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g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以某高层建筑为例,详细的分析了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介绍了该建筑工程的体系特点、基于抗震性能目标的基于抗震性能目标的抗震性能化设计的具体原则和方法、整体小震弹性计算、弹性时程分析补充验算,针对不同构件分别进行中震不屈服、中震弹性、大震不屈服验算,对建筑的薄弱部位采取了加强措施。对同样的超限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给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超限高层; 抗震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况
  某建筑项目地下3层、地上5 层,共5 栋塔楼(A1~A5) ,其中A4塔楼为标杆性建筑,总高度156.6m。5栋塔楼与裙房在地下室连为整体,从地面以上开始完全设缝断开,每个塔楼的嵌固端均设置在地下层1 的顶板。A4 塔楼为地下3层,地上41 层,其中地下层3层高为4.7m,地下层2 层高为5.1m,地下层1层高为6.5m,地上层1层高为6.0m,层2~5层高为5.1m,层5与层6之间的设备夹层层高为2.15m,层6~12,14~28,30~41为标准层,层高为3.3m,层13,29为避难层兼设备层,层高3.6m。A4 塔楼地上建筑面积约68 452m2,商业部分建筑面积约13 194m2,地下车库建筑面积约6597m2,总建筑面积约88 243m2。A4塔楼平面呈长方形,长54.4m、宽34.0m,沿高度方向平面尺寸不变,外围框架柱的柱距为7.50~9.60m。A4塔楼的结构体系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典型框架柱网为9.6m×8.6m,受建筑功能及布局的限制,核心筒分别设置在中庭两侧的电梯井筒、楼梯间部位,而且由于核心筒很小,在建筑物端部还增设普通剪力墙来增强结构的整体刚度。A4塔楼主体结构的抗侧力体系由框架、双筒和剪力墙共同组成。A4塔楼在地面以上与裙房完全分开,防震缝宽150mm。在不影响建筑使用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地下室内的剪力墙,通过计算满足上下层的刚度比要求,可以地下层1 的顶板为嵌固端。地下层1 的顶板厚度为180mm,上部标准层楼板厚度为130mm,裙房顶板层及屋顶层加厚为150mm。
  二、 结构超限类别及程度
  1. 高度超限分析
  A4 塔楼建筑主要屋面结构高度147.95m,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属于超B 级高层建筑。
  2. 不规则情况分析
  平面规则性: 结构平面形状简单、规则、无凹凸变化,楼板局部小面积开洞均满足规范要求( 其中塔楼中庭处天井的开洞率约为7%,层1大堂上空的开洞率约为20%),不存在平面不规则的情况。竖向规则性: 结构竖向构件连续、立面无大的收进,局部楼层(位于裙房顶部的塔楼底层) 的侧向刚度小于其上相邻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但楼层抗剪承载力无突变,下层与上层的抗剪承载力比值均大于0. 80,存在局部竖向不规则的情况。扭转规则性: 结构扭转周期比0.843,小于规定扭转周期比0.85; 考虑偶然偏心作用下,樓层扭转位移比和扭转层间位移角之比均较小,不存在扭转不规则的情况。综上,A4塔楼高度超限(超B 级高层),无其他超限情况。
  三、抗震性能目标的选定
  1.结构抗震性能水准的选取
  针对A4楼的具体情况,对应各种地震工况下的地震动参数按下面的原则选取: 1 ) 小震作用(多遇地震) ,按安评报告和国家规范所提供的相关参数分别计算,计算结果取两者之大值; 2) 中震(设防烈度地震) 、大震(罕遇地震) 作用,按现行国家规范选取。
  2.结构抗震性能目标的选定
  由于A4楼结构平面规则,立面无突变,仅高度超限,因此综合权衡,抗震性能设计目标选定为:1) 小震作用下,建筑完全可使用,即结构满足弹性设计要求,包括全部构件的抗震承载力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各楼层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不大于1/800; 2)中震作用下,建筑修复后使用,各楼层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不大于1/300,主要抗侧力构件( 底部加强区的剪力墙和框架柱) 需进行中震不屈服情况下的偏压、偏拉承载力复核和中震弹性情况下的受剪承载力复核,对四角框架柱在底部加强区还要按中震弹性复核; 3) 大震作用下,建筑能保障生命安全,各楼层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不大于1 /100,关键部位的抗侧力构件( 底部加强区的剪力墙) 应满足大震不屈服下的受剪截面控制,即应进行剪压比验算。
  四、小震弹性设计
  选用SATWE,PMSAP 2010. 03 版两种软件进行了计算分析和对比。
  1.计算参数的选取
  按国家相关规范以及地方标准,本工程进行了场地安全性评价,安全评价给出的场地类别和地震分组与规范相同,地震动参数有所差别。由于安评报告提供的参数与规范有差异,所以根据相应的参数,分别将两种情况下的反应谱曲线进行了对比。情况一: 按安评报告选取参数,αmax = 0.118,r=1.1; 情况二: 按抗震规范选取参数,αmax= 0.080,r=0.9。对应工程第1周期(T= 3. 61s) 处的地震影响系数对比如下: α1=0.015 5,α2=0.016。以情况二对应的α2= 0.016为标准,α1/α2=0.970。如果按情况一取值的话,地震力与规范值基本相当,略少3% 左右。所以,本次多遇地震作用下计算分析时,按安评报告和规范给出的地震动参数分别计算,各种计算指标的结果均取二者中大值。
  2.结构自振周期
  运用上述两种软件建立了三维模型,经过空间整体计算和分析,分别得出结构的自振周期,两种软件计算出来的结构自振周期基本一致。
