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棵银杏》:一首好诗的诞生

来源 :诗歌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yidaocao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诗是诗人生命情感的投射和外放呈现,诗就成为诗人现实生活的某种必需的日常。在诗人的现实生活之上,诗为诗人建构了一个高于现实而更为真实的可信的理想世界。而一首诗的好坏区别,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成为了诗人在诗中营造的这个“理想世界”或“精神世界”的高下云泥之判断。诗人雷默曾经多次和我谈到“年轻时写诗比的是技巧,成熟时写诗比的是境界”这一论点,正是需要在这一层面上来理解。
  雷默是国内新禅诗的理论和实践之第一人,佳作迭出,在国内外声誉鹊起,引起广泛关注和研究,此处不需赘言。他创作于2011年的《立夏》《灰树林》(首发于《诗歌月刊》2015年第9期)被他命名为“新绝句”等几首,我个人极为激赏,认为其具有经典的可能性。雷默援禅入诗,求其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现实世界往往为偶然和时间空间的碎片构成,而唯有通过诗人高明“境界”的梳理考量,才能重构出更高的觉悟和理想的真实无虚。
  就在2015年的秋天,雷默又写出了《七棵银杏》一诗,再次让我震惊。英國文学批评家考德威尔说“诗存活于世有某种偶然性”,那么,一首经典好诗的诞生,其偶然中又有什么样深刻的必然呢?我相信虽然其中一定与宏观上汉语诗学的气运有着神秘的萦系,但无疑诗人主观精神创造力的丰盈和对现实世界的特别洞察体悟应该更有直接的因果性:沉浸与自我诗学理念的禅照,操演诗艺秘密的切玉刀法,白日消磨,情之所寄……
  袁中郎在给一位朋友的尺牍中写道:“公近日作诗否?若不作诗,何以遣此寂寞日子?”诗人的现实生活往往是寂寞的,但是在诗学的世界里,诗人精神生活是丰富和自足的。
  我有幸见证和知悉雷默《七棵银杏》的写作过程。
  那个上午,我见到了
  七棵古老的银杏树
  两棵在孔庙
  七百多岁
  三棵在清真寺
  栽于元代
  还有两棵在报恩寺
  一千三百多年了
  迷茫细雨中,一阵风起
  金黄的叶子,从七棵树上一起飘落
  2015年11月21日,雷默随《青春》文学杂志来到了淮南,参加一个诗歌研讨会。
  11月22日,会议方安排参会的安徽、江苏作家诗人去游览古城寿县。
  寿县别称寿州、寿春,是安徽省第一批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三个城市之一。寿县是楚国最后一个都城。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二十二年),楚“东徙都寿春命曰郢”,正式将楚国定都寿春。寿县也是中国豆腐的发源地,淝水之战的古战场。寿县至今保存南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年)建康都统许俊重筑的古城墙。
  从淮南去寿县的路上,雷默用手机百度查阅了关于寿县的一些历史,他隐隐感觉这是一座有历史、有文化的县城。
  寿县清真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城内西南隅,坐落在西大街清真寺巷内,始建于唐。其结构、造型以及宏伟堂皇的气度是国内罕见的。《中国伊斯兰教建筑》一书称之为“国内较少见的巨大华丽的伊斯兰教建筑”。寺内三进重院,后院里有四棵巨大的银杏,衬托出寺院的肃穆和庄严。
