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果区自然条件和栽培措施的变化,红富士苹果霉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调查,陕西洛川果区发病率为7.9%~14.2%,平均发病率12.39%。2013年4月23日苹果花期,洛川县发生降雨、冻害,个别果园霉心病果率达到15.3%。2014年4月21日,再次出现低温、降雨天气,霉心病果率为16%。2015年苹果花期遭受雨雪危害,霉心病果率达到17%,严重影响果实商品率和耐贮性。现将苹果霉心病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措施介绍如下,供果农参考。
1 病害症状
果实受害从心室开始,病果果心首先变褐,逐渐向外扩展霉烂,果心充满灰绿色(有时为粉红色)霉状物。在贮藏过程中,随环境温度升高,严重时病果胴部可见水渍状、褐色、形状不规则的腐烂斑块,果肉味苦。但贮期病果症状一般不明显,不易被发现。
常见症状可归为以下3种类型:褐变型、霉心型和腐烂型。褐变型病果的表现是心室发生褐变,以果实生长早期最多;霉心型病果的表现是心室发霉,在心室内产生绿、灰白、灰黑、粉红等颜色的霉状物,只限于心室,病变不突破心室壁,基本不影响果实食用;腐烂型病果的表现是果心区果肉从心室向外腐烂,严重时直达果实表面,腐烂果肉味苦,失去食用价值。腐烂型病果以苹果成熟期和贮藏期最多。
2 侵染规律
属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以菌丝形式寄生在寄主的芽、枝、僵果、树体、落叶,以及园中杂草上,或以孢子形式潜藏在寄主芽的鳞片中越冬。第2年苹果生长前期,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传播。随花朵开放,病菌借气流从开裂的花瓣、雌雄蕊、花萼侵入,首先在柱头上定殖,落花后病菌从花柱开始向萼心扩展,然后进入心室。病菌在苹果果实生长的整个时期都有繁殖,到果实采收和贮藏期发病。
苹果花期花萼开张,花丝、花柱完全暴露,喷药可使花器全部着药,杀灭病菌。一旦进入幼果期,萼片收缩,大部分花丝、花柱被包裹起来,喷药不能杀灭已经包裹在萼筒内残腐花丝、花柱上的病菌。套袋后,随着药效的逐渐丧失,残腐花器上的病菌会四处扩散,布满萼片和暴露在外的花丝、花柱,又以黑红点病进行侵染。
3 诱发因素
1)花期阴雨有利于病害发生。花前及花期降雨早或花期阴雨,空气湿度大,果园地势低、郁闭度大、通风不好,利于霉心病的发生。花期早晚温差大,形成露滴,会加快孢子萌发的速度,使病原菌侵染速度加快。
2)萼筒开张的品种易感病。秦冠等闭合式萼筒的品种,霉心病发生概率比北斗、红富士等开放式及半开放式萼筒的品种要低。另外,萼筒的长度、果实的大小形状也会影响霉心病的发生。果实越大,萼筒越长,霉心病果率越高。这一点在早熟红富士上表现明显。
3)套袋对红富士苹果霉心病的发生有促进作用。果实套袋前病原菌清理不彻底,套袋后袋内温度高、湿度大,有利于病菌通过残腐花器侵入果心。另外我们分析,袋内高温高湿环境有可能影响萼筒开张度,更加有利于霉心病的发生。
4)树势与霉心病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有观点认为,树势强的霉心病发病率低,原因是树体生理活性和抗性高,萼心间组织发育好(花丝、花柱),萼筒开张度小,不利于病菌侵染。生产经验是,在适度干旱的条件下,幼果生长缓慢,果实生长素含量低,萼筒开张度小,霉心病发生概率低。
4 防治措施
据研究,苹果霉心病和黑红点病属同一类病菌复合感染引起的果实病害。其中,链格孢菌侵染果心导致果心发霉,套袋后侵染果皮引起红点病;粉红单端孢菌侵染果心导致心腐型烂果,套袋后侵染果皮引起黑点病。两种致病菌中,以粉红单端孢菌为防治重点。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
1)花前清园。清理短果枝和带花枝,减少菌源。苹果树发芽期,全树喷43%戊唑醇3 000倍液或 5波美度石硫合剂。苹果树花露红期,全树喷2波美度石硫合剂。
2)盛花期(花开80%)喷药。此时是防治苹果霉心病的最佳时期,用10%多氧霉素(宝丽安)1 000 倍液、3%多抗霉素 600 倍液等生物农药对链格孢菌效果较好,发病严重的园喷10%苯醚甲环唑 3 000 倍液。若无降雨,盛花期施1次药即可。
