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 目前钢琴教育的对象是涉及各个阶层、各个年龄、各种程度的广泛群体,面对不同的对象,教育方式方法、教育内容与要求也当有所区别。特别是青少年的钢琴教育得到大部分家长的青睐,家长们都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孩子学点特长,以便在将来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定优势。但大部分家长对钢琴的教育问题却知之甚少,本文主要阐述了目前我国钢琴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本人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钢琴教育现状 存在问题 创新思维
1. 我国钢琴教育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物质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进而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逐渐的各种乐器的学习热潮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成人也选择了学习钢琴,形成"钢琴热"现象。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注重孩子早期的音乐教育的同时,选择让其接触钢琴的家庭不在少数,继而产生了一支颇为壮观的琴童大军。
2、 我国钢琴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 学习目的功利性
在我所接触的学生中,学习钢琴的目的多种多样,但是以考级为目的要占多数。产生这种功利性的目的要归于两个方面原因:一是家长对钢琴知之甚少。许多家长甚至认为钢琴达到十级就学到顶峰了,殊不知音乐的学习、一门乐器的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完善提高的漫长道路;二是家长之间的攀比心理。许多家长认为孩子拿到了十级证书就处于竞争优势,把考级作为钢琴演奏水平的唯一标准。在这种功利性的目的下学习钢琴使得学生曲目学习范围缩小,许多学生把考级曲目视为学习钢琴的全部内容,为了追求高级别,盲目跳级,甚至为了通过考级,花一年的时间只练习四首考级曲目而忽略钢琴基础的训练。这种单一曲目的学习,不仅造成学生视奏能力差,更使得学生接触的音乐风格、音乐类型甚少,忽视了音乐的艺术性,忽略对钢琴音乐的全面学习与发展的教学。
2.2 教学方式单一性
目前我国钢琴教育多采用传统的一对一授课方式,这种授课方式对于"钢琴童军"来说略显枯燥,趣味性不强。在业余钢琴学习中,有很多学生因为学琴兴趣的消失,而对学习有抵触情绪。
2.3 教学内容的封闭性
我国现在的钢琴教育大多是把钢琴与其他乐器孤立开来,忽视了钢琴与其他乐器的联系,不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钢琴曲目。比如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中贯穿了小提琴、大提琴、小号、鼓等许多乐器声音,如果学生对这些乐器声音不熟悉,那就不能更好地体会弹奏及触键的感觉。
3、 钢琴教育之我见
基于以上各种原因,往往造成学生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当孩子们抱着对音乐美好的憧憬走上学琴之路时,等待她们的是乏味的技巧练习,父母、老师地逼迫和考级的巨大压力。这样学习钢琴的过程往往造成了学习的半途而废,使他们美好的理想化为泡影。如何改变钢琴教学的现状,让钢琴教育成为美育教育的重要补充部分,让孩子是在弹音乐而不是弹音符,我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
3.1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创新性思维。
传统的钢琴课堂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以培养学生掌握教材内容为主要目标,教师按教材传授已有的知识,学生按规定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模式主要是靠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模仿为主。这种方法忽视了对学生发现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单一僵化的教学观念和模式,已经严重压抑和阻碍了学生的自主意识、个性发展、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新素质,从而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优化钢琴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根本,钢琴教师首先要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习惯,放弃以自我为中心等权威意识,将培养创新思维的教育落实到日常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信,促使学生发现自我,超越自我,全身心地投入到钢琴演奏中去,培养学生弹奏时从容自信的心态,让学生处于一种最放松自然的状态,从而在弹奏中获得创新意识的动力,为钢琴教学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3.2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发挥学生的音乐表现个性。
学生有了良好的听觉能力,才能辨别音乐的好与坏,美与丑,促使学生根据自己新的思维方式表达音乐的内涵,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更好的表现音乐。培养良好的听力,用耳朵来鉴别不同音乐家不同作品的风格,在这个聆听过程中,教师应当提醒学生不是简单地听音乐,而是在听的同时去分析演奏者处理作曲家的作品有哪些独到之处,对同一首作品要尽可能多找几个不同的演奏版本来听,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演奏家之间对同一首音乐作品在理解和创造上不同的个性和特点,形成自己的判断标准和审美趣味。教师要和学生共同讨论在聆听音乐上的感受与共识,使学生通过这种讨论式教学法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
3.3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激发其音乐想象力。
在钢琴教学中常有一些乐句要自由处理,对此,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想象,放手先让他们根据问题的要求展开各自的想象,大胆尝试进行音乐二度创作,鼓励学生完成多种不同乐句的创作练习,再通过演奏、分析,让学生比较优劣,确定更为合适和较为合适的答案。这样,就会使学生逐步学到思维的方法,进而逐步提高发散思维的能力,从而使自己的思维方式得到创新。
综上所述,当前钢琴教育的对象是涉及各个阶层、各个年龄、各种程度的广泛群体,面对不同的对象,教育方式方法、教育内容与要求也当有所区别。对于青少年,要从素质教育的目的出发,重视学生对音乐美感的体会中国古琴弹奏常说"操琴",操包含操练、操作、操纵,内含练习、实践、控制等多重意义。同时钢琴学生自身应当树立良好的心态,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体会音乐美感,所谓习琴有道、身依心之,只有这样才能使钢琴学习持久均衡,层层高升。
参考文献:
