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社会发展需求的影响下,我国的水利工程不断增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资源和物质保障,在改善生态、调节河流流量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水利工程的不断增多,也使得其施工中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当前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采用生态工程原理对环境问题进行解决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环境问题;生态工程原理;解决
前 言
我国地域辽阔,河流众多,水利资源非常丰富。在社会发展的带动下,人们逐渐开始对水利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也使得水利工程的数量不断增加。作为一种集发电、供水、防洪、灌溉等功能于一体的工程项目,水利工程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但是,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不仅可能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还可能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影响,需要相关管理人员的重视和解决。
一.生态工程原理概述
生态工程,是指应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原理,结合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生态工程的目的,是将生物群落内不同物种共生、物质以及能量的多级利用、环境自净、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与系统工程的优化方法相互结合,从而实现资源的多层次利用和循环利用。而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以及系统学与工程学的原理等,对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水污染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排放的污水、废水以及施工人员生活中排放的污水,是导致水污染的主要原因,由于施工条件、施工环境、资金等因素的限制,这些污水往往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不仅能会污染地表水环境,同时还可能渗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环境。例如,在对水利工程中的水坝进行施工时,如果混凝土的浇筑处理不当,就可能出现大量的废水和污水,这些污水排入河流中,会引起河流水质的变化。又如,在对工程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定的废油,如果这些废油排放到河流中,不仅会造成水域环境的污染,还可能影响下游居民的健康。
2.空气污染
对于水利工程的施工而言,空气污染一般是在对施工材料进行运输,或者对地基进行平整的过程中,产生的灰尘或者部分废弃物,又或者是工程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扬尘等,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3.固体废弃物污染
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指工程施工中产生的边角料、工程垃圾以及部分多余的建筑材料。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无论多么精确的计算,都不敢保证工程材料正好够用,因此一般都会留出一定的余量。在工程施工完成后,这些多余的材料如果数量较少,就可能与建筑垃圾一起成为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必然会对周边的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
4.噪音污染
噪音污染同样是水利工程施工带来的环境问题,通常是由工程设备产生的,如挖掘机、运输车辆、打桩机、水泥搅拌机等,这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相应的噪音,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不过从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情况看,一般水利工程都会建设在远离城市和人群的地区,因此噪音污染对于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小。
三.应用生态工程原理解决水利工程环境问题的有效策略
应用生态工程原理,解决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需要坚持几个基本原则,以确保问题解决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避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衍生出新的问题。
1.应用原则
(1)互补共生原则
所谓互补共生,实际上就是一种相互依存,合作共存的现象,指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对于水利工程的施工而言,就是要对施工过程进行协调和管理,调节工程施工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确保两者和谐共存,达到最佳的组合状态。例如,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土地的利用问题可以说是最能体现互补共生原则的例子。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废弃物,一般会在施工完成后对其进行统一处理,这就需要选择一定的空间对这些废弃物进行堆放,而施工人员的生活以及工程的生产同样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如果将两个方面分开考虑,容易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但是如果将其相互结合,就能够形成一个共生模式下的土地利用系统,不仅能够节约一定的资金,同时还能够实现对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2)主体空间利用原则
主要是结合生态工程中的种群分布原则,以及水利工程的施工理论,对主体空间进行有效利用。对于生态环境而言,物种的种群分布包括垂直分布和平面分布两种模式,通过对种群的合理安排,可以极大地推动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施工,可以有效解决水利工程施工中存在的空间组织问题以及土地利用问题等,做好全面规划,科学安排。
(3)循环再利用原则
循环再利用原则是指针对水利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垃圾,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措施,进行循环利用,减少乃至消除其对于环境的污染,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4)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发展原则
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同发展,是指在施工中,要正确处理人类活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关系,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从而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这是水利工程施工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要坚持绿色施工,尽可能降低施工对于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2.应用策略
在实际应用中,首先,要对水利工程进行合理设计和规划,制定出完善的施工方案。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前,需要做好对于周边环境、地质水文等因素的勘测工作,結合生态工程原理,对水利工程进行科学的设计和规划,尽量减少对于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对于施工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的良性发展。其次,要做好施工的管理共组,严格落实生态工程原理,对施工进行全过程管理和控制,坚持绿色施工,采用环保节能的新型材料以及先进的施工工艺,减少施工过程中对于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然后,要在水利工程辐射区域内,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对施工中产生的废水、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减少其对于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后,要落实生态补偿机制,对于施工中造成生态环境破坏,进行补偿,尽可能缩短生态恢复的时间。例如,在水利工程施工中,不可避免地会砍伐一些树木,对于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施工完成后,要采取相应的补偿措施,如补种新苗等,加快生态环境恢复的速度。
四. 结语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活动,应该得到推广。同时,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水利工程在施工中,会产生一定的环境问题,需要引起相关管理人员的重视,结合生态工程原理,对问题进行解决,从而促进水利工程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相互协调。
参考文献:
[1]袁亭.浅谈应用生态工程原理解决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J].江西建材,2013,(5):151.
[2]李世有.应用生态工程原理解决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2,18(2):12-13.
[3]严彩红.如何使用生态工程原理解决水利工程施工的环境问题[J].科技视界,2013,(34):354.
