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生态足迹理论开展高校生态教育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xia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
  
  伴随着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全球环境问题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日益成为一个敏感而重要的与教育密切相关的生态伦理道德问题时,生态教育应运而生[1]。加强对全民的生态教育,让社会的整体公众力量都积极支持、主动参与、全面监督生态建设已迫在眉睫。
  在当前全球生态危机日益加剧,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发展的主题和趋势新形势下,我国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战略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而生态教育是实施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尤其是高校教师致力于生态教育的研究并发表了诸多观点,包括梁仁君对高校生态教育的现状的分析,提出的生态教育体系构建的原则和内容[2],顾晓薇通过对沈阳高效生态足迹的计算,揭示了应该从节能、杜绝食品浪费、垃圾处理及开展生态教育来实现沈阳市高校的可持续发展等[3]。总体来讲,当前研究侧重于分析生态教育的紧迫性、生态教育的内容及生态教育的实施建议,而就目前国内高校的生态教育,无论从内容、形式,还是手段、方法,以及最终的教育目标都比较薄弱,生态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还未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生态教育教学内容如何从相关原理和知识中遴选出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这在高校教育中还没有现成的模式和样板。这也是目前我国高校生态教育进程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4]。
  本文尝试把生态足迹理论运用到生态教育中,以生态足迹理论为指导制定生态教育普及的具体方法,以简介的模式推动学校生态教育,促进学生首先是高校学生实现生态意识从理性到感性的转变。
  
  生态教育和生态足迹的内涵
  
  1.生态教育的内涵
  生态教育或教育生态化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创建生态文明社会的需要,而将生态学思想、理念、原理、原则与方法融入现代全民性教育的生态学过程[5]。从内容来讲,它包括生态理论、生态技术、生态价值、生态工艺等多个方面,其最终目的是让社会上每个人的大脑中装有生态意识,行动中节约资源、爱护环境、进行绿色消费,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以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共处,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高校学生具有可塑性强、思想灵活、追求进步等特点,容易接受新的观念和方法并进行传播,而且学校是集中人数最多的最关键的教育机构,方便集中授课和开展德育活动。生态教育以在校学生为切入点,一方面易于生态教育的初步操作,加快生态教育反馈修正的速率;另一方面众多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导力量,一旦他们踏入社会,便会对整个国家产生极大的影响。
  2.生态足迹理论
  生态足迹理论是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 Rees等在1992年提出的[6],并在随后的应用中逐步完善的一种衡量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以及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生命支持服务功能的方法[7,8]。该方法通过估算特定区域内或者特定人群的消费及排放废弃物所需要的生态生产性面积(包括陆地和水域),并与该区域能够提供的生态生产性面积进行比较来衡量区域发展的可持续状况。生态足迹现有综合法和成分法两种计算方法,综合法是自上而下以一个类物质的宏观统计量为基础,计算全球、国家和区域层次的生态足迹。成分法则是从研究对象单体的衣、食、住、行等活动出发,通过收集和实测相关消费与排放成分的量,自下而上测量研究对象的生态足迹,更适合小单元对象的生态足迹计算。生态足迹成分法和综合法对生产性土地分为六类:农耕地、牧草地、建用地、林地、化石能源间接用地以及水域。学校生态教育中适合采用成分法来进行分析。就大类而言,成分法主要考虑能源、实物、垃圾、水、交通工具和纸张等。
  
