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实践,探讨新时期中职教育如何培养“90后”中职生为合格的“90后”相关的问题以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中职教育;“90后”中职生;职业人
目前的中职生多数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出生,是与以市场经济为特征的新型中国一起成长的新一代,俗称“90后”。当前,“90后”的第一代中职生已经从“学校人”变成“职业人”。但是,企业最看重的不仅是学生的专业技能,还有技能之外的综合素质和心态,这是一个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重视的问题。那么,该如何造就合格的“90后”职业人呢?
一、“90后”中职生个性鲜明,职业定位模糊
“90后”的中职生正处于人格发展和心理发展最富特色的时期,正由“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当前部分中职生对职业定位模糊,制约着他们的职业观,具体表现为:第一,眼高手低,频繁跳槽;第二,怕苦怕累,轻视体力劳动;第三,一步到位,职业理想化;第四,纪律观念淡薄,人际沟通能力差。
“90后”中职生在职业选择过程中,过分崇尚自我,以个人为中心,注重个人奋斗,强调自我价值;在职业活动中只愿当主角,不愿当配角,总担心自己被埋没,大材小用。因此,他们无法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
二、社会需求素质高、心态好、技能强的中职生
教育部原部长周济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那么,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中职毕业生?
(一)专业对口。
专业对口的中职生很“抢手”。只要专业对口,中职生不愁没出路,甚至成为“香饽饽”。生产一线技工欠缺已经成为很多企业都面临的问题,特别是机械、电子数控等专业的学生。
(二)心态良好,综合素质强。
企业最看重的不单是中职生的专业技能,还有中职生良好的“心态”以及技能之外的综合素质。中职生进入单位,最容易出现“心态”问题。他们缺乏应变能力,遇到困难很容易半途而废,从“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角色一时转换不过来。除了心态好,企业最看重的往往正是现在中职生所欠缺的品质——吃苦精神和责任感。“90后”中职生,少劳作,年龄小,对企业制度和文化缺乏了解,想挣大钱,怕吃苦,待遇稍不如意就频繁跳槽。
(三)知识水平高。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很多中职生在毕业步入社会后,才发觉自己在学校的学习非常重要,到了企业后不得不付出更大精力去弥补缺陷。例如,学校中学习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礼仪,专业课以及时间课程等。
可见,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更多的是素质高、心态好和技能强的中职生。职业教育教师绝不仅仅 是“给学生找一份职业”,更重要的是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包括理论知识、对社会的认知、对行业专业的认知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有才无德的人坚决不用,有德无才的人可以慢慢培养。”这是企业用人的宗旨,因此,职业教育者应该为企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三、引导中职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今年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在北京第35中学听课后指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他还强调,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不但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迫切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作为“90后”中职生的“授渔者”,如何引导他们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顺利地成为一名对社会有贡献的“职业人”?
(一)未雨绸缪,规划人生。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是保证顺利就业的前提。“90后”中职生普遍存在着不正确的职业观。教师从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入手,使学生正确处理“我想做什么”和“我能做什么”的关系,确立正确的职业理念,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恰当而全面的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实现“人职匹配”。同时加强学生就业素养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条件与环境,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以及能力等各方面进行充分分析和掌握,制定出符合个人成长与发展的目标;在明确自身的能力和素质的基础上,树立独立生活的意识,克服消极依赖思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牢专业基础,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完善自我。
此外,从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上看,社会需求对择业有很大的制约性,那么中职生必须形成一种“不求定位先就业”的择业观念,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消极被动,以适当的期望值对就业单位、岗位作出选择,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就业问题。
(二)提高能力,积累资本。
“90后”中职生的就业竞争对手主要是大学生,学历偏低、知识面较窄、发展后劲不足是他们在求职过程中遭受冷落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中职生要在充分学好理论课和专业课的基础上,通过各种途径参加一些和自己本专业相关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积累就业资本,才能在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当今社会,只有有能力的人,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只有有能力的人,成长的舞台才会无禁区。因此,要使“90后”中职生受到社会的欢迎,必须重视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黄尧,在日前举行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研究课题《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研究》成果汇报会上说,职业教育要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迈进,才能适应国家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黄尧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途径。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对于人才的培养、使用、评价都有深远意义。
按企业要求员工具备基本技能中,技能需求指数排序依次为:理解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管理能力、应用分析能力以及动手能力(见下图)。
