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直观 摆在面前 注重实践等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uis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采用加强直观,引导学生从所熟悉的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新概念;把问题具体化,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走出教室实践一下等做法,可有效地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的联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关键词】数学 现实生活 联系 应用意识
  无论从数学的产生还是从数学的发展来看,数学与现实生活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全目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在总体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由此可见,《标准》把数学应用教学提到了很高的地位,但据笔者调查,目前还有许多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力度不够,教师本身的应用意识不强,掌握的数学应用素材还很少,还在照本宣科地读题、算题、证题,还没有完全从“应试教育”中清醒过来。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因其日益公理化、形式化而被忽视,甚至被歪曲,以至于令学习者怀疑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数学,这不仅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动力,更不利于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下面几种做法把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加强直观教学,注意引导学生从所熟悉的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新概念
  
  心理学家指出,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半幼稚、半成熟,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他们虽然能独立地抽象一些问题,但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仍需感性材料的支持。在学习“数轴”这一一节时,我利用自制的温度计模型,结合学生平时已有的“零上温度、零度、零下温度”等实践经验,把竖放的温度计放平(零上温度放在学生观察时的右边),通过温度计的具体形象知道:正数、零和负数也可以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数轴的三要素,得出数轴的概念。而在这之前,学生认为“数与直线上的点对应”是不可思议的。这样把学生熟悉的事物与抽象概念密切联系起来,学生发现问题快,学得轻松,老师教得省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化。
  
  二、把问题具体化,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
  
  课本中的问题,我们应尽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把问题具体化,让学生动手做,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弄清知识的发生过程,这对发展学生的观察、比较综合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劳力调配”问题时,我先让学生准备18块小石子,让学生在桌上左边放5个,右边放3个,中间放10个,然后提出问题:把中间的10个如何分配到左右两边,才能使分配后左边的个数是右边的2倍?问题一提出,学生们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有的把石子摆弄来摆弄去地试试,有的不急于摆弄而是尝试用刚刚学过的方程解之,最后同学们都很认真地利用刚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顺利地解决了摆在面前的这个“分配石子”问题,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好处——既简捷明了又省时省力,达到了理论与现实的统一。
  
  三、走出教室,实践一下
  
  学完某部分知识后,七一堂课外实习课,即让学生走出教室,把所学的数学理论运用到生活和生产的实际,包括商品经济的实际中去,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学完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P49例3【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下)】后,我带领学生到课外实习了一下,让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原理,去测量学校伙房烟囱的高度,并让学生计算垒这个烟囱用多少块砖,花多少钱等,再如《代数》七年级上册(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义务教材)P139例2、P142第7、8、9题,我也是以实习作业的形式处理的,让学生到操场上具体地弄清“方向问题”,比如南偏西600到底指什么方向;实地走一走,看看P142第9题所说的这艘船到底在什么位置。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明白题目的意思,“方向问题”迎刃而解。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上面三种途径,引导学生把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实际,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激起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因为这样做可使学生们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知识有用,解数学问题有趣)。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归纳、类比、思考、探索、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锻炼了动手能力,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浅谈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
  何光春 龙 英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是新时期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课标》强调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教师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它。允许并倡导教师对教材给定的内容有其自身的理解,以使给定的内容不断地转化为“自己的课程”,实现对教材的创新和开发,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下面就如何进行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使数学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数学来源于日常生活与生产实际,最终服务于生活实践,学习数学的目的也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尽量使数学贴近生活,从生活需要出发,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生活当中,从而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自然而然对数学产生兴趣。
  如:学习“轴对称”时,因我校很快就要举行第27届校运会了,我班男生32人,女生25人,需要1人拿班牌,(要求入场排成四行,尽量用女生包围男生)请你设计一下学生队伍编排,看哪个同学设计最好,老师就采用他的设计。这样,从学生关注的实际问题入手,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极大的提高,创造良好的思维氛围。
  
  二、注重知识生成过程,达到消化形成自身素质
  数学概念的建立,定理、公式的总结过程,包含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对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数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的数学教材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的编写,这正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方法的探究、结论的推导、公式定理规律的归纳过程充分与学生一起分享,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线段垂直平分线”时,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要点,形成概念,得到三个要点:(1)垂直;(2)平分;(3)直线。要求学生把这三个要点记住,并用自己的语言把线段垂直平分线定义给出,看哪个最好!有四个学生得出:“垂直且平分线段的直线叫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此定义高度概括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内涵。语言精练准确,当场我就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这样,学生把知识消化为自身素质。
  
