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宋时,苏轼著说“人间有味是清欢”,不同于狂欢、贪欢似的浓郁,清欢似恰到好处,清淡的欢愉是对我此番沁水历山之行的最佳注脚。历山于我而言就像是一块未经过多雕琢的天然璞玉,有纯然原始的美,穿行其间所感悟的皆是自然的味道。离开历山而回想历山,仿佛品尝到了山间嫩绿的蓼芽蒿笋清炒而成的春盘素菜一般。
车行至山西省晋城市的沁水县,偏居山西东南部的这座小县城安静低调,一如即将抵达的历山的气质一样。沿着路标指示,我们一行三人乘车向远处大山驶去,绕行于盘山公路之间让我有些头晕,但一路上壮丽的山色多少弥补了旅途的劳顿。虽然祖籍山西,但是从小长在青海的我这是第一次回“老家”,司机师傅的山西口音令我回忆起过世的奶奶,奶奶年轻时随爷爷支援西部大开发去到青海,即便此后再也没踏上故乡,但是奶奶的乡音始终未改。
约莫半个钟头,我们抵达了目的地。一开车门,一个带着黑框眼镜,皮肤白皙,身着黑色羽绒服的姐姐微笑着向我们走来,她是我们的地接,我叫她小苗姐,前一天她告诉我们山里下了雪,气温有些低,要多穿点,果然下了车一股冷风袭来,即使穿着羽绒服也能感受到阵阵寒意。简单地打过招呼后,小苗姐将我们引到客栈休息。客栈是山西四合院式的砖瓦建筑,院内中央建有一处飞檐亭,松哥打趣说道这里有点像电影《功夫》里的院楼,而我则奠名想到了福建土家楼。房间内是一个农家大通铺,两个床位,中间一张炕上桌隔开,颇似东北大炕,然而这里不是烧柴的热炕。
吃过午餐并休息后,我们开始了第一站的旅程,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了仝爷爷,年逾古稀,个头不高,中等身材,带着藏青色的帽子,身着青灰色的夹克,拄着一只拐杖。仝爷爷堪称历山的“百科全书”,这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没有他不晓得的。文革前仝爷爷是这山沟里考出去的大学生,文革后他回到这里,潜心研究历山,帮着开发了沁水历山国家自然保护级风景区。女英峡是我们历山之行的第一站,一路上仝爷爷声音高亢、抑扬顿挫地介绍着这里,时而妙语连珠,时而出口成章,只恨我没带录音笔,不然真想把仝爷爷的金句统统录下来。我问仝爷爷他为何对每一种植物都这么了解,他答道,都是看书得来的,好几百页的植物大全他全看过并能熟记于心,这使我感到佩服也有些惭愧,也勉励我学无止境。
大学四年我都在东部平原上生活着,毕业近一年后兜兜转转我又回到了南京,看惯了一马平川、低山丘陵,北国壮丽的风光于我已是记忆深处之事,此番来到沁水历山,奇峰绝壁、深沟峡谷构成的雄阔之景久久萦绕在我的心头。初识历山是在女英峡,虽是阳春三月,峡谷里的气温却极低,出发前小苗姐特意为我们准备了军大衣,于是在羽绒服的上面又套了一件军大衣,感觉自己像一只行走的笨熊,倒也为行程增添了几分乐趣。三月的女英峡似乎还没完全从冬眠的状态中醒来,这是一个冬天恋恋不舍、不愿离开的地方,谷地的碧潭上依旧漂着大片的浮冰,但隐约可见潭底,水至清,呈现出斑驳的色泽。在一处拐角,仝爷爷停下来指着远处的两个突兀的绝壁顶,像两只猴子神情注视着对方,再往前走几步,两只猴子便吻到了一起,这就是猴吻岩——女英峡一景。
听仝爷爷说,峡谷两边的悬崖绝壁就是一部厚重的历史巨著,数亿年的地球变迁史被一层层压放于此,沧海桑田的巨变是这里无声的诉说。对于人类来说,数十年是上天给予我们的期限,在地球亿万年岁的变迁中我们仅是沧海一粟,渺小而甚微。从女英峡出来我的思绪还漫无目的地游荡在数亿年前,直到饭菜的香味飘进我的鼻腔内,肚子开始咕咕乱叫时,我的心神才回来。摆在眼前的是一碗热气腾腾颇具乡土气息的米淇,尝了一口,很像小时候奶奶常给我做的调和饭,后来百度了一下,原来米淇和调和饭是一回事。我的童年几乎是在奶奶爷爷身边度过的,他们给了我最珍贵的爱,可惜却没有等到我来呵护他们的时候。小时候我很挑食,唯有奶奶做的饭合我的口味,这一次来到沁水历山能再吃到熟悉的味道,真是意外之喜。
