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只读这诗题,已让人心动。“真想变成……”一声轻叹,满怀向往,一下就将你的思绪带入一池荷塘——那里,叶如华盖,四溢清香。一个“变”字,透着烂漫天真和无限的曼妙遐想。
这是一首夏天的美丽小诗,短短二十三行散发着夏日的浪漫芬芳;
这是一曲诗人心底的轻吟浅唱,也让读它的人儿为之痴迷,心神飘荡。沉浸其中,你会感到浑身每个毛孔都被打开的舒畅。
如何带着这种久违而难得的纯净与清新体验走进课堂?
一、美好的意象在美读中鲜活
暑气蒸腾,热汗淋漓,读读“透明的雨滴”“清凌凌的小河”,便会心静自然凉。再到“小小的池塘”边转转,看看池塘里“大大的荷叶”,夏日的芬芳渐渐袭来,好不自在。朗朗夜空,有“眨眼的星星”和那“弯弯的星月”,令人遐思万千——小诗的意象是优美的,读到口中是悦耳动听的。何不在读诗之前就将这些美妙的词语交给学生,在美美诵读的同时想象它们的模样:
师:透明的雨滴
生:清凌凌的小河
师:眨眼的星星
生:弯弯的新月
……
师:雨滴——
生:透明的
师:小河——
生:清凌凌的
……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中说:“每首诗的境界都必须有‘情趣’和‘意象’两个要素。”美词美读的形式就是要诠释这一点,将诗中美丽的意象以“读词”的方式悄悄落进学生的眼里、心中,使得孩子们快乐而努力地表现着、体味着“词的好”——想象着它们的样子,体味着它们的感觉,一如“轻拨琵琶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课文的起始教学便在这种诗意的方式中“入乎其内”,期待的是最终能以诗意的方式“出乎其外”,带来的将是被诗意浸润后的从容和恬淡。
二、童诗的情趣在还原中生长
童诗的教学,必须悟透文本,走进小诗,再“还原小诗的创作”,沿着诗人的足迹前行,引导孩子徜徉在童诗的创作之路上,是孙绍振先生所倡导的独特的教学视角。而还原小诗的创作,实际上也就还原了小诗本身,在走近诗人的同时,孩子们也悄悄走近了自然,走进了文本,能够在诗中快乐地倾听小诗的呼吸和心跳。于是,孩子们有了自己的猜想与还原:
夏日的一场阵雨过后,太阳公公还没来得及把小雨滴收回去,草尖上、绿叶上便落满晶莹透亮的雨滴,如水晶般光泽闪耀。清凌凌的小河里,鱼儿欢快地游来游去,不时调皮地吐个水泡或打个水花。蝴蝶在花丛中自由自在地飞舞着,蝈蝈在草丛间嘹亮地欢唱着……诗人在这样的时刻捕捉着、欣赏着、陶醉并浪漫地遐想着,调皮而又天真。因为美好的景象诱惑如此之多,“我”想变的浪漫遐想自然丰富起来,于是,读也有了情趣——
我想变(因寻找而停顿)/(眼睛一亮、欣喜地)透明的雨滴,睡在一片绿叶上。
话音刚落,忽又觉得小鱼在清凌凌的小河里是那么惬意,于是动摇了:我想变/(心怀舒畅)一条小鱼,游入清凌凌的小河……
一番乐在其中的朝三暮四后,竟有些迫不及待:“我想变眨眼的星星,我想变弯弯的新月”——不再慢条斯理,而是无暇顾及理由地脱口而出。最后,“我”的挑挑拣拣在一池绿意盎然的清荷前戛然而止,心思不再漂荡,“我想变”自然唤作“真想变成”,悠悠而又坚定。
如此一读,小诗的整体情脉随同节奏自然融入学生心中。一首美好的小诗因“还原”而增添了几分情趣。
三、儿童的诗性在诗意中唤醒
童诗的教学,理解诗文内容不应等同于教学的全部。教学本诗,许多人喜欢在为什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上驻足纠缠:
