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追踪随访式健康教育在城镇社区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某社区的50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50例患者实施追踪随访式健康教育。观察和比较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50例患者经追踪随访式健康教育,其慢性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健康行为均明显优于干预前,干预前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追踪随访式健康教育对城市社区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有利于普及健康行为,实现疾病的防治,值得普及和应用。
关键词:追踪随访式;健康教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城市社区;防治
慢性疾病主要指病程相对较长,病因复杂的一种疾病,其对机体损害性较大,且存在治愈性差以及迁延性等特点[1]。目前,湖前社区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逐年上升,严重危害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因此在对社区患者实施药物治疗的过程中,还需要实施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加强对慢性疾病的防治[2-3]。我院对辖区内湖前社区的50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进行追踪随访式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理想。详细临床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湖前社区2013年7月份到2014年7月份的50例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27例男性患者以及23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为29岁到80岁,平均年龄为(55.4±3.1)岁。其中高血压患者有33例,冠心病患者有23例,脑血管患者有27例。
1.2 方法
对50例患者实施追踪随访、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三合一的干预方法,详细内容如下所示:
(1)追踪随访
对50例心脑血管慢性疾病患者实施网络化管理,构建相应的健康档案,并对资料实施信息化管理。由社区医师定期上门随访,对患者实施跟踪服务,并做好临床检查工作,从而掌握患者的病情。随访过程中要求确保连续性,社区医护人员还需要通过电话、网络等多种途径对患者的治疗进行督促。
(2)健康宣教
健康教育在实施之前,需要做好社区动员工作,从而通过社区资源对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进行强化,确保居民以及服务机构能够充分认识导致心脑血管类慢性疾病的危害性以及相关知识,从而实现居民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社区动员主要采取强化社区医护人员培训的方式,通过组织慢性病患者中的义务联络员,构建良好的医患联系等,构建社区健康教育网络。
健康宣教的主要方法如下:
①健康宣教诊断
为了明确健康宣教目标的知、信、行情况,从而确认健康宣教干预的具体目标,需要采用Green模式,并通过生物行为以及社会进行诊断。结合定性调查以及定量调查,并合理利用自制封闭式问卷、小组访谈等多种形式,对慢性疾病患者的知、信、行进行调查,充分结合现有资料获取相关信息。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了疾病情况、对心脑血管相关知识、危险因素行为,同时对患者健康的需求以及建议进行采纳。通过此次调查,确定患者客观以及主观上的健康需求。
②健康宣教的目标
通过健康宣教,让患者能够了解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行为危险因素,从而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了解自身不良健康行为的危险性,并通过指导患者改变不良健康行为,培养患者合理健康的生活行为。
③健康宣教的措施
结合个体与群体教育,开展相关讲座、热线咨询等活动,发放健康宣教手册,普及健康处方等,从而让患者了解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开展知识竞赛、同伴教育以及小组讲座等活动,提高患者对健康行为的认识,组织技能培训小组指导患者改善不良健康行为。
(3)健康促进
通过社区宣传,提高患者的健康信念,营造科学防治慢性疾病的社区氛围和环境,树立正确意识,培养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1.3 观察指标
对50例患者干预前后的慢性病防治知识以及健康行为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軟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采用卡方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处理,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 结果
如下表所示:
可见,干预后,50例患者的慢性疾病防治知晓率以及健康行为率明显比干预前更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健康教育作为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改变患者健康行为,提高患者健康意识的有效手段[4]。在社区慢性疾病的防治工作中,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在社区将健康教育工作从传播转变为以教育为主的内容,从而在确保提高患者卫生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有效树立了患者的健康意识,有效对患者的健康行为以及生活方式进行指导,实现健康教育的远期效果[5-6]。
此次研究中,我院对湖前社区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进行追踪随访式健康教育,结果显示干预后50例患者的慢性疾病防治知晓率以及健康行为率明显比干预前更高,这与杜晓林[7]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对城镇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实施追踪随访式健康教育,有利于普及疾病的相关知识,强化居民的健康意识,指导居民科学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实现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艳,李红.健康教育在老年慢性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12):102-103.
[2]郭建华,宁艳花.授权教育对老年人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干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21):4735-4736.
[3]万丽华.社区老年慢性病健康教育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23):97-98.
[4]邓秋兰,李小明,庞玲玲.护理干预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09):882-883
[5]任玉嘉,唐四元,郭果毅.社区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02):76-77.
[6]朱静娴,林梅.社区健康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J].社区医学杂志,2011,9(9):65-66.
