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少春:创始人的自我突破

来源 :创业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金蝶早期就有“黑马成长营”,规模肯定比现在大
  
  我从创业到现在对做企业有了些感悟。我认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有三个要点非常重要。
  第一个要点是人才。一个企业发展过程中,最大的制约因素往往就是人才。我常常跟同事开玩笑,金蝶到下班后资产就几乎变为零,因为员工都回家了,下班以后还要让员工想着公司的事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我们一定要为未来发展储备人才,一定要想到企业五年后会发展到哪个阶段、什么规模,从现在开始就要储备人才,等到五年后再考虑这个问题就晚了。许多创业者往往是埋头干活,不抬头看路,对未来思考只是概念性的,没有做过足够的战略规划,所以就没有为未来储备足够多的人才特别是干部。金蝶尽管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但如果这个问题处理得更好就不是现在的规模了,这也是我的经验和感悟。
  金蝶现在有9000多名员工,2010年就增加了5000名员工,属于高速扩张。我经常对下属讲:金蝶超过50%都是新员工,挑战其实非常大。因为我想清楚了,一定要为未来储备人才,所以招聘时胆子就变得特别大了。
  第二个要点是企业文化。一个庞大的组织,有上百人、几千人,甚至上万人,如何保证企业文化的一致性?这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企业文化是什么呢?它看不见,摸不着。当一个新员工来到公司,问某同事老板喜欢什么?同事告诉他老板喜欢喝红酒,于是他就投其所好准备红酒,这实际上就是企业文化。怎样能够让这种无形的文化变成有形?除了制度、流程以外,更重要的是领导以身作则,跟员工打成一片。领导者不仅要带团队,更要影响员工的心理。
  第三个要点是商业智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很多智慧,过去我们是学西方,企业从创业到规范化运作,再到精细化管理,每个阶段都可以学习很多知识。但是在中国的市场里,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西方的经验和智慧。“黑马成长营”非常好,可以让大家彼此借鉴商业智慧,如果金蝶早期就有“黑马成长营”,规模肯定比现在大。对创始人而言,有时候不是不想去做,而是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做,因为没有经历过类似的事情。“黑马成长营”给创业家们在科学发展过程中提供商业智慧,这方面做得非常好。
  金蝶靠开发财务软件起步,发展到今天的规模经历了两次转型。第一次转型是由财务软件公司向ERP公司转型,因为金蝶发现客户不仅有运营流程方面的需求,渐渐对战略、管理等方面也有了很高的需求。第二次转型是由ERP公司向服务型公司转型,或者说是向管理IT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这个转型现在还在进行之中。与此同时,金蝶非常重视研究并推广中国管理模式。中国管理模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万科表面上看组织结构非常分散,但总部对各地有强有力的管控手段,这就是一种模式,就是商业智慧。
  另外,创始人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思维模式的突破也很重要。很多中国企业家突破不了自己的思维瓶颈,公司不发展,不进步,不是别人不努力,而是自己的思维瓶颈没有打开。我过去在创业阶段非常独裁,但现在领导风格已经发生变化,我深深体会到创始人最重要的是把握住大方向,缔造一套成熟的管理体系,这样公司就会自然往前走。
  