大大的荷叶像一柄大伞,在荷塘里静静地举着,小鱼来了,在荷叶下嬉戏;雨点来了,在荷叶上唱歌。自然,蜻蜓来了,会在荷叶上小憩,青蛙来了,会在荷叶上歌唱……一番冷静的条分缕析后,得出了一个结论:给别人带去快乐,自己也快乐。如此一来,大大的荷叶有了“憨憨傻傻”的可爱与崇高,这首美丽的小诗也悄然戴上了一副“教师脸”。何不让“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这个愿望拥有一份更浪漫、更富意趣的诗一样的解释呢?你看,
最后,我看见一个小小的池塘,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荷叶像一柄大伞,
静静地在荷塘举着。
的确,荷叶像一柄撑开的大伞。小精灵们在它的身下自在嬉戏、安然休憩。雨声嘀嗒、蛙鼓阵阵、蜻蜓翩然,这份聚集在荷叶周围的热闹与情趣也是孩子的心之所向。也许,“我”有过摘柄荷叶当雨伞的那段快乐的童年记忆,也许,“我”是被历代文人墨客赋予荷的文学气质俘虏了,也许……这“真想变成”的原因谁说得清?又为什么非得说清呢?好的诗句就该有多种内涵,教诗当不侵犯诗的模糊魅力才对。何不顺应诗意的情境,去唤醒孩子沉睡的诗情?于是,呈现一组有声有色的夏日景象,让孩子们静静地看、听,在静静的欣赏中,去捕捉那让自己心动的画面,然后,再像夏姐姐那样热情地问一问他们:
“想变点什么?”
这诗意的一问,激起的是快活而又聪颖的回应:
我想变一朵粉红的荷花,静静地在荷塘开放;
我想变一道美丽的彩虹,高高地挂在天上;
我想变一朵牵牛花,站在枝头吹喇叭;
我想变弯弯的新月,为劳累的人们送去凉爽;
……
你一言,我一语,连起来,一首美丽的小诗诞生了!这是孩子们的诗,是他们此时情感外溢时的自然流露,更是一种自然而妥贴的诗情被唤醒后的水到渠成。教育的本质是“唤醒”,老师要唤醒儿童的诗情和诗性,因为,“儿童是天生的诗人”!
这是一首夏天的美丽小诗,短短二十三行散发着夏日的浪漫芬芳;
这是一曲诗人心底的轻吟浅唱,也让读它的人儿为之痴迷,心神飘荡。沉浸其中,你会感到浑身每个毛孔都被打开的舒畅。
如何带着这种久违而难得的纯净与清新体验走进课堂?
一、美好的意象在美读中鲜活
暑气蒸腾,热汗淋漓,读读“透明的雨滴”“清凌凌的小河”,便会心静自然凉。再到“小小的池塘”边转转,看看池塘里“大大的荷叶”,夏日的芬芳渐渐袭来,好不自在。朗朗夜空,有“眨眼的星星”和那“弯弯的星月”,令人遐思万千——小诗的意象是优美的,读到口中是悦耳动听的。何不在读诗之前就将这些美妙的词语交给学生,在美美诵读的同时想象它们的模样:
师:透明的雨滴
生:清凌凌的小河
师:眨眼的星星
生:弯弯的新月
……
师:雨滴——
生:透明的
师:小河——
生:清凌凌的
……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中说:“每首诗的境界都必须有‘情趣’和‘意象’两个要素。”美词美读的形式就是要诠释这一点,将诗中美丽的意象以“读词”的方式悄悄落进学生的眼里、心中,使得孩子们快乐而努力地表现着、体味着“词的好”——想象着它们的样子,体味着它们的感觉,一如“轻拨琵琶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课文的起始教学便在这种诗意的方式中“入乎其内”,期待的是最终能以诗意的方式“出乎其外”,带来的将是被诗意浸润后的从容和恬淡。
二、童诗的情趣在还原中生长