由上图可见,企业对中职生各类能力的需求不是很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企业对理解与交流能力的需求强烈,该类能力需求指数得分为64.36,高于技能需求总指数11.39分,表明理解交流能力是企业在日常工作中对员工需求最强烈的能力,此项能力的缺失将最大程度地影响中职生就业率和对企业的适应性。除了五大类能力之外,还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身心素质、吃苦精神、合作精神,以及事业心、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的教育和培养,使中职生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健全的人格、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合作交往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处理能力,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就业环境。
(三)掌握技巧,抓住机遇。
掌握必要的就业技巧是顺利就业的捷径,抓住每一个机遇是每一位就业者的成功表现。
1. 培养推销自己的意识。
如何博得用人单位的好感和信任,以至最终让对方选择自己,这就涉及到中职生如何推销自己的方法和技巧问题。要掌握这些技巧,教师要让学生准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能力、特长和知识水平等,既不应妄自菲薄,又忌妄自尊大。
2. 提高学生的面试技巧。
通过面试,用人单位不仅可以考核学生的知识水平,而且还可以观察学生的仪表、气质、口才、应变能力和某些特殊技能等。为了使学生提高面试技巧,教师应注意四个方面:一是指导学生学习与面试有关的知识,搜集相关的就业信息,让学生掌握面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二是举办“模拟招聘会”,让学生积累一些应聘经验;三是组织学生到人才交流市场,亲身体验面试的“滋味”,从而克服胆怯的心理,从容面对将要面临的考验;四是针对面试特点帮助学生作好准备工作。
3. 引导学生正确选择工作空间。
据调查显示,“90后”中职生非常注重就业地区,要求在大、中城市工作。实际上,中职学生的就业单位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城市郊区,甚至农村。所以,教师在毕业生在就业前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分析,让学生有在偏远地方艰苦创业的思想准备,要消除择业观念中一蹴而就、一步到位的想法。
总之,人选择职业,职业也选择人,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90后”中职生应认清现代社会的就业形势,一方面要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对就业岗位期望值不能盲目过大,另一方面又要认识到中职生的就业优势,对自己要充满信心。只有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树立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就业观念以及自我创业的观念,这样中职生才能通过自己的打拼,迈好人生路上的重要一步,成为一名合格的“90后”职业人。
(作者单位:佛山市三水区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计晓燕.浅谈中专班主任应如何指导学生就业[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
[2]周家兴.中职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对策[J].职教论坛,2009,(11).
[3]张锐.浅谈如何帮助中职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J].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09,(5).
[4]杨传裔.中职生就业指导[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朱守锂
关键词:中职教育;“90后”中职生;职业人
目前的中职生多数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出生,是与以市场经济为特征的新型中国一起成长的新一代,俗称“90后”。当前,“90后”的第一代中职生已经从“学校人”变成“职业人”。但是,企业最看重的不仅是学生的专业技能,还有技能之外的综合素质和心态,这是一个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重视的问题。那么,该如何造就合格的“90后”职业人呢?
一、“90后”中职生个性鲜明,职业定位模糊
“90后”的中职生正处于人格发展和心理发展最富特色的时期,正由“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当前部分中职生对职业定位模糊,制约着他们的职业观,具体表现为:第一,眼高手低,频繁跳槽;第二,怕苦怕累,轻视体力劳动;第三,一步到位,职业理想化;第四,纪律观念淡薄,人际沟通能力差。
“90后”中职生在职业选择过程中,过分崇尚自我,以个人为中心,注重个人奋斗,强调自我价值;在职业活动中只愿当主角,不愿当配角,总担心自己被埋没,大材小用。因此,他们无法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
二、社会需求素质高、心态好、技能强的中职生
教育部原部长周济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那么,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中职毕业生?
(一)专业对口。
专业对口的中职生很“抢手”。只要专业对口,中职生不愁没出路,甚至成为“香饽饽”。生产一线技工欠缺已经成为很多企业都面临的问题,特别是机械、电子数控等专业的学生。
(二)心态良好,综合素质强。
企业最看重的不单是中职生的专业技能,还有中职生良好的“心态”以及技能之外的综合素质。中职生进入单位,最容易出现“心态”问题。他们缺乏应变能力,遇到困难很容易半途而废,从“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角色一时转换不过来。除了心态好,企业最看重的往往正是现在中职生所欠缺的品质——吃苦精神和责任感。“90后”中职生,少劳作,年龄小,对企业制度和文化缺乏了解,想挣大钱,怕吃苦,待遇稍不如意就频繁跳槽。
(三)知识水平高。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很多中职生在毕业步入社会后,才发觉自己在学校的学习非常重要,到了企业后不得不付出更大精力去弥补缺陷。例如,学校中学习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礼仪,专业课以及时间课程等。
可见,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更多的是素质高、心态好和技能强的中职生。职业教育教师绝不仅仅 是“给学生找一份职业”,更重要的是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包括理论知识、对社会的认知、对行业专业的认知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有才无德的人坚决不用,有德无才的人可以慢慢培养。”这是企业用人的宗旨,因此,职业教育者应该为企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三、引导中职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今年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在北京第35中学听课后指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他还强调,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不但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迫切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作为“90后”中职生的“授渔者”,如何引导他们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顺利地成为一名对社会有贡献的“职业人”?
