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树立职业教育语文教学新观念,围绕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实施全方位改革,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四个方面,阐述了职业院校语文课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职业教育语文课改革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0.11.045
我国的职业教育近年来得到迅速的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审美观念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并逐渐接受这种给予学生从事某种生产劳动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主,这对各学科的教学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为了适应职业教育满足学生就业所需的知识,各基础学科都在寻找改革的途径。本文拟就职业教育学校中语文课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培养适应生产第一线需要的人才而进行改革,谈谈以下看法。
一、树立职业教育语文教学新观念
培养高素质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对职业教育的要求。要使职业教育中的语文教学符合时代的要求,首先要树立创新观念,就是要创立符合职业教育要求的新观念。有了创新观念,才有可能出现新的教学模式,只有打破了旧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才能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在越来越重视技能培养的职业教育中,传统的语文教育模式已经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传统的语文教育比较强调语文的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其教学方式往往是老师单一传授,独角戏包演到底,学生被动旁听。虽说早就有“因材施教”的说法,但是,面对现在这样的学生群体。很少有人能提出实质性的解决办法。教师过多强调责任在学生,很少在教师本身找原因。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和格局,把学生的学习能力压抑到最低点,极为不适应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需要。
建立适应职业教育的语文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其根本性问题是更新教学观念。首先,教师要打破语文学科体系教学观念,要建立“实用、够用”的观念,真正按现有学生群体的状况“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的教学目的,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育内容。其次,大胆探索,刨出新路。比如,一些语文教师调整了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变单一传授为突出“引导”和“点拨”,变一人“包演”为大家参与。结合专业特点,利用生产工艺的特点、通过工作过程导向,采用模块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案,重视课堂教学结构的“教师、学生和教材”的优化,引导得法,点拨有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生动活泼,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能力为目标”,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格局。
按照上述教学模式,以工作过程导向为目标,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敏锐的信息意识,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营造创造性思维教育的环境。如在阅读课时,留给学生一定时间,让不同观点得以发表,让学生学会提出疑问或提出不同想法;还可以指导学生将零散资料进行整理、归纳,从中引发和开拓新思路。在老师的指导下,多做一些操作性的训练,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增强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二、围绕课堂教学实施全方位改革
目前,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过程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但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学方式和手段发生了很大变化。语文教学改革已涉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等诸方面,单纯传播知识已逐渐被教会学习、激励学习、培养创造性语文思维的教学目的所取代,所以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更应该从职业教育的视角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一)改革教学目标
正确地确立职业院校语文课教学目标,关系到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运用语文的能力既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修养,又是从事各种职业的基本素质。为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教师必须正确理解语文学科的特点,同时。还要跳出语文学科的范围,从职业教育的需要,以及学生现在的状况来确立语文教学的目的;要从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的培养、人文精神的发掘、审美能力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创造能力;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发展。
(二)改革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所涵盖的内容绝不仅仅是字、词、句、篇静态的知识,还涉及文化生活、科技进步等一系列动态的内容。对后者的把握有助于对前者的领悟和运用。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就马上生动活泼起来。因此,教师在给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联系生活,为学生开辟学语文、用语文的广阔空间。特别重视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使语文学习与专业学习、与生活相连,与课外活动互补,学生才能提高学习的兴趣,才能不断扩大知识面,丰富情感,提高鉴赏力,真正走向学语文、用语文的广阔天地。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适时介绍西方文化,适当进行中西方文化的比较。
(三)改革教学方法
好的教学内容必须依托好的教学方法,只有适应时代需要改革教学方法,才能使教学内容改革的目的落到实处,取得应有的效果。要树立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观念。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但要摒弃过去那种课堂教学把学生只局限在教科书内和教师意图中的简单做法。课堂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思考的过程,课堂应是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场所。体现语文教学新观念的课堂教学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如班级讨论(或辩论)、小组座谈、个人自学思考、师生互相磋商以及模拟教学、电视电影教学、网络教学等等。
