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智慧农场还是数字化养殖,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同地区都将科技创新放在重要位置,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形成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新气象。
春意渐浓,春耕备耕工作在江苏大地有序展开。
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意识到智慧农业的重要性。目前,全省上百万台农业机械活跃在春耕播种一线,不但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科技化,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还减少了人群密集生产容易引发疫情传播的机會。
在淮安市淮阴区高家堰镇湖滨村麦田上空,植保无人机不到半天就完成1000多亩麦田的农药喷洒工作,是人工喷药效率的30~50倍。智能服务为春耕生产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农业生产平稳发展。
在南通市海门区正余镇新岸村社会化服务联盟“5G+无人农场”示范基地里,无人耕地机翻耕现场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正余镇还推广使用多台高端智能化农机装备,加强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领域的融合。
……
农业部门通过实时监测土壤温度等数据,为农户提供技术参数,用科技助力春耕,提高产能;物联网“种田”、“云上”授农技、网红“带货”,古老的农业文明和互联网交织出让人惊叹的画面,也为乡村振兴绘就生动一笔。
智慧农场效率倍增
2020年11月5日上午,正余镇北区稻麦轮作基地举办全区“无人农场”智能化水稻收割、翻耕现场会。在正余镇新岸村300亩稻麦种植基地,无人收割机、无人拖拉机在金黄的稻田里静静等待,只需电脑端一个简单指令,它们就能立刻苏醒,在田间自动运作。一台台无人机在稻田上空盘旋,拍下的是农场丰收的幸福画面,更是正余镇依托科技改善民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真实缩影。
为实现农业数字化管理,提高正余镇智能化农业生产水平,助力乡村振兴,正余镇正着力打造省内首个“5G+无人农场”示范基地。过去,农民在水稻田里喷洒农药,既难行走,还容易被土里的石子、秸秆刺伤。如今,无人拖拉机、收割机等实现自动规划路径、自动转弯,人们可以依靠植保无人机进行病虫害防治和施肥作业。
使用无人植保机喷洒农药,最大的好处就是方便快捷。无人植保机使用方便,喷洒均匀,效率也高。据了解,正余镇的无人植保机每亩成本只需2元,一天可以洒药300亩,而原先人工洒药的费用每亩在5元左右,且每人每天只能洒药20亩。如果请专业的农技公司进行喷药,每亩需要7元左右,又增加了农业成本。“5G+无人农场”在减少农场所需的人力、物力开支,成本显著降低的同时,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并将劳动者从有害作业中解放出来,一举多得。
正余镇“5G+无人农场”集合物联网、大数据技术,通过田间的多个摄像头,准确预测农作物产量和未来可能出现的病虫害、气象灾害,实时探测土壤中水的含量,为农场实施各类防治管控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持,为现代农业提供精细化管理服务,进一步提高“无人农场”的智能化水平。
为加快“无人农场”智能化建设,正余镇计划对“无人农场”7000平方米玻璃温室和1000亩农田进行智能化改造。目前正在建设的智能化控制中心,依托智能化机械和农机管理系统,对农用设备实时位置、轨迹、作业面积等进行全面监控,待该系统制作完备后,将全面实现无人耕地、无人插秧、无人植保、自动灌溉、水肥一体自动化控制等智能化功能。
准确记录“一粒米”的诞生
走进江苏射阳大米集团有限公司省级粮食物流产业园,生产车间内,总投资600万元的全自动包装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运行,实现大米自动装袋、自动包装、自动码垛。江苏射阳大米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徐苏阳介绍,成品米经过装袋、封箱、仓储,整个环节只经过两到三人之手,总用时不到1分钟。
在烘干车间,联排陈列、高耸的烘干设备按照设定程序“吞吐”着粮食。“我们采用行业领先的烘干机和烘干塔设备,在烘干过程中使用天然气供热,实现高效、环保的目标。”徐苏阳说。
这些烘干、包装等生产环节也实时显示在公司控制中心室的大屏幕上,“一粒米”的诞生被全程记录下来。130多台“监控设备”覆盖了公司在全县的生产基地、物流仓储、加工生产每个环节。外包装上有可溯源码、二维码、条形码,消费者拿起手机扫一扫,就知道这米是在哪块地产的、打了几次药、什么时候收割的。
江苏射阳大米集团有限公司流转3万多亩土地,精选南粳46、南粳9108等优质品种,采用稻虾、稻鸭、稻鳖等绿色种养模式,统一栽培技术规程,从源头上把控大米品质,还与江苏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成立“江苏射阳大米产业研究院”,因地制宜培育高品质特色稻米品种,为射阳大米量身定制“芯片”。
“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2020年初,江苏省农科院联合句容市人民政府倾力打造的句容稻米产业研究院正式落户后白镇,为后白乃至句容市优质稻米产业的转型升级插上“飞天之翼”。
