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昆德拉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对于一切我们曾经试图寻找或正在寻找的东西, 我们一无所知。如同我仍不知道我不断寻找的能让我愿意放弃一切都想要完成的事情是什么,因为无知,所以上帝发笑。人性很多时候本就如此,那么,我们本该怎样生活的就怎样生活吧。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非抓住不可的,而我们唯一想抓住的也只是一些不甘而已。
“人们回忆起的过去没有时间。也不可能像重读一本书或重看一部电影一样去重温爱情。”米兰·昆德拉向来以耐人寻味的文字来述说一些事情,而且越来越以哲学的层面来阐述一些问题。昆德拉的最近一部作品《无知》是被法国读书界称为“遗忘三部曲”的最后一本(之前两本分别是《慢》《身份》)。
昆德拉以流亡法国二十几年的伊莱娜和好友茜尔薇关于“大回归”的对话作为全书的开场,伊莱娜迫切希望的“大回归”。而《奥德赛》中的尤利西斯亦贯穿其中,使因特洛伊战争一去十年的尤利西斯与之对照。“在异乡的安乐生活与充满冒险的回归这两者之间,他选择的是回归。他舍弃了对未知(冒险)的激情探索而选择了对已知(回归)的赞颂。较之无限(因为冒险永远都不想结束),他宁要有限(因为回归是与生命之有限性的一种妥协)。”
一直想着回国的伊莱娜在回国之后和老友聚会时,发现很多事情并不是她想象中的那样。二十几年的时间给所有人罩上了一层隔阂。虽然表面上大家看上去还是那么的热情,但是在相互交流的时候却发现所有的话语已经没有主题,老友企图用一种轻松的方式将分离的这二十几年凭空抹去。尽管故乡的人还记得她,但这也只是记得。这时昆德拉用种种形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各个人物当时的困惑和不知所措,并且以时间和空间的不断穿插,把另一个主角约瑟夫引入这个故事。
伊莱娜和约瑟夫时隔二十几年之后回到祖国捷克,他们在布拉格机场巧遇,他们回忆起过去曾有过的未能发展成为爱情的短暂的相处。然而理想和现实的落差使一直向往“大回归”的他们迷惘、痛苦和忧伤,摆在眼前的现实使他们曾被中断的故事仍然无法延续下去。他们无法使自己合二为一,他们无法把过去的自己融入到现在的自己中,又或者是他们无法把现在的自己与过去的自己结合起来。于是,他们陷入在“大回归”的怀旧情绪中,然后慢慢失望。
现已定居法国的昆德拉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的布尔诺,同样有流亡经历的他以《无知》为题是对人生的一种思考,作品的哲思倾向越来越明显。尽管昆德拉多次明确表示他“是小说家,仅仅是小说家”。小说中的思考,近乎哲学范畴。对死亡的思考,死亡对于一个人来说失去的是什么?少年和成人对死亡的理解。死亡对于一个少年来说,被夺去的不仅仅是生命,还有未来。未来是一种遥不可及、抽象虚幻的东西,一个少年是不会真正相信的。同样,就记忆而言。当两个人的记忆相联系在一起时,就有可能产生相互的误解。首先因为记忆能力因人而异,还因为他们对于对方的重要性不一样。人和人的相遇已经建立在不公正、不平等之上了,因为这个基础是由双方的感觉所决定的。昆德拉巧妙地用命运的说法解释了“碰巧路过××”,认为这个就是所谓的命运。而对于爱情和婚姻的思考,书中伊莱娜的两次婚姻都使她摆脱了难以承受的困境。但是她从来没有挑选过任何一个男人,总是被人挑选,只不过是抓住了伸出的一只手。一直把感恩当作自己的第一美德,她曾经真心诚意地献身给丈夫。但孰不知感恩不只是软弱、依赖的代名词,而且爱情是不应该带任何感恩色彩的。
人总是在过去和现在之间徘徊,认为过去的比现在的如何如何之差,对于过去的一切弃之不谈。不断地用歪曲、伪造的方式,企图将先前所有的记忆丢进大火,一烧了之。或者,认为过去的比现在的如何如何之好,用所认为的过去的种种美好将现状贬得一文不值。希望回到过去,希望一切的一切都没有发生,希望自己还是原来的那个自己。然而一切萦绕心中的过去都是建立在记忆之上,虽然它所保存的只是一部分,但是已经超越了我们的意志和兴趣。过去的原样已不复存在,还原是不可能的。而我们的现状是,活在这个世上是没多少人能感到很幸福,或多或少总会有忧伤的时候。学会向前看,用罗素的幸福方式寄予希望!
