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突然辞职情理之中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athu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媒体为福田开出诊断书:支持率低迷、政权运作上困难重重是辞职主因
  
  
  “我猜到了他一定会宣布重大消息,或者他直截了当地说‘我干不了’了。但我还是不能相信这事来得这样突然。”9月1日晚间,日本共同社记者三井祥二在首相官邸见证了改变日本政治现状的一幕:上任不到一年的福田康夫宣布辞职。
  “如果我们把民众生计放在首位,就不能允许因政治上的讨价还价造成‘真空’,导致各项政策无法推进。我们需要新的领导队伍来实施各项政策目标……考虑到国会议程应该顺利进行,我认为其他人担任首相一职比我更合适……我对日本未来的政治局势做了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决定辞职。” 福田很快念完了辞职声明,面色和语气和往常无异。
  
  不恋战的“前科”
  
  其实,福田康夫突然辞职也有“前科”。
  2000年,日本首相森喜朗请福田康夫接任内阁官房长官。森喜朗在执政后期屡屡“犯规”,福田数次助其过关。2001年小泉上台,自知根基薄弱,把福田挽留在官房长官职位上。
  连任两个内阁的官房长官,福田的能力和稳健可见一斑。
  然而,三年后,日本媒体传出他数年未缴纳养老金的丑闻;福田没有像其他政治人物那样对丑闻再三辩解,而是径直跑到小泉官邸,要求辞职;小泉挽留,但他去意已决,迅速召开记者会,念完请辞声明就走。有报道称,当时副手提醒说这样似乎莽撞、草率些,但他说定了就不会回头,只留下一句“如风而来,如风而去”的名言。
  有了不恋战的“前科”,面对只剩20%的民意支持率,福田在9月12日召开临时国会前就辞职,也不令人意外了。
  日本问题专家、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刘江永也感叹道,在日本政治史上,20%左右的支持率要是想干的话,还是可以撑下去的,是福田自己打了退堂鼓。
  
  什么逼走了“明白人”
  
  
  日本NHK电视记者佐藤文隆认为,这次,福田的辞职有着深刻、复杂的国内政治经济原因。
  福田临危受命,运气不佳,在事关国民生计的经济问题上,素以“政坛明白人”著称的福田没有解决好,“这也不能只怪他,国内外整体经济形势很糟糕,谁都难有回天之力。”
  有报道称,福田接棒前后,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美元大幅贬值,粮油价格上涨。日本食品自给率仅为40%,能源自给率仅为4%,国际市场石油与粮食价格的飙升,必然推动日本形成成本上涨型的通货膨胀。同时,作为高龄化社会,养老在日本越来越受重视。但日本厚生省严重失误,使大批养老金交纳记录丢失,加剧了国民对养老金制度的不信任,压抑了国民消费欲望,出现通货紧缩现象。相克之症,同时缠身,增加了治理难度。
  小泉时期实行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虽然在推动景气复苏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也带来了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使福田内阁难以继续原来的经济改革政策。
  在这种情况下,福田政府以协调为主的外交政策虽然在亚洲乃至世界为日本争取到较好的国际环境,在国内也得到好评;但其经济政策一直受到强烈批判。
  最近福田内阁刚提出“综合经济对策”,就被民主党批判为“是为了选举的政策”。有评论指出,在日本财政连年出现赤字的情况下,提出这样一项包括在本年度减少所得税和居民税的“综合经济对策”,确实很难摆脱“为了选举的政策”这样一顶帽子。
  经济困局之外,政治桎梏更令福田举步维艰。去年7月,自民党在国会参议院选举中惨败,执政党失去参议院多数席位。最大在野党民主党拒绝福田提出的联合执政邀请,并与其他在野党一起在国会与执政党展开对抗,导致有关新反恐特别措施法延长等重要法案无法顺利通过。在日本银行总裁人选问题上,由于参议院拥有否决权,也使政府的提名人选数次被否决。
  在一般法案审议上,执政党能利用众议院三分之二多数优势强行通过,但这要花费更多时间,也容易引起民众对政府不信任。
  今年以来,“爱宕”号导弹驱逐舰同渔船相撞等恶性突发事件不断,也增加了民众对福田内阁的不满,导致福田内阁支持率一路下滑,从上台时的50%多到今年5月一度跌破20%,后来一直在低位徘徊。原本被寄予厚望的7月初北海道八国峰会和8月初内阁和自民党的人事调整,也没有使支持率起死回生。
  “我还记得首相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笑容,多灿烂呀,好长一段时间了,很少在电视上见他笑得那么舒心。”日本留学生小野洋子说,“现在,他更笑不起来了。”
  
