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从现代经济学角度,廓清了我国气象服务中不同类型气象产品的属性,并 在此基础上概括了目前世界上三种气象服务供给模式,且就其利弊作了深入的分析,最后提 出我国气象服务供给应该选择的模式:国家气象部门只提供公共气象服务,私人气象服务应 交给“市场”,由私人公司开展。
关键词:公共产品 私人产品 气象服务 公共气象
中图分类号:F0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1-067-02
气象服务主要指气象部门提供气象信息及把气象信息进一步加工成气象产品并提供给社 会的过程,气象服务的质量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全。 从气象服务的内容来看,现代气象服务分为气象信息服务(气象情报和预报服务)、气象工 程技术服务、气象科技综合服务等。不同的气象服务内容具有不同的产品属性,有的具备非 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公共产品属性,这类气象服务被称为公益性气象服务;有的具备完全的排 他性和竞争性私人产品属性,这类气象服务被称为私人气象服务。
纵观世界各国的气象供给运行方式,基本上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政府全部提供公益气 象和私人气象服务模式;二是政府提供公益气象服务+政府和市场共同提供私人气象服务模 式;三是政府提供公益气象服务+市场提供私人气象服务模式。目前,随着我国公共气象改 革已进入关键阶段,以及社会上气象服务供需求矛盾日益突出,我国气象服务供给应该采取 何种供给模式及为什么选择这种模式,则要分析气象服务不同产品的经济学特征,并结合我 国具体情况而定。
一、气象服务产品的经济学分析
气象服务内容构成复杂,廓清气象服务中哪些是“公共产品”,哪些是“准公共产品” ,哪些是“私人产品”,是选择合理气象服务供给模式的关键。根据公共经济学观点,只有 公共产品(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由于市场失败而无法有效供给,才需要政府提供。私 人产品由于存在完全排他性和竞争性应通过适当的安排由“市场”提供。
1.纯公共气象产品。
纯公共气象产品是指具有典型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由社会成员共同消费的气象产 品。目前我国提供的纯公共气象产品主要有:政府决策气象产品、社会公众气象产品、国家 安全气象产品、防灾抗灾气象产品、国际交换气象产品、国家基础性研究气象产品、国家基 本气象数据和资料等。这些气象产品具有典型的纯公共产品的全部特征。如电视灾害性气象 预报节目,每个社会成员都可收看,且任何社会成员收视消费并不影响其他人的收视消费, 故具备非竞争性;同时,灾害性气象预报警报,受益的是灾害性天气发生地区的所有公众, 决不能划分哪些人能或不能消费这种气象产品,故具备非排他性。
纯公共气象产品可根据地域范围划分为国际性、全国性、地方性公共产品。根据世界气 象组织40号决议、《气象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我国提供的国际性公共气象产品有207个 基本天气站地面天气资料、40条船舶的气象资料、88个高空站探空资料、部分数值预报产品 ;全国性公共气象产品有政府决策气象产品、社会公众气象产品、国家安全气象产品、防灾 抗灾气象产品等;地方性公共气象产品有人工影响天气服务、地方性防灾减灾气象服务;地 方性气候区划与气候资源监测与服务等。
2.准公共气象产品。准公共气象产品,一般指介于纯公共产品(政府提供的服务)与私人产 品(居民或企业 提供的服务)之间的社会产品,其最大的特征在该产品具有不完全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目前我国提供的准公共气象产品比较广泛,具体包括民航、农林、水利、电力、海洋等部门 自产 的气象产品,社会气象中介产品,以及气象高等学历教育、气象中等教育、气象出版和各级 气象学会提供的气象服务产品。部分国家气象单位利用或依靠政府提供的设施、技术和初级 产品作为资源而生产的经营性气象产品,如气象手机短信服务,作为天气预报信息这一纯公 共产品的传播形式,具有很大的正外部效益,其性质异于私人气象产品,也被视为准公共气 象产品。
3.私人气象产品。
