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价值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w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对批判性思维和信息分析能力在现代高等教育中的价值进行了探讨,并对《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一书进行了评论和推介。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信息分析;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120-02
  曾有学生在课堂上很困惑地问我:“为什么在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到21世纪,知识和信息如此丰富,社会的教育程度得到极大提高的情况下,张悟本和李一之流还能如此轻易地得逞?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甚至是社会精英人士都不能避免被愚弄?”我的回答是:“因为很多人没有培养出批判性思维习惯和信息分析的能力,而且轻信。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批判性思维习惯和信息分析能力的话,不仅张悟本、李一之流不可能得逞,而且我们的社会文明进程都将得到极大的推进。”的确,我们今天的社会不仅在知识和信息的总量上是极大的丰富了,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与此同时,我们国家中小学乃至大学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方面是有很大问题的。我们在这种社会对思辨能力具有多方面愿望和渴求迫切时,却从小学开始就忽视了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虽然我们国家对教育理念和实践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但在升学竞争的压力下,学生们基本上还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和信息的灌输,而很少能把教育的目标如此集中地聚焦在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方面。以致于陈教授感叹:“到现在为止,我接触的一些国内博士研究生、甚至科学家,从他们研究、思考和做论文的方法上,很难看出他们理解科学方法的本质。”
  今天,作为处于泛在知识环境中的社会个体,无论是高校学生或是其他任何领域的人员,获取信息是极其容易的,但要将所获得的信息通过鉴别、分析处理之后,有效地用于解决、生活学习、工作和研究中的问题,则国内外大量的调查和研究都表明,高校学生的这种能力还需要加强。而这种对信息分析和利用能力的核心和关键,就是批判性思维能力。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几年前在国内接受访谈时曾这样说:“太多的信息与太少的信息同样是不理想的。就举今天做例子,各种信息蜂拥而至,我几乎没有时间去阅读来函和听电话。问题不在于是否有信息,而在于我们能够‘加工’多少信息?我们的知识能使我们分析什么样的信息?并从中抽取出有意义部分。”[2]受益于今天出版业的繁荣和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我们也完全可以自行选择接受美国式的思辨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当然可以选择的读本和资料有很多,但纯粹以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唯一目标,且对不同学科领域和不同行业人士均具有普适性和重大参考价值的图书并不多见,西南大学心理学院赵玉芳和向晋辉等的译作《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就是这样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这是“心理学导读”系列丛书中的一本。但很显然,它的内容和读者对象都没有局限于心理学领域。译者在序言中说:“人类所有的发明创造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础,那就是批判——创造者的批判性思维。”“创造不仅仅是那些需要我们仰视的伟大科学家们才需要的,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时常需要创造的智慧;因而,批判也不是科学巨人的专利,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样需要批判性思维。”该书的作者布朗认为:“本书所发展的技能是任何批判性的读者都需要的,使用这些技能进行阅读可以为理性决策提供一个基础。