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网络建设的逐步完善与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程度地促进了临床医疗的全面开放和远程计算机监护系统的运用。瘦课(Sooc)网创新创业学分认证云平台作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云平台之一,也被逐渐的引入临床医学领域。这不仅有力促进远程教育的健康发展,也对医院健康远程计算机监护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该研究为了填补云平台在心血管疾病患者健康远程监护在线这一空白,搭建基于Sooc云平台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健康远程计算机监护系统,笔者将从该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与分析,以便为该病及远程医疗体系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Sooc云平台;心血管疾病;健康远程计算机监护系统;设计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35-0221-02
1 研究背景
据统计,在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疾病中,心血管疾病长期高居榜首。从国家心血管疾病中心(NCCDC)发布的相关信息来看,在我国平均5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患有心血管疾病,若按这个比例来算,估计全国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接近3亿,而这一数字仍在不断递增。当然也有相关数据表明,我国目前年约超过350万人死于该病,死亡率占总体死亡原因的41%。流行病学研究表明[1],我国每天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接近1万,死亡速度为≥416人/h。也就是说,每秒钟就至少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在实际临床诊治过程中,医务人员又不可能寸步不离地守在心血管疾病患者身边,而取而代之的大多是临床医疗监护设备。当然,随着近些年来远程监护系统用户群的逐渐增多,海量的遠程监护数据和有限的医生资源之间的不匹配以及远程系统不间断的数据采集和医生无法全天候的诊断与监护,使得患者的疾病情况无法得到及时反馈,给心血管患者的临床诊治造成了极大不便。另外,虽然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某些大型医院在尝试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健康远程监护管理,但其整体效果仍不理想。值得注意的是,少量研究也表明,随着Sooc云平台在企业行业设计与应用中取得较好的效果,有人也提出将其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远程监护体系中来,以便为该病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更有效的监护措施,协助医生完成治疗。借此,笔者将从设计与应用的角度对Sooc云平台在心血管疾病患者计算机远程监控系统(Remote com-puter access system)中的相关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供相关的设计方法与临床应用效果依据,以便为患者的生命安全与治疗期间的健康保驾护航。
2 计算机远程监控系统的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通常情况下,远程监控系统其实就是一款远程控制软件。所谓远程监控系统,就是由此地的计算机(主控端Remote/客户端)系统(一台或多台)远距离去控制彼地的计算机(被控端Host/服务器端)系统(一台或多台)的一种现代信息技术。需注意的是,这里的远程并不能将其理解为传统意义上的远距离,而是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实现A(计算机)对B(计算机)的监控与管理或B对A的监控与管理的过程。一般而言,大多数时候我们所理解或(和)掌握的远程控制,往往指局域网中的远程控制。其优势在于操作者只需使用主控系统即可启动被控端的子系统,并获取其所需的文件资料[2],甚至可利用被控端子系统的外部设备和通信设备(调制解调器或者专线等)来进行系统访问或网络访问,甚至对彼地的系统进行管理与维护等,从而减少值守工作人员,最终实现远端无人或少人值守,有减员增效的效果。
2.1系统需求分析
2.1.1 Sooc云平台的相关技术分析及监护系统设计
从目前情况来看,小型在线开放课程(Small open onlinecourses,Sooc)模式的出现是为了更好地解决Mooc教学平台低参与度、低通过及学生背景不一致这三大问题。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S又有选择、挑选、选拔(Select)之意。学者认为,在教育体系中真正的创新是在学习者的选择性上,继而其课程始终保持公开与免费状态,互联网上的任何人都可以申请加入。Sooc云平台有针对性的筛选样本及筛选后有针对性开展各种学习讨论和互动的模式[3],在各行各业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故为了更好地研究计算机远程监护系统在心血管疾病患者健康方面的影响,本文研究如下。