私人产品,是指企业利用市场机制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从服务来讲,由企业提供的教育 、卫生、交通、气象服务等都属于私人产品。私人气象产品是指由企业利用市场机制提供的 气象产品,它具有完全的排他性和竞争性特征。近20年来,我国私人气象产品发展较快,私 人气象产品主要有气象仪器、气象装备,以及由各种气象技术服务部门、气象信息服务部门 提供的气象产品。这些气象产品被称为私人产品,不仅其消费上竞争性明显,且因提供这类 产品而发生的一切费用均由享用人承担,具有完全的排他性。
二、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三种模式
1.第一种模式的经济学分析。第一种模式是完全由国家气象部门提供公益气象服务和私人气 象服务,其实质是由政府 全面提供纯公共气象产品、准公共气象产品和私人气象产品。由于气象服务是一种高科技产 业,需要由分布合理的气象观测站、若干气象卫星、多型号的天气雷达及船舶、飞机等构成 的全球天气监测网,投入非常巨大。由国家气象部门提供一切公共气象产品和私人气象产品 可以形成规模经济,有效降低成本,但这种由政府“一肩挑”的供给模式也不可避免地存在 缺陷,主要体现在提供的气象服务的质与量上的不足:一是在公共气象理念下的政府通过公 共财政为公益性气象服务融资,为社会公众免费提供公益气象服务,但由于政府财政能力有 限,融资渠道单一(税收),使得政府投资不足以支撑私人气象服务的供给,从而无法满足 社会公众对气象服务多样化的需求;二是国家气象部门低效的官僚体制和非营利的生产理念 导致对社会公众需求回应不足,反应迟钝。同时国家气象部门作为唯一的气象服务供给者, 缺乏竞争和有效的绩效评估机制,气象服务质量普遍不高,不能满足公众对气象服务日益膨 胀的需求。
2.第二种模式的经济学分析。第二种模式是国家气象部门既提供公益性气象服务又提供私人 气象服务,同时还允许私 人公司从事私人气象服务。其与第一种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政府鼓励私人公司开展私人气象 服务,提供私人气象产品,国家气象部门与私人气象部门在气象服务市场上并存,平等竞争 。这种模式的优点有:一是通过私人公司的竞争会促使资源配置优化;二是有利于纯公共气 象产品的附加值的开发和利用。但这种模式缺点是国家气象部门没有完全退出私人气象服务 市场,第一种模式的不足在这里不同程度地存在,而且该模式会导致不同部门的员工同工不 同酬的现象,最终挫伤无法参与提供私人气象服务的人员积极性。
3.第三种模式的经济学分析。由于气象服务同时包含了纯公共气象产品、准公共气象产品和 私人气象产品,这就决定 了气象服务供给采取第三种运作模式最符合经济学的原理,即国家气象部门提供纯公共气象 产品和准公共气象产品等公益气象服务,由私人公司提供私人气象产品以开展私人气象服务 。
纯公共气象产品和准公共气象产品由于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而无法避免“免费搭车 ”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提供公益性气象服务就无利可图,私人企业就不愿意提供这种公 共物品。如果通过市场调节,只有当气象服务达到一定价格时,才会有私人企业进行生产, 而一般的气象服务,如天气预报气象产品、国家基础性研究气象产品等,消费者不愿意也不 能提供这样的价格,所以,公益性气象服务只有政府来承担。而政府提供气象服务的支出, 不是通过市场出售收入来弥补,而是通过税收来补偿。税收是每个公民都提供的,所以每个 公民可以享受。这就是国家气象部门只提供公益气象服务的经济学依据。当然,在提供公益 气象服务过程中,若提供的产品是准公共气象产品,亦可按某种价格标准向消费者收费供应 。如气象信息短信服务,该产品具有不充分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一方面,手机机主借助 于气象信息短信能更好地安排生产或生活活动,从该角度看,气象短信的消费是竞争性的, 但是,若手机机主周围的群众通过阅看机主信息(或通过其他途径,如机主主动告示等)了 解天气状况从而更好地安排各自生产或生活活动,此时气象短信的消费是非竞争性的,其效 益已外溢给众多的其他消费者,由此可知,气象手机短信具有不充分的非竞争性。另一方面 ,气象短信非排他性是不充分的。