  “他没有胜算”
  
  很多像洋子一样的年轻人都觉得,福田康夫的国际形象很好;但日本国内有些选民认为他优柔寡断,没有魄力,“是柔弱了些吧,这也许是他支持率走低的原因”。
  但被逼到墙角,“温和派”也只有最后一搏了。经过与执政伙伴公明党艰苦的讨价还价,福田内阁敲定秋季临时国会日期:9月12日至11月20日。这场朝野各派势力的大较量,将重塑日本政坛新格局。
  身在漩涡中心的福田只能在两条战线上作战:外有磨刀霍霍的在野党,内有催他在岁末年初解散国会举行大选的公明党。就在这勉力上阵之时,自家阵营又生乱:刚任命不久的农林水产大臣曝出贪污丑闻。
  如果不能取得这场斗争的胜利,不仅福田内阁会垮台,很可能导致自民党失去执政党地位。“但以福田内阁的状况,他没有胜算。”执政党一些官员私下传言。
  新反恐特别措施法成了压垮福田的最后一根稻草。公明党出于选举考虑,不愿在临时国会上以众议院三分之二多数优势强行延长新反恐特别措施法。福田此前表示要继续自卫队在印度洋的燃料补给活动,而这必须以延长新反恐特别措施法为前提。
  没有公明党配合,自民党达不到众议院多数,无法单独强行延长法案。至此,福田在国会运作上基本处于绝境,他失去了继续执政的最后决心——在临时国会召开前辞职,以便自民党有时间推举出新首相,尽最大努力争取在临时国会的胜利,挽救危局。
  “福田想挺到明年任期期满的9月份,但挺不下去了。公民党要求明年1月或者是年初进行选举,到时候他再进行判断可能就晚了。”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金熙德分析说。
  
