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中考作文阅卷中,发现大多数初中学生写作记叙文能文从字顺、叙事清楚,但高质量的作文并不多。究其主要原因,是学生作文中“写自己不真,写家庭不亲,写学校不新,写社会不深”的现象较普遍。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让中学生写出出彩的记叙文?唯有指导学生炼识。
作文中的“炼识”,就是让学生把对社会人生的分析、认识进行整理、概括、升华并提炼成作文的中心与立意。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品味出人生的意义、升华出感情的火花、闪耀出生活哲理、凸显出思想品位和时代风貌。炼识,能使人洞悉世事的眼光更敏锐、思想更深刻、思维更灵活。炼识,可以练就精深的认识能力,能将“微芒”处剖析得清清楚楚,又具有批判性的认识本领,能“破”世事俗见,并提出自己的正确思想和观点。
《语文新课程标准》里对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①”其中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有创意的表达”应该包含对学生认识水平方面的要求。
如何指导学生炼识?总的来说就是要指导学生体验生活,指导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让生活中美的内容、美的形象、美的形式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一幅幅美的画卷。从理论上说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注重通过作文发展学生的智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作文命题要站在时代的高度,把作文命题和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时代需求紧密相结合,对各种智力因素如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联想力和注意力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使智能发展这一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作文教学中得到了切实有效的落实,表现出高瞻远瞩的教育战略眼光。
第二,重视作文对学生心灵和人格的塑造功能,将教“作文”和教“作人”结合起来。通过作文命题有意识地在作文中进行德育和美育,引导学生探索自然,了解社会和认识人生,增强了学生对生活、对美好事物的热爱。语文的两大功能——德育功能和美育功能被很好地渗透在作文教学中。
第三,强调学生写真情实感,充分调动了写作积极性。选择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的命题,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有物可写,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写出来的内容是学生自己的眼光所见,心之所感,充满了活生生的思想和鲜明的个性。这不但解决了作文题材的问题,同时也使作文从象牙塔上回到了坚实的土地,破除了学生作文的畏惧心理,使作文变成了亲切自然的事情。②
从实践来看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戒“灰色情结”,写“绿色作文”
“灰色情结”就是学生作文中所表现出的生活枯燥、学习乏味、成长烦恼、前途无望等情绪。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即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乐观的情绪等,③所以在写作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摒弃灰色情结,写坚强乐观的绿色作文。“绿色作文”,就是要摒弃矫饰与编造,摒弃抄袭与套作,学会用眼睛观察人、事、景、物,用心灵感悟人生,将自己真切的思想和情感倾注于字里行间。在写作中学习写作,历练文笔;在作文中提高认识,升华灵魂。这就是绿色作文的真谛④。一名学生写了《我渴望得到一把花雨伞》的作文,原作重在表现家庭的贫穷、母亲的艰难、愿望无法实现的苦闷,经过小组讨论后,小作者将结尾改成“时至今日我仍然没得到那把花雨伞,但母爱为我撑起了一把硕大的伞,有了这把‘伞,在人生的旅途中,再大的风雨我将无所畏惧。”可谓一改而境界全出。
二、戒“小我自我”,写“时代大我”
有同学写作文总离不开“我”,我和某某同学闹矛盾啦,我作业没完成挨老师剋啦……这样的作文写多了,自己也觉着无聊,可不写这些还能写什么。其实,如果我们走出“小我”,就会发现另有一种大气作文在,这类作文往往能够紧扣时代脉搏,抒写豪迈激情,让人耳目一新。如中考满分作文《今夜,星光灿烂》的结尾:“看,流星,让我们真诚地许下一个美好的愿望:让世界永远和平。”这种抒写“时代大我”的文章在语文教材中也不少,《岳阳楼记》《藤野先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只要老师善于引導,抒写“时代大我”的文章其实也不难。
三、戒平淡肤浅,写含蓄深远
有的学生作文内容平淡、立意肤浅,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在班上开展“多读多记巧积累”“就事论事创名言”等活动,学生在写作《成长的烦恼》一文中巧妙化用名言:“人生是由无数烦恼串成的一串佛珠,我会笑着一个一个数完。”这样的立意乐观积极。另一名学生在《记一次恐怖的经历》的结尾写道:“人千万不能被自己吓倒。”这样的立意耐人寻味。