气象信息作为一项公共产品,目前国家气象部门每天将之 免费发送到国家各级机关及地区的主要负责人手机上,以方便其及时组织抗灾救灾,保护群 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此时的气象短信作为公共产品是完全非排他性的,但是,对广大的气象 短信消费者来说,目前的通信技术水平使得气象短信产品成为“只有付费才能消费”的产品 , 它又是排他性的,排他性的存在使得手机短信的非排他性呈现不充分的特征。公共经济学理 论认为,对于具有不充分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准公共产品,政府在提供过程中,为了平 衡获益者与非获益的负担,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可以采取类似于市场产品的供应方式,即 按一定标准收取费用,消费者亦须支付费用才能消费。因此,国家气象部门应该在非营利条 件下以收费形式提供准公共产品,经费收入在管理上要纳入财务预算,主要用于弥补提供准 公共产品的成本支出。
气象服务不仅仅是这种一般性的公益服务,它还包含提供大量私人气象产品。如生产空 调的商家需要的气象信息可能是几个月后的天气情况预报;重大工程项目需要的气象信息是 比一般的天气预报更为精确的气象服务产品;重大的体育比赛需要的不仅仅是更为精确的气 象信息,还需要多年的历史气象信息。这样的气象服务已经超出了公益气象服务范围,超出 了公共物品的范围,属于私人物品。所以,不应该由全体纳税人出钱提供,而应该完全由消 费者出钱,这就是私人公司开展私人气象服务的经济学依据。
4.我国气象服务供给现状分析。一方面,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气象事业发展还是很快的 。与开放前相比,我国气象 的设施设备水平、科技水平、人员素质都经历了极大跃升,气象服务的质和量有了很大提高 ,天气预报更为准确,气象服务产品更为丰富。而且,社会公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 ,对气象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据统计,我国目前接受天气预报手机短信服务这一准公共 产品的客户近1亿,许多企业集团和大公司,如海尔、格力、鄂尔多斯还接受了私人产品的 气象服务。
但是,另一方面,我国气象供给存在不足和低效。由于没有私人公司进入气象服务领域 ,气象服务市场上是国家气象部门“独家垄断”,垄断的市场必将是低效的市场,目前我国 私人气象产品市场上个性化、人性化气象产品严重缺乏亦是供给低效的表现。同时,国家投 入气象部门的公共财政资金有限,国家气象部门应“聚焦”于纯公共气象产品和准公共气象 产品的提供上,使财政资金集中、有效地运用,避免资金使用分散,致使公益性气象服务供 给不足。
三、我国气象服务有效供给的模式选择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看,我国气象服务供给应选择第三种模式,即国家气象部门提 供公益性气象服务,由私人公司开展私人气象服务。
因为第三种模式最符合经济学原理,也就是最能有效配置社会资源和满足社会公众对气 象服务产品多样化的需求,不会带来相应的弊端。
实践方面的理由是我国的经济改革已经进行了很多年,市场经济已基本建立,民营企业 在市场经济中锻炼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私人资本也有进入气象服务领域的能力。另一 方面,我国国家气象部门的改革面临着深层次的矛盾,资源配置不尽合理,政府财政能力有 限,使得政府投资不足以支撑私人气象服务的供给。为破除这一困境,国家气象局提出了“ 公共气象”发展战略。“公共气象”战略将气象部门定位为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部门 之一,气象部门的职能只是提供公共气象产品,一些私人气象产品应该交给“市场”,由“ 市场”根据个人、企业的需求偏好予以有效供给。因此,贯彻“公共气象”发展战略,气象 服务供给模式的变革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而选择“政府提供公益气象服务+市场提供 私人气象服务模式”将是我国气象服务改革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姜海如.论公共气象[J].湖北气象,2004(3)
2.王海啸.国际气象商业化发展情况[J].山东气象,2000(2)
3.黄恒学.公共经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9)