不论读者的受教育程度如何,本书强调的批判性问题能增强他的推理。”“我们很难预想出这本书对哪种课程或哪种学习项目完全没有用。事实上,前五版已经被用于法律、英语、药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宗教、社会科学课程以及许多高校的课程中。”因此,这是一本具有普适性并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人们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小书”。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而在每天报刊、电视、广告、图书、网络等种种传媒上各种专家、记者、评论家为我们提供的海量信息中,充斥着错误的、似是而非的各种信息垃圾,因此我们如果“被动的、不加批判地接受每天蜂拥而来的大量信息。这是一个可怕的趋势,久而久之,我们就不知道批判,甚至想不起来要去批判。”因此作者说:“鼓励所有人使用批判性思维来应对‘知识大爆炸’,是我们写作这本书的愿望。”
  从事大学教育十余年来,由于长期从事信息学相关课程的教育,我深刻地体会到,现代高校学生批判性学习、思维和分析能力的缺乏。在多年信息素质类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一直强调对学生思维品质和信息分析能力的培养,但相对来说系统性不强。自从2007年接触到这本“小书”之后,我找到了一种系统性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信息分析能力的合适工具。从那之后,在每年的新生入学培训课上,我都会向学生推介将这本书作为开始大学学习生涯的第一门自学课程,而在信息学类课程中,则将该书列为必读参考书之一。实践证明,这本内容极其重要但形式通俗易懂的“小书”的确在学生批判性思维和信息分析能力的培养方面发挥了作用。作者认为,只有“使用简单的形式向不同能力的学生传授这些技能,他们就能成功学会并能运用。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够对自己的能力树立起高度的自信,相信自己能在各种社会问题上作出合理的选择,即使在那些经验很少的领域也相信自己能做出合理的选择”。这一点在我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也得到了验证,教学过程中如果是使用过于复杂的或过于学术化、理论化的方式来传授技能的话,教学效果一定都会大打折扣的,很显然该书的作者通过实践清楚地认识到简单形式的重要性,当然形式的简单并不意味着学习批判性思维能力是简单或容易的事。赵玉芳等西南大学的心理学专家,选择翻译这样一本在美国出至第七版并被誉为指导批判性思维“最成功”的通俗型、实训型的书籍,我对译者的眼光还是很佩服的。在这个著述繁多的时代,我们不乏有艰深、晦涩的学术理论著作,但还是很缺乏对我们的教学甚至人生有如此重要意义,却又通俗易懂兼具可操作性的实训型“小书”。美国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一定不会都是正确和先进的,但我确信至少他们对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视和训练方面,是非常值得赞赏的。正如陈志武教授指出的,我们通过各方面的信息也都可以了解到,批判性思维能力在美国受到特别的推崇,是美国公认的优秀人才的标准之一,无论在美国的著名学府还是在全美頂级企业,选才用才的重要标准便是是否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各行业的社会精英,往往就是拥有这种能力的人,他们在创造力、鉴别力、商务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往往胜人一筹。因此,每一位希望在任何领域或行业获得发展或成功的现代人士,尤其是在校学生,都应该读一读《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
  这本来是一本被归入“心理学导读系列”的书,似乎应该算是一本纯粹的心理学著作,但实际上通过对全书内容的研读,我们发现完全还可以把它看作是写作指南、演讲宝典、信息分析或情报研究的规则、学术研究的助手。因为,如果你把它当作写作指南,它能使你的文章具有严谨的结构和内容,从而获得不容质疑的力量;你如果把它当作演讲宝典,它会使你以强大的逻辑和思维的魔力征服听众;你如果把它用作信息分析和知识挖掘的工具,它会使你洞悉事实的真相;你如果把它用作学术研究的方法,它会使你获得大师般的慧眼和创新的源泉。我确信它能使阅读者在批判性思维和信息分析能力方面获得一定程度的提升。而这种批判性思维和信息分析能力的提升,将会使阅读者受益终身。至少,也会使我们尽可能地少受“神医”张悟本、“道士”李一之流江湖术士的忽悠。
  参考文献:
  [1]新浪读书.西蒙(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访谈录之一[EB/OL].[2011-06-16]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chapter_39073_21246.