(四)改革教学手段
适应时代精神的教育思想的确定,必然要求有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手段。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尽管只是属于形式范畴,但是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在一定条件下,还能推动内容的变革。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必然会像历史上的历次变革一样给教育教学的诸多方面带来一系列的冲击,从而使我们真正迈进教育信息时代。
运用传统手段(例如粉笔、黑板、挂图、实物、模型等)教学,大多是以语言、文字、符号为信息载体,适宜传授知识型信息,语文教学中的汉字知识、语法理论、文学常识等均属此类。而阅读教学,尤其是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比如诗歌、散文、戏剧等教学,则可通过借助知识型信息这一工具达到对文学形象的理解、欣赏和感悟,从而实现对阅读对象的理性把握。由于学生的阅读水平参差不齐,采用一支粉笔、一张嘴巴的传统教法,很难使全体学生都达到理想的目标,因为学生阅读时虽然接触的是非常形象的语言描绘,但仍不是事物本身。所以语文教学中采用影视、图像等形象手段辅助教 学,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接受信息,是优化课堂形式、提高教学效率的好办法。多媒体所特有的形象性为语文教学开拓了崭新的天地。
(五)改革考核方式
这是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性问题。考核方式是整个教学的指挥棒。可以说,考核方式的改革方向正确与否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如果改革方向正确,可以推动其他方面的改革,反之会使其他方面的改革流于形式。
目前,考核方式的弊端是形式单一。考核命题中知识性偏大,试题过于标准化,不便于学生自由发挥。这种考核方式会对学生产生误导,导致有些学生学习方法简单化,不善动脑,不会用脑,对所学知识苛求标准答案,机械地死记硬背。
时代的发展靠的是开拓和创新,发展的时代需要具有开拓精神、创新能力的综合素质的人才。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必须改革考核方式,变知识测试为能力测试。命题指导思想应是在考核课程主要知识的同时,注意考核学生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命题操作上应以大纲为基准,倾向于形式多样化,口、笔试并用,课内外内容相融,着重能力考核。
三、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一)改变观念,变讲授为导学
以学生为主体,是构建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新模式的重要支点。树立新观念,构建新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角色变换,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同样拥有自己的思想、观点、方法,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语文教学过程中,恢复他们的自信心,重新点燃心中追求知识、追求理想的热情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改教师“一言堂”为“群言堂”,改讲堂为学堂,变主讲为主导,变控制为协调,变专制为激励。把过去“满堂灌”的讲授方法,改为诱导的教学方法。激发、引导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吸取知识的养分。
(二)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即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学习氛围,让课堂教学始终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进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创建起平等的关系,缩小师生间的距离,消除学生紧张、害怕的心理,让教师与学生在感情上融洽,心理上沟通。教学过程中,应该经常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讨论,共同探讨;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打消学生的顾虑,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说,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的课堂环境。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放开手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课堂教学才会充满活力,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让他们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例如,在学习“应聘信”、“求职信”等内容时,课前要求学生查找近日各种媒体招聘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材料带进课堂,在教师指导下分析比较,找出正误,理出正确格式,探求如何运用更恰当、更精美的语言使应用性极强且极枯燥的文字格式更实在、更有色彩、更具魅力,发挥更大的使用价值。课上学习完有关写作知识后,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进入角色练习写作,写好后互相交流、修改,最后由老师讲评。这样的课堂训练,完全改变了学生被动听课的局面,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不仅能提高文学素养,而且也具有非常大的实用价值。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作用是:通过引导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活学活用;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善于学习。教师要加强指导,严格训练,让学生围绕目标进行语文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从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的转变。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学习的主体作用自然会得到充分的体现,同时,也促进他们职业习惯的形成。
(四)交流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语文课堂既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所以,教师应主动与学生交流感情,创设师生情感交流的氛围。利用语文教材中所特有的情感内容,加以发挥,打动学生的情怀,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也是一种研究、讨论式的教学模式。在平等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同时,通过口头讨论、伏案试笔,学生得以充分体验语言文字的两种表达形式,有助于提高在未来工作中用好语文的能力。
四、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职业院校语文教改的探索是时代的需要,是新时代赋予职业院校语文教师的新使命,是面临新时代、新环境的职业院校学生渴求新知识、新教法的一种现实愿望,而这种新要求面对的是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亟待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这是改革的前提,是关键性的基础工作。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涉及面很广,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思考这个问题。
