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的金饭碗一去不复返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jon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个官本位思维历史悠久的国度,全民热爱当官必是一个社会潮流。
  无论古代先贤痛斥其“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还是当下被包装成动人的人民公仆,都无法阻止官场对优秀人才的虹吸效应。
  除拥有权力带来的人生成就感和受尊敬的社会地位,关键在于其明里暗里的实惠和超级稳定安逸的工作生活环境。
  现在情况有了转变的迹象。
  可以相信,一场危及公务员超国民待遇的治理风暴短期不会收场。个别地区已爆出年轻公务员因为福利待遇下降失望离职的消息,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和热议。
  刚刚过去的2013年,伴随着力度空前的反腐风暴,中央又是反“四风”,又是“八项规定”,取消行政审批连出重拳,随之而来的是附着在上面的灰色利益的消褪,中秋月饼和大闸蟹销量的下滑、年底购物卡和挂历的锐减都是有力佐证,导致不少重回靠工资卡过日子的年轻公务员顿感日子窘迫。加上正在紧锣密鼓推动的厉行节约、公车改革、养老、医疗并轨等改革,使公务员这个“金饭碗”正在悄然褪色。
  一个悬念由此浮出水面:公务员的好日子真的一去不复返了吗?会不会引发其辞职潮?
  为表明人民公仆的亲民和低调,新中国确定的公务员工资显然更接近明代的低薪模式,并一直延续至今。但在物价高企、货币贬值的当下,如果所有公务员都自觉拿工资条上的薪水,那这个队伍个个可以上央视感动中国节目。
  抛却对公务员的情绪化成见,客观地说,这支正规军700多万、临时工数目惊人的队伍其实多数也都是为生计奔波的凡夫俗子,为政府当差,挣的也是养家糊口的钱。
  在行政体制变革滞后的大背景下,由于权力运行的不透明,尤其是预算账本的不公开,加上2008年后政府干预微观经济加剧,权力寻租暗流涌动,加上监管体系不健全,一些握有实权的公务员的工资外收益呈现急速上升趋势,甚至有些核心管理部门都在整体享受超国民福利,成为官民对立的一个幕后推手。
  这成为2013年转变作风、厉行节约、从严治官的直接诱因。
  好日子突然终结让公务员普遍感到痛苦不适,围墙内吐槽的声音不绝于耳。其中不少人声称各种福利和收入明显减少,涨工资的集体诉求再次被御用专家及时提出,一时间群情哗然。
  网友纷纷指责这些抱怨的公务员在撒娇,并规劝不愿意干的人辞职。人民日报连续三天刊文指出,其实是“让贪官不好贪,庸官不好混,坏官不好受”。
  轻言公务员再现92下海潮为时尚早。在上升通道无比狭窄、拼爹盛行之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国考的队伍,使这个本应精简以提高效能的队伍膨胀到史上最严重的程度,其工资福利和灰色收益成为纳税人难以承受的负担,直至阻碍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测算,2008年中国行政公务支出占政府全部支出达36%——37%,远超世界平均水平25%。
  三中全会召开后,即使简政放权、回归市场确定为改革主要目标,但年轻学子受“最难就业季”的影响,2014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热度不减,最终报名人数为152万,刷新纪录。
  如果没有民主公开的官员任免体制,没有科学合理的公务员工资福利设计,没有官员财产公开制度的健全,没有社会监督的依法推动,依附于权力之上的灰色利益不可能彻底消除,成为官员坚守岗位的关键理由。更重要的,除了少数理想尚存、厌倦官场的年轻人借助改革投身市场大潮外,更多资深公务员混迹官场久矣,锐气已尽、能力式微,并组成了庞大的利益网,会对官场矢志不渝。
  因此,比期望公务员主动离职更靠谱的办法是:真正建立公务员队伍能进能出的科学选拔淘汰机制,能者上,庸者下。
  这提醒决策层:公众在肯定从严治官取得成果之余,对其能否顺利持续深入推进心存疑虑。毕竟,没有全面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法治民主的保障,权力不可能被长期关到笼子里。它会选择短暂地蛰伏,随时准备卷土重来。
  希望个别年轻公务员的挂冠而去,真正成为官场瘦身、体制变革的前兆。
其他文献
“国资委”的全称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从行政上看,国资委的领导层包括一个主任、七个副主任以及千余名公务员。  33万亿的中央企业资产,2013年6月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披露了这一数字,在理论上由这1000多人负责管理。其前主任蒋洁敏的下马,让我们有机会打量下国资委及其主任,他的权力、能力以及管理边界。  国资委能管多少央企  如果看新闻,你会以为国资委权力很大。从央企退出房地产领域,到某央
