小企业在这些大型公司的某些环节的探索、创新)。因此,特拉维夫政府将工作重点置于这些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特别是本地的企业。这就是为什么特拉维夫能够拥有以色列67%的创新种子企业的原因,也是为什么特拉维夫每年卖给外国大型公司的创新产品在以色列稳居第一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