首先,是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和教学观念。虽然许多语文教师也认为要改革,并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摸索出一些好的做法,提出了新观念新模式的雏形,但是,改革进程距离职业教育的要求还相去甚远。有的深度不够,有的遇到阻力,浅尝辄止,有的热情很高,但脱离实际,有的非常赞同语文的教学改革,但一旦改到自己后,就坚决反对了。就总体形势来看,职业教育语文教学观念的改革还处于自发阶段,没有形成整体队伍的共同觉悟,这里也包括教育管理部门,因而不具有普遍性。
职业教育不是教育层次的界定,而是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的界定,也就是教育类型的界定。它的层次是由职业岗位的需要决定的,而且从终身教育的观念看,它的层次也可以要求很高,因此,教师要看重自己的职业,看重自身的价值,认清肩负的责任,全身心投入到职业教育中去。中国语文有着完整的系统性,而职业教育的特点,则无法完成这个系统性的教学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寻找改革的途径,寻找一条适合职业教育需要的语文教学方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们能很好地认识职业教育,正确认识职业教育的特点、目的和对象。职业教育的特点和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职业院校整个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围绕这一目的展开的,包括语文课在内的基础课都必须根据各专业特点和要求,安排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强化某一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一技之长,并能用之于以后的工作之中。
其次,是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在各类各层次教育中,不断地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一直是不争的共识。职业院校语文教学面临新形势,这更需要观念新、素质高的教师。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职业院校语文教学适应时代要求的前提与基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无法真正做到的。人们常说“要使学生有‘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这就要求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师不断地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除较好地掌握语文领域的知识外,还要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比如,各个学校开设的不同专业,从事语文教学的同仁们要有所了解;要学习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到企业去了解生产工艺流程,了解相应学科处于前沿阵地的新动向。
【参考文献】
[1]严雪怡,论“必需、够用”原则[J],机械职业教育,1999(5)
[2]黄继胜,谈中专语文的现场教学[J]机械职业教育,2000(2)
[3]杨仲雄《实用语文训练》突出了实践性和实用性[J],机械职业教育,1999(4)
[4]唐代清,高职教育要树立新观念[N],中国教育报,2001-11-26
[5]刘永良,中职语文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08(1)
[6]黄万碧,职教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研究[J],职业,2009(8)
[7]刘占英,学习诱思探究教学思想,加快教学观念更新[J],教育科研通讯,1997(4)
[8]温立三,浅论语文课程改革的继承和创新[J],江苏教育研究(理论版),2008(8)
【作者简介】黄启良(1962-)。男,湖南醴陵人,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校长,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教学,汉语方言,汉语言文字应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语文课改革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0.11.045
我国的职业教育近年来得到迅速的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审美观念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并逐渐接受这种给予学生从事某种生产劳动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主,这对各学科的教学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为了适应职业教育满足学生就业所需的知识,各基础学科都在寻找改革的途径。本文拟就职业教育学校中语文课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培养适应生产第一线需要的人才而进行改革,谈谈以下看法。
一、树立职业教育语文教学新观念
培养高素质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对职业教育的要求。要使职业教育中的语文教学符合时代的要求,首先要树立创新观念,就是要创立符合职业教育要求的新观念。有了创新观念,才有可能出现新的教学模式,只有打破了旧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才能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在越来越重视技能培养的职业教育中,传统的语文教育模式已经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传统的语文教育比较强调语文的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其教学方式往往是老师单一传授,独角戏包演到底,学生被动旁听。虽说早就有“因材施教”的说法,但是,面对现在这样的学生群体。很少有人能提出实质性的解决办法。教师过多强调责任在学生,很少在教师本身找原因。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和格局,把学生的学习能力压抑到最低点,极为不适应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需要。
建立适应职业教育的语文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其根本性问题是更新教学观念。首先,教师要打破语文学科体系教学观念,要建立“实用、够用”的观念,真正按现有学生群体的状况“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的教学目的,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育内容。其次,大胆探索,刨出新路。比如,一些语文教师调整了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变单一传授为突出“引导”和“点拨”,变一人“包演”为大家参与。结合专业特点,利用生产工艺的特点、通过工作过程导向,采用模块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案,重视课堂教学结构的“教师、学生和教材”的优化,引导得法,点拨有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生动活泼,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能力为目标”,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格局。
按照上述教学模式,以工作过程导向为目标,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敏锐的信息意识,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营造创造性思维教育的环境。如在阅读课时,留给学生一定时间,让不同观点得以发表,让学生学会提出疑问或提出不同想法;还可以指导学生将零散资料进行整理、归纳,从中引发和开拓新思路。在老师的指导下,多做一些操作性的训练,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增强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二、围绕课堂教学实施全方位改革
