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亚家族企业将会日渐消解,并不以哪个家族企业领导人的个人意志为转移。随着新经济日益深入我们这个时代,作为市场主体之一的家族企业,必然会因为新经济对资金、技术以及企业文化所提出的新要求而逐渐弱化,
并且最终导致東亚家族企业的转型。
台塑“家族化特征”成功保持至今,在东亚应该是一个特例。与台塑同等体量的东亚家族企业,在今天也许还有李健熙领衔的三星。但除了在股权结构上他们家族化印迹相同,在企业治理上,三星却早已远离了“家族化”,日渐向“经理人”制度靠近,他们家族成员在其企业的比例远远不如台塑这么高。
像三星这样东亚老牌家族化企业,在近20年的时间内,不断突破家族化管理,并在资本层面一直作出更大尝试的家族企业,今天李健熙家族在三星电子的持股比例仅占16%。三星的日渐转型,使得三星电子于2006年跻身世界企业50强。在东亚这个极具家族化文化传统的区域,曾经家族化企业的三星成功转型,已日益为更多的东亚家族企业所认同。这种认同之所以被广泛接受,还有另一种原因:一些曾经无比辉煌的东亚明星企业,因为固守家族化而日渐衰弱,这为今天的东亚企业提供了前车之鉴。
在数不胜数的反面教材中,最为典型的莫过于:韩国曾经最大的公司——“财界总统”郑周永一手创办的现代集团,在其2001年逝世后不到两年,现代集团就因企业内部过度的家族权力争斗而分崩离析,现代集团接任者——郑周永五子郑梦宪跳楼身亡。
值得和现代集团“家族化”败落相映衬的还有,曾经多年位列“世界首富”的堤义明,因违反证券交易法,而在2005年3月被东京地方检察厅特别调查部逮捕。随着堤义明的入狱,其掌管的西武集团——日本最著名的大企业集团之一,也在两年不到的时间渐显败象。
家族化企业在东亚日渐消解,并非某个领导者的杰出才能就可以阻止,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随着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任何家族企业均不可能孤立于这股新经济的浪潮之外寻找自身的发展。
曾经完全靠自有资本积累的家族企业,随着新经济时代对资本要求的增加,不得不吸纳社会资金,并日益降低家族持股比例;而新经济本身对复合型高级人才需求的属性,也不得不使更多的家族企业将企业交给职业经理人打理;另一方面,随着东亚“儒文化”的消解,现代企业也需要更为多元的企业文化,来吸纳各色人才和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并为全球的潜在市场所认知……
最早弱化家族化特征的东亚巨型企业,无疑是日本松下。这个由松下幸之助于1929年创立的公司,最初松下幸之助拥有100%股份,而在1950年即降到了43%,1955年降至20%,1975年更是降到了2.9%。而就是在松下幸之助日益降低和稀释股权的过程中,松下公司得到高速和稳定的发展。
新经济时代弱化家族企业,而家族企业也只在这股新经济浪潮中弱化自身的“家族化特征”,才有可能得到更为稳定的发展。与东亚家族企业对自身施行变革,绝大多数均发生在最近20年相比,历史更为悠久的西方家族企业对“家族企业”的变改则早得多:福特、通用电气、摩托罗拉、迪斯尼,这些世界级跨国企业早在50年前就已成为绝对的公众公司。这些世界级企业对“家族化”变革极为彻底,他们不但在治理上完全实行了职业经理人制度,而且企业的股权配置上,这些企业创始人的后代也绝不超过10%。
在企业治理上聘请职业经理人,对于今天东亚的家族企业来说也许并非难事。但是彻底放弃自己的控股权(哪怕放弃自己相对控股),使企业从股权结构上,变成一个绝对的公众企业,则并非每一个家族企业都有如此的胸怀,当然在这种心理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更深层的儒家文化传统。
当然,东亚家族企业将会日渐消解,并不以哪个家族企业领导人的个人意志为转移。随着新经济日益深入我们这个时代,作为市场主体之一的家族企业,必然会因为新经济对资金、技术以及企业文化所提出的新要求而逐渐弱化,并且最终导致东亚家族企业的转型。