2.1.2任务概述
1)目标:通常情况下,本系统基本上是独立存在的,其基本结构主要包括两层,一是此地(远程)监护端,二是彼地(信息或信号)采集终端。在本系统中的信号或信息采集终端主要由信息采集传感器和智能手机组成,而传感器与手机之间的连接媒介则为蓝牙,在传感器与手机连接成功后只需将所采集的信息传送至手机端,然后在局域网络,如4G、5G或GPRS网络状态下将其传输至此地监护端即可。当然,远程监护端除了以上功能之外,其还扮演及时向用户(本文专指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其家属或相关医务人员)提供基础地理位置监护服务和即时通讯服务等,以满足其需求。2)用户特点:本系统中的用户特点主要包括三点:一是用户类别,二是技术专长、三是预期使用频度。在用户(心血管疾病患者)特点中,手机端和远程监护端是整个系统的两个主要部分,无论是手机端,还是远程监护端,不同人员所扮演的角色和履行的责任与享受的义务均不同。
2.1.3功能需求分析
手机端需求分析:本研究中的用户信息采集均结合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定,其中心电信息采集用一个单导联便携式传感器完成,脉搏信息用一个便携式脉搏传感器采集,且附辅助心电信号进行诊断,而手机端的数据采集均由监护中心收集并上传。且患者的相关指标还可借助于手机端的丰富功能进行监护。
医生的手机端要求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获取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电、脉搏等信息并用手机端对其相关指标进行判断,二是动态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并实时发送医嘱,三是向患提供救治措施或在其需抢救时提供相关救治措施。患者亲属的手机端要求:一是获取患者心电、脉搏等相关信息,传送给医生并获取医生的诊断结果;二是与患者沟通与交流,并实时咨询医生;三是对突发问题进行反馈与监督,获取相关通知及提供定位服务[4]等。 2.1.4远程监护端需求分析
结合以上分析情况来看,远程监护端主要负责的内容是提供综合性服务。即负责心血管疾病患者、医生、患者亲属及监护中心管理人员的相关信息收集、处理、分析与上传。
2.2计算机远程系统总体设计
本文中,所获要达到的目的是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期的各项临床诊治数据与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故在设计该系统时,笔者将从医生、患者亲属、心血管疾病患者、移动网络及远程监护端(包括网络、Web服务模块、Web客户端、通信服务模块、数据库[5]等)等的关系进行相应分析,并制定该系统的拓扑结构图。
2.2.1业务流程设计
在以上心血管疾病患者手机端的设备连接成功后,实验性的向其发送心电、脉搏数据,确定其接受成功。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患者能动态查看自己住院期间的各项监护指标,如心率、脉率、脉搏等[6]。但应引起重视的是,由于心率正常并不完全说明患者的心脏处于健康状态,故还需结合监护设备显示的各个波形及波形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时判定,因此还必须将手机端中获得全部数据进行监督或实时上传,并让远程监护系统进行分析、处理、判定其健康状态。其中手机端的信息采集以每分钟为单位,在信息采集完成后通过自动建立文件夹的形式进行存储,上传至服务端,以满足信息采集的时效性。
当然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对其计算机监护业务流程进行全面的检测,查漏補缺,确保数据上传的准确性。而当服务端在获得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地理位置或相关信息(存储)诟便将其推送至计算机系统监护客户端。而当患者遇到特殊情况(病情发作)时便可通过手机端进行报警,而手机信息处理系统则会将报警信息传送给患者地理位置较近的医生、患者亲属等,确保最短时间采取急救措施干预。
对医生诊断业务流程而言,在获得患者报警后,应首先选择报警(诊断)患者及查询其相关参数(报警时间、信号类型、信号长短等[7])。接着医生在诊断后设置参数,并生成心电、脉搏、心率图返回给医生,同时对所返回的相应信号进行标注。医生可自主选择相关标注类型进行添加操作或删除、修改等均可。
2.2.2功能结构设置
本环节中,计算机远程监控系统的功能结构设置主要包括手机端和远程监护端。其中手机端功能结构主要包括三类,远程监护端功能结构主要包括六类。
3 Sooc云平台下计算机远程监护系统的应用
通常情况下,软件在设计完成后均会经过测试,是一个检测软件设计是否满足应用需求或弄清楚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的过程。本文在心血管疾病患者计算机远程监护系统设计完成后,分别采用白盒测试(即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测试)和黑盒测试(即功能测试)后发现[8],经两项检测改系统均达到了与其效果,故将其投入临床应用。