目前,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过程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但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学方式和手段发生了很大变化。语文教学改革已涉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等诸方面,单纯传播知识已逐渐被教会学习、激励学习、培养创造性语文思维的教学目的所取代,所以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更应该从职业教育的视角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一)改革教学目标
正确地确立职业院校语文课教学目标,关系到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运用语文的能力既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修养,又是从事各种职业的基本素质。为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教师必须正确理解语文学科的特点,同时。还要跳出语文学科的范围,从职业教育的需要,以及学生现在的状况来确立语文教学的目的;要从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的培养、人文精神的发掘、审美能力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创造能力;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发展。
(二)改革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所涵盖的内容绝不仅仅是字、词、句、篇静态的知识,还涉及文化生活、科技进步等一系列动态的内容。对后者的把握有助于对前者的领悟和运用。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就马上生动活泼起来。因此,教师在给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联系生活,为学生开辟学语文、用语文的广阔空间。特别重视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使语文学习与专业学习、与生活相连,与课外活动互补,学生才能提高学习的兴趣,才能不断扩大知识面,丰富情感,提高鉴赏力,真正走向学语文、用语文的广阔天地。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适时介绍西方文化,适当进行中西方文化的比较。
(三)改革教学方法
好的教学内容必须依托好的教学方法,只有适应时代需要改革教学方法,才能使教学内容改革的目的落到实处,取得应有的效果。要树立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观念。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但要摒弃过去那种课堂教学把学生只局限在教科书内和教师意图中的简单做法。课堂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思考的过程,课堂应是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场所。体现语文教学新观念的课堂教学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如班级讨论(或辩论)、小组座谈、个人自学思考、师生互相磋商以及模拟教学、电视电影教学、网络教学等等。
(四)改革教学手段
适应时代精神的教育思想的确定,必然要求有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手段。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尽管只是属于形式范畴,但是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在一定条件下,还能推动内容的变革。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必然会像历史上的历次变革一样给教育教学的诸多方面带来一系列的冲击,从而使我们真正迈进教育信息时代。
运用传统手段(例如粉笔、黑板、挂图、实物、模型等)教学,大多是以语言、文字、符号为信息载体,适宜传授知识型信息,语文教学中的汉字知识、语法理论、文学常识等均属此类。而阅读教学,尤其是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比如诗歌、散文、戏剧等教学,则可通过借助知识型信息这一工具达到对文学形象的理解、欣赏和感悟,从而实现对阅读对象的理性把握。由于学生的阅读水平参差不齐,采用一支粉笔、一张嘴巴的传统教法,很难使全体学生都达到理想的目标,因为学生阅读时虽然接触的是非常形象的语言描绘,但仍不是事物本身。所以语文教学中采用影视、图像等形象手段辅助教 学,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接受信息,是优化课堂形式、提高教学效率的好办法。多媒体所特有的形象性为语文教学开拓了崭新的天地。
(五)改革考核方式
这是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性问题。考核方式是整个教学的指挥棒。可以说,考核方式的改革方向正确与否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如果改革方向正确,可以推动其他方面的改革,反之会使其他方面的改革流于形式。
目前,考核方式的弊端是形式单一。考核命题中知识性偏大,试题过于标准化,不便于学生自由发挥。这种考核方式会对学生产生误导,导致有些学生学习方法简单化,不善动脑,不会用脑,对所学知识苛求标准答案,机械地死记硬背。
时代的发展靠的是开拓和创新,发展的时代需要具有开拓精神、创新能力的综合素质的人才。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必须改革考核方式,变知识测试为能力测试。命题指导思想应是在考核课程主要知识的同时,注意考核学生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命题操作上应以大纲为基准,倾向于形式多样化,口、笔试并用,课内外内容相融,着重能力考核。
三、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一)改变观念,变讲授为导学
以学生为主体,是构建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新模式的重要支点。树立新观念,构建新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角色变换,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同样拥有自己的思想、观点、方法,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语文教学过程中,恢复他们的自信心,重新点燃心中追求知识、追求理想的热情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改教师“一言堂”为“群言堂”,改讲堂为学堂,变主讲为主导,变控制为协调,变专制为激励。把过去“满堂灌”的讲授方法,改为诱导的教学方法。激发、引导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吸取知识的养分。