童诗的教学,必须悟透文本,走进小诗,再“还原小诗的创作”,沿着诗人的足迹前行,引导孩子徜徉在童诗的创作之路上,是孙绍振先生所倡导的独特的教学视角。而还原小诗的创作,实际上也就还原了小诗本身,在走近诗人的同时,孩子们也悄悄走近了自然,走进了文本,能够在诗中快乐地倾听小诗的呼吸和心跳。于是,孩子们有了自己的猜想与还原:
夏日的一场阵雨过后,太阳公公还没来得及把小雨滴收回去,草尖上、绿叶上便落满晶莹透亮的雨滴,如水晶般光泽闪耀。清凌凌的小河里,鱼儿欢快地游来游去,不时调皮地吐个水泡或打个水花。蝴蝶在花丛中自由自在地飞舞着,蝈蝈在草丛间嘹亮地欢唱着……诗人在这样的时刻捕捉着、欣赏着、陶醉并浪漫地遐想着,调皮而又天真。因为美好的景象诱惑如此之多,“我”想变的浪漫遐想自然丰富起来,于是,读也有了情趣——
我想变(因寻找而停顿)/(眼睛一亮、欣喜地)透明的雨滴,睡在一片绿叶上。
话音刚落,忽又觉得小鱼在清凌凌的小河里是那么惬意,于是动摇了:我想变/(心怀舒畅)一条小鱼,游入清凌凌的小河……
一番乐在其中的朝三暮四后,竟有些迫不及待:“我想变眨眼的星星,我想变弯弯的新月”——不再慢条斯理,而是无暇顾及理由地脱口而出。最后,“我”的挑挑拣拣在一池绿意盎然的清荷前戛然而止,心思不再漂荡,“我想变”自然唤作“真想变成”,悠悠而又坚定。
如此一读,小诗的整体情脉随同节奏自然融入学生心中。一首美好的小诗因“还原”而增添了几分情趣。
三、儿童的诗性在诗意中唤醒
童诗的教学,理解诗文内容不应等同于教学的全部。教学本诗,许多人喜欢在为什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上驻足纠缠:
大大的荷叶像一柄大伞,在荷塘里静静地举着,小鱼来了,在荷叶下嬉戏;雨点来了,在荷叶上唱歌。自然,蜻蜓来了,会在荷叶上小憩,青蛙来了,会在荷叶上歌唱……一番冷静的条分缕析后,得出了一个结论:给别人带去快乐,自己也快乐。如此一来,大大的荷叶有了“憨憨傻傻”的可爱与崇高,这首美丽的小诗也悄然戴上了一副“教师脸”。何不让“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这个愿望拥有一份更浪漫、更富意趣的诗一样的解释呢?你看,
最后,我看见一个小小的池塘,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荷叶像一柄大伞,
静静地在荷塘举着。
的确,荷叶像一柄撑开的大伞。小精灵们在它的身下自在嬉戏、安然休憩。雨声嘀嗒、蛙鼓阵阵、蜻蜓翩然,这份聚集在荷叶周围的热闹与情趣也是孩子的心之所向。也许,“我”有过摘柄荷叶当雨伞的那段快乐的童年记忆,也许,“我”是被历代文人墨客赋予荷的文学气质俘虏了,也许……这“真想变成”的原因谁说得清?又为什么非得说清呢?好的诗句就该有多种内涵,教诗当不侵犯诗的模糊魅力才对。何不顺应诗意的情境,去唤醒孩子沉睡的诗情?于是,呈现一组有声有色的夏日景象,让孩子们静静地看、听,在静静的欣赏中,去捕捉那让自己心动的画面,然后,再像夏姐姐那样热情地问一问他们:
“想变点什么?”
这诗意的一问,激起的是快活而又聪颖的回应:
我想变一朵粉红的荷花,静静地在荷塘开放;
我想变一道美丽的彩虹,高高地挂在天上;
我想变一朵牵牛花,站在枝头吹喇叭;
我想变弯弯的新月,为劳累的人们送去凉爽;
……
你一言,我一语,连起来,一首美丽的小诗诞生了!这是孩子们的诗,是他们此时情感外溢时的自然流露,更是一种自然而妥贴的诗情被唤醒后的水到渠成。教育的本质是“唤醒”,老师要唤醒儿童的诗情和诗性,因为,“儿童是天生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