语文老师若能把准学生成长的脉搏,活跃学生的身心,开拓学生的视野,多动脑筋,指导学生炼识,学生就能写出出彩的记叙文。
作文中的“炼识”,就是让学生把对社会人生的分析、认识进行整理、概括、升华并提炼成作文的中心与立意。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品味出人生的意义、升华出感情的火花、闪耀出生活哲理、凸显出思想品位和时代风貌。炼识,能使人洞悉世事的眼光更敏锐、思想更深刻、思维更灵活。炼识,可以练就精深的认识能力,能将“微芒”处剖析得清清楚楚,又具有批判性的认识本领,能“破”世事俗见,并提出自己的正确思想和观点。
《语文新课程标准》里对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①”其中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有创意的表达”应该包含对学生认识水平方面的要求。
如何指导学生炼识?总的来说就是要指导学生体验生活,指导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让生活中美的内容、美的形象、美的形式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一幅幅美的画卷。从理论上说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注重通过作文发展学生的智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作文命题要站在时代的高度,把作文命题和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时代需求紧密相结合,对各种智力因素如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联想力和注意力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使智能发展这一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作文教学中得到了切实有效的落实,表现出高瞻远瞩的教育战略眼光。
第二,重视作文对学生心灵和人格的塑造功能,将教“作文”和教“作人”结合起来。通过作文命题有意识地在作文中进行德育和美育,引导学生探索自然,了解社会和认识人生,增强了学生对生活、对美好事物的热爱。语文的两大功能——德育功能和美育功能被很好地渗透在作文教学中。
第三,强调学生写真情实感,充分调动了写作积极性。选择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的命题,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有物可写,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写出来的内容是学生自己的眼光所见,心之所感,充满了活生生的思想和鲜明的个性。这不但解决了作文题材的问题,同时也使作文从象牙塔上回到了坚实的土地,破除了学生作文的畏惧心理,使作文变成了亲切自然的事情。②
从实践来看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戒“灰色情结”,写“绿色作文”
“灰色情结”就是学生作文中所表现出的生活枯燥、学习乏味、成长烦恼、前途无望等情绪。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即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乐观的情绪等,③所以在写作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摒弃灰色情结,写坚强乐观的绿色作文。“绿色作文”,就是要摒弃矫饰与编造,摒弃抄袭与套作,学会用眼睛观察人、事、景、物,用心灵感悟人生,将自己真切的思想和情感倾注于字里行间。在写作中学习写作,历练文笔;在作文中提高认识,升华灵魂。这就是绿色作文的真谛④。一名学生写了《我渴望得到一把花雨伞》的作文,原作重在表现家庭的贫穷、母亲的艰难、愿望无法实现的苦闷,经过小组讨论后,小作者将结尾改成“时至今日我仍然没得到那把花雨伞,但母爱为我撑起了一把硕大的伞,有了这把‘伞,在人生的旅途中,再大的风雨我将无所畏惧。”可谓一改而境界全出。
二、戒“小我自我”,写“时代大我”
有同学写作文总离不开“我”,我和某某同学闹矛盾啦,我作业没完成挨老师剋啦……这样的作文写多了,自己也觉着无聊,可不写这些还能写什么。其实,如果我们走出“小我”,就会发现另有一种大气作文在,这类作文往往能够紧扣时代脉搏,抒写豪迈激情,让人耳目一新。如中考满分作文《今夜,星光灿烂》的结尾:“看,流星,让我们真诚地许下一个美好的愿望:让世界永远和平。”这种抒写“时代大我”的文章在语文教材中也不少,《岳阳楼记》《藤野先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只要老师善于引導,抒写“时代大我”的文章其实也不难。
三、戒平淡肤浅,写含蓄深远
有的学生作文内容平淡、立意肤浅,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在班上开展“多读多记巧积累”“就事论事创名言”等活动,学生在写作《成长的烦恼》一文中巧妙化用名言:“人生是由无数烦恼串成的一串佛珠,我会笑着一个一个数完。”这样的立意乐观积极。另一名学生在《记一次恐怖的经历》的结尾写道:“人千万不能被自己吓倒。”这样的立意耐人寻味。
语文老师若能把准学生成长的脉搏,活跃学生的身心,开拓学生的视野,多动脑筋,指导学生炼识,学生就能写出出彩的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