(二)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即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学习氛围,让课堂教学始终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进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创建起平等的关系,缩小师生间的距离,消除学生紧张、害怕的心理,让教师与学生在感情上融洽,心理上沟通。教学过程中,应该经常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讨论,共同探讨;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打消学生的顾虑,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说,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的课堂环境。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放开手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课堂教学才会充满活力,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让他们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例如,在学习“应聘信”、“求职信”等内容时,课前要求学生查找近日各种媒体招聘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材料带进课堂,在教师指导下分析比较,找出正误,理出正确格式,探求如何运用更恰当、更精美的语言使应用性极强且极枯燥的文字格式更实在、更有色彩、更具魅力,发挥更大的使用价值。课上学习完有关写作知识后,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进入角色练习写作,写好后互相交流、修改,最后由老师讲评。这样的课堂训练,完全改变了学生被动听课的局面,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不仅能提高文学素养,而且也具有非常大的实用价值。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作用是:通过引导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活学活用;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善于学习。教师要加强指导,严格训练,让学生围绕目标进行语文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从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的转变。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学习的主体作用自然会得到充分的体现,同时,也促进他们职业习惯的形成。
(四)交流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语文课堂既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所以,教师应主动与学生交流感情,创设师生情感交流的氛围。利用语文教材中所特有的情感内容,加以发挥,打动学生的情怀,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也是一种研究、讨论式的教学模式。在平等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同时,通过口头讨论、伏案试笔,学生得以充分体验语言文字的两种表达形式,有助于提高在未来工作中用好语文的能力。
四、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职业院校语文教改的探索是时代的需要,是新时代赋予职业院校语文教师的新使命,是面临新时代、新环境的职业院校学生渴求新知识、新教法的一种现实愿望,而这种新要求面对的是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亟待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这是改革的前提,是关键性的基础工作。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涉及面很广,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思考这个问题。
首先,是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和教学观念。虽然许多语文教师也认为要改革,并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摸索出一些好的做法,提出了新观念新模式的雏形,但是,改革进程距离职业教育的要求还相去甚远。有的深度不够,有的遇到阻力,浅尝辄止,有的热情很高,但脱离实际,有的非常赞同语文的教学改革,但一旦改到自己后,就坚决反对了。就总体形势来看,职业教育语文教学观念的改革还处于自发阶段,没有形成整体队伍的共同觉悟,这里也包括教育管理部门,因而不具有普遍性。
职业教育不是教育层次的界定,而是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的界定,也就是教育类型的界定。它的层次是由职业岗位的需要决定的,而且从终身教育的观念看,它的层次也可以要求很高,因此,教师要看重自己的职业,看重自身的价值,认清肩负的责任,全身心投入到职业教育中去。中国语文有着完整的系统性,而职业教育的特点,则无法完成这个系统性的教学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寻找改革的途径,寻找一条适合职业教育需要的语文教学方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们能很好地认识职业教育,正确认识职业教育的特点、目的和对象。职业教育的特点和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职业院校整个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围绕这一目的展开的,包括语文课在内的基础课都必须根据各专业特点和要求,安排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强化某一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一技之长,并能用之于以后的工作之中。
其次,是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在各类各层次教育中,不断地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一直是不争的共识。职业院校语文教学面临新形势,这更需要观念新、素质高的教师。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职业院校语文教学适应时代要求的前提与基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无法真正做到的。人们常说“要使学生有‘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这就要求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师不断地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除较好地掌握语文领域的知识外,还要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比如,各个学校开设的不同专业,从事语文教学的同仁们要有所了解;要学习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到企业去了解生产工艺流程,了解相应学科处于前沿阵地的新动向。
【参考文献】
[1]严雪怡,论“必需、够用”原则[J],机械职业教育,1999(5)
[2]黄继胜,谈中专语文的现场教学[J]机械职业教育,2000(2)
[3]杨仲雄《实用语文训练》突出了实践性和实用性[J],机械职业教育,1999(4)
[4]唐代清,高职教育要树立新观念[N],中国教育报,2001-11-26
[5]刘永良,中职语文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08(1)
[6]黄万碧,职教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研究[J],职业,2009(8)
[7]刘占英,学习诱思探究教学思想,加快教学观念更新[J],教育科研通讯,1997(4)
[8]温立三,浅论语文课程改革的继承和创新[J],江苏教育研究(理论版),2008(8)
【作者简介】黄启良(1962-)。男,湖南醴陵人,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校长,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教学,汉语方言,汉语言文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