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人文教育思想探微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were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我国政治、教育思想的宝贵遗产。而作为儒家文化代表人物之一的孔子,其教育思想亦是博大精深,影响深远的。因此,在中西方文化不断发生碰撞与冲突的今天,研究并汲取儒家学说的积极成分,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思想源泉。
  
  儒家的人文教育思想
  
  我国的传统教育主体上是以培养人的人文素养为首要目的的。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史,“人文”这一概念可谓历史悠久。《易·贲·彖辞》中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可见,我国历史文化中的“人文”,是与天文相对而言的,其意义在于将人区别于自然界和动物界,一切人以外的境界。人文之所以被提倡,在于其能够产生与人的活动有关的文明而化成天下的作用,并最终依此而建立一个和谐美好,人伦有序的理想世界。由此,古代先贤们的人文教化思想则可见一斑,强调人文的实质就是要依此教化苍生以达成理想天下。而在儒家看来,苍生欲实现理想,必要先“修身”,于是便有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修身,是完善个人的人文素养的过程,因为个人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该人是否具有治国、平天下的能力。因而,注重人文素养教育成为了我国传统教育中的必修课。
  儒家的人文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仁和礼两个方面。儒家教导弟子要仁爱,只有将仁与人结合起来的人才是合格的人,才是能够立足社会的人。《中庸》说:“仁者人也。”《孟子》也说:“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可见,为人之道在于仁,只有具有拥有仁爱之心的人,才能符合人之为人的道理。因而儒家强烈要求教育具有仁爱之心的人,也唯有这样的人才能够博爱众生,使社会趋向和谐。于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成为了儒家先哲力行仁爱素养的行动指南。礼,是儒家教育思想的又一人文素养要求。在儒家文化教育史上,仁和礼是不可分割,有着密切联系的两个概念,它们共同构筑了儒家文化的思想内涵。礼既是仁的外在表现,也是儒家人文素养的基本要求。《荀子·非相》中说:“人道莫不有辨,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礼记·乐记》中说:“礼者,殊事合敬者也。”可见,人之所以为人,不仅要拥有一颗仁爱之心,更应在行动上注重礼敬,懂得敬重其他人,才能够被其他人敬重。因此,儒家认为仁爱之外,时时都对他人存在礼敬之心,应成为为人最基本的人文素养。由此可知,儒家的教育思想内涵在于仁和礼的发扬。
  
  孔子的人文思想
  
  孔子是我国古代教育的开创者。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教育思想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重视人文素养教育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记载在《论语》中,《论语》中大部分内容都是孔子与弟子的对话,从中可以看到许多具有启发性的观点,这对我们今天研究教育现实,提升教育内涵,推动当代教育的发展都将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孔子对人的生存发展有着无限的关怀,他的仁学,在探讨人的本质、人性、人的价值、人的理想以及人的生死和自由等问题的同时,形成了其具有特色的关注现实人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孔子思想中体现了深刻的“仁”“礼”观念,并在《论语》的字里行间透出以人为本的光芒。孔子对人的本质的最早阐述在于“仁者,人也”。他肯定了每一个人存在的价值,揭示了人存在的社会意义。他认为,所有人都应该具有仁德,不具有一定仁德的人也就不具备做人的资格。同时,孔子也明确的把仁的基本内涵深化为爱人,将儒家文化对人的关怀发挥到了极致。当樊迟问孔子什么是仁时,他即回答“爱人”。他说“泛爱众,而亲仁”。对于立足社会的仁德之人来说,它更应当具有一颗广博的仁爱之心,应该体恤劳苦大众,由此而去热爱大众。同时,孔子也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体现了孔子强烈的以民为本,以人为主旨的仁爱观。
  孔子也是十分推崇“礼”的,并且明确表明了“仁”为“礼”之基础的观点,他认为,“礼”是因人的本性与情感而发展出来的行为,而那种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是为仁,仁既是礼之所生的内在依据,也是人们自觉守礼的内在动力。认为没有了“仁”的存在,“礼”则没有了依附之地,就没有了实际存在的价值。只有仁德理念发自于内心,则其行动能合乎礼仪,“人而不仁,如礼何。”“所以治爱人,礼为大。”可见,“仁”是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一种高尚的理想,由“礼”而体现“仁”治,“仁”由“礼”而得以展示,因此,孔子要求弟子要“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以达成其对弟子的人文素养要求。
  