  报恩寺,也是唐朝时期的佛寺,由唐贞观年间玄奘法师主持修建,迄今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大雄宝殿是报恩寺的主建筑,建在一米多高的石基上,威武庄严。大殿内东、西、北三面是省级文物泥塑十八罗汉和唐、宋、明、清四代的木雕、铜铸造像几十尊,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报恩寺院中也有两棵树龄1300年以上的银杏树,为国家一级古树。
  孔庙,位于城内西大街,建于元代。2013年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寿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加到6处。孔庙大成殿前有两棵古银杏,一雌一雄,距今有740多年。
  2015年11月22日,虽是农历小雪节气,但江淮大地,依旧晚秋景色。那天,天空阴沉沉,有微雨的感觉。
  雷默回忆说,他们先去了寿县的回民街,后来到底按什么顺序游览了三处宗教场所他已经记不清楚。但同一个上午,一口气游览伊斯兰教清真寺、儒教孔庙、佛教报恩寺,这是人生第一次,因此有特别的感受。三座寺庙相距并不遥远,挨得很近,且每座寺庙都是那么古老,他感到很震撼。
  他清晰地记得,孔庙、清真寺、报恩寺里都有很大的银杏。他说游玩到报恩寺的时候,当他走出大雄宝殿的时候,突然刮起大风,他看见院中两棵巨大银杏树上金黄的叶子“沙沙”飘落下来。沙沙的声音很急很响,一瞬间,院中就是厚厚一层。他一时忘了这是佛门之地,竟惊呼起来。后面跟着出来的诗人作家,也一起惊呼。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录像。
  几分钟之后,随着银杏叶飘落下来的还有蒙蒙细雨。又过了一会儿,风小了,银杏叶飘落也稀疏了,只有蒙蒙细雨下个不停。
  下午,雷默随南京作家诗人团一起回到了南京,由于当日回去较迟,他没有动笔。或者说《七棵银杏》一诗的种子已经落地,但要发芽,破土而出,尚需时间催化。
  第二天又是一个阴雨天,晚饭后,雷默没有去江边散步,听着窗外的细雨声,昨日的银杏叶飘落的场景再次呈现在他的眼前。
  他打开电脑,一气呵成写成了《七棵银杏》。写完之后,他马上通过微信发给了时任《青春》杂志主编的诗人育邦。育邦回复说,这速度真是惊人。
  2015年12月15日,首届“朵上·一首好诗”诗歌奖组委会刘蕴慧给雷默发来了征稿启事,希望雷默能够参赛。他很快想到了《七棵银杏》。仔细看了一下征稿要求,“10行内,未在市级杂志公开发表的原创现代诗一首”,于是,二十多年未参加诗赛的他,寄去了《七棵银杏》。
  后来,《七棵银杏》获得了一首好诗副奖。评委之一的胡弦告诉他,《七棵银杏》获副奖有点遗憾,因为包括李笠在内的几个评委都给《七棵银杏》打了最高分。
  以上,就是雷默《七棵银杏》一诗的诞生过程。
  我后来在《扬子江诗刊》2018年第5期撰文推荐雷默《七棵银杏》等诗:“当代新诗,百年流变,各自执其一端,唯诗人雷默独树新禅诗一帜,承接中国古代汉语诗歌衣钵,兼收西方现代诗学风韵,才高意远,妙寓理趣,却如大匠运斤,了无痕迹”,“清朝诗论家叶燮论诗唯才胆识力四字,但以识为先。宋代黄庭坚论诗更是主张以识为主,并引入禅家妙理,‘所谓正法眼,直须具此眼目,方可入道’。理解雷默的新禅诗,正是需要理解雷默多年修为所洞彻的这一正法眼藏,方能知其境界自高”。   这里所谓的“正法眼藏”,依然是在说诗人的“写诗比的是境界”!
  我曾经对《七棵银杏》写了一段简评:“为何是银杏?为何还是七棵?叶落报秋,为何有迷茫细雨?孔庙,清真寺,报恩寺,三处地点,三种文化冲突和交融的暗示,古典性和当下性的映衬对比,合时而作,意贯古今。全诗以日常口语,娓娓道来,质似胜文,不作绮语,但因其高屋建瓴,超越实像,自成乾坤,实是内涵了一片诗意的瑰丽神奇。”
  为什么是银杏,为什么是七棵?
