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名坚定的科学主义者,在我看来,人类社会的一切进步,归根结底都是认知进步。但在我们追求认知进步的过程中,经常会被各种各样的哲学思想所迷惑。严格说来,人的行为都是由认知决定的,事实如果没有转化为认知,我们可能并不知道事实的存在,就不会构成对行为的影响。
同理,当我们拿出一件商品的时候,大概率会问什么牌子,而不会问是哪家企业生产的,顾客购买产品认定的是品牌而非企业。因此,我们要进一步运用外部思维,从顾客的视角来看品牌。
麦肯锡认为战略就是企业围绕一个目标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但缺乏品牌和顾客心智的体现。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对战略的定义是:战略就是用一系列不同的运营活动创建一个价值独特的定位。他把战略分成了三种基本类型:成本领先型、差异化型、专一型。定位理论创始人杰·克特劳特在《什么是战略》一书中给出的定义是:战略就是让你的企业和产品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与众不同。
升级版的定位理论则从竞争的基本单位即品牌出发,认为战略的基本单位是品牌,把战略分为企业战略和品牌战略,企业战略等于品牌战略之和。企业战略用于发现新品类或定位的机会,再用品牌战略捕捉这些机会。捕捉一个机会通常采用单品牌战略,捕捉多个机会则会采用多品牌战略,所以企业战略有单品牌战略与多品牌战略的区别。
以小米举例,小米刚刚崛起的时候,很多定位圈的大咖都认为它违反了定位理论的品牌延伸,注定失败。随着小米越来越成功,很多理论家又改口说小米的成功符合定位理论,因为它占据了高性价比特性。然而,特性不能脱离品类而存在,小米没有聚焦于某个品类,说它占据了高性价比特性是不成立的。
我们要用战略二分法归因小米的成功。从企业战略层面看,雷军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他在时间窗口期发现了重要的四大机会:中档的智能手机——小米、移动社交软件——米聊、千元低端智能手机——红米及智能硬件——米家。
小米企业战略的成功在于发现了重大品类机会并试图捕捉它们,但在品牌战略上有了失误,以上这些小米家族化的品牌并不算成功。当品牌延伸与小米绑定后,除了破坏小米手机的专业品牌形象,也影响了比如“小米商城”渠道品牌选品的独立性。“小米商城”作为一个渠道品牌应该做选择题,能够按照顾客的认知把新一代数码店该有的产品迅速补充进来。
商业上的聚焦是指协同使用全部资源以实现单一的目标,焦点是单一的目标。但是单一的目标很难定,只有和具体的战略理论结合才能真正落地。
品牌战略天生符合聚焦法则。品牌战略的聚焦有两重含义:一是心智战场上的认知聚焦,二是物理战场上的运营聚焦。认知聚焦考虑的是认知效率,如何降低传播的负荷和阻力,通常“少即是多”。运营聚焦则着眼于运营效率,不是做得越少越好,而要兼顾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麦当劳的认知聚焦是汉堡,肯德基的认知聚焦是炸鸡,但是在运营上两家都卖汉堡、炸鸡、薯条、可乐、冰淇淋等,兼顧范围经济,其背后是互补消费和关联消费。这就是言行非一,言和行不是一件事情,我们要避免教条。
还有一条品牌战略聚焦的实战心法就是先立后破,避免自残。聚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先立后破的过程,你立的东西要经过测试,见到效果后再去破就有信心了。破也有方法,你可以用末位淘汰的比例,也可以控制速度。
聚焦有减法的含义,做减法是为了释放那些被低效占用的资源,把它加到焦点上去,做焦点上的加法,这样才能让你避免平庸。
(编辑 周静 [email protected])
当我们拿出一件商品的时候,大概率会问什么牌子,而不会问是哪家企业生产的,顾客购买产品认定的是品牌而非企业。
同理,当我们拿出一件商品的时候,大概率会问什么牌子,而不会问是哪家企业生产的,顾客购买产品认定的是品牌而非企业。因此,我们要进一步运用外部思维,从顾客的视角来看品牌。
麦肯锡认为战略就是企业围绕一个目标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但缺乏品牌和顾客心智的体现。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对战略的定义是:战略就是用一系列不同的运营活动创建一个价值独特的定位。他把战略分成了三种基本类型:成本领先型、差异化型、专一型。定位理论创始人杰·克特劳特在《什么是战略》一书中给出的定义是:战略就是让你的企业和产品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与众不同。
升级版的定位理论则从竞争的基本单位即品牌出发,认为战略的基本单位是品牌,把战略分为企业战略和品牌战略,企业战略等于品牌战略之和。企业战略用于发现新品类或定位的机会,再用品牌战略捕捉这些机会。捕捉一个机会通常采用单品牌战略,捕捉多个机会则会采用多品牌战略,所以企业战略有单品牌战略与多品牌战略的区别。
以小米举例,小米刚刚崛起的时候,很多定位圈的大咖都认为它违反了定位理论的品牌延伸,注定失败。随着小米越来越成功,很多理论家又改口说小米的成功符合定位理论,因为它占据了高性价比特性。然而,特性不能脱离品类而存在,小米没有聚焦于某个品类,说它占据了高性价比特性是不成立的。
我们要用战略二分法归因小米的成功。从企业战略层面看,雷军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他在时间窗口期发现了重要的四大机会:中档的智能手机——小米、移动社交软件——米聊、千元低端智能手机——红米及智能硬件——米家。
小米企业战略的成功在于发现了重大品类机会并试图捕捉它们,但在品牌战略上有了失误,以上这些小米家族化的品牌并不算成功。当品牌延伸与小米绑定后,除了破坏小米手机的专业品牌形象,也影响了比如“小米商城”渠道品牌选品的独立性。“小米商城”作为一个渠道品牌应该做选择题,能够按照顾客的认知把新一代数码店该有的产品迅速补充进来。
商业上的聚焦是指协同使用全部资源以实现单一的目标,焦点是单一的目标。但是单一的目标很难定,只有和具体的战略理论结合才能真正落地。
品牌战略天生符合聚焦法则。品牌战略的聚焦有两重含义:一是心智战场上的认知聚焦,二是物理战场上的运营聚焦。认知聚焦考虑的是认知效率,如何降低传播的负荷和阻力,通常“少即是多”。运营聚焦则着眼于运营效率,不是做得越少越好,而要兼顾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麦当劳的认知聚焦是汉堡,肯德基的认知聚焦是炸鸡,但是在运营上两家都卖汉堡、炸鸡、薯条、可乐、冰淇淋等,兼顧范围经济,其背后是互补消费和关联消费。这就是言行非一,言和行不是一件事情,我们要避免教条。
还有一条品牌战略聚焦的实战心法就是先立后破,避免自残。聚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先立后破的过程,你立的东西要经过测试,见到效果后再去破就有信心了。破也有方法,你可以用末位淘汰的比例,也可以控制速度。
聚焦有减法的含义,做减法是为了释放那些被低效占用的资源,把它加到焦点上去,做焦点上的加法,这样才能让你避免平庸。
(编辑 周静 [email protected])
当我们拿出一件商品的时候,大概率会问什么牌子,而不会问是哪家企业生产的,顾客购买产品认定的是品牌而非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