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卵生动物克隆的可能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xian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7年“多莉”克隆羊问世以来,已经有20多種哺乳动物相继实现了体细胞克隆的无性繁殖。然而,由于特殊的卵生生殖模式,体细胞克隆方法无法在禽类动物中使用,因此禽类动物的保种、挽救、濒危复原和生物工程育种等工作遇到了瓶颈,且一直未被突破。
  近日,《自然—通讯》杂志在线发表了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李碧春和陈国宏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文章。该文章介绍了将鸡体细胞(成纤维细胞)逆转为原始生殖细胞繁殖后代的理论研究和方法体系。

1、破解禽类动物体细胞克隆难题


  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的原理是将重编程的体细胞移植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形成重构胚胎,然后移植入代孕母体中继续发育,产生出克隆动物,例如克隆羊“多莉”。
  “但这一技术无法在禽类动物上实施。”李碧春说。主要原因是,“禽类受精卵(蛋)排出时已经发育到具有大量细胞的晚期囊胚阶段,且和卵黄密切相连吸取营养。”
  团队成员左其生介绍,禽蛋中除了卵母细胞(未受精卵)或早期胚胎(受精卵)外,还含有大量胚胎发育需要的营养物质(卵黄);加之,禽类卵母细胞的核大且只被薄薄的一层细胞质包裹,这使得去除和移入细胞核这个过程很难实施。
  如果沿用哺乳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方式,将重构胚胎植入鸡蛋中,就相当于把已经“着床”在子宫里的胚胎去掉,再换上重构胚胎继续发育。
  “这个过程目前在卵生动物上不可能实现。”文章作者张亚妮表示,“这就使得禽类动物的克隆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问题,这一瓶颈阻碍了禽类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和家禽业生物工程育种、种质资源保存与濒危禽类恢复,以及遗传分子机制等领域的研究工作进展。”
  目前我国拥有非常丰富的畜禽品种资源。陈国宏认为,做好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是将来优良性状利用和生物工程育种的基础,挖掘和建立合适的保种体系就显得尤为必要。
  在哺乳动物中,无论是体细胞克隆技术,还是配子和胚胎冻存技术都可以有效地保护当下的品种资源。但是在禽类动物上,这些方法并不完全适用,因此需要开辟新的方法。
  “我们的研究利用了鸡原始生殖细胞随血液迁移的特点,首先将供体细胞,即成纤维细胞,在体外转分化为原始生殖细胞,再异体移植到受体中,使其借用受体性腺的环境发育成精子或卵子,待受体鸡性成熟后相互交配,产生来源于供体鸡的后代。由于与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有不同之处,因此我们称其为类克隆鸡。”李碧春说。
  “类克隆鸡的产生,不仅能为禽类动物的种质资源保护和濒危禽类的恢复提供一种新方法,而且为未来禽类动物的生物工程育种、性状遗传机制解析等基础研究工作提供新途径。”陈国宏说。

2、实现体细胞高效逆转为原始生殖细胞


  该团队2010年就启动了类克隆鸡的研究工作。随着对鸡原始生殖细胞生物特性研究的不断深入,他们发现,鸡原始生殖细胞可作为工具细胞进行类克隆鸡的生产,但遇到了如何大量获取原始生殖细胞的难题。
  虽然在哺乳动物中已经建立了高效的体外诱导原始生殖细胞的方法体系,但在禽类动物上该方法体系尚未建立。
  左其生介绍,该团队前期已建立了原始生殖细胞迁移归巢并生产后代鸡的模型,为鸡的种质资源保护和恢复提供了新思路。
  但由于分离鸡体内来源的原始生殖细胞数量少,且需以牺牲早期胚胎为代价,因此该团队一直探寻能够获得大量原始生殖细胞的方法体系。
  他们先建立了胚胎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原始生殖细胞的体系,但胚胎干细胞也不容易获得。
  “体细胞重编程技术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思路,体细胞经过重编程能够形成与胚胎干细胞类似的有分化潜能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且体细胞的分离和冷冻技术相对容易,能够在短时间内大量获取,对个体也不会造成较大伤害。”左其生说。
  因此,他们选择鸡成纤维细胞,先将其重编程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再进一步诱导分化为原始生殖细胞,这样就可以极大地解决原始生殖细胞无法大量获得且分离培养困难的问题。
  经过10多年的探索攻关,该团队将我国黑羽狼山鸡的体细胞逆转成原始生殖细胞,并移植到隐性白羽白洛克受体鸡(代孕鸡)体内,产出了来源于供体黑羽狼山鸡的后代。

