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和选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国际国内种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自身以及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机制都存在许多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要加强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能力建设,进一步促进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01
2006年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刘延东在《进一步开创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报告中提出:近年来,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虽然有了很大进展,但距党中央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还不能完全适应统一战线事业发展的需要,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的任务仍然艰巨和紧迫。[1]
一、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自身存在的问题
1、参政议政能力有待提高。一些党外代表人士只满足于特定参政地位而不讲究自身参政能力提高,这无异于政治摆设;或只满足于高学历、高职称、高职务而又不具备为民参政意识。比如有个别党外人士学术造诣甚高,被推荐为党外代表人士进入政协后,凡开会(包括例会)都用各种理由请假缺席,有时报个到再请假退会。这样的党外人士只能是很好的科学家和学术带头人,很难成长为合格的党外代表人士,充其量也只是个政治花瓶。
2、合作共事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近年来成长起来的一些党外代表性人士由于缺乏与我们党长期合作共事的经验,没有经历过重大政治斗争的考验,对于统一战线和合作共事的优良传统理解得不够深、不够透,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复杂环境中,容易受到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的影响,产生认识上的偏差。
3、功利性倾向有所抬头。有一部分党外代表人士,尤其是一部分非公制经济代表人士热衷政治安排的目的带有功利性,考虑个人地位、个人利益的因素偏多;有些党外代表人士要求加入参政也是抱着追求个人政治地位和利益的目的,这就使得政治安排工作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和原有的初衷,影响了实施效果。
(二)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机制存在的问题
1、缺乏广泛有效的联系方式, 体制外选拔党外代表人士的渠道不够畅通
从整体上讲, 目前统战工作的重点还是以现有体制内的工作对象为主, 主要分布在科教文卫等体制内领域, 与体制外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缺乏广泛有效的联系渠道。因此, 在党外代表人士选拔工作中, 存在着工作视野较窄、选拔渠道不畅的问题。接受访谈的归国留学人员普遍认为, 现在有很多人才都在体制外, 党和政府应该从中吸收人才, 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 但目前归国留学人员与党和政府之间还缺乏广泛有效的联系、沟通渠道。
2、缺乏丰富创新的工作手段, 培养党外代表人物不够规范有序
新一代代表人士大多身居要职, 工作繁重, 如受访的几位留学人员几乎都超时工作, 有的每天工作时间达10小时以上。而现在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 主要采用举办会议、培训班等方式, 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许多人没有时间, 也没有太大兴趣参加这一类活动, 从而影响了培养工作的有效性。在调研中有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明确表示, 现有的一些活动形式不够灵活, 效果不佳。
3、缺乏完备的评估体系, 考察评价党外代表人士不够科学合理
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与传统的统战人士相比,其队伍的构成更为复杂, 来源更加广泛, 除了传统的科教文卫领域, 还有许多来自于非公有制经济、外资企业、中介组织等“ 体制外”领域。面对这样一个越来越多样化而又迅速成长的群体, 如何界定代表人士的标准,如何评价代表人士所起的作用, 成为当前工作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当前我们还没有建立起一个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党外代表人士评价体系, 因此,对他们的评价容易出现一定的随意性、片面性。
二、切实加强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之对策
(一)探索符合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特点的培养方式
培养方式要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和推进既与市场经济和社会多元化发展趋势相适应,又被党外代表人士所乐于接受、灵活多样、更有实效的培训方式方法。建立健全培训档案、考核登记等制度,实行目标管理。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学院的正规化建设,加强与组织部、人事部门和各级各类党校、行政学院或大专院校的联系,整合各方力量,构建培训新格局。
(二)为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的成长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
执政党组织应努力给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搭建增长才干的舞台,要按照中共中央文件精神,根据党外代表人士的特长和专业, 积极安排符合干部“四化”条件、德才兼备的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在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担任适当的领导职务。 尽可能作对口安排, 以利于党外代表人士的作用发挥和能力施展,保证有职有权有责。
(三)不断完善党外代表人士考察评估体系
评价标准是一个参照系, 对于准确把握工作尺度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工作中, 如何界定一个人是否可以当选党外代表人士, 对社会贡献和影响的度如何把握,需要研究建立一个适当的评价标准, 以便于实际工作操作。建议这个评价体系可包含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参政议政、社会影响、群众认可等主要内容, 并确定相应的评价指标。有了评价体系, 才能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从而更准确地选拔、培养、考察党外代表人物。
总之, 新世纪新阶段, 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结合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的成长规律,在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过程中采取积极措施,进一步促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把我国的统一战线工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和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刘延东.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J].新华文摘,2006,(18).