茅山脚下,二圣水库旁。朝阳还未升起,天已悄然启亮。杜氏家庭农场的杜诸侯带着工人来到稻鸭共作的稻田旁查看水稻长势。稻鸭共作产值远远高于种植草坪、蔬菜的亩均年收益。更重要的是,与常规的农田耕作相比,稻鸭共作的养殖方式大大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频次和用量,节约了生产成本,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增强了稻田生态补偿的后劲。
稻鸭共作只是后白镇打造“味稻小镇”的一个缩影。后白镇现共有稻田6.38万亩。目前,“后白味稻”已香飘国内外。
无论是射阳大米还是句容的“味稻小镇”,它们都已经形成育种、种植、仓储、加工、销售、研发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态势,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种植到加工全产业链管控。
数字化渔业进行时
站在水下“观光通道”中,六七十斤重的鲟鱼和体型怪异的鸭嘴鱼从身旁游过,引起大家一阵阵惊叹;在水上“空中走廊”,向池中抛撒鱼饵,千尾锦鲤蜂拥而上,游客纷纷拍照发朋友圈……这是人们在淮安市现代渔业产业园看到的场景。
淮安市现代渔业产业园位于江苏淮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立于2011年,是一个集渔业技术研发、养殖试验示范、科普教育与渔业休闲等于一体的科技渔业产业园。在室内养鱼工厂,一片300多平方米的人工湿地草木葱郁,水从这里净化后流至集水池。人工湿地模拟自然湿地结构和功能,由基质、水生植物等组成,通过一系列生物、物理、化学过程,实现对污水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据介绍,工厂采用循环水养殖技术,可在封闭条件下对养殖废水进行多级净化处理,实现养殖废水零排放,节水达90%。
养鱼工厂还可以对养殖生产全过程的水温、投饵、疾病预防等实行半自动或全自动化管理。工作人员能够远程实时监测水质,对养殖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监控,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由于不依赖自然环境温度、天气、季节的限制,工厂养殖池能够承载的鱼量大约为每立方米50公斤,是传统露天鱼塘的50倍。目前,养鱼工厂年产300吨,产值近500万元。
在产业园科技综合楼,一块“中国科学院桂建芳院士工作站”的牌子引人注目。通过建立院士工作站,这里的繁苗技术有了巨大飞跃。比如黄颡鱼雌雄个体差异较大,养殖商品率不高,通过院士工作站建立黄颡鱼超雄繁殖体系,生产后代雄性率达97%以上,可提高经济效益30%以上。目前,产业园每年向周边地区提供鱼苗5亿尾,带动周边特种鱼类养殖5000亩以上。
产业园还具备科普与观光功能。目前,产业园建设国际垂钓场1个、国家级休闲渔业基地1个,是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每年接待参观人员上万人次。
无论是智慧农场还是数字化养殖,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同地区都将科技创新放在重要位置,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形成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新气象。
春意渐浓,春耕备耕工作在江苏大地有序展开。
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意识到智慧农业的重要性。目前,全省上百万台农业机械活跃在春耕播种一线,不但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科技化,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还减少了人群密集生产容易引发疫情传播的机會。
在淮安市淮阴区高家堰镇湖滨村麦田上空,植保无人机不到半天就完成1000多亩麦田的农药喷洒工作,是人工喷药效率的30~50倍。智能服务为春耕生产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农业生产平稳发展。
在南通市海门区正余镇新岸村社会化服务联盟“5G+无人农场”示范基地里,无人耕地机翻耕现场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正余镇还推广使用多台高端智能化农机装备,加强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领域的融合。
……
农业部门通过实时监测土壤温度等数据,为农户提供技术参数,用科技助力春耕,提高产能;物联网“种田”、“云上”授农技、网红“带货”,古老的农业文明和互联网交织出让人惊叹的画面,也为乡村振兴绘就生动一笔。
智慧农场效率倍增
2020年11月5日上午,正余镇北区稻麦轮作基地举办全区“无人农场”智能化水稻收割、翻耕现场会。在正余镇新岸村300亩稻麦种植基地,无人收割机、无人拖拉机在金黄的稻田里静静等待,只需电脑端一个简单指令,它们就能立刻苏醒,在田间自动运作。一台台无人机在稻田上空盘旋,拍下的是农场丰收的幸福画面,更是正余镇依托科技改善民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真实缩影。
为实现农业数字化管理,提高正余镇智能化农业生产水平,助力乡村振兴,正余镇正着力打造省内首个“5G+无人农场”示范基地。过去,农民在水稻田里喷洒农药,既难行走,还容易被土里的石子、秸秆刺伤。如今,无人拖拉机、收割机等实现自动规划路径、自动转弯,人们可以依靠植保无人机进行病虫害防治和施肥作业。
使用无人植保机喷洒农药,最大的好处就是方便快捷。无人植保机使用方便,喷洒均匀,效率也高。据了解,正余镇的无人植保机每亩成本只需2元,一天可以洒药300亩,而原先人工洒药的费用每亩在5元左右,且每人每天只能洒药20亩。如果请专业的农技公司进行喷药,每亩需要7元左右,又增加了农业成本。“5G+无人农场”在减少农场所需的人力、物力开支,成本显著降低的同时,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并将劳动者从有害作业中解放出来,一举多得。
