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需要空白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i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白”是画家在创作时常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它往往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表达的是“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之美。绘画中有“留白”,书法中有“飞白”,音乐中有“余音”,它们都可展现无穷意味,传达无尽美感。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同样,课堂上巧设“空白”,不仅可使学生消除心理疲劳,提高注意力,同时能给学生留下自主思维的空间和知识内化的机会。
   空白,要依托教材,但却不能局限于教材,甚至可以超越教材。要树立以人为本、以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感受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不管是诗还是画,都不能描绘到尽头,否则就拴住了想象的翅膀,失去了文学作品应有的丰富性和含蓄性。语文教材都是经过精选的文质精美的文学作品,这为设置空白教学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充分利用艺术的空白
   维纳斯很美——在于她失去胳膊,这是一种残缺美,其美之根源在于有想象的空白。巴黎卢浮宫内的镇宫之宝《蒙娜丽莎》画像,它一直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可是天有不测风云,1891年的一个晚上,这幅名画却被人偷走了。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两年来来空墙前驻足留连的人,竟然超过了过去十二年来观赏《蒙娜丽莎》人数的总和。人们久久地看着空墙,感叹着,愤怒着,遗憾着,咀嚼着。那么,造成这一反常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这就是空白。
   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作者用白描的手法把十一个画面排在一起,不用任何联接语,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一幅悲愁图,天涯游子的思乡之情生动形象地跃入眼帘。这也是充分利用了艺术空白的弹性,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本课时,就可以用此方法引导学生达到欣赏意境美的效果。
   二、教学过程巧设艺术空白
   首先,导语中的艺术空白。
   导语就是上课的开始,好的导语能达到先声夺人、扣住学生的心弦、激发兴趣等作用。正如清人李渔所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比如,《奥斯维辛没有新闻》,真的没有新闻吗?在这课的开始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语文课必不可少的了。
   其次,教学过程中的设置空白。
   比如,教学《山居秋瞑》时,对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理解可这样提问:“这些姑娘洗的是哪些人的衣服?这样设疑看似离题,实则是在把诗的主题留给学生来完成。问题一出,学生就议论开了,有说是为父母洗,有说是为心上人洗。然后教师可进一步问:这表明山中姑娘什么样的情怀呢?这就涉及到人情美、人性美,自然是王孙“留”的原因所在。
   学习《项链》一文时,大部分学生都存在这样的疑问:“洛瓦栽夫人知道自己用真项链赔假项链后,结果会怎样呢?”如果教师能够创设一处空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为文章续上结尾,教学过程就会“波澜迭起”,或许还会出现精彩纷呈的场面。比如,教师可这样设置空白:“玛蒂尔德得知项链其实是假的以后,她的反应会是怎样的呢?这对于她以后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活,那答案就丰富了。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有组长、记录员,让大家合作讨论,续写这个故事的结局,比比那个小组的结局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结果各小组的学生都能各抒己见,有从洛瓦栽夫妇角度写的,也有从佛来思节夫人的角度写的,还有从车夫角度写的,更有从项链的真假角度以及珠宝店老板的角度写的,不一而足。这样,通过学生的参与、交流、共享,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可以使学生对文章有更深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拓宽了学生作文的思路。虽然答案不同,层次各异,但能体现教学的民主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最后,教学结束语中的设置空白。
   一堂课结束的得体精妙,能产生余音缠绕、语尽意长的艺术效果。如果能多设置一些悬念,引发学生课后继续探讨、思索,那么语文教学则将达到美不胜收的效果。教师可以精心设计拓展知识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创造。
   比如,教学《琵琶行》时,可以这样设计练习:或让学生续写琵琶女的故事,或思考琵琶女弹奏的那段音乐背后的故事是什么。
   再比如,在教授余秋雨先生所写的《道士塔》第二小节时,作者这样写道:“我甚至想向他跪下,低声求他:‘请等一等?’”在这里,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放慢速度,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等什么?”,自然而然学生就会产生思考,联想到王道士这个愚昧人践踏文明的可恶行径,也能从中体味到作者的愤慨与无奈。
   三、运用“空白”艺术启发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艺人说书,电视剧播放,常常是到精彩处就止住,给人留下强烈的悬念,以此吸引观众继续收看节目。语文课堂教学借鉴这种制造悬念的做法,创设空白,亦能收到异曲同工之妙。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进行艺术处理,在情节发展的高潮,或在故事陡转的前夕,或在释放悬念的关口,突然出现空白,让学生续说或补写。这种空白的设置,犹如拧紧了学生思维的“发条”,常常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在“阅读与作文”训练课上,可选取最短的一篇小说让学生补写。
   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补写要求:根据情节发展,加以合理想象,补写小说的结尾部分。