(一)未雨绸缪,规划人生。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是保证顺利就业的前提。“90后”中职生普遍存在着不正确的职业观。教师从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入手,使学生正确处理“我想做什么”和“我能做什么”的关系,确立正确的职业理念,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恰当而全面的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实现“人职匹配”。同时加强学生就业素养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条件与环境,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以及能力等各方面进行充分分析和掌握,制定出符合个人成长与发展的目标;在明确自身的能力和素质的基础上,树立独立生活的意识,克服消极依赖思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牢专业基础,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完善自我。
此外,从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上看,社会需求对择业有很大的制约性,那么中职生必须形成一种“不求定位先就业”的择业观念,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消极被动,以适当的期望值对就业单位、岗位作出选择,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就业问题。
(二)提高能力,积累资本。
“90后”中职生的就业竞争对手主要是大学生,学历偏低、知识面较窄、发展后劲不足是他们在求职过程中遭受冷落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中职生要在充分学好理论课和专业课的基础上,通过各种途径参加一些和自己本专业相关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积累就业资本,才能在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当今社会,只有有能力的人,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只有有能力的人,成长的舞台才会无禁区。因此,要使“90后”中职生受到社会的欢迎,必须重视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黄尧,在日前举行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研究课题《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研究》成果汇报会上说,职业教育要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迈进,才能适应国家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黄尧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途径。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对于人才的培养、使用、评价都有深远意义。
按企业要求员工具备基本技能中,技能需求指数排序依次为:理解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管理能力、应用分析能力以及动手能力(见下图)。
由上图可见,企业对中职生各类能力的需求不是很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企业对理解与交流能力的需求强烈,该类能力需求指数得分为64.36,高于技能需求总指数11.39分,表明理解交流能力是企业在日常工作中对员工需求最强烈的能力,此项能力的缺失将最大程度地影响中职生就业率和对企业的适应性。除了五大类能力之外,还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身心素质、吃苦精神、合作精神,以及事业心、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的教育和培养,使中职生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健全的人格、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合作交往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处理能力,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就业环境。
(三)掌握技巧,抓住机遇。
掌握必要的就业技巧是顺利就业的捷径,抓住每一个机遇是每一位就业者的成功表现。
1. 培养推销自己的意识。
如何博得用人单位的好感和信任,以至最终让对方选择自己,这就涉及到中职生如何推销自己的方法和技巧问题。要掌握这些技巧,教师要让学生准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能力、特长和知识水平等,既不应妄自菲薄,又忌妄自尊大。
2. 提高学生的面试技巧。
通过面试,用人单位不仅可以考核学生的知识水平,而且还可以观察学生的仪表、气质、口才、应变能力和某些特殊技能等。为了使学生提高面试技巧,教师应注意四个方面:一是指导学生学习与面试有关的知识,搜集相关的就业信息,让学生掌握面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二是举办“模拟招聘会”,让学生积累一些应聘经验;三是组织学生到人才交流市场,亲身体验面试的“滋味”,从而克服胆怯的心理,从容面对将要面临的考验;四是针对面试特点帮助学生作好准备工作。
3. 引导学生正确选择工作空间。
据调查显示,“90后”中职生非常注重就业地区,要求在大、中城市工作。实际上,中职学生的就业单位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城市郊区,甚至农村。所以,教师在毕业生在就业前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分析,让学生有在偏远地方艰苦创业的思想准备,要消除择业观念中一蹴而就、一步到位的想法。
总之,人选择职业,职业也选择人,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90后”中职生应认清现代社会的就业形势,一方面要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对就业岗位期望值不能盲目过大,另一方面又要认识到中职生的就业优势,对自己要充满信心。只有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树立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就业观念以及自我创业的观念,这样中职生才能通过自己的打拼,迈好人生路上的重要一步,成为一名合格的“90后”职业人。
(作者单位:佛山市三水区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计晓燕.浅谈中专班主任应如何指导学生就业[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
[2]周家兴.中职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对策[J].职教论坛,2009,(11).
[3]张锐.浅谈如何帮助中职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J].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09,(5).
[4]杨传裔.中职生就业指导[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