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造专业群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来源 :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xing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专业群被摆在突出位置,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成为职业教育的必然使命.然而,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面临着诸多实践困境:专业群缺乏系统化设计,人才培养口径窄;人才培养没有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专创融合不紧密;创新教育和创新实践结合不紧密.智能建造专业群以系统化统领专业群实施宽口径人才培养,以创新为导向构建实践课程体系,以创新发展平台托举高质量人才,实践导向创新评价体系,旨在培养德技兼备,技能融通,复合创新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其他文献
音乐批评的人才培养与实践操作问题,也是掣肘当代中国音乐批评事业健康生存与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理性梳理与解析,事关当代中国音乐批评事业之大局.笔者在此不揣冒昧地做出一些试探性的研究,一是为了当下问题的化解,也是为同仁方家的更好方案提供“引玉”之“砖”.
期刊
刘德海先生是我国当代最杰出的琵琶艺术大师,他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琵琶艺术的表演中,更让我们惊叹的是他在琵琶音乐的创作中所赋予的美学理念、艺术追求、人文境界和哲学思考等方面给予了我们深刻的启迪,也为我们当下如何更好地继承与创作民族音乐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本文从刘德海作品的表达方式、富于个性的音乐美和创作理念与主张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室内歌剧是上世纪40年代左右兴起的一种歌剧类型.1994年郭文景的《狂人日记》在国际上大获成功,自此激起中国作曲家创作该体裁的热情.《狂人日记》《赌命》和《画皮》是中国室内歌剧近30年来不同时段的代表作,若按时间顺序对其进行研究梳理即可发现,虽然它们题材不同、风格迥异,但却仍具有一定的创作共性.因此,笔者将针对这三部歌剧的音乐-戏剧结构作综合对比研究,一方面意在通过逐一分析掌握作品的结构特点,另一方面则试图透过其结构关联,阶段性地总结中国室内歌剧音乐-戏剧结构的创作规律.
张先是对北宋词乐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一位词人,他的《张子野词》也是北宋较早以宫调为线索编辑的词集之一.本文以《张子野词》中的宫调运用情况和长调创作分析两条线索展开研究,通过以上两个层面的分析,认为张先的词乐创作既继承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乐的风格属性,同时又独具开拓与创新,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对北宋词乐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更表现出了以“凝重古拙”为美的个人风格特色.
王阳明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儒者,他将礼乐教化视为道德涵养与移风易俗之根本,以实际行动复兴儒家乐教,并通过总结经验,对旧有乐教理论做出继承与批判,提出一系列全新的乐教主张.阳明认为,“中和之德”是制礼作乐、开展乐教的根本依据与最终目的,并意识到施展乐教过程中受教者的心理接受,提倡要顺从学生的心理原则与情感需要开展因势利导的教育.此外,他还设想利用当时民间俗乐,制定出为人乐于接受的新雅乐体系,以便渐进式地实现古乐复兴.阳明乐教思想理论及实践对儒学现代化转型、礼乐文化复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文分析匈牙利当代作曲家哲尔吉·库尔塔格创作的大型管弦乐作品《墓碑》第二乐章.一方面,从作曲家的“原点”创作思维出发,说明其音乐创作的核心思维及其来源,另一方面,详细分析“原点”创作思维在时空维度对音高材料、节奏结构、音响形态及整体结构进行建构的具体手法.本文认为,由内在的“种子”而生成的整体网状形态是此乐章最突出的创作思维与音乐特征.
民间锣鼓乐不同于其他类型的音乐,其结构性相对薄弱,每首锣鼓牌子相对较短.怎样对这样的音乐进行分析目前还没有一套成型的方法.认知民族音乐学中探究音乐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分析理念,为民间锣鼓乐音乐形态的分析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思路.文章借鉴施祥生对阿炳《二泉映月》的分析方法,以山西河津市境内流传的丧葬锣鼓为例进行分析,试图找出这种锣鼓乐的曲牌与锣鼓段中各个节奏型之间的连接模式以及模式变体,形成不同的锣鼓曲牌与锣鼓段的组合规律.同时,也通过模式的进一步分析探究其创曲思维的核心精神.
抗日战争时期内迁华南高校在粤北的办学实践,在近现代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是一个本应受重视却被忽略的重大文化迁移现象.教学与科学研究、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知识学习与体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等相结合构成其办学的基本特征.内迁华南高校所秉持的办学理念及所呈现的办学特征,对新时代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大学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借鉴作用.
当代音乐的材料组织焦点逐渐从静态音高转向动态音响.和声,作为同时发声的音高组织(也是音高组织的纵向层面),似乎在一些人眼中逐步变成新音乐创作的包袱和阻碍.德国当代作曲理论家约翰内斯·门克的《论今日之和声》从历史背景、理论概念和创作实践等角度开启了对新形势下和声议题的开放讨论.研究同时关注泛音响等理论中和声定义的外延以及微分音乐、频谱音乐等流派中和声语言的转化.文章还从和声视角对若干当代欧洲著名作曲家的音响作曲实践进行了掠影展示,以求管中窥豹,帮助大家理解和声与当代音响音乐存在的兼具普遍性、个性与多样性的关
在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背景下,高职教育吸引力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高职教育吸引力体现为目标群体主动选择的意愿,以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校均规模为基础将吸引力量化计算,选取1990—2020年间的数据,将高职教育吸引力发展分为蓬勃发展期、低迷期、恢复期、稳步提升期4个阶段,高职教育吸引力主要受高职教育和高职毕业生身份、高职教育发展渠道、高职教育社会服务能力和学生就业竞争力四个重要因素的影响.因此,持续提升高职教育吸引力,需要实施赋身份、赋渠道、赋能力的“三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