  生态足迹理论——贯彻生态教育的实用工具
  
  1.生态教育的现状分析
  (1)我国生态教育的现状
  中国资源、环境的现状及生态危机的加剧,表明生态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生态教育虽然已经提出了很多年,但是生态教育的普及现状依然令人堪忧。多项调查表明,在高校生态教育仅停留在地理、环境、生物等相关专业,尚未覆盖所有专业,绝大多数人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生态教育,只是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上获得一些零碎的知识,有一个潜在的生态意识,并没有深刻认识到每一个人与地球的生态环境都息息相关,每一个人的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都不可忽视,即使已有生态意识的人也没有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应有的生态行动。多数漂亮的校园都存在白色污染、水电浪费、食物浪费等状况,多数人认为生态保护是国家和地区、政府的事情,离自己太遥远,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决策者和领导者,尚处在完全消费阶段,对生态教育已麻木至此。校园之外的人,忙于工作和家庭,接触到生态教育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长此以往,中国未来的生态状况不能不令人担忧。
  (2)生态教育现行的普及方法
  我国的生态教育现状如此,根本原因是现在的普及方法欠妥,普及力度不够。我们知道,生态教育多见诸于专家学者教师的笔下,多见诸于公益广告媒体的宣传中,多见诸于老套的文件教材中,生态知识老化笼统,缺乏可行性。把生态教育落实到行动的具体实施方案几乎没有,保护生态环境的组织和活动缺乏。有些学者也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但总体上过于笼统,不能够很好的指导实践活动。我们现在所需要的就是,如何把理论转化为每时每刻的行动,如何用理论来规范自己的消费方式。
  2.生态足迹理论与生态教育
  (1)生态足迹理论思路优势
  生态足迹理论的前提是人类可以确定消费的绝大多数资源以及其所产生的废弃物的数量,这些资源和废弃物能量转换成相应的生物生产面积。在此基础上通过测量研究对象资源和能源的消费,将它们转化为提供这种物质所必需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加上保护生物多样性所需的12%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并同当地所能提供的这种生物生产土地面积进行比较,进而判断研究对象的生产消费活动是否处于当地生态系统承载力范围内,预测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生态足迹理论前提的存在简化了生态足迹考虑的内容,使统计和计算不像以往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方法那样繁琐、难以理解。这就为大众理解接受和应用提供了方便。生态足迹理论从统计消费量和垃圾排放量出发,无论在宏观上还是微观上,数据都比较容易获取,这不仅为管理国家和区域自然资产账户呈现了一个简单框架,而且也为小范围甚至个人进行自然消耗统计提供了计算方法。生态足迹理论这种简单易懂、大小皆宜的思路优势是生态足迹应用到生态教育中的天然优势。
  (2)生态足迹计算方法简单易行,容易操作
  生态足迹计算模型要求的数据容易获取,尤其是成分法所采用的统计单体的消费和排放量,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向垃圾站、供电局等常见单位获取。每个个体也可以通过统计自己的消费与排放的废弃物,计算自己的生态足迹。另一方面,具体的简单的计算公式,使得生态足迹计算方法操作性强、重复性强,大量因子系数的确定使得计算结果更加接近实际生态消耗,从而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可以计算个人、家庭、学校、城市等不同对象的生态足迹。还可以通过假设不同的消费模式,预算出不同的生态足迹,进行多方面的对比,选择最小的生态足迹方案来规范自己以后的行为。比如,我们采用单独取暖和集体供暖的生态足迹的区别。正因为生态足迹方法简单明了,数据获取、计算方法简单,每个学生通过学习都能在短时间内领会掌握,进行个人的生态足迹计算,进一步得出学校的生态足迹,找出自己的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生态足迹形象生动,发人深省
  William E.R.将生态足迹形象地比喻为“一只负载着人类与人类所创造的城市、工厂的巨脚踏在地球上留下的脚印”[9]。当人类的生态足迹大于生态容量,则发展史不可持续的。也就是说,当地球所能够提供土地面积容不下这只“巨脚”时,其上面的城市、工厂就会失去平衡;如果“巨脚”始终得不到一块允许其发展的立足之地,那么它所承载着的人类文明将最终坠落、崩毁[10]。
  生态足迹以一种生动的形象面世,无论是幼童、青年学生、普通工人农民、直到老人,都能够理解其含义,铭记在心。人类社会的“巨脚”过大,人类文明崩溃,人类就会毁灭。 这无疑给全人类敲响了警钟。如果人类一意孤行下去,不顾及生态承载力的大小,不按照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去做,人类将自取灭亡。这种形象生动、发人深省的方式,本身就是一种生态教育,深化了人类的生态意识,深化了学校生态教育的意义。
  (4)生态足迹指标量化,可以度量生态足迹的计算公式为 [11]:
  

 
  其中,i为消费商品和投入的类型;pi为i种消费品的平均生产力;ci为i种商品的人均消费量;aai为人均i种交易商品折算的生物生产面积;N为人口数;ef为人均消费足迹;EF为总的生态足迹。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我们可以定量的分别计算出消耗的能源、食物、水、纸张等的量的大小,以及处理垃圾、污水等所需的生态生产性面积,得出人类每一个行动所占用的生态足迹,各个方面乘以生态因子进行加总得出个人或者集体的生态足迹。从这方面来讲,生态足迹指标量化,度量性强,更加直观,既可以计算出每一个方面生态足迹的大小,又可计算总的生态占有量。与每个成分的生态承受力对比,找出生态盈余或者生态赤字的原因出在哪个方面,以便以后的进一步矫正。
  3.生态足迹理论的应用把生态教育落实到实处
  基于上述优点,生态足迹理论这个工具的应用可以促进生态教育的开展,把生态教育落实到实处。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可以帮助个体或群体做好生态消耗量和占用量的统计,让每个人均可参与其中,测量出自己的生态“脚印”,以己推人,了解整个社会的生态足迹。自己的每个不合理的消耗浪费将会造成整个社会生态足迹的扩大,国家生态赤字的增加。相信每个统计过自己的生态足迹的人,生态意识都能够得到加深,时刻考虑到自己的行为是否增加生态负荷,认识到参加环保活动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生态足迹与生态教育的结合不但为我们找到了生态教育的理论解释,而且同时为我们提供了简单易行的方法。一旦我们把这样简明的理论和方法在学校领域宣传讲解,生态教育的开展将变得直观而清晰,学生更是能结合自身的消费来分析对生态的影响,从而能促进每一位学生把生态教育与自己行动结合,规范自己的消费行为,从而从根本上展开绿色消费,实现生态实践。
  
