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阅仪式全解析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nleytsang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49年开国大典的阅兵开始,中国的阅兵就分为两个步骤:检阅和分列式。检阅在前,分列式在后。整个过程,都体现出一种庄严的仪式感,这是中国独特的军事文化,也是一种政治仪式。60多年来,从阅兵首长、口号、检阅车、阅兵服这些细节处,都可以看出中国军队的进步里程。
  首长 军事领导体系的现代化
  阅兵首长,是阅兵式的最高军事领导。最初的几届阅兵,阅兵首长是朱德总司令。1953年的国庆阅兵,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5次国庆阅兵。毛泽东主席等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观礼阅兵式,朱德总司令乘检阅车检阅部队,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朱总司令第5次任国庆阅兵首长,也是最后一次。
  1954年到1958年,阅兵首长是由国防部长彭德怀担任。1956年6月9日,第76次军委会议讨论国庆节检阅部队的准备工作,彭德怀发言说:“每年的阅兵命令内容相同,今年可否不发命令,由各位元帅轮流检阅,以过渡到由总参检阅部队。”当时,关于国庆由谁阅兵的问题,军委会议讨论时有两种意见,一是从当年起由10位元帅轮流担任,一是仍由国防部长担任,究竟采取何种方式,请中央确定。另外,国庆节阅兵所发布的命令内容大体相同,今年阅兵时拟不发布命令,是否可以,也请中央决定。时间整整过去了一个月,7月13日,毛泽东作出批示:“仍由国防部长阅兵,并照旧发布命令,不要改变。”
  1959年第十一次国庆阅兵,阅兵首长是林彪。此次阅兵也是毛泽东最后一次在天安门城楼观礼阅兵式。1959年是中国政坛风云激荡的一年。阅兵式由彭德怀元帅负责筹划准备,却由林彪元帅检阅部队,这也是林彪惟一一次任阅兵首长。因为在那年7月中旬,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庐山召开,彭德怀等受到错误的批判。8月,中共中央在八届八中全会上作出《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错误的决议》,彭德怀已经不再是军委领导人,显然他不能再作为国庆典礼的阅兵首长。
  1984年、1999年、2009年,阅兵首长分别是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阅兵时,他们的身份都是军委主席。这反映出从1984年开始,中国军队的领导体制在逐渐走向成熟。
  口号 从“万岁”到问好
  1950年,朱德总司令乘敞篷吉普车在另外一辆敞篷吉普车上的聂荣臻陪同下,检阅三军,向受阅部队行举手礼表示问候,受阅部队向阅兵首长行注目礼。检阅中,当阅兵车行进到每一个方队前时,朱德总司令都向官兵们致以节日的祝贺,高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这时全体官兵响亮地回答:“万岁!万岁!万岁!”这排山倒海般的声音里充满着将士们对祖国、党和领袖的热爱。
  这种典礼仪式的口号及对答形式,后来成为共和国国庆阅兵式上的一种规定程序被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国庆10周年阅兵,直到1984年国庆阅兵时才有了新的改变。新华社1984年阅兵的报道是这样说的:
  邓小平的个头不高,但很有风度,他的那种自信传递给指战员们以极大的力量和鼓舞。
  “同志们好!──首长好!”“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
  邓小平主席的亲切问候和受阅官兵的响亮回答,汇成一股股排山倒海般的巨大声浪,响彻十里长街,显示着中华民族无比坚定的信心和不可战胜的力量。这一呼一应的两组口号是25年前阅兵时难以想象的,那时阅兵首长呼喊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邓小平对人民解放军广大官兵总是充满了关怀与爱护。在检阅过程中,邓小平频频挥手向将士们致意,将士们向统帅行注目礼。