  3.层间位移
  运用上述两种软件计算得到结构在X,Y 向风荷载和地震四种荷载工况作用下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及最大位移比,可以看出,虽然两种软件的计算模型不同,计算出来的最大楼层层间位移也稍有差别,但都能满足相应规范的要求。
  4. 弹性时程分析
  运用SATWE 软件进行弹性时程分析,选取两组天然波和一组人工波。人工波由安评报告提供,波水平方向加速度峰值为49.0Am/s2 ,两组天然波水平方向加速度峰值可参照人工波取49.0Am/s2 ,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得底部剪力的比值均大于65%,多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构底部剪力的平均值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得底部剪力的比值大于80% ,具体计算结果见表5。
  五、中震不屈服设计和中震弹性设计
  1. 层间位移角
  采用中震弹性工况对应的地震参数: 地震影响系数为0.23; 抗震等级为四级; 特征周期为0.37s。运用SATWE 和PMSAP 两种程序分别对结构进行了中震弹性下的计算分析,可看出: 在中震弹性地震作用下,X,Y 两个方向层间位移角均基本满足性能目标对应的结构层间位移角的限值要求。
  2.主要抗侧力构件中震不屈服和中震弹性设计
  按照性能目标的设定,工程的主要抗侧力构件( 底部加强区的剪力墙和框架柱) 需进行中震不屈服情况下的偏压、偏拉承载力复核和中震弹性情况下的受剪承载力复核,对四角框架柱在底部加强区还要按中震弹性复核。具体到结构构件,分别按以下规则处理:对于一般框架柱而言,框架柱纵筋按中震不屈服的计算结果配筋,框架柱的箍筋按中震弹性的计算结果配筋。但对于建筑物四角的框架角柱,框架柱纵筋和箍筋均按中震弹性的计算结果配筋。
  六、 大震不屈服设计
  1.层间位移角
  采用大震不屈服工况对应的地震参数: 地震影响系数为0.50; 特征周期为0.37s; 结构阻尼比为0.05。运用EPDA/PUSH 程序对结构进行了大震不屈服下的弹塑性静力分析,可看出: 在大震不屈服工况下,X,Y 两个方向的最大弹塑性层间位移角均能满足与性能目标对应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的限值要求。按照大震下的相关参数,建立了结构的需求谱曲线、能力曲线,其中对应AQA 荷载模式下的抗倒塌验算。
  2. 主要抗侧力构件大震不屈服设计
  按照性能目标的设定,工程关键部位的抗侧力构件(底部加强区的剪力墙墙肢)应满足大震不屈服下的受剪截面控制(即剪压比验算)。经过计算分析,在大震不屈服工况下,A4塔楼在底部加强区的所有剪力墙墙肢的剪压比均小于0.15。以左侧核心筒Y向墙肢TQ-B为例,底部加强区范围内墙肢的剪压比均能满足规范要求。
  七、局部抗震措施的加强
  通过计算分析,找出了结构的薄弱环节,在施工图设计时,特采取以下几条加强措施: 1 ) 由于裙房顶层与塔楼标准层之间设有层高2.15m 的设备夹层,结构在此形成软弱层,所以将结构底部加强区的高度延伸至软弱层以上至地上层8 (标高35.1m) ,对地上层6(软弱层) 采用增加墙柱配筋、加密箍筋、增加芯柱等措施来适当增加结构延性; 2) 内筒角部约束边缘构件按高规第9.1.8条的要求全高设置;3) 梁柱偏心超过规范限值时,在框架梁端增加水平加腋,框架柱的配筋均按双偏压复核; 4) 高度超限,对底部3层的竖向构件,严格控制轴压比,并同时增加竖向钢筋和水平钢筋的数量(比计算值增加10%以上); 5) 高度超限,应加强顶部3层、屋面突出物中的竖向构件的延性,适当提高配筋量(比计算值增加10%为宜); 6) 针对跨高比较小的高连梁,采取设置交叉暗撑、设水平缝等措施提高连梁的延性。
  结论
  1. 对于具有类似的仅超高的超限高层建筑结构,首先应重视结构的抗震概念设计,合理布置结构框架梁、框架柱以及剪力墙,保证结构的刚度分布比较均匀。
  2. 对同类超限高层建筑结构的理论分析,建议必须选用两种以上不同的结构软件来进行计算和分析,应进行小震下的弹性时程分析补充验算,宜进行大震下的弹塑性分析,找出结构的薄弱环节。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工会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劳动者与企业方在劳动关系中强弱失衡,并且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深层次因素,在短时间内难以扭转的现实。维权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如何正确认识,正确对待,依法维权,科学维权,给新时期企业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也使企业工会维权工作的任务更加艰巨,而做好这一工作的迫切性必要性,更显得毋庸置疑。  【关键词】工会 维权意识方法  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拥有现代管理意义和中国特色的工程施工管理模式,但其中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陷,在新时期下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只有这样,建筑施工管理水平才会有所提高,才会真正实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立健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机制,提高管理的水平,以更好的满足市场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建筑施工;施工管理;
期刊
