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分组合作。合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为学生思维的拓展提供空间,让他们在轻松的交流中就巩固了知识。教学中,教师讲授知识后,学生接受新知识快慢程度有所差异,这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分组练习,在活动中,学生各抒己见,相互交流和启迪。当然,在刚开始执行分组练习时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合作不积极、小组内分工不明确等。现将分组合作数学教学的策略谈几点体会。
1.教师树立榜样,更新观念
教师对课堂形式的变革要有深刻的认知和感悟,进而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找准自己在课堂中的定位.在新课标的课堂中,教师越来越少地讲授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自我思考,不再是课堂的领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顾问和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在学生进行分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走到学生当中,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了解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想法和结论做出适当的指引和纠正,及时回答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回答也要积极的回应和鼓励.
2.教师提出问题,激励引导
教学时,教师对于学生完成任务的方式和方法和要达成的目标,要进行基本的讲解.比如,在进行小学数学第六册《年月日》的讲授时,就可以联系生活,告诉学生特殊的日期有特殊的名称和意义,让学生学会如何看日历,知道这个星期的每一天分别是几号.教学的开始,给出一个谜语:有个宝宝真神奇,身穿300多件衣.每天都要脱一件,年底只剩一张皮.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对组员的想法进行组内分析,得出一个结论,进行发言,阐述原因.待学生基本阐述后,老师公布正确答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日历.这样不仅突显了学生的主体眭,激发了学习探究的兴趣,还锻炼学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当中的能力.
3.学生分组,提高合作效率
在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时要掌握两个要点:一是数量适当,二是分配得当.一是指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的人数不宜过多,这样进行讨论时,一些学生会没有机会参与,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不宜过少,这样不能调动氛围,集思广益,分组合作得出的结论和想法会过于单一.二是指学生的分配问题,小组内的学生要有差异,这样才能取长补短.但是要坚持小组之间的无差异,这样才可以公平竞争.最后每个组中都需要一个学生充当领头羊,可以组织小组内的活动,分配每个成员的任务,在小组中起到组织和调和的作用.
4.师生交流,协同进步
比如教师在进行数学第九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节课时,安排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通过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你知道了什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不同和联系呢?”分组合作交流后,学生会得出“长方体有六个面,正方体的六个面都相同”,等等结论。教师对于正确的要予以肯定,错误的也要及时纠正,最后还要对学生没有发现的特点进行总结。比如“告诉学生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等等。这样既做到了学生内交流,还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共同进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分组合作模式,不仅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还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提供帮助,成为学生进步的基石,培养学生成为服务社会的多元化人才.
总之,不管教师如何进行分组合作,都不能偏离这节课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和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在进行小组合作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的目标、内容、学习方法等等,为学生的自主活动指引方向。只有教师提供了大方向,才不至于学生在讨论时像无头苍蝇,没有头绪,进而无法保证讨论的有效性。
1.教师树立榜样,更新观念
教师对课堂形式的变革要有深刻的认知和感悟,进而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找准自己在课堂中的定位.在新课标的课堂中,教师越来越少地讲授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自我思考,不再是课堂的领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顾问和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在学生进行分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走到学生当中,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了解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想法和结论做出适当的指引和纠正,及时回答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回答也要积极的回应和鼓励.
2.教师提出问题,激励引导
教学时,教师对于学生完成任务的方式和方法和要达成的目标,要进行基本的讲解.比如,在进行小学数学第六册《年月日》的讲授时,就可以联系生活,告诉学生特殊的日期有特殊的名称和意义,让学生学会如何看日历,知道这个星期的每一天分别是几号.教学的开始,给出一个谜语:有个宝宝真神奇,身穿300多件衣.每天都要脱一件,年底只剩一张皮.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对组员的想法进行组内分析,得出一个结论,进行发言,阐述原因.待学生基本阐述后,老师公布正确答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日历.这样不仅突显了学生的主体眭,激发了学习探究的兴趣,还锻炼学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当中的能力.
3.学生分组,提高合作效率
在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时要掌握两个要点:一是数量适当,二是分配得当.一是指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的人数不宜过多,这样进行讨论时,一些学生会没有机会参与,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不宜过少,这样不能调动氛围,集思广益,分组合作得出的结论和想法会过于单一.二是指学生的分配问题,小组内的学生要有差异,这样才能取长补短.但是要坚持小组之间的无差异,这样才可以公平竞争.最后每个组中都需要一个学生充当领头羊,可以组织小组内的活动,分配每个成员的任务,在小组中起到组织和调和的作用.
4.师生交流,协同进步
比如教师在进行数学第九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节课时,安排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通过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你知道了什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不同和联系呢?”分组合作交流后,学生会得出“长方体有六个面,正方体的六个面都相同”,等等结论。教师对于正确的要予以肯定,错误的也要及时纠正,最后还要对学生没有发现的特点进行总结。比如“告诉学生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等等。这样既做到了学生内交流,还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共同进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分组合作模式,不仅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还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提供帮助,成为学生进步的基石,培养学生成为服务社会的多元化人才.
总之,不管教师如何进行分组合作,都不能偏离这节课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和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在进行小组合作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的目标、内容、学习方法等等,为学生的自主活动指引方向。只有教师提供了大方向,才不至于学生在讨论时像无头苍蝇,没有头绪,进而无法保证讨论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