入夜后的历山景区有些冷,房间里的暖气也不是很热,为了忘记寒冷早早便睡下了,隐约之间听到敲门声似在梦境中,再一睁眼已是天明。在饭桌上听松哥说原来昨晚的敲门声不是做梦,是这里的工作人员怕我们冷特意送去了两床被子,闻之,心里暖暖的。
用过早饭后我们一行五人開始了当天的行程,向舜王坪进发。汽车沿着山路盘旋而上,行至三分之一时,道路前方被皑皑白雪覆盖,汽车试着向前行驶了一下,却不幸陷入冰雪中开始打滑,我们下了车,松哥和正在铲雪的乡亲一起帮着将陷入冰雪的汽车向外推,大家伙齐声吆喝着一起使劲,终于将汽车“解救”了出来。于是我们转身向山上走去,踏着厚厚的积雪前行起初觉得十分有趣,但当雪水渐渐打湿足下,湿冷浸入脚掌,就不觉得那么好玩了。就在我走得气喘吁吁的时候,扭头看向旁边的仝爷爷,老人家仍气定神闲,仝爷爷的腿患有静脉曲张走起路来必须靠着一根拐杖,但是这并不妨碍他踏遍历山的大小地方,单就这舜王坪他已往返不知多少回,听老人家说等我们走了还有山西大学的教授来也需要他陪同,我在心里默默地为仝爷爷的精神气儿点着赞。
行进的路上我们意外碰到了一双金钱豹在雪地里留下的脚印,一边欣喜一边也暗自庆幸,得亏见到的只是脚印,要是真遇上一只金钱豹,恐怕我早已吓得魂飞魄散了。转念一想,人类活的孤独,被禁锢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无法亲近自然,与动物之间隔着一道鸿沟,或许我怕那金钱豹的同时,它也怕着我,兴许它是在远处听到了我们寻山而上的声音才躲避了起来,凶猛的金钱豹要守住它生活的最后一片土地;诚然,人在疯狂扩张的同时,动物只得退避三舍,所幸这茫茫历山还为动物们留下了一片生存的空间。突然有点“自私”的想法,希望这历山景区不要被大肆开发,希望这里能保持它的深幽,不要被嘈杂的人声淹没。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登山行进,我们终于抵达了海拔2358米的舜王坪,仝爷爷说这里最美是夏季,目之所及皆是漫山遍野的鲜花和绿地,此刻舜王坪就在眼前,虽没有山花烂漫的灿烂胜景,但白雪点缀青黄的草甸,远远望去也是一副极佳的风景图画。沿着舜王坪的砾石小路向深处走去,经过木板铺就的栈道会看到一处砖石小屋,走进一看原来是舜王庙。相传舜王当年耕治此山时,曾编制了黄河流域用来指导农事活动的物候历《七十二候》,故后人称此山为历山,山上建庙日舜王庙。这时天边开始渐渐起雾,山谷间云雾升腾,置身其中恍若仙境,原本清晰的舜王庙此时也变得模糊了起来,于是我们没有继续前行。调头往回走,天空渐渐放睛,只见云雾中忽然豁出一个口子,一束阳光打下来正好照在远处一丛松树上,那必是神灵护佑着的土地。
返程的路上,依旧是冰与白雪相伴,看着路边积起的厚厚白雪,不由地想起岩井俊二的导演的电影《情书》,电影一开始博子就静静地躺在雪地里,似乎只有这样她才能听到藤井树从雪山深处传来的问候,于是突然也想任性地躺一回雪地,向我最爱的电影致敬也顺便听一听历山跳动着的心脏,事实证明雪地是柔软的。
次日,我们的目的地是娥皇谷,如果说女英峡美在溪川娟秀,那么娥皇谷则胜在峻山奇石。行走娥皇谷起初还有石板小径可寻,但愈往里走愈发现下脚的地方着实有限,踩着石头左右跨越着,仝爷爷走在最前面,他用拐杖撑着前面一块石头,身体前倾迈开腿跨过去,一步一步走得扎实稳健。行至黑龙潭前一道奇景引得我们驻足观看,只见一棵松树垂直挺立在一块大石头上,石头只有一道窄缝,这棵松莫不是就扎根于缝隙之间,以前只知郑板桥言竹子“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没想到松树也有这本事,今儿算是长了见识,生命的智慧大抵如此吧,无论什么世道年岁、在怎样艰苦的环境下都要努力地活着,而且要记得不仅要过好生活,更重要的是活出生命。