根据医疗资源和软件还必须建立:①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动态心电数据管理服务器,这与患者的临床治疗时间长、同类病人多、数据量大等有关;同时由于普通医疗设备无法完成海量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电数据库的管理。故需采用服务器来承担、存储心血管疾病患者数据库的重任,同时在该过程中还存在数据收发等,故需科学、合理的建立针对性软件。②网络共享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存在网络共享,故需针对性管理,建立单个的个性化电子病历档案系统,便于患者在不同医院不同医生就诊时提取与参照。
4 结束语
小型在线开放课程(Sooc)云平台下的计算机远程监护系统能够成功地传输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数据,误码率较低,科学、合理的运用该系统能为医院、医生及时有效、准确提供患者的第一手数据,辅助其指定相关治疗方案,间接促进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车晓宁.基于Sooc云平台《基础护理学》微课在线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2(1):1011-1014.
[2]刘冠达.远程心电监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11(21):2311-2314.
[3]易凯.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心血管疾病追踪管理系统设计[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5,28(5):83-84.
[4]罗世亮,蓝立新,刘汉明.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社区医院心血管疾病患者监护系统设计研究[J].信息与电脑,2016(14):103-104.
[5]张芬.心血管疾病的远程监控系统设计[D].苏州大学,2012,11(03):2302-2304.
[6]鄂文锋.计算机网络远程监控系统的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2015,21(3):91-91.
[7]陈小娟.计算机网络视频远程监控系统的技术开发与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22(01):1234-1237.
[8]王文明,刘云,周钰.危重疾病远程应急诊疗救治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医疗卫生装备,2018,39(12):43-46 51.
【通联编辑:代影】
收稿日期:2019-11-08
作者简介:冯小智(1979-),男,陕西延安人,副主任医师,学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保健。
关键词:Sooc云平台;心血管疾病;健康远程计算机监护系统;设计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35-0221-02
1 研究背景
据统计,在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疾病中,心血管疾病长期高居榜首。从国家心血管疾病中心(NCCDC)发布的相关信息来看,在我国平均5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患有心血管疾病,若按这个比例来算,估计全国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接近3亿,而这一数字仍在不断递增。当然也有相关数据表明,我国目前年约超过350万人死于该病,死亡率占总体死亡原因的41%。流行病学研究表明[1],我国每天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接近1万,死亡速度为≥416人/h。也就是说,每秒钟就至少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在实际临床诊治过程中,医务人员又不可能寸步不离地守在心血管疾病患者身边,而取而代之的大多是临床医疗监护设备。当然,随着近些年来远程监护系统用户群的逐渐增多,海量的遠程监护数据和有限的医生资源之间的不匹配以及远程系统不间断的数据采集和医生无法全天候的诊断与监护,使得患者的疾病情况无法得到及时反馈,给心血管患者的临床诊治造成了极大不便。另外,虽然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某些大型医院在尝试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健康远程监护管理,但其整体效果仍不理想。值得注意的是,少量研究也表明,随着Sooc云平台在企业行业设计与应用中取得较好的效果,有人也提出将其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远程监护体系中来,以便为该病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更有效的监护措施,协助医生完成治疗。借此,笔者将从设计与应用的角度对Sooc云平台在心血管疾病患者计算机远程监控系统(Remote com-puter access system)中的相关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供相关的设计方法与临床应用效果依据,以便为患者的生命安全与治疗期间的健康保驾护航。