(作者单位:湖南省气象局科技服务中心 湖南长沙 410007)
(责编:若佳)
关键词:公共产品 私人产品 气象服务 公共气象
中图分类号:F0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1-067-02
气象服务主要指气象部门提供气象信息及把气象信息进一步加工成气象产品并提供给社 会的过程,气象服务的质量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全。 从气象服务的内容来看,现代气象服务分为气象信息服务(气象情报和预报服务)、气象工 程技术服务、气象科技综合服务等。不同的气象服务内容具有不同的产品属性,有的具备非 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公共产品属性,这类气象服务被称为公益性气象服务;有的具备完全的排 他性和竞争性私人产品属性,这类气象服务被称为私人气象服务。
纵观世界各国的气象供给运行方式,基本上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政府全部提供公益气 象和私人气象服务模式;二是政府提供公益气象服务+政府和市场共同提供私人气象服务模 式;三是政府提供公益气象服务+市场提供私人气象服务模式。目前,随着我国公共气象改 革已进入关键阶段,以及社会上气象服务供需求矛盾日益突出,我国气象服务供给应该采取 何种供给模式及为什么选择这种模式,则要分析气象服务不同产品的经济学特征,并结合我 国具体情况而定。
一、气象服务产品的经济学分析
气象服务内容构成复杂,廓清气象服务中哪些是“公共产品”,哪些是“准公共产品” ,哪些是“私人产品”,是选择合理气象服务供给模式的关键。根据公共经济学观点,只有 公共产品(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由于市场失败而无法有效供给,才需要政府提供。私 人产品由于存在完全排他性和竞争性应通过适当的安排由“市场”提供。
1.纯公共气象产品。
纯公共气象产品是指具有典型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由社会成员共同消费的气象产 品。目前我国提供的纯公共气象产品主要有:政府决策气象产品、社会公众气象产品、国家 安全气象产品、防灾抗灾气象产品、国际交换气象产品、国家基础性研究气象产品、国家基 本气象数据和资料等。这些气象产品具有典型的纯公共产品的全部特征。如电视灾害性气象 预报节目,每个社会成员都可收看,且任何社会成员收视消费并不影响其他人的收视消费, 故具备非竞争性;同时,灾害性气象预报警报,受益的是灾害性天气发生地区的所有公众, 决不能划分哪些人能或不能消费这种气象产品,故具备非排他性。
纯公共气象产品可根据地域范围划分为国际性、全国性、地方性公共产品。根据世界气 象组织40号决议、《气象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我国提供的国际性公共气象产品有207个 基本天气站地面天气资料、40条船舶的气象资料、88个高空站探空资料、部分数值预报产品 ;全国性公共气象产品有政府决策气象产品、社会公众气象产品、国家安全气象产品、防灾 抗灾气象产品等;地方性公共气象产品有人工影响天气服务、地方性防灾减灾气象服务;地 方性气候区划与气候资源监测与服务等。
2.准公共气象产品。准公共气象产品,一般指介于纯公共产品(政府提供的服务)与私人产 品(居民或企业 提供的服务)之间的社会产品,其最大的特征在该产品具有不完全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目前我国提供的准公共气象产品比较广泛,具体包括民航、农林、水利、电力、海洋等部门 自产 的气象产品,社会气象中介产品,以及气象高等学历教育、气象中等教育、气象出版和各级 气象学会提供的气象服务产品。部分国家气象单位利用或依靠政府提供的设施、技术和初级 产品作为资源而生产的经营性气象产品,如气象手机短信服务,作为天气预报信息这一纯公 共产品的传播形式,具有很大的正外部效益,其性质异于私人气象产品,也被视为准公共气 象产品。
3.私人气象产品。
