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寓教于乐
以富有趣味性的知识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数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他们感到参加数学活动能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例如在教“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笔者设计了一节好似游戏的活动课,要求学生分别抽取四张A至J、Q、K(J表示ll,Q表示12,K表示l3)的扑克牌,其中,红色扑克牌代表负数,黑色扑克牌代表正数,请先算出±24点的同学任意抽出四张扑克牌,然后当众公布,想好24的同学马上到黑板写出过程。也可组织活动比赛,如:可以是二人或四人进行小组比赛,也可搞面向全班、全年级的擂台赛。学生经常玩这种游戏,对他们运算能力的提高大有帮助。在游戏过程中,快乐、竞赛的气氛使他们觉得乐趣无穷,学得轻松,玩得愉快,同时还可以满足他们的好胜心,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故事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讲故事不但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促使他们学习数学家严谨、刻苦、勤奋的作风,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现有的知识水平,配合已学过的数学基础知识设计“数学故事会”活动,向学生介绍中外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有趣的数学知识,介绍好的学习经验、指导学法,如“棋盘上的学问”、“代数的由来”、“七巧板的来历”、“瞎转器的道理”等,都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精选内容
数学活动课既然列入了课程计划,就应当使全体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因此所选的活动内容既要拓宽知识面、突出重点,又要结合学生实际、注重普及性;内容既要有科普知识方面的,又要有科技活动方面的;既要突出操作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动手做一做,又要有阶梯性,以利于因材施教。例如,在教学了《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后,笔者安排了一节电脑操作的活动课,让每个学生自己上机操作“七巧板的拼图”及“图案设计”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并把他们的作品张贴在教室的“创造园地”,让同学们及教师进行投票评价。由于注重普及,激发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精心设计,渗透创新性
“思维就是操作,思维是内化的动作——在头脑中进行。”思维的发展必须通过有效的训练和实践操作,才能树立清晰明确的具体思维形象,使思维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发展。例如:
从一个多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多边形分割成多少个三角形?本环节设计了三道思考题:(1)通过动手,你得到了怎样的规律?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发现了几个规律,如:①多边形的边数越多,分割成的三角形越多;②多边形的边数增加一边,分割成的三角形就多一个;③分割成的三角形个数=多边形边数-2。(2)引申:从—个圆的圆心出发,引n条不重合的半径,圆被分割成了多少个扇形?学生通过上题的活动经验,马上得出了结论。(3)动手设计、创意:用圆、多边形等你所熟悉的图形拼成一个漂亮的图案,并写出贴切的解说词。整堂课学生学得既活跃又有创意。因此,要训练学生的思维,既要重视抽象思维的发展,更要重视形象思维的发展和深化。
四、用新课程理念丰富数学活动教学的评价
数学评价是数学活动能否真正开展的重要保证。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在全国范围内的大面积铺开,传统教学评价中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地在改革中体现了出来。以往数学学科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取决于学业成绩,而新的课程改革强调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方法的多样化,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建立一种新的适应新课程需要的学习评价体系,已经非常迫切、非常必要。数学活动课为教师评价学生创设了一个新的平台和窗口,教师可以看到学生活动的状态,包括学习兴趣、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心理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从而可以更加全面和客观地评价学生。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更要重视每个学生在本人已有水平上的发展。所以在新课程所需要的学习评价里,是对学生过去和现在做全面分析,根据他们过去的基础和现实的表现,使他们认识自己的优势,激励他们释放自己的发展潜能,缩小与未来目标的差距。同时,在评价中还要重视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重视学习过程和体验情况,重视方法和技能的掌握,重视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新课程需要的学习评价,既要体现共性,更要关心学生的个性,既要关心结果,更要关注过程,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评价可以是多角度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包括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毅力、气质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评价学生的学习不再仅仅依靠成绩测验,还包括了对学生学习有关的态度、兴趣、行为等等的考查,也就是以多维视角的评价内容和结果,综合衡量学生的发展状况。
