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战给人类带来了痛苦的灾难,苦难出经典,二战期间出现了许多经典文学,被选入苏教版必修二教材的《安妮日记》就是经典中的经典。文章从一个孩童的视角,来阐述二战的危害,让人类灾难与心灵完美的结合,同时苦难中显示了安妮独特的正能量。本文以安妮的正能量为视角,在引导学生分析内容的基础上去让学生学会面对苦难,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 善良者的成长烦恼
二战期间曾经有无数的人为躲避法西斯的屠杀躲进地下室或阁楼,一躲就是多年。安妮一家也是这样,为了躲避战乱躲进阁楼两年多,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从进入阁楼的那天起他们不能走动不能说话,甚至上厕所都成问题,安妮这个花季少女虽然深处恶劣的环境中却坚持着写作的梦想,将亲身经历写进日记。在此期间,安妮的成长充满了烦恼,这种烦恼不仅仅来自于孤独,也来自于家人、朋友。虽然这群人每天都有磕磕绊绊也有热闹的氛围,但安妮却甚感孤独。就好像在文章中安妮说的那样:但我还是要告诉你最近我开始觉得很孤独。我被巨大的空虚包围着……现在我不是想着让人郁闷的事就是想着自己的郁闷。这句话中的一个但字已经直观地描述了安妮内心中世界的迷茫和疑惑,而随后写道:我真想请求上帝给我换一副天性,这样我就不会让所有的人失望了……我努力想一笑了之, 因为我不想让他们看到我的烦恼。由此通过安妮的话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是伴随着孤独不断成长起来的,因此你们也要像安妮一样勇敢去面对一切。”
二、 善良者的成长恐惧
法西斯的侵略横扫欧洲,迅速占领了荷兰,安妮一家躲在公司的办公阁楼里。这期间,社会陷入绝望与恐慌之中。但安妮这个心思敏锐、对未来充满幻想的女孩却写下了对生活的期待和感悟。
在这里我们能感受到安妮虽深在密室之中,但她那双明亮的眼睛却一直注视外面,也许现在还活着,但谁也不能保证几分钟后结果怎样,生与死的距离就是这么地近。死亡的恐惧一直让安妮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战争结束后,吉斯将这本日记交给安妮父亲,让父亲读懂了女儿的内心。如今《安妮日记》已经被翻译成70多种文字,成为了在《圣经》之后阅读量最多的书籍。而吉斯的回忆录《怀念安妮》也重新让世界认识了安妮。
“现代妇女要争取完全独立的权利了……”“我谴责的是我们的价值系统,和不承认女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多伟大、多困难!”读到这我积极引导学生探讨安妮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内心关注的是什么。学生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实在让人难以想象的那样一个战火蔓延、人人自危、无数人倒在血泊中的时代,身居密室接近两年的十五岁少女安妮居然能真知灼见地谈起了男女平等这个深刻的社会问题!”“战争能摧毁一切,唯独不能侵占一颗坚强、勇敢、自由的心!”
三、 善良者的成长动力
安妮每天都在认真地记录着囚禁岁月中的痛苦与艰辛,但安妮始终没有忘记乐趣与幻想,面对艰难的处境,安妮知道愁眉苦脸没有丝毫用处。因此,安妮说将密室变成愁苦的密室不是最终目的。这种乐观的精神来自安妮的童真与天性,也来源自少女对事物的好奇以及生命中彰显的饱满的激情。安妮虽然身处于绝境之中,但绝境也让安妮迸发出了无限的张力,让其更富有活力。在绝望中,安妮充满了希望。在安妮看来自己至少比那些在密室外遭受迫害的人幸运。至少能在困境中畅想着心中所期待的未来,在困境中安妮能欢笑着穿上新鞋新衣裳,在困境中安妮始终保持着性本善的高贵信仰,这不得不说是个奇迹。安妮乐观的信仰使其在成长的过程中最终战胜了恐惧与孤独,造就了一颗坚强的、永恒的、纯真的心。
在安妮的15岁生日时,安妮有了惊人的成长。她已将自己的认识思考提高到了社会层次,开始思考男女平等问题。但是,这样的一名如花少女最终没有逃过被纳粹残害的命运。当她在贝根贝尔森集中营永远地闭上双眼时,她距自己16岁生日尚差3个月。安妮生前写道:“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我相信《安妮日记》会一直流传下去,因为它控诉战争与丑恶,宣扬和平与友善,因为她用真挚的文笔,感动和启迪一代又一代人!
