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以文为业砚为田”的传统社会里,笔筒一直是翰墨飘香的书斋中,除笔、墨、纸、砚以外最重要的文房用具,明代文人朱彝尊曾作《笔筒铭》云:“笔之在案,或侧或颇,犹人之无仪,筒以束之,如客得家,闲彼放心,归于无邪。”笔筒从明末至清一直盛而不衰,成为古代文人墨客们案头工具中不可替代的美器。而哥釉青花笔筒,通身细碎的米色自然片纹和釉下青花的结合,特别是其丰富的纹饰内容如花鸟虫鱼、珍禽异兽、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可以说是集民间文化之大成。如今这些蕴含着深厚传统文化的哥釉青花笔筒,不再仅是案头上之用器,已然成为收藏市场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笔者喜欢笔筒,更喜欢浸透民间文化韵味的哥釉青花笔筒,现通过《收藏界》把自己收藏多年的哥釉青花笔筒介绍给同好,与众藏友共同欣赏。
图1,哥釉青花“柳马图”笔筒。高11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6.8厘米。此笔筒瓷质细腻,釉面肥厚光亮,通身细碎的米色片纹与发色艳丽的青花和谐地融为一体。画面中,一匹可爱的马儿歇息在垂柳下,柳树的两旁还衬托着山石花草,画风随意,充溢着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
图2,哥釉青花“访友图”笔筒。高11.8厘米,口径7.3厘米,底径7.3厘米。此笔筒胎体厚重,开片自然。图案中,远处高山峰峦叠翠,近处杨柳依依,树林中隐现一茅舍,一位老者携琴前去茅屋访友。此笔筒整体画面层次分明,题材内容乃是传统的民间故事“携琴访友”。
图3、图4,哥釉青花“博古图”笔筒。图3高12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7厘米;图4高11.5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7.3厘米。这两个笔筒瓷质细腻,釉面润泽光亮,器形优美,画工虽然不一,但都非常典雅。博古图有博古通今、崇尚儒雅之寓意,也是传统图案之一。
图5,哥釉青花人物笔筒。此笔筒青花娇翠,瓷质细腻,通身开片自然。足底有一青花“玩”字款。图案中,一童子随财神去献宝,童子喜笑颜开,财神面目慈善,两边有山石花草,空中飞一蝙蝠,财神手捧宝扇,“蝠”与“福”同音,寓意洪福齐天。
虽然这些笔筒都是晚清民窑作品,却也是研究我国古代民间文化不可多得的实物,都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责编:雨岚)
笔者喜欢笔筒,更喜欢浸透民间文化韵味的哥釉青花笔筒,现通过《收藏界》把自己收藏多年的哥釉青花笔筒介绍给同好,与众藏友共同欣赏。
图1,哥釉青花“柳马图”笔筒。高11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6.8厘米。此笔筒瓷质细腻,釉面肥厚光亮,通身细碎的米色片纹与发色艳丽的青花和谐地融为一体。画面中,一匹可爱的马儿歇息在垂柳下,柳树的两旁还衬托着山石花草,画风随意,充溢着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
图2,哥釉青花“访友图”笔筒。高11.8厘米,口径7.3厘米,底径7.3厘米。此笔筒胎体厚重,开片自然。图案中,远处高山峰峦叠翠,近处杨柳依依,树林中隐现一茅舍,一位老者携琴前去茅屋访友。此笔筒整体画面层次分明,题材内容乃是传统的民间故事“携琴访友”。
图3、图4,哥釉青花“博古图”笔筒。图3高12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7厘米;图4高11.5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7.3厘米。这两个笔筒瓷质细腻,釉面润泽光亮,器形优美,画工虽然不一,但都非常典雅。博古图有博古通今、崇尚儒雅之寓意,也是传统图案之一。
图5,哥釉青花人物笔筒。此笔筒青花娇翠,瓷质细腻,通身开片自然。足底有一青花“玩”字款。图案中,一童子随财神去献宝,童子喜笑颜开,财神面目慈善,两边有山石花草,空中飞一蝙蝠,财神手捧宝扇,“蝠”与“福”同音,寓意洪福齐天。
虽然这些笔筒都是晚清民窑作品,却也是研究我国古代民间文化不可多得的实物,都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责编:雨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