   强烈的悬念,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他们很快就补写完毕。然后,通过推荐、抽选等方式,几位学生朗读了自己的习作。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又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空白艺术可以点石成金,可以书写最美、最新的图画和文字。第斯多惠说过:“不好的教师是转述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在课堂上留出“空白”,就是让学生更好地去“发现真理”。教师是这个艺术的创造者和引导者,合理巧妙地创设空白,能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结构,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的确是一种行之有效并具操作性的语文教学方法。
其他文献
一堂让人听起来舒服的课,最基本的要求是思路清晰,环环相扣,给人以行云流水般美的享受。细细品味,静静反思,这是教师抓住了那个激起千层浪的石子——绝佳的突破口。如果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选准文章的突破口,选好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就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品读文本,更好地理解文本,弹奏出高效课堂的万般天籁之音,让语文课堂魅力四射。根据文本的不同,可以从以下角度切入课堂:   一、妙解文
期刊
诗歌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还能让他们如诗般聪慧、灵动。学生随着朗读能力的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也会逐步加深。指导学生诗歌朗读,不仅是语文教师诗歌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更是一门语文教学艺术。   人们常说,诗,美在朦胧,美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心灵感应。其实,诗歌的美也可言传,其传达过程可用四步来概括:想象画面,体会诗意,领悟情感,朗读表达。   读者体会到的诗歌本身的美和感
期刊
从教已经二十四年的我,一直在三尺讲台教书育人,我常常思考这样的问题:是什么力量让我淡泊名利、甘于为学生无私奉献?是什么力量让我宽容谅解冥顽不灵、屡犯错误的学生?让我静下心来,一次次耐心地和他们促膝谈心?又是什么力量让我常常在课堂上忘情地任泪水肆意流淌?现在我可以肯定地回答:是师德的力量,是爱心的力量。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做教师的就要关爱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爱。   身教
期刊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阅读教学的成功与否,它不仅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与低,它还关系到学生各种能力是否得到锻炼与提升,还关系到语文课改是否能顺利进行,更关系到学生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那么如何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呢?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阅读的训练。《语文课程标准》一书中是这样论述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会在
期刊
在高考备考复习中,教师讲的最多的一般是解题的方略。   举个例子,教师在讲诗歌鉴赏语言部分的炼字专题时,一般首先会先讲思维定向:①关注诗眼、注释等。②注意诗歌中对仗比较工整的句子。③把握诗歌的类型,如,山水诗、送别诗、写景诗、咏史诗、羁旅思想诗等,这些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眼的含义。④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要回归原诗,并结合全诗的意境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尤其要注重把握阅读与写作间的必然联系,积极引导学生实现读与写的有机整合。让学生在读中析,在析中悟,在悟中写,明确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根源,而写作是阅读的巩固和延伸。   一、强化文本阅读,提炼文章主旨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必须立足于课本,强化学生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引导学生通过
期刊
近几年的中考满分作文中以名家为材料的很多,如,《陆游日记》《梅花香自苦寒来》《乌江水,霸王情》等。选材新颖,文笔大气,语言诗化,立意高远,是得高分的原因。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多积累名家诗词,了解名家生平,让诗词、名家走进学生的作文。   一、积累课内,与文本对话   初中阶段,语文课本为学生选取了大量的古诗文,背诵积累是写作运用的前提。必须引领学生适时地理解背诵,尤其牢牢掌握
期刊
“诗歌教学应该营造意境,展现画面,让学生洞察诗心,追寻诗魂。”古诗词教学不仅是传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阶段重要的教学内容。如何有效地进行诗歌教学,更好地提高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能力呢?现以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范仲淹的词《渔家傲》为例,浅述“古诗词教学内容的确定与方法的选择”。   《渔家傲》这首词慷慨悲凉,既写出了边地生活的艰辛,同样表现了词人抵御外患、报国立功的壮烈情怀和思念家乡的矛盾心情。而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有效地运用好课堂教学这个学习的主阵地,组织好学生,让他们开动脑筋,活跃思维,在快乐的学习中感受学习的快乐。教师在课堂上,就是一场音乐会的指挥,要做到收放自如,让每一个乐手都能在这自由的空间里锻炼自己的技能,施展自己的才华,继而合力成就一曲“不朽”的交响乐。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   特级教师王占祥曾说:“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是学好语文的
期刊
“学讲方式” 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作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导向和学习目标达成的基本要求。从教学过程看,“学进去”是“讲出来”的基础,“讲出来”是“学进去”的动机和结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这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如果运用得恰到好处,师生都会受益。   一、自主先学环节让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首先,在学习新知识之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