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科院光电研究院导航技术研究室副主任徐颖是研究院建院以来最年轻的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担任多个SCI/EI检索杂志审稿专家和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并荣获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第二届“启明星”优秀人才奖,入选首期遥感青年科技人才创新资助计划。
2016年,一段“中科院女科学家科普北斗导航系统”的视频走红网络,而后,女科学家徐颖被媒体冠以“军工女学霸”“北斗女神”等称号,成为科普红人,连《人民日报》都发文表示:科普需要更多的“徐颖”。
1983年出生在四川的徐颖,在高中期间,理科成绩十分优秀的她就有了“未来有可能当个物理学家或者是科学家”的志向。
2009年,徐颖博士毕业,最终选择留在中国科学院做一名科学家。作为导航部的三名副主任之一,徐颖主要负责接收机、信号体制等技术方面的工作,同时主抓一些科研项目,她个人承担的项目总经费一度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
天天泡在实验室里,徐颖常常工作到凌晨,睡办公室也是常有的事。面对一大堆数据与程序,徐颖也会觉得枯燥,但她认为,这个行业本身就是这样,一定是一段时间的寂寞和耕耘后,你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她也是中科院光电研究院建院以来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目前,徐颖每届大约带一名硕士生和一名博士生,她已经记不清具体带过多少学生了。“严格但不严肃的老师”,这是徐颖的学生们对这位“80后”老师的评价。
在后来的工作中,她发现大家对北斗系统存在很多误区,这讓她意识到,横贯在科研工作者和普通人之间的那道屏障必须被打开,哪怕是一项已经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的技术。
2016年5月,徐颖应邀参加中科院举办的SELF格致论道公益讲坛。她以《来自星星的灯塔》为题,就自己参与研发的北斗系统作了演讲。
她拿《鲁滨孙漂流记》举起例子。“假设一个人漂流到孤岛上,如果选择GPS,他只能知道自己在什么位置,无法通知别人来救援。如果用的是北斗,他既可以知道自己在哪,还能把位置发送到方圆几十、几百甚至上千公里之外。”这场演讲让知识丰富、年轻美丽的她迅速走红网络。之后,她拥有除了科学家、老师之外的第三个身份——科普践行人。
在该公益讲坛上,徐颖澄清了“北斗系统被清华女生破解送给美国”的谣言。她用戏谑的语气调侃:“如果想破解军码系统,我们可能建议一些更简单的方式,那就是造时空穿越机穿越回到北斗军码设计的时候,在旁边偷听好了。”
2017年,在少年微星创客特训营上,来自全国31所学校的几十名中小学生接受为期一周的卫星专业培训、卫星套件拼装等活动,徐颖在活动中给孩子们普及了关于北斗当导航系统方面的有趣常识。同年,在由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科学院共同主办的《机智过人》节目中,徐颖又与现场的嘉宾、参与者一起讨论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
正是徐颖参加过这些以科技普及为目的的活动,让她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但她对于外界给她的“北斗女神”的称号并不认同。她更愿意被看作一名科研工作者,或者叫她“青年科研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