  从喊“万岁”到互相问好和问候,这种口号的变化,反映的是一种时代的进步。“同志们辛苦了”这样的慰问,体现出军委领导对战士的关心。阅兵式要经过长期的操练,辛苦,而他们的日常工作,也辛苦。
  检阅车 曾经的尴尬
  从建国10年后的大阅兵仍无“本土车”可用的窘境,到建国60年阅兵,红旗HQE比肩顶级豪车的辉煌,阅兵车的进步,见证了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历程。
  1949年刚建国时,我国还没有能力生产汽车,当时的中央领导同志所乘坐的也全都是从敌人那里缴获的美式吉普检阅三军。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这次阅兵活动是中国人民解放后第一次军事盛典。朱德总司令身着戎装,在聂荣臻陪同下,乘阅兵车检阅了部队。朱德总司令乘坐的是由斯大林赠送的吉斯-110。
  关于吉斯-110,这款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5年6月底。
  当时,斯大林汽车厂生产出第一批著名的吉斯-110型豪华轿车。该车装有8缸6.0L发动机,功率147KW,车速每小时135公里。斯大林立刻下令将该车作为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的专用座车。1949年,斯大林汽车厂终于研制成功吉斯-110防弹车,斯大林曾将吉斯-110作为礼物送给毛泽东主席。该车没有倒车镜,主要是苏联的意识形态要求“社会主义不能开倒车”,同时车辆乘坐级别非常高,使用时一般都有警卫车队护驾而无需倒车。
  1954年10月1日,建国5周年庆典大阅兵仍然使用了前苏联制造的轿车,这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实属无奈之举。1954年国庆阅兵式上,阅兵指挥官、中国人民解放军京津卫戌司令部副司令员杨成武向国防部部长彭德怀报告时,乘坐的是苏联制造的吉斯-115型敞篷轿车。吉斯-115是吉斯-110的防弹型,长6m、宽近2m的车身被安装了8mm厚的装甲、70mm厚的防弹玻璃,能有效阻挡子弹及弹片。车身底盘上安装有厚重的钢板装甲,能够经受住地雷爆炸的冲击,借助一套液压系统才能升降。车厢内还有一道可升降的中隔玻璃,能与前面驾驶舱隔开,既防弹又保密,整个轿车自重达到7.5吨。这辆吉斯-115是1953年毛泽东访苏时,斯大林赠送给毛泽东的,目前俄罗斯也仅剩一辆当年产的吉斯-115。
  1959年10月1日,建国10周年大阅兵最引人瞩目的是,国产红旗轿车高调亮相,扬我国威!1960年,红旗轿车被编入《世界汽车年鉴》。   1984年10月1日,在中断了整整25年后,天安门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12次国庆阅兵,这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阅兵。1984年国庆35周年前,一汽接到中央紧急指示,造出两辆红旗特种检阅车供国庆阅兵时用。在很短时间内,一汽就将两辆检阅车造好了。这种车是把红旗770型防弹车加以改进,装上了活动式顶棚和升降装置。邓小平就是乘这种车检阅了人民解放军三军将士。而另一辆检阅车则由阅兵总指挥秦基伟乘坐。
  1998年3月,一汽集团又接到为新中国成立50周年准备红旗阅兵检阅车的电话指示。同年6月10日,高层有关领导批示:此次国庆阅兵,采用第二代全新大红旗开天窗式检阅车。1999年10月1日,在国庆50周年盛大阅兵式上,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乘坐一汽生产的红旗CA772TJ特种检阅车检阅了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将士。
  建国60周年大阅兵,胡锦涛主席乘坐一汽全新打造的HQE检阅三军,这部手工打造的“元首级”座驾,长度超过6米,延续了三排座椅的传统。所用动力是由一汽自主研发的V12汽油发动机,这也是我国第一款自主开发的顶级乘用车发动机。
  武器装备 万国造·全苏式·全自主
  1949年
  开国大典阅兵式,当时国内解放的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大多是从战场上缴获来的,所以战士手中的枪械五花八门,严重影响受阅时的持枪动作。为了整齐划一,阅兵指挥部规定,受阅部队统一使用“三八大盖”(日本制造,明治三十八年定型生产,由于枪身上有一防尘盖板,故称“三八大盖”)。飞机则大多是缴获和投降过来的美式飞机。