摘 要:建筑视觉文化的传达有着多种的表现方式,建筑师通过作品与受众之间产生互动,传播设计思想,并获取受众的反馈,进而影响下一次的作品创作。在整个传播过程中,建筑视觉文化反映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社会与建筑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视觉文化;建筑设计;形式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视觉文化与建筑  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人们更为深切地感受到,图像比起文字更容易传达信息,
期刊
摘 要:随着现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设计技术也发展飞快,已经成为城市空间中不可缺少的元素。高层建筑设计不仅仅是简单意义的单纯设计、单纯的满足使用功能、技术和经济等方面的要求,已不再是设计的全部内容。重视高层建筑设计理念,进一步的完善此理念是推动高层建筑设计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城市空间的角度对高层建筑设计和规划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高层 建筑设计 城市规划 问题分析
期刊
摘要: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能否持续地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党和人民群众是否需要,而只有高质量、高水平具有凝聚力、感召力和吸引力的思想政冶工作,才能适应和满足党和人民群众的需要,这就要求广人思想政治工作者尤其是领导干部下功夫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能否构建和谐社会,要看它是否能跟上时代发展的变化。鉴于此,笔者针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构建;
期刊
摘要: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就是在施工过程中,组织安全生产管理活动,通过对生产因素具体的状态控制,使其不安全的行为和状态减少或消除,不引发事故,尤其是不引发使人受到伤害的事故。从建筑施工安全的角度出发,对当前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从而避免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安全管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专项费用;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机械制造技术已不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必须大力发展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文章论述了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及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机械制造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探究。  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特点;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D4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所谓机械制造技术是对产品的设计、加工、出售、使用、维修以及回收等整个过程进行研究的学科。当今大量应
期刊
摘 要:在当下城市建筑工程中,城市建筑暖通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章主要对城市建筑暖通设计新理念进行了相关阐述,结合自身多年暖通工作经验,提出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键字:城市建筑 暖通设计 新理念 研究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城市建筑暖通设计新理念的意义  在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史上,人们运用自然的力量进行保暖和通风的设计。随着近些年城市建筑水平的不断提升,人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自身工作经验,针对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低碳设计进行详细阐述,目前我国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节能意识淡薄,造成高能耗、低效益,影响建筑使用效率,浪费巨大。所以,高层建筑的低碳节能设计是当代建筑设计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高层建筑;低碳设计;设计理念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建筑节能中的“碳”理念  2003 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 创建低碳经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我国的建筑业也不断进步,绿色低碳建筑设计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对绿色建筑设计进行详细阐述,结合工程实例及自身经验,提出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法,以便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绿色建筑工程案例  1工程概况  绿色建筑理念在现阶段很多建筑设计中得以体现,笔者在工程实际设计中,会经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