  [2][美]M.Neil Browne,Stuart M.Keeley.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M].赵玉芳,向晋辉,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赵杰(1973-),男(白族),云南大理人,副研究馆员,硕士,西南林业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教材1部。
其他文献
20年4月11日,琵琶大师,音乐教育家、音乐思想家刘德海先生因病与世长辞!无奈其时新冠病毒肆虐,无法举行规模较大的悼念活动,中国的民乐人只好将无限的悲痛强压心底,默默祝福刘先生天堂安好。   2021年4月8日至12日,在刘德海先生离开我们一周年之际,中国音乐学院举办“刘德海音乐艺术周”,以此来纪念、追思、总结、弘扬这位大师的艺术及思想。活动的全部内容是围绕先生的表演、创作、教学及学术思想安排的
贾庆林李长春等观看北京新年音乐会    新华社(记者徐京跃)2005年12月31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等领导同志,与首都6000多名观众一起观看了北京新年音乐会。  音乐会由奥地利指挥家拉尔夫·魏克特和中国指挥家谭利华轮流执棒北京交响乐团,演出了约翰·施特劳斯的《南方的玫瑰》、拉威尔的《波莱罗》和中国民歌《茉莉花》等经典作品。  被誉为“天籁歌后”的
音乐美学范畴的研究是音乐美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就中国音乐美学而言,其展现出的有别于西方音乐美学的诸多特征或许都与中国音乐美学范畴在音响事实与音乐实事中的作业方式有关。因而,笔者拟定此题,试图对中国音乐美学范畴的独特显现方式——诗性显现——做一次粗浅的探索。在对本课题进行展开之前,有必要对范畴这个关键词进行一些基础的梳理,通过词源考掘、词意嬗变、指涉内涵的发展脉络来对中西方范畴运用在具体作业
南京艺术学院马友德教授是我的恩师,自1979年有幸结识,随后的十年间我从未间断地受教于老师。马老师投身于二胡教育事业70年,培养出众多知名的二胡名家,不久前荣获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颁发的“杰出民乐教育家”称号,我认为是实至名归的,是老师虔心于教育事业几十年的必然。跟随马老师学习的十年间,是我个人风格逐渐形成的阶段,正是老师开阔的视野、宽广的胸襟、严谨的教学、兼收并蓄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我,指引了我。 
摘要:特色专业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办学特色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特色课程是专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核心要素。《服装工艺》课程作为高职教学《服装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它在高职教学中的适应性是本文探究的起源。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特色;教学适应性    一、“服装工艺”课程的定位与作用  《服装工艺》在服装专业领域是属于艺术与技术相结
谓“南乐北渐”,就是指中国南方的音乐逐渐向北方传播的文化现象。由于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原因,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历来就南北有别,孔子曰:“……夫先王之制音也,奏中声为中节,流入于南,不归于北。南者生育之乡,北者杀伐之域。故君子执中以为本,务生以为基,故其音温和而居中,以象生育之气。”①可见,早在先秦时期,南北音乐的不同风格已经形成。随着历史的流动,北方音乐形成了豪放、遒劲、高远的风格,而南
是庄子思想的主题,庄子{1}对乐的探讨是其思想整体中的一部分。在艺术的维度中,学界以往的研究一般把道归结为人生的自由境界,而乐则是这种境界的表达。但这只阐述了道与乐的外在关系而并没有完全解决道与乐的问题,亦即道与乐的关系如何可能,没有清晰地回答道自身的规定与走向乐的必然性,以及乐所要表达的道具有的特性等问题。这要求我们进一步思考,道是如何显现于乐的,同时乐又是如何显现于道的。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探寻
摘要: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难免会发生突发性事件,面对出现的个别特殊学生,那么,老师该如何应对呢?学生很“动”,老师可以很“静”,学生很“热”,老师可以很“冷”,切忌当场动怒,给自己和学生台阶下。不动不热,巧用冷处理,保持清醒的头脑,让问题淡化,有效地教育学生,转化学困生。  关键词:特殊学生;冷处理;感化;转化;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
《森多玛》是作曲家金平受“2014北京现代音乐节”委约而创作的一部三管编制的单乐章作品,这部作品以藏传佛教中的狮面空行母雕塑造型为创作题材,并于2014年5月16日被作为“2014北京现代音乐节开幕式音乐会”的开场曲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隆重上演,演奏为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指挥张艺。  森多玛是藏传佛教中的狮面空行母,是拥有大法力的佛教护法。作曲家在美国旧金山博物馆中见到的森多玛是一座站立于熊熊烈火中
一、让节日响起来  一份好的民族音乐志,应该是包括一个地方一年四季的民俗仪式以及音乐活动的记录文本。农耕四季镶满了大大小小的节日庆典,节日又填满了大大小小的仪式活动,仪式又伴随着热闹响亮的锣鼓唢呐。传统节日与农耕节气,连接一体,关乎生计,位列第一。民间还有一张“地方性”日程表,即与民间信仰相关的宗祠祭祀、诸神诞辰和庙会等。缘于“民族国家”的新型节日,更是当代生活的重要日子。如此说来,一个地方的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