  生态教育中生态足迹理论应用模式
  
  1.生态足迹计算作业化,定量分析学校生态消耗
  顾晓薇、李广军等已经通过对沈阳大学、辽宁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和东北大学校园EF的定量分析揭示了大学校园的生态效率及影响效率的主要因素[12-14]。总的来说,校园生态足迹主要来自能源、食物和垃圾,这三种成分的足迹之和占了总足迹的95% 左右。生态足迹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校园建筑面积及地理位置、学生的经济收入状况、学校的专业领域和研究强度及学生的消费习惯。
  针对这些问题,学校有关老师把生态足迹方法和相关计算参数介绍给大家。让学生每天对自己的食物、纸张等消费及产生的各类垃圾进行记录;由学校有关管理部门提供能源、水、办公用品、非个人垃圾等公共消费和废物排放数据;每个学期初由学生自己对上学期的消耗和垃圾进行加和统计,然后按照生态足迹的公式计算出来个人上学期的生态足迹, 把各个人的计算结果汇总,进一步得出班级和学校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老师帮助学生分析个人及集体生态足迹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多个解决方案,比如合理饮食、节约用水、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垃圾分类等等,按照提出的多种假定优化方案,分别重新计算个人、班级和学校的生态足迹,通过比较教育学生日常生活要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节约意识。并按照计算出的最小生态足迹的消耗方案来规范师生新学期的生活模式。生态教育通过生态足迹这种方法,远远比空洞的说教更有说服力,让学生更有深刻的理解和努力的方向。
  2.以生态足迹为科学依据,创建“绿色”校园
  校园生态足迹的研究,定量的揭示了校园的生态现状,包括生态效率及影响生态效率的主要因素,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定量指标。要求我们校址选择得当,以节省交通费用、一个学校的几个校区因联系紧密不易距离太远。建筑用材上,选择生态资源占用小的材料,逐步减少混凝土的使用比例,多用钢材等可重复使用的材料。校园土地合理利用,慎重考虑土地适宜度,土地承载力等。校园建筑采用合理的朝向和平面布置,积极利用太阳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资源。
  从软方面来讲,生态足迹的运用提高了师生的生态意识,使他们更好地维护校园环境,不铺张浪费,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节约资源。
  3.举办各类生态教育活动,倡导生态足迹计算方法
  青少年处于可塑性强的时期,同时青少年也是未来的主人,通过对青少年的生态教育,提高他们的生态意识。然后由他们组织举办各类环保活动、生态教育活动,把他们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思维和生态足迹方法带到各行各业,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生态教育。比如,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曾举办的《2004地球日义演活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此进行了报道,新华网、河南电视台、汴梁晚报等媒体也以“垃圾时装秀”的题目进行了相关报道,即是对生态教育的有益宣传和普及,又扩大了环境意识的影响力。但是,如果利用生态足迹方法对学校、城市、地区、国家进行生态占有率的计算,对可持续发展的情况进行前瞻性的预测,相信这样的活动影响会更深刻,更具有公众号召力。
  当然,各大媒体应该加快生态足迹方法的宣传和普及,让广大群众参与生态足迹的计算。可以尝试要求每一个家庭进行生态收支账户的统计,计算生态足迹的大小。让整个社会参与到生态教育中,参与到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划中。
  