  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周年国庆典礼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国防部部长彭德怀检阅了部队。受阅部队的武器装备有了很大提高,由开国大典时的“万国造”变为“苏式”武器装备的基本统一。
  1959年
  这一年的国庆阅兵,受阅部队的装备中出现了最新式的自动步枪、大炮、坦克、高速喷气歼击机,都由我国自行制造。中国制造的第一代主战坦克“五九”式中型坦克也首次亮相,此次受阅部队的最新式武器装备全都由我国自行制造。
  1984年之后
  受阅部队所有的武器都是中国制造,而且更新换代极快,1984年的武器,到1999年几乎就不见踪影,而到了2009年,则又有更尖端的武器亮相。这背后,是中国工业的长足进步,在当今世界上,或许只有中美俄三国,拥有自己完整的军事工业体系。
  服装 1984年阅兵为何穿“八五式”军服
  开国大典阅兵,官兵着独特的“解放”式样军装。这种军装,简单朴实,特殊标记是“八一”五角星帽徽,“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牌,头戴钢盔或“解放”式单布帽。
  1950年国庆阅兵,军装的显著改变是军官的帽子是圆顶大檐帽,仍是“八一”五角星帽徽,“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牌,士兵的帽子仍然是解放帽,军官大檐帽的改变显现着人民解放军当时强调正规化建设和学习苏联军队的历史痕迹,这种军装一直延续到1955年9月。经典的阅兵照片是彭德怀在1954年国庆阅兵式上讲话,从中可看到人民解放军军装在这一历史阶段的渐变。
  1955年国庆阅兵,官兵着首次授衔后的“五五”式新军装,显著的特点是士兵头戴船形帽。在此后的4次阅兵,直至1959年都是这种样式的军装,只是成方阵的士兵船形帽在1959年国庆阅兵式上改为解放帽。“五五”军服样式的更新,正逢国庆阅兵一展风姿、军威的好时机。
  1984年国庆阅兵,奇特的是官兵所着装是“八五”式军服的提前亮相,第二年全军才换发这种样式的军装,这在阅兵服装史上是独一无二的。这种军装既有传统样式的领章,又有新军装样式的肩章,但无军衔,是向“八八”式军服过渡的军装。由此着装的“提前”看,“八五”式服装样式的更新与庆祝新中国成立35周年庆典相结合,把这两个都能充分展现军队新面貌的亮点巧妙地聚集在了一起,可说是匠心独到,时机正抓在点子上。
  1999年国庆阅兵,官兵所着是新授衔后的“八八”式军装,并有不同方队各种方块的迷彩服点缀其间,军队现代化的气息扑面而来。2009年国庆阅兵,官兵所着装是“零七”式授衔新军装,给人以全新的惊艳阵容面貌。
  统观历次国庆阅兵服装变迁,有所遗憾的是,在人民解放军服装史上曾有20年(1965年6月至1985年4月)历史的全红领章、全红帽徽“六五”式草绿色军装,从来没有在国庆阅兵式上展示过。
其他文献
我所在的城市,每个星期六都是一周最堵车的一天。这一天不限号,所有的车都可以上路,人们或远行,或走亲访友——星期六是真正的休息日,相比之下,在周日这天,人们因为要为下一周的工作做准备,道路反而没那么堵了。  90后们不会知道,曾经,星期六是一个工作日,在1994年之前,人们每周只有一天休息时间,所以周日才有“星期天”的说法。1994年2月3日,国务院规定:“从3月1日起实行每周44小时工作制度。从3
期刊
年初的第一天作为一种节日虽然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但是在古代这一天被称作“岁首、正旦、元日、元旦”等,而春节在古代专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到了中华民国时期才正式将阴历年初的第一天确定为春节。  在历史上,岁首并不一直是正月初一,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为正月,也就是元月,商朝以殷历腊月为正月,到了周朝就以冬月为正月。从先秦时期一直到汉武帝太初元年,岁首一直被定为夏历的十月初一,即十月初一为新年。汉武帝太
期刊
