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笄之年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wei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仿佛在一刹那,我的双胞胎女儿就从孩提、垂髫到了及笄之年。
  她们已上高中一年级了,个儿头已高出了我,大长腿显得高挑,她们有盈盈眼波和挺直鼻梁,有乌黑亮丽的头发,嫣然出落得有青春少女的韵致。
  然而,叛逆的血液在她们的体内汩汩流动,浑身散发着青春的嚣张芒刺。
  她们不再如从前一样,每天回来会甜甜地呼唤我,然后争相拥抱亲吻我的脸颊;她们不再如少年时遇到学习上的难题那样,用仰望的姿势仰仗母亲的帮助;不再崇拜女神一样夸奖她们的母亲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如果说,我把婚后十几年时光陪伴孩子称作“崇高事业”的话,那么,我想,这份“事业”已跌入了低谷,让我沮丧。我突然就有了强烈的孤独感、失落感。她们回到家时,有时默默地吃饭,脑子里像在思考许多问题;或女儿相互之间讲一些班级里的事情、同学之间的趣事,对老师的评价……她们不屑于同母亲交流,明确表示母亲思维守旧、观念过时。她们甚至还看不起我嫁给她们的父亲,说我的择偶观也有问题,说他的父亲有着一个秃头,其貌不扬也爱心不足,除了拼命三郎似的工作,却不懂得生活和情趣。她们经常一边摇头一边嘲笑我:女人婚前脑子进的水,就是婚后流过的泪。我无语,哎,这可是她们生身的爹呀!
  某天,午餐的间隙。在一旁的我听说她们学校要举行一个晚会,为了表示作为母亲的我还有引领她们的资格,我积极鼓励她们踊跃参与表演,我发话了:“嗯,最好是你们拉一首最拿手的高难度二胡独奏曲配上书画表演,这节目有特色,上台绝对有吸引力。”“切,妈妈,我才不表演呢,这个时代最不缺的是演员,缺的是观众,不要那么肤浅,好吗?”大女儿白了我一眼。小女儿附和:“嗯,我们就静静地当观众,那样最好!”“哦,哦……”我在一旁语塞,更多是心塞。当然,我还要装得漫不经心。
  这个寒冬来得特别早,料峭的寒风吹入我的皮肤,寒流侵袭了我的全身,我的心冰冷到了极点。一个人到中年、事业无成女人的精神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仿佛突然就被掐断了。我在认真地反思自己,到底哪里出了问题?还是……她们有问题?
  我当然发现了某些端倪:女儿忽然变得爱照镜子。以前每周洗两次头,这段时间每隔一天就洗头。大冷天,她们穿的长裤却故意卷起来,露出了瘦瘦的腳踝在寒风中……种种迹象表明,她们有可能早恋了?难怪学习心不在焉!我暗暗决定当一回侦探,抓住了“把柄”看我不狠狠教训她们一番。嘿,这两个没有良心的“哈狗”。
  果然,我发现,在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埋头苦干、争分夺秒刷题时,她俩居然在学校的操场上悠闲地打起了羽毛球。我看见她们还和两个男生干起了羽毛球“双打”,这跑跳“厮杀”的场面倒是生龙活虎。我心里难过、着急、气愤。当然、我可不想沦落成一个没有素质的家长、毫无教养的泼妇,跑过去一顿奚落或斥责她们,然后报告老师、检举揭发……我只是装作毫无表情的样子,从她们的身边路过,点了点头,先给她们一些震慑。女儿们也看到了我,礼貌地和我打招呼,然后继续跑跳开心“杀”球,仿佛我只是一个路人。
  小考成绩果然是不尽人意。回到家的俩女儿一副卸了气的皮球样,脸色跌青、默默地吃饭。我在一旁幸灾乐祸:“这就是不听妈妈话的下场,思想抛锚了,学习哪顾得上。”女儿们在一旁不语,胡乱扒了两口饭就甩门而出。单位委派我驻村扶贫帮扶,我去了县里偏远的山区,吃住在村。去下乡扶贫,除了对组织的服从,工作的热爱,还有我的一点儿小私心。我想,既然她们觉得母亲的叨扰多余,还不如离开或许双方落得了个清净。在离家外出工作的日子里,我想象着她们成了自由散漫的野草,任由自己疯长,成了脱缰的“野马”,没有约束和管制,而我,彻底成为一个被她们“遗弃”的人。
  在凄清、寒冷、寂静的乡村夜晚,我任由一本书、一首歌、一段回忆打发寂寞和空虚、落魄和无奈。我把手机里女儿们的照片拿来做个电子相册,对着相册一遍遍发呆……
  夜晚十一点多,电话打来,那是女儿的声音:“妈妈,我需要向你说明几点,最近学习退步,我查找了自身的原因。当然不是因为早恋,他们都是我最要好的同学,跟他们在一起运动、学习我很快乐,我会把握分寸的……你怎么还不回来呀,马上过年了呢!”我心里窃喜,呵呵,还是熬不过老娘,想老娘了吧!