2 计算机远程监控系统的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通常情况下,远程监控系统其实就是一款远程控制软件。所谓远程监控系统,就是由此地的计算机(主控端Remote/客户端)系统(一台或多台)远距离去控制彼地的计算机(被控端Host/服务器端)系统(一台或多台)的一种现代信息技术。需注意的是,这里的远程并不能将其理解为传统意义上的远距离,而是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实现A(计算机)对B(计算机)的监控与管理或B对A的监控与管理的过程。一般而言,大多数时候我们所理解或(和)掌握的远程控制,往往指局域网中的远程控制。其优势在于操作者只需使用主控系统即可启动被控端的子系统,并获取其所需的文件资料[2],甚至可利用被控端子系统的外部设备和通信设备(调制解调器或者专线等)来进行系统访问或网络访问,甚至对彼地的系统进行管理与维护等,从而减少值守工作人员,最终实现远端无人或少人值守,有减员增效的效果。
2.1系统需求分析
2.1.1 Sooc云平台的相关技术分析及监护系统设计
从目前情况来看,小型在线开放课程(Small open onlinecourses,Sooc)模式的出现是为了更好地解决Mooc教学平台低参与度、低通过及学生背景不一致这三大问题。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S又有选择、挑选、选拔(Select)之意。学者认为,在教育体系中真正的创新是在学习者的选择性上,继而其课程始终保持公开与免费状态,互联网上的任何人都可以申请加入。Sooc云平台有针对性的筛选样本及筛选后有针对性开展各种学习讨论和互动的模式[3],在各行各业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故为了更好地研究计算机远程监护系统在心血管疾病患者健康方面的影响,本文研究如下。
2.1.2任务概述
1)目标:通常情况下,本系统基本上是独立存在的,其基本结构主要包括两层,一是此地(远程)监护端,二是彼地(信息或信号)采集终端。在本系统中的信号或信息采集终端主要由信息采集传感器和智能手机组成,而传感器与手机之间的连接媒介则为蓝牙,在传感器与手机连接成功后只需将所采集的信息传送至手机端,然后在局域网络,如4G、5G或GPRS网络状态下将其传输至此地监护端即可。当然,远程监护端除了以上功能之外,其还扮演及时向用户(本文专指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其家属或相关医务人员)提供基础地理位置监护服务和即时通讯服务等,以满足其需求。2)用户特点:本系统中的用户特点主要包括三点:一是用户类别,二是技术专长、三是预期使用频度。在用户(心血管疾病患者)特点中,手机端和远程监护端是整个系统的两个主要部分,无论是手机端,还是远程监护端,不同人员所扮演的角色和履行的责任与享受的义务均不同。
2.1.3功能需求分析
手机端需求分析:本研究中的用户信息采集均结合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定,其中心电信息采集用一个单导联便携式传感器完成,脉搏信息用一个便携式脉搏传感器采集,且附辅助心电信号进行诊断,而手机端的数据采集均由监护中心收集并上传。且患者的相关指标还可借助于手机端的丰富功能进行监护。
医生的手机端要求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获取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电、脉搏等信息并用手机端对其相关指标进行判断,二是动态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并实时发送医嘱,三是向患提供救治措施或在其需抢救时提供相关救治措施。患者亲属的手机端要求:一是获取患者心电、脉搏等相关信息,传送给医生并获取医生的诊断结果;二是与患者沟通与交流,并实时咨询医生;三是对突发问题进行反馈与监督,获取相关通知及提供定位服务[4]等。 2.1.4远程监护端需求分析
结合以上分析情况来看,远程监护端主要负责的内容是提供综合性服务。即负责心血管疾病患者、医生、患者亲属及监护中心管理人员的相关信息收集、处理、分析与上传。
2.2计算机远程系统总体设计
本文中,所获要达到的目的是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期的各项临床诊治数据与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故在设计该系统时,笔者将从医生、患者亲属、心血管疾病患者、移动网络及远程监护端(包括网络、Web服务模块、Web客户端、通信服务模块、数据库[5]等)等的关系进行相应分析,并制定该系统的拓扑结构图。
2.2.1业务流程设计
