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4月——2013年4月间收治的41例需要大量输血产科患者的临床资料与输血情况,分析成分输血在其中的所占比例。结果:患者输注了257U红细胞混悬液,6070ml血浆,400U冷沉淀,52个机采血小板,给予成分输血后,病情控制良好,未见不良反应出现。结论:成分输血技术能够有效提高产科患者的临床疗效与血资源利用率,减少各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成分输血技术;临床应用;合理用血
随着输血方式的发展创新,成分输血已经成为输血事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成分输血是指把血液中各种细胞成分、血浆、和血浆蛋白成分通过化学、物理方法加以分离、提纯,成分输血可以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针对性的补充血液成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输用。达到一血多用、节约用血、避免浪费的目的。既能提高治疗效果,又能有效避免输血引起的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减少输血传播病毒的危险,与全血输血相比优势明显[1]。我院回顾分析了2009年4月——2013年4月间41例需要大量输血产科患者的临床资料与输血情况,分析成分输血技术的临床应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4月——2013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41例需要大量输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年龄18~42岁,平均年龄(34.72±5.82)岁,血型:17例A型血,12例B型血,9例O型血,3例AB型血。输血原因:21例产后出血,20例剖宫产失血过多。所有患者年龄、血型、输血原因等一般资料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回顾分析研究对象的疾病类型、输血情况、临床治疗、并发症与一般资料。本组患者需要用到的成分血主要包括红细胞悬液、机采血小板、浓缩血小板与冰冻血浆。血制品单位为U,1U =200ml,1袋血小板=1个治疗量,血小板含量>2.5×1011。每袋125~200ml为保存24h的血液容量,每袋250~300ml为保存5d的血液容量,参照卫生部公布的公式计算成分输血的利用率[2]。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统计发现,患者输注了257U红细胞悬液,6070ml血浆,400U冷沉淀,52个机采血小板,应用成分输血后,患者病情控制良好,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出现,不同血型的成分输血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成分输血自上个世纪初开始开展,如今已经获得显著成效。通过各个国家医师的实践,成分输血技术的优势被更多人所认识,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临床研究认为,成分输血完全可以替代全血,根据患者病情针对性的进行使用。例如,对于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需要迅速补充血容量,输入红细胞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输入新鲜血浆、冷沉淀、浓缩血小板纠正止血和凝血障碍。而对于大手术或者严重创伤造成大量出血的患者,输血量往往受失血量的影响,对输注成分要求严格。目前,针对大量输血的标准临床上尚未得出统一定论,医院通常依照现行标准执行,即:需要输入血浆或血小板的患者;24h输血量=100%的血容量,3h内输血量=50%血容量,输入的红细胞混悬液>20U者。临床医师应当有机结合患者病情,熟练掌握输血指征,根据基本原则科学制定输血措施,合理选择输注成分,从而有效提高输血水平,充分利用血液资源,避免出现不必要输血。罗志红[3]的研究提出,相较于全血输血,成分输血优势在于:纯度高,效果好,安全可靠,能够起到一血多用的目的,減轻输血反应。而且,成分血的价格相对较低,临床中可以根据患者需要针对性的提供血液,有利于减少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此外,血站在加工血液时已经过滤掉了白细胞,这一举措能够尽可能的减少输血引起的并发症与不良反应,预防免疫反应出现,保证合理输血与安全输血[4]。本研究中,通过分析大量输血产科患者的成分输血应用情况,结果显示,患者输注了257U红细胞悬液,6070ml血浆,400U冷沉淀,52个机采血小板,应用成分输血后,患者病情控制良好,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出现,不同血型的成分输血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吴慰芳[4]报道一致。由此可见我院已经充分认识到成分输血的意义与优势,在临床实践中进行大力推广与应用。综上所述,大量输血患者进行输血时,临床医师应当明确输血适应证,充分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科学制定输血方案,合理选择输注成分,进而有效提高输血水平,充分利用血液资源,预防多种不良反应出现。通过本次研究,笔者认为:一个单位全血通过分离而成不同的成分血,进而输给各种需要不同的患者,既可以使血液得到充分利用,又遵循了临床中合理用药与科学输血的原则,可在减轻社会用血压力的同时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经济安全,操作方便,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朴英玉,申惠兰,金仙玉.成分输血临床应用调查与分析[J].山东医药,2010,19(04):269-270.
[2]秦爱敏.手术室中成分输血的护理和注意事项[A].中华护理学会第14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中册)[C].2010年.
[3]罗志红.2004-2008年湖南省临床用血情况和未来用血变化趋势分析[D].中南大学,2011年.