  孔子的教育思想
  
  1.孔子提倡因材施教,尊重差异
  孔子非常重视人的差异,他认为:“若藏武仲之智,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他认为,人各有异,作为教育者,在教育实践中应充分认识到个性差异的事实,充分注意到受教育者的兴趣爱好的差异,充分鼓励其发挥自己特长,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其学习程度进行相应的指导,充分培养其智力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抹灭受教育者的个性。“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知者动,仁者静”即是这一理念的鲜明体现。
  2.孔子提倡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在提及统治者的影响和示范作用时,孔子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认为作为首长,就应当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做下属百姓们的榜样和模范,以自身的行动来影响、感召和带动他们。他把首长的品德比喻成“风”,把下属的反应比喻成“草”,认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深刻的揭示了作为首长的思想作风和道德品质对下属所产生的心理效应。引申至教育,则告诉我们,师长的一举一动对学生产生的上行下效的心理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作为为学生所瞩目的师长,其身体力行的品德是极为重要的,它不仅具有深远的影响力,而且具有鲜明的师范和导向作用。
  3.孔子提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对于孔子的教育实践而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其教育思想的精华,深刻体现了教学双方的辩证立场。对于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而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二者不同角色分工下的不同历史任务,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孔子的人文教育观。对于受教育者来说,学而不厌,是其本职工作,这是由历史决定的;对于教育者来说,则要诲人不倦,也是由其历史分工决定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历史职责要求教育者积极教育,使受教育者认识和掌握客观事物的规律,增长知识和才干,进而体现其人生价值。
  4.孔子提倡德智结合,全面发展
  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德智体全面发展是现代人的专利,其实不然。《论语》中讲“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志于道,据于德,依于行,游于艺。”孔子在教学中主张知识、能力、德育几者并行。同时深刻指出了德与智共同发展的辩证关系。认为在教与学的问题上,德起统帅作用,用以解决运用智力过程中的方向问题,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够明眼识真人,炼真金,进而保证智力发展的方向符合客观规律的发展。同时,也只有具有崇高品德和智慧的人,才能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坚持德字先行,以义取利。孔子的这一主张在当今义利混淆的思潮中,有着深远的意义。
  5.孔子提倡循循善诱,学以致用
  《论语·述而》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说明教育者应当在受教育者不明白、有困难的时候去帮助他,在受教育者想讲又讲不明白的时候去开导他,同时要求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明显的儒家教育方式,既循循善诱,又针对了学习个体。对于受教育者来说,他也要求受教育者“博学笃行”,学以致用,认为学习要有毅力。在《论语·子路》中,孔子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可见,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很重视启发诱导,重视学以致用,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种思想在当代也是很值得借鉴的。
  可见,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处处以人为本,处处透出人文色彩的光芒。他强调因材施教,无论是强调以身作则,还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无论是德智结合,还是循循善诱,都是要求教育者以受教育者为对象,变通的种种教育方式教育理念,笔者认为这是孔子对于儒家思想的一种继承和发展。一般认为儒家思想作为一个思想体系,倾向于保守、复旧,但是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教育思想有的还是值得我们当代教育者加以学习的,尤其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的人文观,是值得我们加以借鉴的。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他积累的诸多教育经验,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总结倡导的宝贵教育主张和原则,形成的比较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宝贵遗产,对当代教育实践也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蒋文学,袁彬.儒家人文素养思想[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8(2).
  [2]赵志江,于淑娟,薄云霓.孔子思想与职业道德[J].社会科学论坛,2002(10).
  [3]郑孟煊.略论孔子辩证教学思想与现代教育[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1).
其他文献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效能感相对来说要略低于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平均水平,与专业课老师比较,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不仅要完成教学的任务,还要承担更多的育人的功能。纯教学上的成绩容易实现,但要在教学之中或教学之外的“第二课堂”来实现育人的功能,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而且对于这种育人功能的实现程度缺乏一个科学的评价标准,以至于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的思想出现了问题就会批评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但对他们的表扬
大学生“心理贫困”的现状    随着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和社会转型带来的收入差距的加大,校园里出现了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贫困生群体。他们大部分来自经济和教育欠发达地区,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再加上因经济困难产生的生活和心理方面的压力严重影响学习,其成绩普遍偏低,在社会交往方面也缺少锻炼。虽然贫困学生中不乏乐观外向、富有才华、沉着自信、独立性强的同学,但在应对贫困的过程中,很多同学都存在心理焦虑、心理压
现状关注:焦虑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中的沉重压力    焦虑是困扰人类生命、发作频率最高的一种复合型负性情绪。如今,“我焦虑啊!”已不知不觉成为许多大学生的口头禅。从现实角度讲,它是指“个体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致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在我国的大学校园中,许多学生身上已经出现了过度焦虑,甚至病态焦虑现象,使个体缺乏生活目标和方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需求层次的提高,顾客对产品的功能、质量、价格和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伴之而来的是市场不确定性大幅增加,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更新速度加快。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战略目光集中于产品的供应链上,他们均期望通过与供应链的上游或下游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挖掘出产品更大的利润潜力,同时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企业之间的这种合作关系通常建立在一定的协调机制基础之上
问题提出    网络的跨时空性、便利性、匿名性和实施交互性等特点,使得网络沟通成为一种发展最迅速的沟通形式。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迅猛发展在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正在缔造着一种危机——网络成瘾。现代医学证实,一个人如果不能控制对网络的依赖,很容易患上“网络成瘾综合征”(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医学上又称之为“病态性使用互联网”(pathol
本课题对激光盘煤系统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激光盘煤的原理和常用方法,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激光盘煤系统。本课题借助ARM开发板来设计嵌入式盘煤系统,在图像分析和体积建模时,利用OpenCV工具包进行二次开发,具有较好的实用性。系统实现过程为:将激光源和CCD摄像头固定在二维转台上,通过转台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的旋转,激光源对煤场进行扫描,CCD摄像头来拍摄激光打在被测面上的光斑图像。C
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启迪同志曾经指出,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国家安全是时代的特征,这就决定了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中的重要地位。[1]而加强本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贯彻和落实上述战略的重要途径。    21世纪本科创新型人才的素质与能力要求    1.具有健康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崇高的献身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