  先说银杏与佛教。在中国佛教界,银杏被尊为圣树,借银杏崇高圣洁的神秘色彩扩大佛教的影响力。这是因为佛祖坐在菩提树下成道,因此菩提树被视为佛门圣树,被佛门弟子广泛种植于寺庙中。但菩提树是热带亚热带的常绿植物,在温带和北方寒冷地带很难生长,因此,中国古代高僧慧眼独具,选用银杏等树种代替菩提树。
  再看银杏更广泛的象征意义。银杏是中生代孑遗的稀有树种,为中国特产,被誉为植物界的活化石。银杏代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古老文化,它一柄两叶的叶形代表着调和,象征着阴阳、生死的对立统一。银杏也代表长寿,象征着美好。在古代,人们对银杏树有着神一样的崇拜,因而大多在庭院、祠堂、宗教场所种植。因此,孔庙、清真寺里都有古老的银杏。
  另外,孔子有杏坛讲学的传说,虽然此“杏”是否就是银杏大有争议,但是在世界各地的孔庙中确实有种植银杏的普遍情况(如韩国成均馆大学及地方学校孔庙内也是如此。成均馆大学的校徽标志也是一枚银杏叶,可见在韩国银杏对于儒学的意义)。
  为什么是七棵?现实情况是三座寺庙里共有八棵银杏。为什么要把清真寺的四棵银杏写成三棵?我以為,这不是记忆的偏差,而是雷默的“创造性误读”(布鲁姆语),是心学和禅意的诗人内在秘密的自我观照。
  七在中国文化里一直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数字,七曜,七政,易经“七日来复”等等即是例子。七是阴阳和五行之和,是儒家的“和”状态,也是道家的“道”和“气”。
  在佛教中,有七法:地、水、火、风、空、见、识;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等等。其中七在佛教里还表示圆满:释迦牟尼佛出生时,一落地,就行走了七步,前六步表示六道,第七步表示悟道。因此,七用于表法,寓意超越六道,达到悟道的解脱与圆满。在基督教里,耶和华创造天地万物用了六天,第七天是安息日。
  雷默是比喻大师,但《七棵银杏》一诗没有一个比喻句,全诗却具有极强的象征性。七棵银杏是象征。迷茫细雨也是象征。为什么是迷茫细雨,不是蒙蒙细雨?一阵风是象征,暗示了什么?银杏树叶飘落又暗示了什么?这里不去做过多的分析,读者可以自证自悟。
  至此,可以推断,2015年11月22日雷默在古城寿县的境遇:孔庙、清真寺、报恩寺,银杏的文化象征、七的文化密码,这些视野涵括了世界性的历史文化的深度洞察和诗人极为细腻敏感的及物触动,孕育了《七棵银杏》这首好诗。
  雷默作为新禅诗派的创立者、杰出代表,除了对佛禅般若智慧的秘悟之外,在其诗歌艺术方面也很好地传承了禅的美学精髓,并创造性地对卞之琳“化古化欧”诗学进行了发扬光大。我认为,雷默的《七棵银杏》就是达到这一“化境”的好诗。
其他文献
小小的贝壳赢弱的心  去年在海边俘虏我的眼睛  它如一朵朵璀璨花  摇动着阳光的手  一高兴  把夏天海边的风情  带回了干旱无雨的窗檩  每当黄色的晚风响起  它总在窗口轻声的伴唱  远没有在海边那哗哗脆响  听着它万种凤情的倾诉  我感觉到离乡飘泊的孤寂  湿泠的风景  不得不讓我想起诗的句子  一行微弱的暗伤  古老的巷道  坐着汽车进巷道  让我看到了很长的记忆  凸凹的文字  是光明的鸟
是好的  清晨送走了黑夜是好的  清晨又会过去也是好的  田间的菜蔬是好的  菜蔬之间的杂草也是好的  房舍是好的  房舍上一日三次升起的炊烟也是好的  树木是好的  树木在春天时是好的在秋天时也是好的  天地之间那躯肉身是好的  那躯肉身是一把尘土被你捧在手心是好的  眼睛是好的鼻子是好的嘴巴是好的  那颗心爱着我是好的  曾经,我以为  曾经,我以为  幸福的人无话可说  他们欢笑,热热闹闹地