总之,数学活动课是重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因此,活动内容对每个学生来说不是绝对划一的,而是会存在明显的弹性。所以一节成功的数学活动课应着眼于给学生创设探索、表现和创造的机会,愉悦身心,激发潜能,允许学生在活动中取得不同的收获、获得不同的发展,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理念、课堂组织能力、知识的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富有趣味性的知识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数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他们感到参加数学活动能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例如在教“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笔者设计了一节好似游戏的活动课,要求学生分别抽取四张A至J、Q、K(J表示ll,Q表示12,K表示l3)的扑克牌,其中,红色扑克牌代表负数,黑色扑克牌代表正数,请先算出±24点的同学任意抽出四张扑克牌,然后当众公布,想好24的同学马上到黑板写出过程。也可组织活动比赛,如:可以是二人或四人进行小组比赛,也可搞面向全班、全年级的擂台赛。学生经常玩这种游戏,对他们运算能力的提高大有帮助。在游戏过程中,快乐、竞赛的气氛使他们觉得乐趣无穷,学得轻松,玩得愉快,同时还可以满足他们的好胜心,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故事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讲故事不但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促使他们学习数学家严谨、刻苦、勤奋的作风,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现有的知识水平,配合已学过的数学基础知识设计“数学故事会”活动,向学生介绍中外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有趣的数学知识,介绍好的学习经验、指导学法,如“棋盘上的学问”、“代数的由来”、“七巧板的来历”、“瞎转器的道理”等,都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精选内容
数学活动课既然列入了课程计划,就应当使全体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因此所选的活动内容既要拓宽知识面、突出重点,又要结合学生实际、注重普及性;内容既要有科普知识方面的,又要有科技活动方面的;既要突出操作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动手做一做,又要有阶梯性,以利于因材施教。例如,在教学了《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后,笔者安排了一节电脑操作的活动课,让每个学生自己上机操作“七巧板的拼图”及“图案设计”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并把他们的作品张贴在教室的“创造园地”,让同学们及教师进行投票评价。由于注重普及,激发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精心设计,渗透创新性
“思维就是操作,思维是内化的动作——在头脑中进行。”思维的发展必须通过有效的训练和实践操作,才能树立清晰明确的具体思维形象,使思维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发展。例如:
从一个多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多边形分割成多少个三角形?本环节设计了三道思考题:(1)通过动手,你得到了怎样的规律?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发现了几个规律,如:①多边形的边数越多,分割成的三角形越多;②多边形的边数增加一边,分割成的三角形就多一个;③分割成的三角形个数=多边形边数-2。(2)引申:从—个圆的圆心出发,引n条不重合的半径,圆被分割成了多少个扇形?学生通过上题的活动经验,马上得出了结论。(3)动手设计、创意:用圆、多边形等你所熟悉的图形拼成一个漂亮的图案,并写出贴切的解说词。整堂课学生学得既活跃又有创意。因此,要训练学生的思维,既要重视抽象思维的发展,更要重视形象思维的发展和深化。
四、用新课程理念丰富数学活动教学的评价
数学评价是数学活动能否真正开展的重要保证。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在全国范围内的大面积铺开,传统教学评价中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地在改革中体现了出来。以往数学学科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取决于学业成绩,而新的课程改革强调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方法的多样化,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建立一种新的适应新课程需要的学习评价体系,已经非常迫切、非常必要。数学活动课为教师评价学生创设了一个新的平台和窗口,教师可以看到学生活动的状态,包括学习兴趣、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心理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从而可以更加全面和客观地评价学生。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更要重视每个学生在本人已有水平上的发展。所以在新课程所需要的学习评价里,是对学生过去和现在做全面分析,根据他们过去的基础和现实的表现,使他们认识自己的优势,激励他们释放自己的发展潜能,缩小与未来目标的差距。同时,在评价中还要重视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重视学习过程和体验情况,重视方法和技能的掌握,重视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新课程需要的学习评价,既要体现共性,更要关心学生的个性,既要关心结果,更要关注过程,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评价可以是多角度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包括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毅力、气质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评价学生的学习不再仅仅依靠成绩测验,还包括了对学生学习有关的态度、兴趣、行为等等的考查,也就是以多维视角的评价内容和结果,综合衡量学生的发展状况。
总之,数学活动课是重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因此,活动内容对每个学生来说不是绝对划一的,而是会存在明显的弹性。所以一节成功的数学活动课应着眼于给学生创设探索、表现和创造的机会,愉悦身心,激发潜能,允许学生在活动中取得不同的收获、获得不同的发展,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理念、课堂组织能力、知识的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