  谁来接替福田
  
  无论是少壮派安倍晋三,还是老成的福田康夫,都难逃短命首相的宿命。
  下一个问题:谁来接替福田?
  同样出身政治世家、现任自民党干事长的麻生太郎,是日本媒体较为看好的首相继任人选。而麻生在安全、外交等事务方面是典型“鹰派”人物,以“大嘴”闻名,曾多次发表不当言论,招致周边国家强烈抗议。
  政调会长谷垣祯一和内阁官房长官町村信孝也都是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高洪看好麻生太郎,“作为自民党的干事长,二把手,是距离党总裁最近的人选。预计麻生将很快接任首相。”
  自民党初步定于9月22日进行总裁选举。据法国媒体9月2日报道,日本自民党干事长麻生太郎当天暗示,认为自己完全有资格代替已经辞职的福田康夫。
  而日本和亚洲国家的关系,特别是中日关系的走向也格外引起世界关注。
  “中日两国全面战略互惠关系是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的,无论谁上台做日本首相,也阻挡不了两国关系改善大的潮流。”刘江永教授表示。
  高洪研究员也认同这种说法,“福田执政期间与中国签署互惠文件,对后期树立规范,此为两国国家关系定位。中日关系不会倒退到小泉时代的不正常国家关系状态。”
  而金熙德提醒,虽然中日关系转暖势头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但是我们还要为一些微小的波动做好一些准备。”
其他文献
作为凯恩斯的门徒,王作荣支持政府干预的国家经济政策,即用政府投资弥补市场自发需求不足。正是在这种指导思想下,王作荣设计了台湾汇改方案、土改方案等一系列经济政策,成为经济腾飞的始作俑者    王作荣2008年底得了脑中风,被送入医院。当记者今年1月来到他位于台北光复南路的家中时,他还处在危险观察期,正在休养。  他看上去气色还好,拄着一根拐杖,神志清楚,坐在沙发上侃侃而谈。91岁,王作荣仍然没有放弃
西方世界对中国的断言总是能成为卖点。这些或热或冷的卖点,被再次“包装”和“进口”到中国后,又多少会经历一点放大,成为某种程度上人们判断世界形势的依据    马丁.雅克说,在潜意识里,他肯定想过这本书将来在中国出版的可能性,然而成书时已是十年之后,所以最初有意无意的期望到后来也就无关紧要了。  他的新书有个耸人听闻的名字,《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这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
美国在极点建站,俄罗斯在冰点建站,法国与意大利联合在磁点建站,中国则在冰盖最高点建立昆仑站10月20日,中国第25次南极考察队搭乘"雪龙"号极地科考船驶离上海,前往南极,开始了中国极地考察史上历时最长、科考队员人数最多的一次远征。
“要以本案作为改变历史传统错误的起点,树立明昭炯戒的里程碑;还是要以本案作为从此彻底肯定腐败、容忍腐败,使腐败合理化的大门?”——林勤纲      7月底的台北,闷热得像个蒸笼,平均35度的气温让人们对户外活动失去了兴趣,但是7月28日台北地方法院外还是早早就聚集了许多人。王文是其中之一,作为一名司法专业的大学生,她一直关注着法院对陈水扁家族弊案的审理,扁案的最后一场法庭辩论让她期待已久。  9年
排水系统失效,反映了施政者长期忽视城市深层次埋藏的地下管网,认为管网比不上高楼大厦的光鲜亮丽。但殊不知城市循环排泄不畅,表面上看是城市病理的问题,实际上是城市灵魂的缺失,是城市在追求的价值上发生了偏差说到一座城市的健康应有两方面,既要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又要有健康的肌体。    缺前者,城市就没有个性,千城一面。缺后者,城市就会患上各种“城市病”,循环排泄都容易出状况。   作为大城市的广州发生严重
“郡县治则天下安”。专家们认为,新一轮密集轮训“县官”的背后,也许蕴含着县政改革的深意,要变以往的“向上负责”为“向下负责”。    三月的北京已见新绿。毗邻颐和园的中央党校迎来了300余位天南地北的新客人。“王书记”“李书记”……东北话、贵州话等地方口音此起彼伏于这个临时组建的集体。这300多位县委书记从全国各地聚集而来,经过暂短的轮训后,他们又将重返中国基层政权所在地。  王晓桦仍然眷恋在中央
赴美生子催生了一条搭扣在地球两端的“产业”链条,行走其上的人们,无论是期待新生命的家庭还是如火如荼的“淘金客”,都难掩身上的灰色和对未来的惴惴心绪    8月22日,在北京朝阳区一栋公寓房里,一个推介赴美生子的小型宣讲会正在进行着。“听讲”的是20余位从北京各处赶来的年轻夫妇。  主讲人张继仁是最早从事赴美生子业务的服务商之一。此次,受国内中介机构邀请,分别到上海和北京为有意向的夫妇提供咨询。  
苏州以“古城的保护与更新”为主题入选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之“历史遗产保护与利用”领域。  近十年来,苏州在古城保护与旧城翻新上,循序渐进地做了大量工作。其中主要是对古城街坊进行保护性更新。对古典住宅单体进行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更新改造(增加基础设施,比如厨房卫生间等),并完善了街区的建设和公共设施。同时加大财政投入,修复大批文物古迹。典型性项目便是苏州政府启动了平江历史街区和山塘历史街区保护性修
近几年,各地兴起的迁村并居工作出现一些问题,渐渐引起媒体关注,有“农民上楼”或“农民被上楼”的说法。这种说法意在批评。  农民到底能不能上楼?回答这个问题要具体,否则就是乱弹琴。按我这几年的调研,以为评论这件事要讲三条。  第一,所谓“农民”,在我国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职业概念,它实际上是一个成分复杂的群体,其中有脱离了农业的农民,也有真正务农的农民,还有兼业农民,他们对住楼房的态度不一样。基本脱离农
法律,尤其是刑法,只不过是实现优良治理的工具之一。它不是主要的工具,主要的工具是社会健全的道德伦理和合理的政治、经济、司法等制度安排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首次审议刑法修正案(八)草案,这是1997年中国大规模修订刑法后最大规模的一次修改,也是新刑法颁布以来首次提出减少死刑。  本次刑法修正案明确取消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包括:走私文物罪,走私贵重金属罪,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