期刊
6年前,德鲁·利文斯顿还只是美国洛杉矶一个广告公司的喷绘工。德鲁家境不错,参加工作那年父母就为他购买了一辆汽车。但德鲁不想依赖父母,于是拿到车钥匙那天他做出承诺:以后车子的一切开销由自己负责。可开车一段时间后他就发现,自己挣的工资支付完日益上涨的油价后就所剩无几了。  一次,公司承接了一个婴儿用品的广告,德鲁负责几个商场广告牌的喷绘。  德鲁仅用一天时间就完成了任务,剩余两天时间做什么呢?百无聊赖
期刊
关于购物,我们喜欢列备忘录。  你有各种名目的备忘录,图书、化妆品、应季衣物、生活用品等等。圣诞新年来临,你点出自己的需求,总能为电商欢天喜地的“几十亿”出一分力。身边有朋友出国,你的脑子里也立刻弹出列表:韩国?带点化妆品吧。巴西?哈瓦那拖鞋、果冻鞋我都要。日本?包包、纳豆素、胶原蛋白、袜子,你的行李到底还有多大空间?  每逢购物日,你在超市入口推上购物车,两个小时后,满满地推出来。当然,超市的货
期刊
107岁高龄的邵逸夫终告辞世,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又将走出故纸堆,被媒体舆论与坊间大众所关注。  他们的吝啬,给民族资本家以另一种朴素的定义:一分一厘都是辛苦赚来的,在心理上,永远很差钱。  和邵逸夫先生一起生活了17年后,1969年,方逸华小姐加入邵氏兄弟公司,负责物资采购和财务管理工作,立刻以节俭出了名。  她处处省俭,“申请单永远cut半”,所以人称CuttingManager。最经典的事例
期刊
现今社会中有不少人似乎得了一种精神上的流行病,那就是变得越来越要面子,但却又越来越粗鄙。这是由于“荣誉”与“不荣誉”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甚至荡然无存。不久前,某艺人母女三人在江苏教育电视台竞猜节目录制中放泼撒野、大爆粗口,母亲对着一位观众挖苦道,我能把女儿培养成亿万人喜爱的明星,你母亲做得到吗?显然,她觉得当名艺人的母亲是特有面子的事,而正是为了争这个面子,夸耀这个面子,可以在大庭广众下,行为
期刊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深究其因,无一不与“结”字关联。结无外乎有心情,情结,债结三类。此三结中犹以心结最难遣,情结次之,债结最易弃。  当你感觉有一天百无聊赖,度日如年,事不上心,万念俱灰时,你就已经被心结所俘获了,怎么办,是继续自受煎熬还是寻求解脱,是依旧茶饭不思还是另求他法,是仍然夜不能寐还是静心酣眠。我想每个人的选择是不得而知的。人们常说解铃还需系铃人,自己心理想开了,眼前必是阴霾散尽,云开
期刊
一则广告语揭示了人生中的三类人,直奔目的,忽略风景;忘却目的,偶尔驻足;保持平静的心从而更好地达到目的。这三类人,你更愿意当哪一类人?若是我,定选择第三类人。  一个内心平静,如静美之秋叶的生命懂得如何更好地接近成功。三毛曾说,人生如茶,第一道茶苦若生命,第二道茶甜似爱情,第三道茶淡如清风。做第三类人,懂得使自己如茶般生活,旅途中难免有辛酸苦痛使自己疲惫不堪,沿途的风景却时刻提醒自己调整好状态,最
期刊
我们总结了五项性价比较高的生活技能,有的其实也不算生活技能而是一种习惯,为了让这些技能的效果更量化,我们对北京、上海的公司人做了调查,这些公司人的月平均收入在8000元到1万元。  记 账  准确地说,记账应该是一种习惯。记账的最大好处是,能知道你的钱都花到什么地方去了。如果你有一定的财务目标并且对自己的消费有最基本的认识,那么当需要调整自己的消费计划的时候,才会更加有的放矢,知道自己最好在什么地
期刊
春节前参加了一个文化活动,主办者精心策划的议题是:探究幸福的谜底。  来宾们一个个即兴发言。关于幸福是否只存在于物质财富的数字和浮华的现象之中?幸福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是否更多存在于家庭关系、朋友情感、身心健康、个人价值或个人自由之中。大家发表的见解精彩纷呈,各具特色。  我也发表了我的看法。  我认为,没有所谓单纯的幸福。幸福就是和不幸福的事情保持一种“对比”。当一个人对什么是“不幸福”没有真切感
期刊
印度自称婆罗多,古代曾经称为赡部洲、天竺、身毒等,位于南亚次大陆,是我们的近邻。印度文明是人类古代四大文明之一,和中国一样,是依然活着的古老原生文明。印度文化不断地吸收外来的新鲜血液而成长壮大,并在屡屡向外发展,变成别的文化的阳光雨露。印度的影子时时处处隐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只是我们未必发觉。  然而,印度的思维却和我们极为不同。印度人不记历史,直到穆斯林到来。古印度人相信声音是永恒的,所以不重书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