沁水历山行到此也就画上句点了。从历山回来已经有一个星期的时间了,但翻开手机里的相片,此番旅行的点滴仍历历在目,三天的时间足以让我爱上这里。也会看看别人在网上晒出的沁水历山游记,那满目的翠绿和潺潺溪流自是美的,这种美热情而奔放,但我总觉得乍暖还寒时的历山透着的沉静内敛之美是更为我所喜爱的。
车行至山西省晋城市的沁水县,偏居山西东南部的这座小县城安静低调,一如即将抵达的历山的气质一样。沿着路标指示,我们一行三人乘车向远处大山驶去,绕行于盘山公路之间让我有些头晕,但一路上壮丽的山色多少弥补了旅途的劳顿。虽然祖籍山西,但是从小长在青海的我这是第一次回“老家”,司机师傅的山西口音令我回忆起过世的奶奶,奶奶年轻时随爷爷支援西部大开发去到青海,即便此后再也没踏上故乡,但是奶奶的乡音始终未改。
约莫半个钟头,我们抵达了目的地。一开车门,一个带着黑框眼镜,皮肤白皙,身着黑色羽绒服的姐姐微笑着向我们走来,她是我们的地接,我叫她小苗姐,前一天她告诉我们山里下了雪,气温有些低,要多穿点,果然下了车一股冷风袭来,即使穿着羽绒服也能感受到阵阵寒意。简单地打过招呼后,小苗姐将我们引到客栈休息。客栈是山西四合院式的砖瓦建筑,院内中央建有一处飞檐亭,松哥打趣说道这里有点像电影《功夫》里的院楼,而我则奠名想到了福建土家楼。房间内是一个农家大通铺,两个床位,中间一张炕上桌隔开,颇似东北大炕,然而这里不是烧柴的热炕。
吃过午餐并休息后,我们开始了第一站的旅程,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了仝爷爷,年逾古稀,个头不高,中等身材,带着藏青色的帽子,身着青灰色的夹克,拄着一只拐杖。仝爷爷堪称历山的“百科全书”,这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没有他不晓得的。文革前仝爷爷是这山沟里考出去的大学生,文革后他回到这里,潜心研究历山,帮着开发了沁水历山国家自然保护级风景区。女英峡是我们历山之行的第一站,一路上仝爷爷声音高亢、抑扬顿挫地介绍着这里,时而妙语连珠,时而出口成章,只恨我没带录音笔,不然真想把仝爷爷的金句统统录下来。我问仝爷爷他为何对每一种植物都这么了解,他答道,都是看书得来的,好几百页的植物大全他全看过并能熟记于心,这使我感到佩服也有些惭愧,也勉励我学无止境。
大学四年我都在东部平原上生活着,毕业近一年后兜兜转转我又回到了南京,看惯了一马平川、低山丘陵,北国壮丽的风光于我已是记忆深处之事,此番来到沁水历山,奇峰绝壁、深沟峡谷构成的雄阔之景久久萦绕在我的心头。初识历山是在女英峡,虽是阳春三月,峡谷里的气温却极低,出发前小苗姐特意为我们准备了军大衣,于是在羽绒服的上面又套了一件军大衣,感觉自己像一只行走的笨熊,倒也为行程增添了几分乐趣。三月的女英峡似乎还没完全从冬眠的状态中醒来,这是一个冬天恋恋不舍、不愿离开的地方,谷地的碧潭上依旧漂着大片的浮冰,但隐约可见潭底,水至清,呈现出斑驳的色泽。在一处拐角,仝爷爷停下来指着远处的两个突兀的绝壁顶,像两只猴子神情注视着对方,再往前走几步,两只猴子便吻到了一起,这就是猴吻岩——女英峡一景。
听仝爷爷说,峡谷两边的悬崖绝壁就是一部厚重的历史巨著,数亿年的地球变迁史被一层层压放于此,沧海桑田的巨变是这里无声的诉说。对于人类来说,数十年是上天给予我们的期限,在地球亿万年岁的变迁中我们仅是沧海一粟,渺小而甚微。从女英峡出来我的思绪还漫无目的地游荡在数亿年前,直到饭菜的香味飘进我的鼻腔内,肚子开始咕咕乱叫时,我的心神才回来。摆在眼前的是一碗热气腾腾颇具乡土气息的米淇,尝了一口,很像小时候奶奶常给我做的调和饭,后来百度了一下,原来米淇和调和饭是一回事。我的童年几乎是在奶奶爷爷身边度过的,他们给了我最珍贵的爱,可惜却没有等到我来呵护他们的时候。小时候我很挑食,唯有奶奶做的饭合我的口味,这一次来到沁水历山能再吃到熟悉的味道,真是意外之喜。
入夜后的历山景区有些冷,房间里的暖气也不是很热,为了忘记寒冷早早便睡下了,隐约之间听到敲门声似在梦境中,再一睁眼已是天明。在饭桌上听松哥说原来昨晚的敲门声不是做梦,是这里的工作人员怕我们冷特意送去了两床被子,闻之,心里暖暖的。