  课堂问答
  
  提问1:现在的人才并非高薪就能挖到,创业企业怎样吸引好的人才?
  徐少春:创业公司规模小,要找人才确实不容易,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规划一个美好的未来,例如公司什么时候上市,未来能进入行业的前几名等等。用梦想不断去影响人才,很多年轻人都愿意投身其中。另外,评判人才也不仅仅是看学历,没有高学历未必不是人才。人才更重要的是看潜力,只要内心有强烈的成功欲望,再加上一个良好平台和成长环境,就可以造就出一个优秀的人才。
  提问2:您在创业过程中的不同时期是如何突破自己瓶颈的?
  徐少春:我是慢性子,做事情的时候是急性子,所以思维模式转变不是很容易的,一定要受过某种打击才行。比如公司处于存亡的关口,那时我认识到对人才激励的重要性,就是要制造危机感,迫使自己去转变。天天处在一种紧张状态是最好的,但这也有代价,代价就是未老先衰。
  提问3:从企业文化角度看,金蝶现在的风格是您自己的风格吗?
  徐少春:金蝶不完全是我的风格。你创办的企业一定有你的烙印,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新进入的员工会带来很多外来文化,这时就要进行企业文化的整合。此时创始人也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必须要把企业的核心利益放在首位。不管高管之间性格有什么差异,谁的想法对企业好就要支持谁。企业家要塑造企业的愿景和梦想,企业家是因为有梦想而存在的,所以这方面要占主导,否则整个企业就没有梦想。最伟大、最悠久的企业文化是领导人更换了好几代以后,企业的核心文化还在,这家企业也将成为最伟大的公司。
其他文献
创业是精英和草根人群之间的最大公约数,“许多人迷茫,许多人无助,试试《创业家》吧”,任志强的这条微博,引起了很大共鸣    年终联欢会酒意尚酣,《创业家》杂志的“策划大师”们一个接一个被副社长郭海峰叫到旁边的小屋——杂志的第二次团购活动两天后就要开始,我们能不能冲刺一把业界新高?  两个多月前,《创业家》刚刚和F团联手进行过一次为期一天的团购,1天时间团出3106套杂志。这个成绩,让发行总监樊博大
期刊
创业融资是件苦差事,尤其是早期的创业公司。    原因很简单,早期企业商业模式不明,投资人不敢贸然而动;更主要的原因是:大部分创业CEO们不谙融资之道,他们卖产品兴许是高手,却不一定知道如何出售自己企业的原始股票。于是,融资顾问应运而生,他们把创业企业包装起来,在投资人当中兜售;许多FA(nnancial Advisor)的本职是律师、会计师等,FA是顺手牵羊的私活,做成赚一笔,做不成也无妨。  
期刊
“3天7818份的订阅成绩已经很小错了。”拉手网CEO吴波总结说,如果一些细节考虑更伞面,《创业家》团购数量还可以轻易地酬2到3倍    “真的很可惜,我觉得《创业家》本来是一颗特别棒的宝石,但由于种种原因,这次团购的结果显示:你们被埋没了。”一见到《创业家》的记者,拉手网的CEO吴波就不无遗憾地说到,“我觉得稍微改进一下,这次团购的数量完全可以轻易地翻2到3倍。”  这是《创业家》杂志在2011
期刊
没有身份的“黑幼儿园”,门槛低,启动快,是草根创业的好选择,但是无法做大;而一板一眼,规范经营的高端幼儿园,成本虽高却可复制    “做幼儿园很不容易,有一次我的老师集体辞职了,差点坚持不下去。”  “走了几个人?”  “两个。”  “这也算集体?”  “是啊,因为加上我一共也就三个老师……”  林可是一个敢想敢做的人,在创建宝宝之家幼儿园之前只做过一年的小学老师,2004年她听到一个数据,200
期刊
在华尔街,必须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兀沦面对投资人还是投行,李涛都坚守住了他的这条信念,这背后是对华尔街规则的允分了解,还有所谓“气场”    河南人李涛,在西安做了两家公司:一个农业公司中国绿色农业(NYSE:CGA),一个信息技术公司联合信息(NASDAQ:KONE)。两年间,他先后把这两家公司送到美国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上了市。  李涛,高个子,光亮的额头,说话简短,总是用最少的字表达足够的意思。
期刊
12亿元投资,神州租车被绑到了联想控股的大船上。创始人陆正耀成了小股东。他早年做汽车服务,做uAA失败了,同时期的易车网、联拓等都已经上市。这次,陆正耀赌上了租车,成了小股东的他能成功吗?  1月20日下午,联想控股/子公司大家庭春节联欢会在北京大学百年大讲堂举行。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联想集团CEO杨元庆、联想投资总裁朱立南等联想系大佬悉数到场。联欢会上播放了一段拜年视频短片,其中一个镜头是:一
期刊
从驱动器进入LED产业,英飞特成为国内最牛的LED驱动器提供商;现在,它要挑战飞利浦和欧司朗,能成吗。    第一次见到华桂潮是在北京。在鸟巢附近酒店举行的一场高端财经论坛现场,台上演讲的是风口浪尖上的唐骏。同为演讲嘉宾的华桂潮却静静坐在会场门口、远离讲台的一把椅子上,上身笔直,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他瘦高,长脸,戴眼镜,走路规矩而笔挺。冷得有点酷,但透着书卷气。说话时有着典型的江浙文人的斯文,礼
期刊
兵法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同样,一个企业法律上的最高境界也是什么事都没有    问大家一个问题,李嘉诚的法律顾问是谁?  估计很多人都回答不知道。这是不是有点奇怪?按说李嘉诚这样的大企业家,他的律师名字也一定应该如雷贯耳啊。但偏偏不是这样,在网上,你也很少能看到李嘉诚律师的报道。  事实上,李嘉诚的律师在香港有一个很大的律师所,叫胡关李罗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里一位姓李的律师就是李嘉诚的常年
期刊
从2月开始,《创业家》“黑马”栏目新增加了“细分行业黑马”。我们每期将从lT、互联网、新能源、医疗、现代服务、设备制造等高成长领域中,发掘未被投资的细分行业冠军企业。这些细分冠军具有独特的技术和商业模式,他们不仅具备投资价值,也是中国商业的创新动力。找到他们,服务他们,是《创业家》肩负的使命。  本期“细分行业”聚焦于微博应用开发,涵盖了客户端、阅读工具、SNS游戏等微博热门应用。这些应用尽管大多
期刊
如果能够利用高利润产品去划分客户群,你就可能创造出更加令人振奋的商业机会    我们都知道,有些商品的售价甚至会低于成本,例如钢铁。但是,如果仔细搜罗,你也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商品,如书籍、SPA体验、创意、长途机票、培训服务等。其单个成本并不低,可是一旦大规模生产运作起来,单件成本就会逐步降低,最终的产品边际成本就会处于低位。在竞争白热化的市场中,不断扩大客户群必然是首当其冲的销售策略。然而,企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