“人们回忆起的过去没有时间。也不可能像重读一本书或重看一部电影一样去重温爱情。”米兰·昆德拉向来以耐人寻味的文字来述说一些事情,而且越来越以哲学的层面来阐述一些问题。昆德拉的最近一部作品《无知》是被法国读书界称为“遗忘三部曲”的最后一本(之前两本分别是《慢》《身份》)。
昆德拉以流亡法国二十几年的伊莱娜和好友茜尔薇关于“大回归”的对话作为全书的开场,伊莱娜迫切希望的“大回归”。而《奥德赛》中的尤利西斯亦贯穿其中,使因特洛伊战争一去十年的尤利西斯与之对照。“在异乡的安乐生活与充满冒险的回归这两者之间,他选择的是回归。他舍弃了对未知(冒险)的激情探索而选择了对已知(回归)的赞颂。较之无限(因为冒险永远都不想结束),他宁要有限(因为回归是与生命之有限性的一种妥协)。”
一直想着回国的伊莱娜在回国之后和老友聚会时,发现很多事情并不是她想象中的那样。二十几年的时间给所有人罩上了一层隔阂。虽然表面上大家看上去还是那么的热情,但是在相互交流的时候却发现所有的话语已经没有主题,老友企图用一种轻松的方式将分离的这二十几年凭空抹去。尽管故乡的人还记得她,但这也只是记得。这时昆德拉用种种形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各个人物当时的困惑和不知所措,并且以时间和空间的不断穿插,把另一个主角约瑟夫引入这个故事。
伊莱娜和约瑟夫时隔二十几年之后回到祖国捷克,他们在布拉格机场巧遇,他们回忆起过去曾有过的未能发展成为爱情的短暂的相处。然而理想和现实的落差使一直向往“大回归”的他们迷惘、痛苦和忧伤,摆在眼前的现实使他们曾被中断的故事仍然无法延续下去。他们无法使自己合二为一,他们无法把过去的自己融入到现在的自己中,又或者是他们无法把现在的自己与过去的自己结合起来。于是,他们陷入在“大回归”的怀旧情绪中,然后慢慢失望。
现已定居法国的昆德拉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的布尔诺,同样有流亡经历的他以《无知》为题是对人生的一种思考,作品的哲思倾向越来越明显。尽管昆德拉多次明确表示他“是小说家,仅仅是小说家”。小说中的思考,近乎哲学范畴。对死亡的思考,死亡对于一个人来说失去的是什么?少年和成人对死亡的理解。死亡对于一个少年来说,被夺去的不仅仅是生命,还有未来。未来是一种遥不可及、抽象虚幻的东西,一个少年是不会真正相信的。同样,就记忆而言。当两个人的记忆相联系在一起时,就有可能产生相互的误解。首先因为记忆能力因人而异,还因为他们对于对方的重要性不一样。人和人的相遇已经建立在不公正、不平等之上了,因为这个基础是由双方的感觉所决定的。昆德拉巧妙地用命运的说法解释了“碰巧路过××”,认为这个就是所谓的命运。而对于爱情和婚姻的思考,书中伊莱娜的两次婚姻都使她摆脱了难以承受的困境。但是她从来没有挑选过任何一个男人,总是被人挑选,只不过是抓住了伸出的一只手。一直把感恩当作自己的第一美德,她曾经真心诚意地献身给丈夫。但孰不知感恩不只是软弱、依赖的代名词,而且爱情是不应该带任何感恩色彩的。
人总是在过去和现在之间徘徊,认为过去的比现在的如何如何之差,对于过去的一切弃之不谈。不断地用歪曲、伪造的方式,企图将先前所有的记忆丢进大火,一烧了之。或者,认为过去的比现在的如何如何之好,用所认为的过去的种种美好将现状贬得一文不值。希望回到过去,希望一切的一切都没有发生,希望自己还是原来的那个自己。然而一切萦绕心中的过去都是建立在记忆之上,虽然它所保存的只是一部分,但是已经超越了我们的意志和兴趣。过去的原样已不复存在,还原是不可能的。而我们的现状是,活在这个世上是没多少人能感到很幸福,或多或少总会有忧伤的时候。学会向前看,用罗素的幸福方式寄予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