  回到家,我问女儿:“想妈妈了吧?”女儿们说:“不想!”女儿竖起的马尾辫在我的眼前晃了两下,就跑出家门和同学们打羽毛球了,高高扬起的马尾辫在校园的蓝天下欢快跃动,青春的欢笑穿越在校园空旷的操场……这一刻,我突然顿悟,生命不过是天地的造化而已。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他文献
那时候,我们家穷,米、油、盐等生活必需品不时断档,但幸运的是唯独煤油没断。  不为别的,就为我家邻居衍春老人。衍春老人我叫外公,他跟我母亲共家祠,与我外公同辈,母亲叫他伯伯。他经常晚上来我们家坐,或外出晚上回家从我家窗下经过,母亲都要为他点一盏灯。  照今天的说话,衍春外公是位留守老人,五个儿子都在市里或外地工作,陪在他身边的是老伴和几个孙女。因母亲是他侄女,加之他又喜欢我,也就经常晚上来我家坐,
期刊
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最近老想着要在乡村砌个房子,建一个稍微大点儿的院子。  房子一直是住着的,而属于自己的院子却是从未有过,所以,一想到院子,心情就特别不平静,有无数的设想不断地从脑海里跳出来,弄得自己像一个初恋的人,常常夜不能寐。  啊,院子,一个洒满阳光的院子!首先,我要在院子里栽树。无法想象,没有树的院子,叫什么院子。喜欢树由来已久,无论在哪里,看到树,尤其是冠盖遮天的大树,我总是欣喜万分。
期刊
我有一个非常好的同事上网聊天非常了得。上网的初衷是为了练习打字,以适应现代化、信息化的需要。为了提高兴趣,加快学习进程,便寻找一个对象聊天。在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拟空间随便找了一个网名叫“寒冬的秦巴”女子聊天。  聊变成了撩,空虚的心灵在发骚。美其名曰练写作:  孤枕无语夜缠绵,一网情深恐无线。人生哪得常寒冬,放飞彩蝶天地间。  打油诗似乎赢得了对方的好感,聊天的频率加快了,聊天的内容也加深了。于是
期刊
无论是周庄的黑瓦白墙,还是乌镇的小桥流水,都宛如一幅幅水墨画或浓、或淡、或近、或远地烙在心底。  多年前,我写过周庄游的一段话,至今记忆深刻。为何那么多海内外游客不远万里,风尘仆仆地去寻访近乎黑白两色构成的水乡?难道都市的摩天大厦,让他们少了一份柔软内心的感动?也许那一片片被阳光照耀,抑或被雨水打磨的黑瓦片里,让我们寻到了外婆哼着摇篮曲的一丝气息。令人回味的,不仅仅是桥上的景色,还有飘着扑鼻香气的
期刊
乡村最美的风景,就是麦田。  我的故乡在黄土山乡,黄土山乡是高海拔的山区,基本上一年在一块地里仅能收一季农作物。麦田就是例证。黄土山乡的麦田,农人看作是最好的地块。在乡村,人分三六九等,庄稼也一样,选择种了玉米地地块,农人就一直让它种玉米,通常不改种其他作物。玉米是喜阴的庄稼,对地理位置没有太高的要求。小麦则不同,有较苛刻的条件,向阳位置是关键,坐北朝南的地块最相宜。这样才能不影响成熟期,否则,大
期刊
现在,随着城区的扩大,舅舅所住的城东北六里以外的大官庄,基本上成了城区的边缘。  这天,八十六岁的舅舅坐着6路车从大官庄赶来。在中午的时候,他爬楼时用手抓住栏杆,像登山抓住一支支树杈,艰难地向上攀,一直攀到四楼我家的门前。这时是暮春的时节,他已大汗淋漓了。当我们把门打开时,舅舅已满脸热气、满脸微笑地站在了我们的面前。我忙接过他肩上背的蛇皮袋,扶他进屋。舅舅喘着粗气,坐在沙发上。蛇皮袋里鼓囊囊的,不
期刊
每一场雪都是蓄谋已久的,这铺天盖地的表白,不可能是一个随来随去的念头,但不管是你,还是我,都很难搞懂一场雪的来意。一场来历不明的雪,把每一个人的梦乡搂在怀里,世界上就只有这么一种拥抱,能把你冻成寒冰,动作却那么煽情。  当所有的眼光,与一場盛大的惊喜相遇时,那种满满的获得感都是初恋般的晨光,雪光的界限彻底模糊了,我们只看到时光在纷纷扬扬。一切的空隙,都被一种原始的欲望填满了,世界就像一个处子的裸身
期刊
听风唱着天籁  行驶在内蒙古大草原的路上,客车司机播放了著名的民族风情音乐作品《我从草原来》,顿时车上的游客兴奋不已,有的跟着高歌。我的心,也随着大草原的渐近而兴奋,《我从草原来》的歌声就像潺潺的流水将人的思绪帶到了远方,又像从草原来的风吹动着我的心怀,吹来了层层的爱意。  这首歌令我着迷,这歌抒发了人与自然的不解情结,令我陶醉在大自然的无限情怀中。  “我立马千山外,听风唱着天籁”,“我放歌万里
期刊
在一场婚礼上,有一个醒目的老年人乐队。萨克斯的调子优雅明亮,我的耳朵越过嘈杂的声音在欢快喜庆的旋律中徜徉。一曲未终,我忽地看见了一个老人。不,他不是一个老人,他是一个意气风发、玉树临风的绅士。他正忘情地沉醉在萨克斯里,我的眼泪瞬间盈满了眼眶。那些烟波一样的往事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来,停在我的眉头上,胸口上,头发上。  这个老人是华的父亲,华是旧日同事,我已经有许多年没有见到她了。华随夫君调去另一个城
期刊
我最难忘的午餐是在大山深处的一户农家吃的。  那年初夏的一个休息日,天出奇的晴朗,太阳早早跳出,晨光暖暖地塞满了我的卧室,晃在我那惺忪的脸上,把睡意赶得无影无踪。  起床后,我潦潦草草地吃了一点早餐,就按头一天计划好的,背着筐向山里进发了。路上遇到的人很多,大多数是到附近木材加工厂打工的,再就是一些和我一样进山采山野菜的。  我居住的这座小城,尽管四周都被连绵不断的山峦环抱着,可这里的节气还是要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