  结语
  
  当前我国大众普遍生态环境意识比较薄弱的现实其实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生态教育滞后是主要原因之一。生态教育相关研究多停留在理论探讨与分析,而少有具体有效的宣传措施和教育模式。生态足迹理论基础科学完善,概念框架形象明了,指标体系精简统一,计算思路通俗易懂,故此可以说是开展生态教育的最佳工具。本文把生态足迹理论引入生态教育领域,通过分析生态足迹理论用于生态教育的优势分析与教育模式探讨,以期结合生态足迹理论深入开展生态教育。
  高校生态教育是全社会生态教育的关键一环,高校生态教育成效会直接影响和制约全社会生态教育的进行。生态教育以在校学生为切入点,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态教育和生态足迹的结合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有助于把生态意识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如何更好的促进二者的融合,如何制定生态足迹促进生态教育的详实具体方案,以及如何推进这个方案的实施,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文传浩,郭涛.论我国高校公共基础生态教育[J].生态经济,2001(5):17-19.
  [2] 梁仁君,林振山.高校生态教育的现状及体系构建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3):20-23.
  [3] 顾晓薇,王青,李广军等.应用生态足迹指标对沈阳市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7):823-826.
  [4] 黄正福.高校生态教育浅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6(2):36-37.
  [5] 温远光.世界生态教育趋势与中国生态教育理念[J].高教论坛,2004,4(2):52-56.
  [6] Ree W E.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appropriated carrying capacity: what urban economics leaves out [J]. Environment and Urbanization, 1992,4(2): 25-32.
  [7] Wackernagel M, Rees W E. Our Ecological Footprint: Reducing Human Impact [M]. Gabriola Island: New Society Publishers, 1996:1-25.
  [8] Wackernagel M Onisto L, Bello P et al. National nature capital accounting with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concept[J]. Ecological Economics,1999,29:375-390.
  [9] William E Rees. Revisiting carrying capacity: Area-based indicators of sustainability[EB/OL]. Http//www. dieoff.com/page/110.htm, 1997-11-14.
  [10] 王书华.生态足迹研究的国内外近期进展[J].自然资源学报,2002,17(2):776-782.
  [11] Gossling S. Tourism, degradation and economic transition: interacting processes in a Tanzanian coastal community[J]. Tourism Geographies,2001,3(4):230-254.
  [12] 顾晓薇,李广军,王青等.绿色大学建设中的生态足迹[J].环境科学,2005,26(4):200-205.
  [13] 李广军,顾晓薇,王青等.沈阳市高校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研究[J].资源科学,2005,27(6):140-145.
  [14] 顾晓薇,李广军,王青等.高等教育的生态效率——大学校园生态足迹[J].冰川冻土,2005,27(3):418-426.
其他文献
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启迪同志曾经指出,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国家安全是时代的特征,这就决定了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中的重要地位。[1]而加强本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贯彻和落实上述战略的重要途径。    21世纪本科创新型人才的素质与能力要求    1.具有健康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崇高的献身精神
儒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我国政治、教育思想的宝贵遗产。而作为儒家文化代表人物之一的孔子,其教育思想亦是博大精深,影响深远的。因此,在中西方文化不断发生碰撞与冲突的今天,研究并汲取儒家学说的积极成分,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思想源泉。    儒家的人文教育思想    我国的传统教育主体上是以培养人的人文素养为首要目的的。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史,“人文”这一概念可谓历史悠久。《易·贲·彖辞
本文阐述了逆变器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传统逆变器拓扑的局限性。分析研究了一种新型Z源逆变器,它可以克服传统逆变器的不足,并具有传统逆变器所没有的新特性,进而揭示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首先详细介绍、分析了电流型Z源逆变器的拓扑、工作原理,并建立了Z源网络和逆变器的数学模型。首先详细介绍了Z源逆变器的电路拓扑、工作原理,为了更好的进行系统设计,便对Z源网络和逆变桥分别建立了小信号模型,并得出
气泡的运动是研究气液两相的基本问题,气泡的运动行为和状态与操作条件、液体性质、通气形式等有密切关系,如果能够可视化测量出气液两相流场中气泡的特征参数及运动状态,对
生命教育的意义    1.生命教育思想的提出和发展  最早提出生命教育的学者是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在美国加州“阿南达村”阿南达学校,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思想,并出版了《生命教育》一书,提出必须关注人的生长发育与生命健康的教育真谛。  在英国等西方国家呼应杰·唐纳·华特士的倡导,提出了教育要顺应学生的生长、发展的规律的教育课程。日本针对青少年浪费、破坏、自杀、杀人等日益严重的社会现实,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陆地可利用资源变得越来越少,人们的视线开始转向海洋,但是海洋世界存在气压大、可见度低、环境恶劣等问题,人们无法轻易进入海洋世界。为解决这一难题,
党支部作为党的基础组织,必须从多方面提升组织力,才能担负起党章规定的职责,发挥坚强战斗堡垒作用.通过神东煤炭集团新闻中心第二党支部提升支部组织力的探索,结合党员记者
细胞追踪问题的研究,对建立细胞的生长发育模型并探索生命体基因的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显微图像栈序列中植物顶端分生组织细胞群的追踪问题。植物细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