私人产品,是指企业利用市场机制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从服务来讲,由企业提供的教育 、卫生、交通、气象服务等都属于私人产品。私人气象产品是指由企业利用市场机制提供的 气象产品,它具有完全的排他性和竞争性特征。近20年来,我国私人气象产品发展较快,私 人气象产品主要有气象仪器、气象装备,以及由各种气象技术服务部门、气象信息服务部门 提供的气象产品。这些气象产品被称为私人产品,不仅其消费上竞争性明显,且因提供这类 产品而发生的一切费用均由享用人承担,具有完全的排他性。
二、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三种模式
1.第一种模式的经济学分析。第一种模式是完全由国家气象部门提供公益气象服务和私人气 象服务,其实质是由政府 全面提供纯公共气象产品、准公共气象产品和私人气象产品。由于气象服务是一种高科技产 业,需要由分布合理的气象观测站、若干气象卫星、多型号的天气雷达及船舶、飞机等构成 的全球天气监测网,投入非常巨大。由国家气象部门提供一切公共气象产品和私人气象产品 可以形成规模经济,有效降低成本,但这种由政府“一肩挑”的供给模式也不可避免地存在 缺陷,主要体现在提供的气象服务的质与量上的不足:一是在公共气象理念下的政府通过公 共财政为公益性气象服务融资,为社会公众免费提供公益气象服务,但由于政府财政能力有 限,融资渠道单一(税收),使得政府投资不足以支撑私人气象服务的供给,从而无法满足 社会公众对气象服务多样化的需求;二是国家气象部门低效的官僚体制和非营利的生产理念 导致对社会公众需求回应不足,反应迟钝。同时国家气象部门作为唯一的气象服务供给者, 缺乏竞争和有效的绩效评估机制,气象服务质量普遍不高,不能满足公众对气象服务日益膨 胀的需求。
2.第二种模式的经济学分析。第二种模式是国家气象部门既提供公益性气象服务又提供私人 气象服务,同时还允许私 人公司从事私人气象服务。其与第一种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政府鼓励私人公司开展私人气象 服务,提供私人气象产品,国家气象部门与私人气象部门在气象服务市场上并存,平等竞争 。这种模式的优点有:一是通过私人公司的竞争会促使资源配置优化;二是有利于纯公共气 象产品的附加值的开发和利用。但这种模式缺点是国家气象部门没有完全退出私人气象服务 市场,第一种模式的不足在这里不同程度地存在,而且该模式会导致不同部门的员工同工不 同酬的现象,最终挫伤无法参与提供私人气象服务的人员积极性。
3.第三种模式的经济学分析。由于气象服务同时包含了纯公共气象产品、准公共气象产品和 私人气象产品,这就决定 了气象服务供给采取第三种运作模式最符合经济学的原理,即国家气象部门提供纯公共气象 产品和准公共气象产品等公益气象服务,由私人公司提供私人气象产品以开展私人气象服务 。
纯公共气象产品和准公共气象产品由于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而无法避免“免费搭车 ”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提供公益性气象服务就无利可图,私人企业就不愿意提供这种公 共物品。如果通过市场调节,只有当气象服务达到一定价格时,才会有私人企业进行生产, 而一般的气象服务,如天气预报气象产品、国家基础性研究气象产品等,消费者不愿意也不 能提供这样的价格,所以,公益性气象服务只有政府来承担。而政府提供气象服务的支出, 不是通过市场出售收入来弥补,而是通过税收来补偿。税收是每个公民都提供的,所以每个 公民可以享受。这就是国家气象部门只提供公益气象服务的经济学依据。当然,在提供公益 气象服务过程中,若提供的产品是准公共气象产品,亦可按某种价格标准向消费者收费供应 。如气象信息短信服务,该产品具有不充分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一方面,手机机主借助 于气象信息短信能更好地安排生产或生活活动,从该角度看,气象短信的消费是竞争性的, 但是,若手机机主周围的群众通过阅看机主信息(或通过其他途径,如机主主动告示等)了 解天气状况从而更好地安排各自生产或生活活动,此时气象短信的消费是非竞争性的,其效 益已外溢给众多的其他消费者,由此可知,气象手机短信具有不充分的非竞争性。另一方面 ,气象短信非排他性是不充分的。气象信息作为一项公共产品,目前国家气象部门每天将之 免费发送到国家各级机关及地区的主要负责人手机上,以方便其及时组织抗灾救灾,保护群 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此时的气象短信作为公共产品是完全非排他性的,但是,对广大的气象 短信消费者来说,目前的通信技术水平使得气象短信产品成为“只有付费才能消费”的产品 , 它又是排他性的,排他性的存在使得手机短信的非排他性呈现不充分的特征。