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我们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创设有利条件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从而提高识字效率。我在使用人教版实验教材的识字教学实践中,采用新的识字方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努力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但容易分散,况且单纯的识字枯燥无味,学生往往缺乏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必须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从教学需要出发,依据识字内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表演、绘画、音乐、挂图等),帮助并促进学生识字。如教“踢”、“拍”等字时,可让学生做做这些动作,体会这些字的部首与意思的关系,从而记住这些字的字形。还可以结合儿歌激发学生对识字的浓厚兴趣。如第三册《语文园地四》中“有水把茶泡,有饭能吃饱。有足快快跑,有手轻轻抱。有农穿长袍,有火放鞭炮。”“泡、饱、跑、抱、袍、炮”用儿歌来认识这六个字,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趣味性,学生很好地掌握了生字的音、形、义。
二、引导学生灵活掌握多种识字方法
1、归类识字法
从汉字的构字来看,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几种。我们老师如果能帮助学生进行适当的归类,既有利于提高识记效果,又可以促进学生举一反三,扩大识字的范围。如教学“柏、枝、材”等形声字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些字的共同点:“这些字都带有‘木’,都跟树木有关。”同时,进行拓展,引导学生想一想还认识那些带有“木”字旁的字,并进行交流。
2、故事识字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去揭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和音、形、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段小故事。如:教“会”字时,我边讲故事边写笔画:“一个人在云上走,原来他会气功。”
3、猜谜识字法
把生字编成谜语,让学生在猜字谜中学习生字,既识记了字音、字形,又理解了字义,同时锻炼了思维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一举多得。如:“六十天——朋”、“一口咬断牛尾巴——告”。
4、儿歌识字法
教学中,我把一个个枯燥乏味的汉字编成儿歌,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如:合手拿,人门闪,土里埋等。鼓励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进行自主识字和创造性识字。如记忆“喝”和“渴”时,学生就能自编儿歌:“口渴要喝水,‘渴’是三点水;‘喝’是口字旁,喝水要用嘴。”
5、多媒体识字法
课件形象、生动、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文字学习的兴趣。我通过课件引导学生乐学、善学、学活。学生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识字软件观看生字的笔画、笔顺等,同时跟随教学软件进行昕、说、读、写的训练。如教生字“升”时,计算机生动地演示上升过程,学生更容易记住字形与字义。
6、拆字识字法
“聪明”的“聪”字笔画比较多,学生刚接触汉字,对笔画多的字有畏难情绪,觉得它不容易掌握。此时教师这样对学生说:“要想做聪明的孩子就得用耳(耳)听;嘴(口)上说,心(心)里想。”只说了一遍学生就把这个字记得牢牢的了,教学效果很好。
三、分享识字的乐趣可以巩固识字效果
1、主动找小朋友做游戏
教学中我将所学合体字依据结构分成两部分,写在卡片上,分发给内外两圈的同学。然后让两圈同学分别亮出卡片,逆方向奔跑,当跑到能与自己组成新字的同学面前就停下来,跳出游戏圈,齐读新字,并组词。比比谁先找到自己的朋友。
2、建立“错字”医务所
我们都知道,在识字过程中,学生写错字是难以避免的,教师找出了学生易错的字,写在黑板上。并请小学生当医生,找出这些“字”娃娃的病症,把他们的“病”治好。当“小医生们”擦去多余的笔画,补上缺少的部分,或将部位不对的部分改正过来时,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色。
此外,我还在每节课的复习阶段,经常开展“比一比”、“错字大王”等竞赛活动,使儿童集中注意力,开开心心地参加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智力潜能,他们的识字效果也得到了巩固。
四、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识字
学生的学习有三个领域——课堂、家庭、社会。可见,只是指望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在课外生活中识字。是一种重要的识字方法,它是课堂识字的补充与扩展。我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把生活当成他们识字的大课堂。鼓励他们多留意生活实际,如认商店里各种商品的名称、食品包装袋和报刊杂志上的字等,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就请教别人或查字典。做生活的有心人,让生活教会自己更多的汉字。比如,提示学生注意识记电视中的说话字幕,这是一种很好的识字途径.我邻居家有个不到五岁的孩子,有一次他拿着报子指着上面的字读者“温总理——”,我们都很惊讶,问他你怎么认识这些字的,他说是从电视里认识的。后来经过检测,发现他认识了许多字,大多是从电视里的字幕上认识的。试想,一个四、五岁的幼儿尚且能从电视上认识这么多字,何况是那些具有较强学习能力的学生呢?