3、体细胞复原为活禽成为现实


  “该技术是一项全新的将体细胞复原为活体的方法,是一次改变禽类生物工程育种和种质资源保护传统规则的创新,对家禽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一位文章评审专家点评称。
  “这项研究可利用鸡的体细胞生产后代,这一技术成为生产克隆鸡的游戏规则改变者,对鸡肉研究领域非常有用。”另一位评审专家评价说。
  经过探索,李碧春和陈国宏研究团队还系统解析了鸡体细胞重编程和原始生殖细胞发生的调控机制,建立了高效的体细胞重编程、诱导多能性干细胞分化为原始生殖细胞以及原始生殖细胞异体移植的方法体系。
  “将这三项技术结合使用,成功地实现了将体细胞复原为活禽。这项工作突破了禽类遗传工程操作困难的瓶颈,为禽类动物的保护和濒危品种的复原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将来结合基因编辑技术,可有效地获得基因修饰后代,加快禽类动物的生物工程育种进程。”李碧春介绍。
  目前,该团队还建立了快速而有效的鸡皮肤组织冷冻保存的技术体系,且能从解冻复苏后的皮肤组织中获得细胞并将其诱导成为原始生殖细胞,为禽类动物种质资源长期保存提供了技术支撑。
其他文献
发力“光储网充”,助力“电动中国”。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正在变身为新能源产业的“领跑者”。   6月2日,在山西综改示范区举办的一场研讨会上,山西华阳集团新能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阳股份”)推出的光储网充示范工程,被与会专家视为构建零碳社会、助力电动中国的新兴商业模式,也是华阳股份从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转型的又一重大举措。   山西省是典型的高碳经济省份。推动高碳资源低碳利用,是煤炭产业转型的重
期刊
这是一场超强大脑的会聚,带来先进思想理念,为助力山西转型发展把脉问诊、开方献策;  这是一次有的放矢的对接,引入最新前沿科技,在山西企业中转化为生产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这是一条加深情谊的纽带,院士专家与三晋儿女,共同谱写协作发展新篇章。  5月19~24日,2021年院士专家山西行启程,他们奔赴全省各地,深入企业、高校等地,用先进理念指导发展、用智力优势支持发展、用示范效应带动发展,为山西转
期刊
6月8日,山西长城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内,工作人员正在加紧生产。据了解,该公司紧抓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突破网络发展的前沿技术,加快推进国产化,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體系,为山西省的新基建提供了坚实保障。阮洋摄
期刊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模式;初中英语;构建与应用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英语课程应该将学生看成是课程中的主体,教师发挥好引导的作用,这样教师与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互动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就是以互动的形式给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以积极良好的心态获得教师讲授的知识。在互动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展现出引导的价值,激励学生运用英语知识进行交流互动,提升综合能力。   一、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课程中的
期刊
关键词:发散式教学;高中历史教学;应用思考   就目前来看,高中历史教学方式面临着一系列的改革,因此,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将发散式教学合理引入,并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出针对性教学方案,发挥发散式教学的价值,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率。   发散式教学与高中历史教学结合,首先,教师需要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新课程改革也强调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合作探究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党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全党的重大政治任务。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了如何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效。结合企业的发展善于站在政治的高度看待、分析和处
期刊
近日,长沙理工大学丁美、贾传坤教授团队,联合中南大学、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等多家科研团队,历经多年,自主研发设计出了世界首款液流电池电极材料大尺度生长设备。同时,首次开发出了一种大规模储能钒电池专用的石墨烯复合电极材料,可显著提高钒电池功率密度、能量效率和循环寿命,有效降低釩电池成本。这一技术,有望为大规模储能液流电池的商业化电极开发提供新思路。   新能源发电清洁环保,但同时存在不稳定
期刊
科学导报记者刘俊英摄  5月12日,紫光集团工作人员正在晋阳湖·第二届集成电路和软件峰会上向参观者介绍公司产品。紫光集团是我国大型综合性集成电路领军企业,目前芯片业务涵盖存储器、移动通信、智能安全、可重构系统芯片(FPGA)、物联网、数字电视芯片、AI芯片、智能卡、RFID天線、微型连接器、半导体功率器、高端路由器核心芯片等,公司多个产品在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上均达到该领域国内及世界最先进水平。
期刊
科学导报讯 见习记者王小静 4月29日11时23分,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发射升空。记者5月12日从中北大学了解到,在此次发射任务中,中北大学科研成果再次得到应用,贡献了山西智慧。  此次中北大学仪器与电子学院科研团队为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配套研制了20K低温振动传感器等3类20个左右传感器、变换器和2个数据压缩单元,用于测量飞行过程中氢氧发动机以及各
期刊
四川農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教授李仕贵与钦鹏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梁承志团队,采用第三代基因测序技术,揭示了水稻基因组中的“隐藏”变异。相关论文近日在线发表于《细胞》。  该团队选取了具有高度代表性的33个水稻材料,采用最新的第三代基因测序技术,对其中31份材料进行了长片段测序、高质量基因组组装及基因注释,结合已报道的日本晴和蜀恢498两个材料的参考基因组,经过系统的比较分析,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