[4]吴慰芳,韩南火.成分输血在术中急性大出血及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51(04):80-82.
作者简介:邓湘辉,女,39岁,大专学历,湖南省衡山县妇幼保健院,主管检验师,主要从事检验工作。
关键词:成分输血技术;临床应用;合理用血
随着输血方式的发展创新,成分输血已经成为输血事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成分输血是指把血液中各种细胞成分、血浆、和血浆蛋白成分通过化学、物理方法加以分离、提纯,成分输血可以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针对性的补充血液成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输用。达到一血多用、节约用血、避免浪费的目的。既能提高治疗效果,又能有效避免输血引起的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减少输血传播病毒的危险,与全血输血相比优势明显[1]。我院回顾分析了2009年4月——2013年4月间41例需要大量输血产科患者的临床资料与输血情况,分析成分输血技术的临床应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4月——2013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41例需要大量输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年龄18~42岁,平均年龄(34.72±5.82)岁,血型:17例A型血,12例B型血,9例O型血,3例AB型血。输血原因:21例产后出血,20例剖宫产失血过多。所有患者年龄、血型、输血原因等一般资料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回顾分析研究对象的疾病类型、输血情况、临床治疗、并发症与一般资料。本组患者需要用到的成分血主要包括红细胞悬液、机采血小板、浓缩血小板与冰冻血浆。血制品单位为U,1U =200ml,1袋血小板=1个治疗量,血小板含量>2.5×1011。每袋125~200ml为保存24h的血液容量,每袋250~300ml为保存5d的血液容量,参照卫生部公布的公式计算成分输血的利用率[2]。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统计发现,患者输注了257U红细胞悬液,6070ml血浆,400U冷沉淀,52个机采血小板,应用成分输血后,患者病情控制良好,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出现,不同血型的成分输血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成分输血自上个世纪初开始开展,如今已经获得显著成效。通过各个国家医师的实践,成分输血技术的优势被更多人所认识,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临床研究认为,成分输血完全可以替代全血,根据患者病情针对性的进行使用。例如,对于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需要迅速补充血容量,输入红细胞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输入新鲜血浆、冷沉淀、浓缩血小板纠正止血和凝血障碍。而对于大手术或者严重创伤造成大量出血的患者,输血量往往受失血量的影响,对输注成分要求严格。目前,针对大量输血的标准临床上尚未得出统一定论,医院通常依照现行标准执行,即:需要输入血浆或血小板的患者;24h输血量=100%的血容量,3h内输血量=50%血容量,输入的红细胞混悬液>20U者。临床医师应当有机结合患者病情,熟练掌握输血指征,根据基本原则科学制定输血措施,合理选择输注成分,从而有效提高输血水平,充分利用血液资源,避免出现不必要输血。罗志红[3]的研究提出,相较于全血输血,成分输血优势在于:纯度高,效果好,安全可靠,能够起到一血多用的目的,減轻输血反应。而且,成分血的价格相对较低,临床中可以根据患者需要针对性的提供血液,有利于减少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此外,血站在加工血液时已经过滤掉了白细胞,这一举措能够尽可能的减少输血引起的并发症与不良反应,预防免疫反应出现,保证合理输血与安全输血[4]。本研究中,通过分析大量输血产科患者的成分输血应用情况,结果显示,患者输注了257U红细胞悬液,6070ml血浆,400U冷沉淀,52个机采血小板,应用成分输血后,患者病情控制良好,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出现,不同血型的成分输血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吴慰芳[4]报道一致。由此可见我院已经充分认识到成分输血的意义与优势,在临床实践中进行大力推广与应用。综上所述,大量输血患者进行输血时,临床医师应当明确输血适应证,充分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科学制定输血方案,合理选择输注成分,进而有效提高输血水平,充分利用血液资源,预防多种不良反应出现。通过本次研究,笔者认为:一个单位全血通过分离而成不同的成分血,进而输给各种需要不同的患者,既可以使血液得到充分利用,又遵循了临床中合理用药与科学输血的原则,可在减轻社会用血压力的同时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经济安全,操作方便,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朴英玉,申惠兰,金仙玉.成分输血临床应用调查与分析[J].山东医药,2010,19(04):269-270.
[2]秦爱敏.手术室中成分输血的护理和注意事项[A].中华护理学会第14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中册)[C].2010年.
[3]罗志红.2004-2008年湖南省临床用血情况和未来用血变化趋势分析[D].中南大学,2011年.
[4]吴慰芳,韩南火.成分输血在术中急性大出血及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51(04):80-82.
作者简介:邓湘辉,女,39岁,大专学历,湖南省衡山县妇幼保健院,主管检验师,主要从事检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