公共经济学理 论认为,对于具有不充分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准公共产品,政府在提供过程中,为了平 衡获益者与非获益的负担,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可以采取类似于市场产品的供应方式,即 按一定标准收取费用,消费者亦须支付费用才能消费。因此,国家气象部门应该在非营利条 件下以收费形式提供准公共产品,经费收入在管理上要纳入财务预算,主要用于弥补提供准 公共产品的成本支出。
气象服务不仅仅是这种一般性的公益服务,它还包含提供大量私人气象产品。如生产空 调的商家需要的气象信息可能是几个月后的天气情况预报;重大工程项目需要的气象信息是 比一般的天气预报更为精确的气象服务产品;重大的体育比赛需要的不仅仅是更为精确的气 象信息,还需要多年的历史气象信息。这样的气象服务已经超出了公益气象服务范围,超出 了公共物品的范围,属于私人物品。所以,不应该由全体纳税人出钱提供,而应该完全由消 费者出钱,这就是私人公司开展私人气象服务的经济学依据。
4.我国气象服务供给现状分析。一方面,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气象事业发展还是很快的 。与开放前相比,我国气象 的设施设备水平、科技水平、人员素质都经历了极大跃升,气象服务的质和量有了很大提高 ,天气预报更为准确,气象服务产品更为丰富。而且,社会公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 ,对气象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据统计,我国目前接受天气预报手机短信服务这一准公共 产品的客户近1亿,许多企业集团和大公司,如海尔、格力、鄂尔多斯还接受了私人产品的 气象服务。
但是,另一方面,我国气象供给存在不足和低效。由于没有私人公司进入气象服务领域 ,气象服务市场上是国家气象部门“独家垄断”,垄断的市场必将是低效的市场,目前我国 私人气象产品市场上个性化、人性化气象产品严重缺乏亦是供给低效的表现。同时,国家投 入气象部门的公共财政资金有限,国家气象部门应“聚焦”于纯公共气象产品和准公共气象 产品的提供上,使财政资金集中、有效地运用,避免资金使用分散,致使公益性气象服务供 给不足。
三、我国气象服务有效供给的模式选择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看,我国气象服务供给应选择第三种模式,即国家气象部门提 供公益性气象服务,由私人公司开展私人气象服务。
因为第三种模式最符合经济学原理,也就是最能有效配置社会资源和满足社会公众对气 象服务产品多样化的需求,不会带来相应的弊端。
实践方面的理由是我国的经济改革已经进行了很多年,市场经济已基本建立,民营企业 在市场经济中锻炼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私人资本也有进入气象服务领域的能力。另一 方面,我国国家气象部门的改革面临着深层次的矛盾,资源配置不尽合理,政府财政能力有 限,使得政府投资不足以支撑私人气象服务的供给。为破除这一困境,国家气象局提出了“ 公共气象”发展战略。“公共气象”战略将气象部门定位为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部门 之一,气象部门的职能只是提供公共气象产品,一些私人气象产品应该交给“市场”,由“ 市场”根据个人、企业的需求偏好予以有效供给。因此,贯彻“公共气象”发展战略,气象 服务供给模式的变革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而选择“政府提供公益气象服务+市场提供 私人气象服务模式”将是我国气象服务改革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姜海如.论公共气象[J].湖北气象,2004(3)
2.王海啸.国际气象商业化发展情况[J].山东气象,2000(2)
3.黄恒学.公共经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9)
(作者单位:湖南省气象局科技服务中心 湖南长沙 410007)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