战争就是一种悲剧,它会摧毁我们在生活中早已熟悉和习以为常的美好的东西。安妮只是二战中一个普通的少女,但她用纯净的心灵以及流畅的文字,在残忍的二战历史上,刻画出了一道亮丽的光环,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成长烙印。正如埃利·威塞尔说的那样,英雄其实很简单,安妮展示的其实是英雄最简单的一面,是困境中展现的正能量。
(作者单位:泗洪中学)
一、 善良者的成长烦恼
二战期间曾经有无数的人为躲避法西斯的屠杀躲进地下室或阁楼,一躲就是多年。安妮一家也是这样,为了躲避战乱躲进阁楼两年多,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从进入阁楼的那天起他们不能走动不能说话,甚至上厕所都成问题,安妮这个花季少女虽然深处恶劣的环境中却坚持着写作的梦想,将亲身经历写进日记。在此期间,安妮的成长充满了烦恼,这种烦恼不仅仅来自于孤独,也来自于家人、朋友。虽然这群人每天都有磕磕绊绊也有热闹的氛围,但安妮却甚感孤独。就好像在文章中安妮说的那样:但我还是要告诉你最近我开始觉得很孤独。我被巨大的空虚包围着……现在我不是想着让人郁闷的事就是想着自己的郁闷。这句话中的一个但字已经直观地描述了安妮内心中世界的迷茫和疑惑,而随后写道:我真想请求上帝给我换一副天性,这样我就不会让所有的人失望了……我努力想一笑了之, 因为我不想让他们看到我的烦恼。由此通过安妮的话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是伴随着孤独不断成长起来的,因此你们也要像安妮一样勇敢去面对一切。”
二、 善良者的成长恐惧
法西斯的侵略横扫欧洲,迅速占领了荷兰,安妮一家躲在公司的办公阁楼里。这期间,社会陷入绝望与恐慌之中。但安妮这个心思敏锐、对未来充满幻想的女孩却写下了对生活的期待和感悟。
在这里我们能感受到安妮虽深在密室之中,但她那双明亮的眼睛却一直注视外面,也许现在还活着,但谁也不能保证几分钟后结果怎样,生与死的距离就是这么地近。死亡的恐惧一直让安妮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战争结束后,吉斯将这本日记交给安妮父亲,让父亲读懂了女儿的内心。如今《安妮日记》已经被翻译成70多种文字,成为了在《圣经》之后阅读量最多的书籍。而吉斯的回忆录《怀念安妮》也重新让世界认识了安妮。
“现代妇女要争取完全独立的权利了……”“我谴责的是我们的价值系统,和不承认女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多伟大、多困难!”读到这我积极引导学生探讨安妮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内心关注的是什么。学生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实在让人难以想象的那样一个战火蔓延、人人自危、无数人倒在血泊中的时代,身居密室接近两年的十五岁少女安妮居然能真知灼见地谈起了男女平等这个深刻的社会问题!”“战争能摧毁一切,唯独不能侵占一颗坚强、勇敢、自由的心!”
三、 善良者的成长动力
安妮每天都在认真地记录着囚禁岁月中的痛苦与艰辛,但安妮始终没有忘记乐趣与幻想,面对艰难的处境,安妮知道愁眉苦脸没有丝毫用处。因此,安妮说将密室变成愁苦的密室不是最终目的。这种乐观的精神来自安妮的童真与天性,也来源自少女对事物的好奇以及生命中彰显的饱满的激情。安妮虽然身处于绝境之中,但绝境也让安妮迸发出了无限的张力,让其更富有活力。在绝望中,安妮充满了希望。在安妮看来自己至少比那些在密室外遭受迫害的人幸运。至少能在困境中畅想着心中所期待的未来,在困境中安妮能欢笑着穿上新鞋新衣裳,在困境中安妮始终保持着性本善的高贵信仰,这不得不说是个奇迹。安妮乐观的信仰使其在成长的过程中最终战胜了恐惧与孤独,造就了一颗坚强的、永恒的、纯真的心。
在安妮的15岁生日时,安妮有了惊人的成长。她已将自己的认识思考提高到了社会层次,开始思考男女平等问题。但是,这样的一名如花少女最终没有逃过被纳粹残害的命运。当她在贝根贝尔森集中营永远地闭上双眼时,她距自己16岁生日尚差3个月。安妮生前写道:“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我相信《安妮日记》会一直流传下去,因为它控诉战争与丑恶,宣扬和平与友善,因为她用真挚的文笔,感动和启迪一代又一代人!
战争就是一种悲剧,它会摧毁我们在生活中早已熟悉和习以为常的美好的东西。安妮只是二战中一个普通的少女,但她用纯净的心灵以及流畅的文字,在残忍的二战历史上,刻画出了一道亮丽的光环,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成长烙印。正如埃利·威塞尔说的那样,英雄其实很简单,安妮展示的其实是英雄最简单的一面,是困境中展现的正能量。
(作者单位:泗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