正余镇“5G+无人农场”集合物联网、大数据技术,通过田间的多个摄像头,准确预测农作物产量和未来可能出现的病虫害、气象灾害,实时探测土壤中水的含量,为农场实施各类防治管控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持,为现代农业提供精细化管理服务,进一步提高“无人农场”的智能化水平。
为加快“无人农场”智能化建设,正余镇计划对“无人农场”7000平方米玻璃温室和1000亩农田进行智能化改造。目前正在建设的智能化控制中心,依托智能化机械和农机管理系统,对农用设备实时位置、轨迹、作业面积等进行全面监控,待该系统制作完备后,将全面实现无人耕地、无人插秧、无人植保、自动灌溉、水肥一体自动化控制等智能化功能。
准确记录“一粒米”的诞生
走进江苏射阳大米集团有限公司省级粮食物流产业园,生产车间内,总投资600万元的全自动包装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运行,实现大米自动装袋、自动包装、自动码垛。江苏射阳大米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徐苏阳介绍,成品米经过装袋、封箱、仓储,整个环节只经过两到三人之手,总用时不到1分钟。
在烘干车间,联排陈列、高耸的烘干设备按照设定程序“吞吐”着粮食。“我们采用行业领先的烘干机和烘干塔设备,在烘干过程中使用天然气供热,实现高效、环保的目标。”徐苏阳说。
这些烘干、包装等生产环节也实时显示在公司控制中心室的大屏幕上,“一粒米”的诞生被全程记录下来。130多台“监控设备”覆盖了公司在全县的生产基地、物流仓储、加工生产每个环节。外包装上有可溯源码、二维码、条形码,消费者拿起手机扫一扫,就知道这米是在哪块地产的、打了几次药、什么时候收割的。
江苏射阳大米集团有限公司流转3万多亩土地,精选南粳46、南粳9108等优质品种,采用稻虾、稻鸭、稻鳖等绿色种养模式,统一栽培技术规程,从源头上把控大米品质,还与江苏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成立“江苏射阳大米产业研究院”,因地制宜培育高品质特色稻米品种,为射阳大米量身定制“芯片”。
“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2020年初,江苏省农科院联合句容市人民政府倾力打造的句容稻米产业研究院正式落户后白镇,为后白乃至句容市优质稻米产业的转型升级插上“飞天之翼”。
茅山脚下,二圣水库旁。朝阳还未升起,天已悄然启亮。杜氏家庭农场的杜诸侯带着工人来到稻鸭共作的稻田旁查看水稻长势。稻鸭共作产值远远高于种植草坪、蔬菜的亩均年收益。更重要的是,与常规的农田耕作相比,稻鸭共作的养殖方式大大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频次和用量,节约了生产成本,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增强了稻田生态补偿的后劲。
稻鸭共作只是后白镇打造“味稻小镇”的一个缩影。后白镇现共有稻田6.38万亩。目前,“后白味稻”已香飘国内外。
无论是射阳大米还是句容的“味稻小镇”,它们都已经形成育种、种植、仓储、加工、销售、研发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态势,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种植到加工全产业链管控。
数字化渔业进行时
站在水下“观光通道”中,六七十斤重的鲟鱼和体型怪异的鸭嘴鱼从身旁游过,引起大家一阵阵惊叹;在水上“空中走廊”,向池中抛撒鱼饵,千尾锦鲤蜂拥而上,游客纷纷拍照发朋友圈……这是人们在淮安市现代渔业产业园看到的场景。
淮安市现代渔业产业园位于江苏淮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立于2011年,是一个集渔业技术研发、养殖试验示范、科普教育与渔业休闲等于一体的科技渔业产业园。在室内养鱼工厂,一片300多平方米的人工湿地草木葱郁,水从这里净化后流至集水池。人工湿地模拟自然湿地结构和功能,由基质、水生植物等组成,通过一系列生物、物理、化学过程,实现对污水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据介绍,工厂采用循环水养殖技术,可在封闭条件下对养殖废水进行多级净化处理,实现养殖废水零排放,节水达90%。
养鱼工厂还可以对养殖生产全过程的水温、投饵、疾病预防等实行半自动或全自动化管理。工作人员能够远程实时监测水质,对养殖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监控,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由于不依赖自然环境温度、天气、季节的限制,工厂养殖池能够承载的鱼量大约为每立方米50公斤,是传统露天鱼塘的50倍。目前,养鱼工厂年产300吨,产值近500万元。
在产业园科技综合楼,一块“中国科学院桂建芳院士工作站”的牌子引人注目。通过建立院士工作站,这里的繁苗技术有了巨大飞跃。比如黄颡鱼雌雄个体差异较大,养殖商品率不高,通过院士工作站建立黄颡鱼超雄繁殖体系,生产后代雄性率达97%以上,可提高经济效益30%以上。目前,产业园每年向周边地区提供鱼苗5亿尾,带动周边特种鱼类养殖5000亩以上。
产业园还具备科普与观光功能。目前,产业园建设国际垂钓场1个、国家级休闲渔业基地1个,是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每年接待参观人员上万人次。
无论是智慧农场还是数字化养殖,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同地区都将科技创新放在重要位置,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形成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