[4]韦少宇.生态工程原理在水库工程环境问题中的应用[J].建筑遗产,2014,(1):211.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环境问题;生态工程原理;解决
前 言
我国地域辽阔,河流众多,水利资源非常丰富。在社会发展的带动下,人们逐渐开始对水利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也使得水利工程的数量不断增加。作为一种集发电、供水、防洪、灌溉等功能于一体的工程项目,水利工程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但是,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不仅可能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还可能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影响,需要相关管理人员的重视和解决。
一.生态工程原理概述
生态工程,是指应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原理,结合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生态工程的目的,是将生物群落内不同物种共生、物质以及能量的多级利用、环境自净、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与系统工程的优化方法相互结合,从而实现资源的多层次利用和循环利用。而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以及系统学与工程学的原理等,对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水污染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排放的污水、废水以及施工人员生活中排放的污水,是导致水污染的主要原因,由于施工条件、施工环境、资金等因素的限制,这些污水往往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不仅能会污染地表水环境,同时还可能渗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环境。例如,在对水利工程中的水坝进行施工时,如果混凝土的浇筑处理不当,就可能出现大量的废水和污水,这些污水排入河流中,会引起河流水质的变化。又如,在对工程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定的废油,如果这些废油排放到河流中,不仅会造成水域环境的污染,还可能影响下游居民的健康。
2.空气污染
对于水利工程的施工而言,空气污染一般是在对施工材料进行运输,或者对地基进行平整的过程中,产生的灰尘或者部分废弃物,又或者是工程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扬尘等,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3.固体废弃物污染
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指工程施工中产生的边角料、工程垃圾以及部分多余的建筑材料。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无论多么精确的计算,都不敢保证工程材料正好够用,因此一般都会留出一定的余量。在工程施工完成后,这些多余的材料如果数量较少,就可能与建筑垃圾一起成为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必然会对周边的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
4.噪音污染
噪音污染同样是水利工程施工带来的环境问题,通常是由工程设备产生的,如挖掘机、运输车辆、打桩机、水泥搅拌机等,这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相应的噪音,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不过从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情况看,一般水利工程都会建设在远离城市和人群的地区,因此噪音污染对于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小。
三.应用生态工程原理解决水利工程环境问题的有效策略
应用生态工程原理,解决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需要坚持几个基本原则,以确保问题解决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避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衍生出新的问题。
1.应用原则
(1)互补共生原则
所谓互补共生,实际上就是一种相互依存,合作共存的现象,指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对于水利工程的施工而言,就是要对施工过程进行协调和管理,调节工程施工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确保两者和谐共存,达到最佳的组合状态。例如,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土地的利用问题可以说是最能体现互补共生原则的例子。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废弃物,一般会在施工完成后对其进行统一处理,这就需要选择一定的空间对这些废弃物进行堆放,而施工人员的生活以及工程的生产同样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如果将两个方面分开考虑,容易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但是如果将其相互结合,就能够形成一个共生模式下的土地利用系统,不仅能够节约一定的资金,同时还能够实现对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2)主体空间利用原则
主要是结合生态工程中的种群分布原则,以及水利工程的施工理论,对主体空间进行有效利用。对于生态环境而言,物种的种群分布包括垂直分布和平面分布两种模式,通过对种群的合理安排,可以极大地推动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施工,可以有效解决水利工程施工中存在的空间组织问题以及土地利用问题等,做好全面规划,科学安排。
(3)循环再利用原则
循环再利用原则是指针对水利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垃圾,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措施,进行循环利用,减少乃至消除其对于环境的污染,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4)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发展原则
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同发展,是指在施工中,要正确处理人类活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关系,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从而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这是水利工程施工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要坚持绿色施工,尽可能降低施工对于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2.应用策略
在实际应用中,首先,要对水利工程进行合理设计和规划,制定出完善的施工方案。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前,需要做好对于周边环境、地质水文等因素的勘测工作,結合生态工程原理,对水利工程进行科学的设计和规划,尽量减少对于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对于施工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的良性发展。其次,要做好施工的管理共组,严格落实生态工程原理,对施工进行全过程管理和控制,坚持绿色施工,采用环保节能的新型材料以及先进的施工工艺,减少施工过程中对于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然后,要在水利工程辐射区域内,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对施工中产生的废水、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减少其对于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后,要落实生态补偿机制,对于施工中造成生态环境破坏,进行补偿,尽可能缩短生态恢复的时间。例如,在水利工程施工中,不可避免地会砍伐一些树木,对于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施工完成后,要采取相应的补偿措施,如补种新苗等,加快生态环境恢复的速度。
四. 结语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活动,应该得到推广。同时,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水利工程在施工中,会产生一定的环境问题,需要引起相关管理人员的重视,结合生态工程原理,对问题进行解决,从而促进水利工程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相互协调。
参考文献:
[1]袁亭.浅谈应用生态工程原理解决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J].江西建材,2013,(5):151.
[2]李世有.应用生态工程原理解决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2,18(2):12-13.
[3]严彩红.如何使用生态工程原理解决水利工程施工的环境问题[J].科技视界,2013,(34):354.
[4]韦少宇.生态工程原理在水库工程环境问题中的应用[J].建筑遗产,2014,(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