并且最终导致東亚家族企业的转型。
台塑“家族化特征”成功保持至今,在东亚应该是一个特例。与台塑同等体量的东亚家族企业,在今天也许还有李健熙领衔的三星。但除了在股权结构上他们家族化印迹相同,在企业治理上,三星却早已远离了“家族化”,日渐向“经理人”制度靠近,他们家族成员在其企业的比例远远不如台塑这么高。
像三星这样东亚老牌家族化企业,在近20年的时间内,不断突破家族化管理,并在资本层面一直作出更大尝试的家族企业,今天李健熙家族在三星电子的持股比例仅占16%。三星的日渐转型,使得三星电子于2006年跻身世界企业50强。在东亚这个极具家族化文化传统的区域,曾经家族化企业的三星成功转型,已日益为更多的东亚家族企业所认同。这种认同之所以被广泛接受,还有另一种原因:一些曾经无比辉煌的东亚明星企业,因为固守家族化而日渐衰弱,这为今天的东亚企业提供了前车之鉴。
在数不胜数的反面教材中,最为典型的莫过于:韩国曾经最大的公司——“财界总统”郑周永一手创办的现代集团,在其2001年逝世后不到两年,现代集团就因企业内部过度的家族权力争斗而分崩离析,现代集团接任者——郑周永五子郑梦宪跳楼身亡。
值得和现代集团“家族化”败落相映衬的还有,曾经多年位列“世界首富”的堤义明,因违反证券交易法,而在2005年3月被东京地方检察厅特别调查部逮捕。随着堤义明的入狱,其掌管的西武集团——日本最著名的大企业集团之一,也在两年不到的时间渐显败象。
家族化企业在东亚日渐消解,并非某个领导者的杰出才能就可以阻止,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随着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任何家族企业均不可能孤立于这股新经济的浪潮之外寻找自身的发展。
曾经完全靠自有资本积累的家族企业,随着新经济时代对资本要求的增加,不得不吸纳社会资金,并日益降低家族持股比例;而新经济本身对复合型高级人才需求的属性,也不得不使更多的家族企业将企业交给职业经理人打理;另一方面,随着东亚“儒文化”的消解,现代企业也需要更为多元的企业文化,来吸纳各色人才和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并为全球的潜在市场所认知……
最早弱化家族化特征的东亚巨型企业,无疑是日本松下。这个由松下幸之助于1929年创立的公司,最初松下幸之助拥有100%股份,而在1950年即降到了43%,1955年降至20%,1975年更是降到了2.9%。而就是在松下幸之助日益降低和稀释股权的过程中,松下公司得到高速和稳定的发展。
新经济时代弱化家族企业,而家族企业也只在这股新经济浪潮中弱化自身的“家族化特征”,才有可能得到更为稳定的发展。与东亚家族企业对自身施行变革,绝大多数均发生在最近20年相比,历史更为悠久的西方家族企业对“家族企业”的变改则早得多:福特、通用电气、摩托罗拉、迪斯尼,这些世界级跨国企业早在50年前就已成为绝对的公众公司。这些世界级企业对“家族化”变革极为彻底,他们不但在治理上完全实行了职业经理人制度,而且企业的股权配置上,这些企业创始人的后代也绝不超过10%。
在企业治理上聘请职业经理人,对于今天东亚的家族企业来说也许并非难事。但是彻底放弃自己的控股权(哪怕放弃自己相对控股),使企业从股权结构上,变成一个绝对的公众企业,则并非每一个家族企业都有如此的胸怀,当然在这种心理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更深层的儒家文化传统。
当然,东亚家族企业将会日渐消解,并不以哪个家族企业领导人的个人意志为转移。随着新经济日益深入我们这个时代,作为市场主体之一的家族企业,必然会因为新经济对资金、技术以及企业文化所提出的新要求而逐渐弱化,并且最终导致东亚家族企业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