始建于1903年10月,1910年3月31日全线通车的滇越铁路是云南省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中国第二条国际铁路,是中国历史上建设时间较早、建设难度最大、在中国和世界铁路建设史上最具特色和影响的铁路建设工程之一。1958年,滇越铁路云南段改称昆河铁路。  滇越铁路从云南的昆明开始,穿越红河州腹地,从边城河口出境,直达越南海防,跨越金沙江、珠江、红河三大水系。该铁路全长854千米,其中有中国目前仅存的窄轨
期刊
在西南联大历史上,曾出现过三次学生从军抗日的热潮。这些学生在民族危亡之际,舍弃安宁的校园,投身火热的抗日战场,许多人甚至牺牲了年轻的生命。他们的姓名,大多刻在位于今日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内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的背面,总计834人,后亦有人称之为西南联大“八百壮士”。  第一次从军热潮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华北及沿海高校纷纷内迁。北大、清华和南开三校首先迁至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
期刊
从1980年开始,全国一片拆掉旧城建新城的形势,整个国家百废待兴。那个时候盛行两句话,就是“要致富,先开路”“汽车一响,黄金万两”。这样一来,到处都在开路。大部分的地方都是拆掉旧城建新城,拓宽原来的旧马路变成新马路。但是很多城市不大理解怎么样是正确的城市建设方式,在此过程中出现大量的无序拆迁。实际上,我们需要做好城市规划,要有一个详尽的能合理指导城市建设发展的城市规划。  欲拆平遥城?且慢  在拆
期刊
现代的“离婚”多数是因为婚姻双方性格不和、家庭矛盾或婚外情等所致,而中国古代,男女婚姻更多地体现着双方家族的利益,政坛风波、官场变动时常会导致棒打鸳鸯,使一些婚姻瞬间破裂。  皇权力量强令夫妇“离婚”  《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三记载,永元元年(公元499年),权臣徐孝嗣被昏庸的齐帝萧宝卷赐酒毒死,政坛发生变端。原先,“南徐、兖二州刺史江夏王(萧)宝玄娶徐孝嗣女为妃”,当齐帝铲除徐孝嗣后,同时下旨给
期刊
左权,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牺牲的职务最高的指挥员。他牺牲时年仅37岁,所幸他为后人留下了一摞鲜活生动的家书,才使我们能透过文字、穿过时间去认识这样一位情感细腻的威风男儿。  70多年过去了,这些家书的纸张已变成了枯黄色,字迹也淡化了许多,然而,这字里行间蕴含着的绵绵深情却永远震撼着我们。  志兰:  就江明同志回延之便再带给你十几个字。  乔迁同志那批过路的人,在几天前已安全通过敌之封锁线了,很快可
期刊
阿拉伯的天园之美  阿拉伯人早先是沙漠中的游牧民族,过着逐水而居的生活,自然很爱惜水源。水象征着生命,有水就有人可以赖以生存的绿洲,所以阿拉伯人对水和绿洲怀有特殊的感情。这也反映在他们的园林建筑中,形成了伊斯兰园林独特的风格。  最早的伊斯兰园林出现在波斯。公元7世纪,波斯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其园林风格遂被阿拉伯人仿效。波斯地处荒漠高原地区,在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下水十分珍贵,而园林又离不开水,
期刊
真正的史学大家,有时寥寥两句话,就会令人在看历史的道路上受益终身。对我来说,“毋信人之言,人实诳汝”就是这样的名言。名言出自哪位大家?有何重要启迪?且听道来。  喜欢看历史的你我,时尚称呼该叫“史粉”,而且会对大量展现历史的作品,进行扫荡式观看,如同资格“吃货”要遍扫舌尖上的美味一般。但是,看得多,不等于看得真。看历史该看什么?自然是不走形、不变样、尽量保持原真的历史。然而就在你废寝忘食之时,是否
期刊
桑奇大塔是重要的佛教圣迹,印度早期佛教三大遗址之一,但现在人们对其知之甚少。即使在古代,去印度取经的中国人也很少去那里巡礼。唐代高僧玄奘在印度居住十余年,回国后写下《大唐西域记》,书中提到三大遗址中的阿旃陀石窟,对桑奇大塔却只字未提,因而有必要对这一有着重要地位却又为人们陌生的重要宗教遗迹有所介绍。  佛塔溯源  佛塔最早出现在印度,在古印度的梵文中称为Stupa,意思是“坟”,中文译为窣堵波、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