此外,我还要求学生把课外认识的字收集到自己的《日积月累本》上,定期在班上交流、展示,比一比看谁的课外识字量大、识字渠道广、学习积极性高,并评选“识字大王”,给他发个大红花或者全班同学给他唱一首歌以示表扬。这既增加了识字量,也培养了学生社会实践动手动脑的能力。
总的说来,识字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要以学生为主,创设多种趣味性的手段帮助学生识字,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学习,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轻松步入“识字乐园”,不断提高识字效率。
一、努力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但容易分散,况且单纯的识字枯燥无味,学生往往缺乏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必须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从教学需要出发,依据识字内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表演、绘画、音乐、挂图等),帮助并促进学生识字。如教“踢”、“拍”等字时,可让学生做做这些动作,体会这些字的部首与意思的关系,从而记住这些字的字形。还可以结合儿歌激发学生对识字的浓厚兴趣。如第三册《语文园地四》中“有水把茶泡,有饭能吃饱。有足快快跑,有手轻轻抱。有农穿长袍,有火放鞭炮。”“泡、饱、跑、抱、袍、炮”用儿歌来认识这六个字,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趣味性,学生很好地掌握了生字的音、形、义。
二、引导学生灵活掌握多种识字方法
1、归类识字法
从汉字的构字来看,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几种。我们老师如果能帮助学生进行适当的归类,既有利于提高识记效果,又可以促进学生举一反三,扩大识字的范围。如教学“柏、枝、材”等形声字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些字的共同点:“这些字都带有‘木’,都跟树木有关。”同时,进行拓展,引导学生想一想还认识那些带有“木”字旁的字,并进行交流。
2、故事识字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去揭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和音、形、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段小故事。如:教“会”字时,我边讲故事边写笔画:“一个人在云上走,原来他会气功。”
3、猜谜识字法
把生字编成谜语,让学生在猜字谜中学习生字,既识记了字音、字形,又理解了字义,同时锻炼了思维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一举多得。如:“六十天——朋”、“一口咬断牛尾巴——告”。
4、儿歌识字法
教学中,我把一个个枯燥乏味的汉字编成儿歌,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如:合手拿,人门闪,土里埋等。鼓励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进行自主识字和创造性识字。如记忆“喝”和“渴”时,学生就能自编儿歌:“口渴要喝水,‘渴’是三点水;‘喝’是口字旁,喝水要用嘴。”
5、多媒体识字法
课件形象、生动、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文字学习的兴趣。我通过课件引导学生乐学、善学、学活。学生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识字软件观看生字的笔画、笔顺等,同时跟随教学软件进行昕、说、读、写的训练。如教生字“升”时,计算机生动地演示上升过程,学生更容易记住字形与字义。
6、拆字识字法
“聪明”的“聪”字笔画比较多,学生刚接触汉字,对笔画多的字有畏难情绪,觉得它不容易掌握。此时教师这样对学生说:“要想做聪明的孩子就得用耳(耳)听;嘴(口)上说,心(心)里想。”只说了一遍学生就把这个字记得牢牢的了,教学效果很好。
三、分享识字的乐趣可以巩固识字效果
1、主动找小朋友做游戏
教学中我将所学合体字依据结构分成两部分,写在卡片上,分发给内外两圈的同学。然后让两圈同学分别亮出卡片,逆方向奔跑,当跑到能与自己组成新字的同学面前就停下来,跳出游戏圈,齐读新字,并组词。比比谁先找到自己的朋友。
2、建立“错字”医务所
我们都知道,在识字过程中,学生写错字是难以避免的,教师找出了学生易错的字,写在黑板上。并请小学生当医生,找出这些“字”娃娃的病症,把他们的“病”治好。当“小医生们”擦去多余的笔画,补上缺少的部分,或将部位不对的部分改正过来时,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色。
此外,我还在每节课的复习阶段,经常开展“比一比”、“错字大王”等竞赛活动,使儿童集中注意力,开开心心地参加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智力潜能,他们的识字效果也得到了巩固。
四、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识字
学生的学习有三个领域——课堂、家庭、社会。可见,只是指望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在课外生活中识字。是一种重要的识字方法,它是课堂识字的补充与扩展。我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把生活当成他们识字的大课堂。鼓励他们多留意生活实际,如认商店里各种商品的名称、食品包装袋和报刊杂志上的字等,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就请教别人或查字典。做生活的有心人,让生活教会自己更多的汉字。比如,提示学生注意识记电视中的说话字幕,这是一种很好的识字途径.我邻居家有个不到五岁的孩子,有一次他拿着报子指着上面的字读者“温总理——”,我们都很惊讶,问他你怎么认识这些字的,他说是从电视里认识的。后来经过检测,发现他认识了许多字,大多是从电视里的字幕上认识的。试想,一个四、五岁的幼儿尚且能从电视上认识这么多字,何况是那些具有较强学习能力的学生呢?
此外,我还要求学生把课外认识的字收集到自己的《日积月累本》上,定期在班上交流、展示,比一比看谁的课外识字量大、识字渠道广、学习积极性高,并评选“识字大王”,给他发个大红花或者全班同学给他唱一首歌以示表扬。这既增加了识字量,也培养了学生社会实践动手动脑的能力。
总的说来,识字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要以学生为主,创设多种趣味性的手段帮助学生识字,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学习,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轻松步入“识字乐园”,不断提高识字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