[7]杜晓林.追踪随访式健康教育在城市社区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J].社区医学杂志,2011,9(17):109-110.
关键词:追踪随访式;健康教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城市社区;防治
慢性疾病主要指病程相对较长,病因复杂的一种疾病,其对机体损害性较大,且存在治愈性差以及迁延性等特点[1]。目前,湖前社区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逐年上升,严重危害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因此在对社区患者实施药物治疗的过程中,还需要实施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加强对慢性疾病的防治[2-3]。我院对辖区内湖前社区的50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进行追踪随访式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理想。详细临床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湖前社区2013年7月份到2014年7月份的50例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27例男性患者以及23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为29岁到80岁,平均年龄为(55.4±3.1)岁。其中高血压患者有33例,冠心病患者有23例,脑血管患者有27例。
1.2 方法
对50例患者实施追踪随访、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三合一的干预方法,详细内容如下所示:
(1)追踪随访
对50例心脑血管慢性疾病患者实施网络化管理,构建相应的健康档案,并对资料实施信息化管理。由社区医师定期上门随访,对患者实施跟踪服务,并做好临床检查工作,从而掌握患者的病情。随访过程中要求确保连续性,社区医护人员还需要通过电话、网络等多种途径对患者的治疗进行督促。
(2)健康宣教
健康教育在实施之前,需要做好社区动员工作,从而通过社区资源对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进行强化,确保居民以及服务机构能够充分认识导致心脑血管类慢性疾病的危害性以及相关知识,从而实现居民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社区动员主要采取强化社区医护人员培训的方式,通过组织慢性病患者中的义务联络员,构建良好的医患联系等,构建社区健康教育网络。
健康宣教的主要方法如下:
①健康宣教诊断
为了明确健康宣教目标的知、信、行情况,从而确认健康宣教干预的具体目标,需要采用Green模式,并通过生物行为以及社会进行诊断。结合定性调查以及定量调查,并合理利用自制封闭式问卷、小组访谈等多种形式,对慢性疾病患者的知、信、行进行调查,充分结合现有资料获取相关信息。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了疾病情况、对心脑血管相关知识、危险因素行为,同时对患者健康的需求以及建议进行采纳。通过此次调查,确定患者客观以及主观上的健康需求。
②健康宣教的目标
通过健康宣教,让患者能够了解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行为危险因素,从而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了解自身不良健康行为的危险性,并通过指导患者改变不良健康行为,培养患者合理健康的生活行为。
③健康宣教的措施
结合个体与群体教育,开展相关讲座、热线咨询等活动,发放健康宣教手册,普及健康处方等,从而让患者了解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开展知识竞赛、同伴教育以及小组讲座等活动,提高患者对健康行为的认识,组织技能培训小组指导患者改善不良健康行为。
(3)健康促进
通过社区宣传,提高患者的健康信念,营造科学防治慢性疾病的社区氛围和环境,树立正确意识,培养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1.3 观察指标
对50例患者干预前后的慢性病防治知识以及健康行为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軟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采用卡方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处理,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 结果
如下表所示:
可见,干预后,50例患者的慢性疾病防治知晓率以及健康行为率明显比干预前更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健康教育作为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改变患者健康行为,提高患者健康意识的有效手段[4]。在社区慢性疾病的防治工作中,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在社区将健康教育工作从传播转变为以教育为主的内容,从而在确保提高患者卫生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有效树立了患者的健康意识,有效对患者的健康行为以及生活方式进行指导,实现健康教育的远期效果[5-6]。
此次研究中,我院对湖前社区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进行追踪随访式健康教育,结果显示干预后50例患者的慢性疾病防治知晓率以及健康行为率明显比干预前更高,这与杜晓林[7]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对城镇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实施追踪随访式健康教育,有利于普及疾病的相关知识,强化居民的健康意识,指导居民科学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实现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艳,李红.健康教育在老年慢性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12):102-103.
[2]郭建华,宁艳花.授权教育对老年人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干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21):4735-4736.
[3]万丽华.社区老年慢性病健康教育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23):97-98.
[4]邓秋兰,李小明,庞玲玲.护理干预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09):882-883
[5]任玉嘉,唐四元,郭果毅.社区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02):76-77.
[6]朱静娴,林梅.社区健康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J].社区医学杂志,2011,9(9):65-66.
[7]杜晓林.追踪随访式健康教育在城市社区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J].社区医学杂志,2011,9(17):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