关键词: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01
2006年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刘延东在《进一步开创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报告中提出:近年来,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虽然有了很大进展,但距党中央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还不能完全适应统一战线事业发展的需要,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的任务仍然艰巨和紧迫。[1]
一、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自身存在的问题
1、参政议政能力有待提高。一些党外代表人士只满足于特定参政地位而不讲究自身参政能力提高,这无异于政治摆设;或只满足于高学历、高职称、高职务而又不具备为民参政意识。比如有个别党外人士学术造诣甚高,被推荐为党外代表人士进入政协后,凡开会(包括例会)都用各种理由请假缺席,有时报个到再请假退会。这样的党外人士只能是很好的科学家和学术带头人,很难成长为合格的党外代表人士,充其量也只是个政治花瓶。
2、合作共事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近年来成长起来的一些党外代表性人士由于缺乏与我们党长期合作共事的经验,没有经历过重大政治斗争的考验,对于统一战线和合作共事的优良传统理解得不够深、不够透,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复杂环境中,容易受到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的影响,产生认识上的偏差。
3、功利性倾向有所抬头。有一部分党外代表人士,尤其是一部分非公制经济代表人士热衷政治安排的目的带有功利性,考虑个人地位、个人利益的因素偏多;有些党外代表人士要求加入参政也是抱着追求个人政治地位和利益的目的,这就使得政治安排工作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和原有的初衷,影响了实施效果。
(二)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机制存在的问题
1、缺乏广泛有效的联系方式, 体制外选拔党外代表人士的渠道不够畅通
从整体上讲, 目前统战工作的重点还是以现有体制内的工作对象为主, 主要分布在科教文卫等体制内领域, 与体制外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缺乏广泛有效的联系渠道。因此, 在党外代表人士选拔工作中, 存在着工作视野较窄、选拔渠道不畅的问题。接受访谈的归国留学人员普遍认为, 现在有很多人才都在体制外, 党和政府应该从中吸收人才, 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 但目前归国留学人员与党和政府之间还缺乏广泛有效的联系、沟通渠道。
2、缺乏丰富创新的工作手段, 培养党外代表人物不够规范有序
新一代代表人士大多身居要职, 工作繁重, 如受访的几位留学人员几乎都超时工作, 有的每天工作时间达10小时以上。而现在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 主要采用举办会议、培训班等方式, 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许多人没有时间, 也没有太大兴趣参加这一类活动, 从而影响了培养工作的有效性。在调研中有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明确表示, 现有的一些活动形式不够灵活, 效果不佳。
3、缺乏完备的评估体系, 考察评价党外代表人士不够科学合理
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与传统的统战人士相比,其队伍的构成更为复杂, 来源更加广泛, 除了传统的科教文卫领域, 还有许多来自于非公有制经济、外资企业、中介组织等“ 体制外”领域。面对这样一个越来越多样化而又迅速成长的群体, 如何界定代表人士的标准,如何评价代表人士所起的作用, 成为当前工作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当前我们还没有建立起一个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党外代表人士评价体系, 因此,对他们的评价容易出现一定的随意性、片面性。
二、切实加强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之对策
(一)探索符合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特点的培养方式
培养方式要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和推进既与市场经济和社会多元化发展趋势相适应,又被党外代表人士所乐于接受、灵活多样、更有实效的培训方式方法。建立健全培训档案、考核登记等制度,实行目标管理。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学院的正规化建设,加强与组织部、人事部门和各级各类党校、行政学院或大专院校的联系,整合各方力量,构建培训新格局。
(二)为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的成长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
执政党组织应努力给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搭建增长才干的舞台,要按照中共中央文件精神,根据党外代表人士的特长和专业, 积极安排符合干部“四化”条件、德才兼备的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在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担任适当的领导职务。 尽可能作对口安排, 以利于党外代表人士的作用发挥和能力施展,保证有职有权有责。
(三)不断完善党外代表人士考察评估体系
评价标准是一个参照系, 对于准确把握工作尺度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工作中, 如何界定一个人是否可以当选党外代表人士, 对社会贡献和影响的度如何把握,需要研究建立一个适当的评价标准, 以便于实际工作操作。建议这个评价体系可包含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参政议政、社会影响、群众认可等主要内容, 并确定相应的评价指标。有了评价体系, 才能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从而更准确地选拔、培养、考察党外代表人物。
总之, 新世纪新阶段, 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结合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的成长规律,在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过程中采取积极措施,进一步促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把我国的统一战线工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和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刘延东.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J].新华文摘,20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