  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应变能力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也是评价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培养学生数学解题的发散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是教学创新教育的首要任务。
  应变就是思维的灵活性,有了这种灵活性,才能较好地举一反三,达到思维独特性的境界。对于出现的新问题,能不受思维运势的束缚,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如:一个多边形的所有内角与一个外角和为2300,试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引导学生:n边形的内角和为…?能有一个多边形内有和为2300。吗?学生…答:“不能”,为什么不能?学生…答“多了一个外角”,这个外角能求出来吗?再次调动学生思维…。从而把问题解决。
  总之,新课程中,教学观念的转变和课程观念的建立是首要的,教学不是教“教科书”,而是用“教科书”来教,教师在教学中站在课程标准的角度挖掘教材,把教学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结合起来,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
其他文献
[摘要]课程改革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新的矛盾。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避免和消除这些问题、矛盾的行之有效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问题对策数学课堂教学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市实施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改的全新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育生活,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
期刊
【摘要】“留守少年”(父母外出打工,自己独立生活或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或寄住在亲戚家的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缺少来自于父母的关爱与管教,相对于其他少年而言,身上集中了一些令社会、学校、家庭感到不安与担心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调研。关注、关爱“留守少年”,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社会、学校、家庭责无旁贷。  【关键词】留守少年 家庭 学校社会
期刊
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促进新一轮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实施。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2000年起全面起动,2001年6月,教育部公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9月,新课程进入国家级实验,标志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实验阶段。下面我就推动新课程改革的策略谈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一、树立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目标的素质教育新理念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全面贯
期刊
一、把课堂搬到教室外面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但并不是生活本身的摹本,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这对于以具体形象为主、生活经验匮乏的小学生来说,难以透彻地理解。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成学生看得见、摸得到、听得见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体验中理解感受,使知识、技能同步发展,相得益彰。  在教学“米、千克的认识”时,在课堂上我讲得唇焦舌燥,学生也听得十分认真,可是在做习题的时
期刊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老师上课教,课下批改作业;学生上课听,课下做作业,多少年来的一贯制,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是如何改进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特别是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其实数学教学的改革应包括作业批改的改革。因为批改作业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一、“全批全改”存在的问题    初中数学作业的批改方法多采用“全批全改”。目前随着数学改革的深入进行,以及时代
期刊
课堂提问作为一种教与学的双向交流活动,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活跃课堂气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注意到,课堂提问容易出现以下问题:一是过于简单,提出的可以用“是”或“不是”不假思索回答的问题;二是过于宽泛,提出的问题与主题无关;三是过难,或是学生提的问题让教师措手不及,或是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无从回答。  究其原因,课堂提问是具
期刊
所谓数形结合,就是在研究数学问题时,由数思形、以形思数、数形结合考虑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  数学研究的是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只是为了方便,人们才分别将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从现实世界中单独抽取出来进行研究,因而形成了代数与几何。但是,事物本身是同时兼备数与形两种属性的,当数学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然要将数形结合起来,充分地运用数形结合、数形转化的方法来解决各种数学问题,解析几何就数形结合的典范。
期刊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并着力去认识它、探索它的一种倾向,通常总带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学习兴趣是内部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是推动、激励学习的最有效的动力。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会全神贯注地学习,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去认识和解决数学问题,平时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有时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这无疑对数学的学习非常有利,会产生积极作用和收到优良的学习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善于激
期刊
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能够灵活自如地将英语运用在口头上、文字上表达思想,进行交际,要达到这个目的,除了做一些听说训练,还应进行读写训练,朗读训练是打好英语基础,提高交际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英语教学本身也是语言教学,所以朗读在其中的作用也不言而喻,在日常朗读教学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朗读前的准备工作    在朗
期刊
珠算乃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历史源远流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为数不少的中学生对珠算学习产生了片面认识,甚至有了厌烦情绪,如何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教学目标,成为珠算教学中探讨的重点。    一、讲好绪论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学习珠算时普遍存在的“算盘没有计算机先进,很快要被淘汰”这一片面认识,认真上好引导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