1、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J)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李妲娜 修海林 尹爱青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G)上海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钢琴教育现状 存在问题 创新思维
1. 我国钢琴教育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物质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进而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逐渐的各种乐器的学习热潮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成人也选择了学习钢琴,形成"钢琴热"现象。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注重孩子早期的音乐教育的同时,选择让其接触钢琴的家庭不在少数,继而产生了一支颇为壮观的琴童大军。
2、 我国钢琴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 学习目的功利性
在我所接触的学生中,学习钢琴的目的多种多样,但是以考级为目的要占多数。产生这种功利性的目的要归于两个方面原因:一是家长对钢琴知之甚少。许多家长甚至认为钢琴达到十级就学到顶峰了,殊不知音乐的学习、一门乐器的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完善提高的漫长道路;二是家长之间的攀比心理。许多家长认为孩子拿到了十级证书就处于竞争优势,把考级作为钢琴演奏水平的唯一标准。在这种功利性的目的下学习钢琴使得学生曲目学习范围缩小,许多学生把考级曲目视为学习钢琴的全部内容,为了追求高级别,盲目跳级,甚至为了通过考级,花一年的时间只练习四首考级曲目而忽略钢琴基础的训练。这种单一曲目的学习,不仅造成学生视奏能力差,更使得学生接触的音乐风格、音乐类型甚少,忽视了音乐的艺术性,忽略对钢琴音乐的全面学习与发展的教学。
2.2 教学方式单一性
目前我国钢琴教育多采用传统的一对一授课方式,这种授课方式对于"钢琴童军"来说略显枯燥,趣味性不强。在业余钢琴学习中,有很多学生因为学琴兴趣的消失,而对学习有抵触情绪。
2.3 教学内容的封闭性
我国现在的钢琴教育大多是把钢琴与其他乐器孤立开来,忽视了钢琴与其他乐器的联系,不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钢琴曲目。比如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中贯穿了小提琴、大提琴、小号、鼓等许多乐器声音,如果学生对这些乐器声音不熟悉,那就不能更好地体会弹奏及触键的感觉。
3、 钢琴教育之我见
基于以上各种原因,往往造成学生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当孩子们抱着对音乐美好的憧憬走上学琴之路时,等待她们的是乏味的技巧练习,父母、老师地逼迫和考级的巨大压力。这样学习钢琴的过程往往造成了学习的半途而废,使他们美好的理想化为泡影。如何改变钢琴教学的现状,让钢琴教育成为美育教育的重要补充部分,让孩子是在弹音乐而不是弹音符,我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
3.1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创新性思维。
传统的钢琴课堂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以培养学生掌握教材内容为主要目标,教师按教材传授已有的知识,学生按规定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模式主要是靠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模仿为主。这种方法忽视了对学生发现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单一僵化的教学观念和模式,已经严重压抑和阻碍了学生的自主意识、个性发展、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新素质,从而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优化钢琴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根本,钢琴教师首先要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习惯,放弃以自我为中心等权威意识,将培养创新思维的教育落实到日常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信,促使学生发现自我,超越自我,全身心地投入到钢琴演奏中去,培养学生弹奏时从容自信的心态,让学生处于一种最放松自然的状态,从而在弹奏中获得创新意识的动力,为钢琴教学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3.2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发挥学生的音乐表现个性。
学生有了良好的听觉能力,才能辨别音乐的好与坏,美与丑,促使学生根据自己新的思维方式表达音乐的内涵,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更好的表现音乐。培养良好的听力,用耳朵来鉴别不同音乐家不同作品的风格,在这个聆听过程中,教师应当提醒学生不是简单地听音乐,而是在听的同时去分析演奏者处理作曲家的作品有哪些独到之处,对同一首作品要尽可能多找几个不同的演奏版本来听,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演奏家之间对同一首音乐作品在理解和创造上不同的个性和特点,形成自己的判断标准和审美趣味。教师要和学生共同讨论在聆听音乐上的感受与共识,使学生通过这种讨论式教学法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
3.3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激发其音乐想象力。
在钢琴教学中常有一些乐句要自由处理,对此,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想象,放手先让他们根据问题的要求展开各自的想象,大胆尝试进行音乐二度创作,鼓励学生完成多种不同乐句的创作练习,再通过演奏、分析,让学生比较优劣,确定更为合适和较为合适的答案。这样,就会使学生逐步学到思维的方法,进而逐步提高发散思维的能力,从而使自己的思维方式得到创新。
综上所述,当前钢琴教育的对象是涉及各个阶层、各个年龄、各种程度的广泛群体,面对不同的对象,教育方式方法、教育内容与要求也当有所区别。对于青少年,要从素质教育的目的出发,重视学生对音乐美感的体会中国古琴弹奏常说"操琴",操包含操练、操作、操纵,内含练习、实践、控制等多重意义。同时钢琴学生自身应当树立良好的心态,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体会音乐美感,所谓习琴有道、身依心之,只有这样才能使钢琴学习持久均衡,层层高升。
参考文献:
1、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J)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李妲娜 修海林 尹爱青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G)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