心跳是老爸心脏病逼出的秒针  扛起儿女们车轮的意外  病情如潮汐  被另一种外在的力量把控  一次又一次退潮  沙灘的脚印,把  老爸的心脏走成碎步  儿女们慢了下来。仍最怕  深夜手机屏幕上被‘老家’击中  能回头的都不是老家  “老家”是老爸的代码  村头歪脖子树放哨  提防可能变成被搬运的码头  甚至怕人谈论在世二字  这时,我忽然觉得自己  离老爸不远,包括老家  没有比复制更可怕  撒网
一定能挺过难关 张抱岩  一个诗人,大年夜,我,关心受灾的人民  我关心江城的医院够不够宽敞  胜过关心烟花和晚会  我关心病毒的溃败胜过关心假期和娱乐  驰援的队伍,我用最美的词将你写进春天  最危急的时刻,我看见你们大爱的心灵  开出耀眼的花朵  没有一个困难能吓倒我们  战争的路上,我们的梦想只有一个:胜利  亲人,我们的亲人,在淮河边为你加油  用淮河琴书记录你们日夜奋战的点滴  一串最闪
我准备把一点一滴的阳光   捧在手心里,都珍藏起来   我准备把山林间最清新的空气   一点点收集,放在一个密闭的罐中   我准备把吃到的美食   做一个备份,留住它們的芳香   我准备珍藏一方洁白温暖的   手帕,宛若春日蓝天上行走的云   他们日夜奋战在医院的病房里   我要把阳光留给这些人   他们戴着厚厚的面罩,穿着密不透风的   防护服,我要把甘甜的空气   送到他们的鼻尖,迎接这些人凯
今夜,和死亡有關  在茂盛的湖畔边,火点燃了水  也点燃了坟茔,和一个个活生生的命。  你们最爱听他吝啬的甜言蜜语  然后,塑在青涩山脚下的碑文上  或松弛,或张望,或愤怒,或迷茫  朱氏七层塔下的黄鳝精一动不动  它只是成了混浊的江水的祭品而已  关于历史,关于过去,关于食物和一切  统统都不如原乡的老汉真实真诚。  那白须如雪、秋稻如金的纯粹  那都曾躺在冰冷的木板上  的,以及  一缕稀薄的
爱是一缕烟,肉身化为  灰烬。能安放在你做的陶罐里,就好。  靠近和远离,要看炉火。  要看前世的安排。  它的爱情,被我的一根绳子  拴住。我被你们,紧紧地拴住。  守住你们和我的往日。就如你  守住我一样。我把你抱到  哪里,你就守在哪里。多好。  母亲说:这花怎么可以这么美?  这么美……母亲越来越像一棵  不想挪动的树。我想,她是喜欢和  静止的事物对话的,比如这些安静的陶  它们,是多么
凄美地  在海岸线的那头开始扎寨  海浪翻越过藤蔓般攀缘的荆棘  试图给我一把梯子  抚摸太阳。  需要契机:海浪透亮的肌肤  要先被划破,因为荆棘的刺。而我——  需要转动手上的发条,需要  试探太阳的眼睛。  即使我知道  太阳就是炽热的月亮  是贫瘠又丰腴的无人之地  天空里的尘埃。  最后我需要心无旁骛地享受  坠入。沼泽是平坦的山丘  黄昏  当我路过邻居的花园  园丁正修剪枝叶  他们
春山,子弹,病毒,  火焰纹章的召唤……  午夜,我们从自己的小径出发,  穿越杨树林,向灯塔走去。  凤尾蕨,荨麻  幽居的炼金术士走出家门。  戴面具的微物之神  剔着指甲。  我们在黑暗织就的天空中相逢。  我們走,向灯塔走去。  灯塔在哪里?  晚风谦卑地吹拂山林。  它正在我们的体内生长。
限制  我生活在盒子里  四周是水泥和钢筋  仅有的一扇窗只能看到夜晚  我的腿不到一米,每一步只有一步的距离  我的鞋子41码  体重75千克。从未尝试把自己放在  更加冰冷的地方  我时常无法准确表达。为了  写好一首诗  我需要孤独,安静,坐在坚硬的沙发上  木头人  他打算倒回去看一看自己  32岁去河边走走。柳树还不是很高  过敏体质让他  戴上口罩。坐在树下,从水面的  涟漪中取出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