用过早饭后我们一行五人開始了当天的行程,向舜王坪进发。汽车沿着山路盘旋而上,行至三分之一时,道路前方被皑皑白雪覆盖,汽车试着向前行驶了一下,却不幸陷入冰雪中开始打滑,我们下了车,松哥和正在铲雪的乡亲一起帮着将陷入冰雪的汽车向外推,大家伙齐声吆喝着一起使劲,终于将汽车“解救”了出来。于是我们转身向山上走去,踏着厚厚的积雪前行起初觉得十分有趣,但当雪水渐渐打湿足下,湿冷浸入脚掌,就不觉得那么好玩了。就在我走得气喘吁吁的时候,扭头看向旁边的仝爷爷,老人家仍气定神闲,仝爷爷的腿患有静脉曲张走起路来必须靠着一根拐杖,但是这并不妨碍他踏遍历山的大小地方,单就这舜王坪他已往返不知多少回,听老人家说等我们走了还有山西大学的教授来也需要他陪同,我在心里默默地为仝爷爷的精神气儿点着赞。
行进的路上我们意外碰到了一双金钱豹在雪地里留下的脚印,一边欣喜一边也暗自庆幸,得亏见到的只是脚印,要是真遇上一只金钱豹,恐怕我早已吓得魂飞魄散了。转念一想,人类活的孤独,被禁锢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无法亲近自然,与动物之间隔着一道鸿沟,或许我怕那金钱豹的同时,它也怕着我,兴许它是在远处听到了我们寻山而上的声音才躲避了起来,凶猛的金钱豹要守住它生活的最后一片土地;诚然,人在疯狂扩张的同时,动物只得退避三舍,所幸这茫茫历山还为动物们留下了一片生存的空间。突然有点“自私”的想法,希望这历山景区不要被大肆开发,希望这里能保持它的深幽,不要被嘈杂的人声淹没。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登山行进,我们终于抵达了海拔2358米的舜王坪,仝爷爷说这里最美是夏季,目之所及皆是漫山遍野的鲜花和绿地,此刻舜王坪就在眼前,虽没有山花烂漫的灿烂胜景,但白雪点缀青黄的草甸,远远望去也是一副极佳的风景图画。沿着舜王坪的砾石小路向深处走去,经过木板铺就的栈道会看到一处砖石小屋,走进一看原来是舜王庙。相传舜王当年耕治此山时,曾编制了黄河流域用来指导农事活动的物候历《七十二候》,故后人称此山为历山,山上建庙日舜王庙。这时天边开始渐渐起雾,山谷间云雾升腾,置身其中恍若仙境,原本清晰的舜王庙此时也变得模糊了起来,于是我们没有继续前行。调头往回走,天空渐渐放睛,只见云雾中忽然豁出一个口子,一束阳光打下来正好照在远处一丛松树上,那必是神灵护佑着的土地。
返程的路上,依旧是冰与白雪相伴,看着路边积起的厚厚白雪,不由地想起岩井俊二的导演的电影《情书》,电影一开始博子就静静地躺在雪地里,似乎只有这样她才能听到藤井树从雪山深处传来的问候,于是突然也想任性地躺一回雪地,向我最爱的电影致敬也顺便听一听历山跳动着的心脏,事实证明雪地是柔软的。
次日,我们的目的地是娥皇谷,如果说女英峡美在溪川娟秀,那么娥皇谷则胜在峻山奇石。行走娥皇谷起初还有石板小径可寻,但愈往里走愈发现下脚的地方着实有限,踩着石头左右跨越着,仝爷爷走在最前面,他用拐杖撑着前面一块石头,身体前倾迈开腿跨过去,一步一步走得扎实稳健。行至黑龙潭前一道奇景引得我们驻足观看,只见一棵松树垂直挺立在一块大石头上,石头只有一道窄缝,这棵松莫不是就扎根于缝隙之间,以前只知郑板桥言竹子“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没想到松树也有这本事,今儿算是长了见识,生命的智慧大抵如此吧,无论什么世道年岁、在怎样艰苦的环境下都要努力地活着,而且要记得不仅要过好生活,更重要的是活出生命。
沁水历山行到此也就画上句点了。从历山回来已经有一个星期的时间了,但翻开手机里的相片,此番旅行的点滴仍历历在目,三天的时间足以让我爱上这里。也会看看别人在网上晒出的沁水历山游记,那满目的翠绿和潺潺溪流自是美的,这种美热情而奔放,但我总觉得乍暖还寒时的历山透着的沉静内敛之美是更为我所喜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