3)花后7~10天喷1次药,套袋前喷药后要立即套袋。可选用70%甲基硫菌灵(不含硫) 1 000倍液加80%喷克或大生 800倍液,对粉红单端孢菌效果较好。
4)对贮藏运输的果实应严格检查。9 ℃以上心腐型病菌蔓延较快,应低温贮藏,保持库内温度在1~2 ℃,控制病菌蔓延,避免采后心腐果的形成。同时,合理安排出库计划,减少损失。
(参考文献略)
1 病害症状
果实受害从心室开始,病果果心首先变褐,逐渐向外扩展霉烂,果心充满灰绿色(有时为粉红色)霉状物。在贮藏过程中,随环境温度升高,严重时病果胴部可见水渍状、褐色、形状不规则的腐烂斑块,果肉味苦。但贮期病果症状一般不明显,不易被发现。
常见症状可归为以下3种类型:褐变型、霉心型和腐烂型。褐变型病果的表现是心室发生褐变,以果实生长早期最多;霉心型病果的表现是心室发霉,在心室内产生绿、灰白、灰黑、粉红等颜色的霉状物,只限于心室,病变不突破心室壁,基本不影响果实食用;腐烂型病果的表现是果心区果肉从心室向外腐烂,严重时直达果实表面,腐烂果肉味苦,失去食用价值。腐烂型病果以苹果成熟期和贮藏期最多。
2 侵染规律
属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以菌丝形式寄生在寄主的芽、枝、僵果、树体、落叶,以及园中杂草上,或以孢子形式潜藏在寄主芽的鳞片中越冬。第2年苹果生长前期,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传播。随花朵开放,病菌借气流从开裂的花瓣、雌雄蕊、花萼侵入,首先在柱头上定殖,落花后病菌从花柱开始向萼心扩展,然后进入心室。病菌在苹果果实生长的整个时期都有繁殖,到果实采收和贮藏期发病。
苹果花期花萼开张,花丝、花柱完全暴露,喷药可使花器全部着药,杀灭病菌。一旦进入幼果期,萼片收缩,大部分花丝、花柱被包裹起来,喷药不能杀灭已经包裹在萼筒内残腐花丝、花柱上的病菌。套袋后,随着药效的逐渐丧失,残腐花器上的病菌会四处扩散,布满萼片和暴露在外的花丝、花柱,又以黑红点病进行侵染。
3 诱发因素
1)花期阴雨有利于病害发生。花前及花期降雨早或花期阴雨,空气湿度大,果园地势低、郁闭度大、通风不好,利于霉心病的发生。花期早晚温差大,形成露滴,会加快孢子萌发的速度,使病原菌侵染速度加快。
2)萼筒开张的品种易感病。秦冠等闭合式萼筒的品种,霉心病发生概率比北斗、红富士等开放式及半开放式萼筒的品种要低。另外,萼筒的长度、果实的大小形状也会影响霉心病的发生。果实越大,萼筒越长,霉心病果率越高。这一点在早熟红富士上表现明显。
3)套袋对红富士苹果霉心病的发生有促进作用。果实套袋前病原菌清理不彻底,套袋后袋内温度高、湿度大,有利于病菌通过残腐花器侵入果心。另外我们分析,袋内高温高湿环境有可能影响萼筒开张度,更加有利于霉心病的发生。
4)树势与霉心病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有观点认为,树势强的霉心病发病率低,原因是树体生理活性和抗性高,萼心间组织发育好(花丝、花柱),萼筒开张度小,不利于病菌侵染。生产经验是,在适度干旱的条件下,幼果生长缓慢,果实生长素含量低,萼筒开张度小,霉心病发生概率低。
4 防治措施
据研究,苹果霉心病和黑红点病属同一类病菌复合感染引起的果实病害。其中,链格孢菌侵染果心导致果心发霉,套袋后侵染果皮引起红点病;粉红单端孢菌侵染果心导致心腐型烂果,套袋后侵染果皮引起黑点病。两种致病菌中,以粉红单端孢菌为防治重点。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
1)花前清园。清理短果枝和带花枝,减少菌源。苹果树发芽期,全树喷43%戊唑醇3 000倍液或 5波美度石硫合剂。苹果树花露红期,全树喷2波美度石硫合剂。
2)盛花期(花开80%)喷药。此时是防治苹果霉心病的最佳时期,用10%多氧霉素(宝丽安)1 000 倍液、3%多抗霉素 600 倍液等生物农药对链格孢菌效果较好,发病严重的园喷10%苯醚甲环唑 3 000 倍液。若无降雨,盛花期施1次药即可。
3)花后7~10天喷1次药,套袋前喷药后要立即套袋。可选用70%甲基硫菌灵(不含硫) 1 000倍液加80%喷克或大生 800倍液,对粉红单端孢菌效果较好。
4)对贮藏运输的果实应严格检查。9 ℃以上心腐型病菌蔓延较快,应低温贮藏,保持库内温度在1~2 ℃,控制病菌蔓延,避免采后心腐果的形成。同时,合理安排出库计划,减少损失。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