在以上心血管疾病患者手机端的设备连接成功后,实验性的向其发送心电、脉搏数据,确定其接受成功。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患者能动态查看自己住院期间的各项监护指标,如心率、脉率、脉搏等[6]。但应引起重视的是,由于心率正常并不完全说明患者的心脏处于健康状态,故还需结合监护设备显示的各个波形及波形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时判定,因此还必须将手机端中获得全部数据进行监督或实时上传,并让远程监护系统进行分析、处理、判定其健康状态。其中手机端的信息采集以每分钟为单位,在信息采集完成后通过自动建立文件夹的形式进行存储,上传至服务端,以满足信息采集的时效性。
当然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对其计算机监护业务流程进行全面的检测,查漏補缺,确保数据上传的准确性。而当服务端在获得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地理位置或相关信息(存储)诟便将其推送至计算机系统监护客户端。而当患者遇到特殊情况(病情发作)时便可通过手机端进行报警,而手机信息处理系统则会将报警信息传送给患者地理位置较近的医生、患者亲属等,确保最短时间采取急救措施干预。
对医生诊断业务流程而言,在获得患者报警后,应首先选择报警(诊断)患者及查询其相关参数(报警时间、信号类型、信号长短等[7])。接着医生在诊断后设置参数,并生成心电、脉搏、心率图返回给医生,同时对所返回的相应信号进行标注。医生可自主选择相关标注类型进行添加操作或删除、修改等均可。
2.2.2功能结构设置
本环节中,计算机远程监控系统的功能结构设置主要包括手机端和远程监护端。其中手机端功能结构主要包括三类,远程监护端功能结构主要包括六类。
3 Sooc云平台下计算机远程监护系统的应用
通常情况下,软件在设计完成后均会经过测试,是一个检测软件设计是否满足应用需求或弄清楚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的过程。本文在心血管疾病患者计算机远程监护系统设计完成后,分别采用白盒测试(即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测试)和黑盒测试(即功能测试)后发现[8],经两项检测改系统均达到了与其效果,故将其投入临床应用。
根据医疗资源和软件还必须建立:①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动态心电数据管理服务器,这与患者的临床治疗时间长、同类病人多、数据量大等有关;同时由于普通医疗设备无法完成海量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电数据库的管理。故需采用服务器来承担、存储心血管疾病患者数据库的重任,同时在该过程中还存在数据收发等,故需科学、合理的建立针对性软件。②网络共享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存在网络共享,故需针对性管理,建立单个的个性化电子病历档案系统,便于患者在不同医院不同医生就诊时提取与参照。
4 结束语
小型在线开放课程(Sooc)云平台下的计算机远程监护系统能够成功地传输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数据,误码率较低,科学、合理的运用该系统能为医院、医生及时有效、准确提供患者的第一手数据,辅助其指定相关治疗方案,间接促进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车晓宁.基于Sooc云平台《基础护理学》微课在线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2(1):1011-1014.
[2]刘冠达.远程心电监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11(21):2311-2314.
[3]易凯.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心血管疾病追踪管理系统设计[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5,28(5):83-84.
[4]罗世亮,蓝立新,刘汉明.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社区医院心血管疾病患者监护系统设计研究[J].信息与电脑,2016(14):103-104.
[5]张芬.心血管疾病的远程监控系统设计[D].苏州大学,2012,11(03):2302-2304.
[6]鄂文锋.计算机网络远程监控系统的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2015,21(3):91-91.
[7]陈小娟.计算机网络视频远程监控系统的技术开发与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22(01):1234-1237.
[8]王文明,刘云,周钰.危重疾病远程应急诊疗救治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医疗卫生装备,2018,39(12):43-46 51.
【通联编辑:代影】
收稿日期:2019-11-08
作者简介:冯小智(1979-),男,陕西延安人,副主任医师,学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