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改变传统的教师一人批改作文的方式,创造师生共评、互改的条件,以此激发学生评文改文的热情。教给学生学法,以教师的导学积极性带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学生互评互改习作,让他们彼此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关键词:学生评改 互评互改、合作交流 、共同提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作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就是评改。叶圣陶先生在谈作文教学时指出,将写与改密切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作文教学整个过程的主人。组织学生开展自评自改、互评互改,师生共评等活动,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水平,并对自己的文章做出判断,发现不足,且互相学习,讨论,取长补短。关于如何有效进行课堂作文评改,我的看法是要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
在平时的教学中,作文课的模式基本上都是学生写,老师评改。当我们埋头苦干、奋笔疾书、头晕眼花的批完后,学生要么匆匆看一眼,要么隨手一扔了事。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的学生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面对如此结果,伤心总是难免的。有鉴于此,作文评改打破常规,走改革之路,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下面我来谈一谈在课堂作文评改中做的一些尝试。
一、激发兴趣,主动参与。
关于作文评改,老师可以说是“苦心经营”,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不敢放手,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没有把作文评改与课堂联系起来。我认为,要提高作文评改的效率,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得让学生参与到作文评改中来,让他们在自主中找差距,在合作中成长,在探究中提高。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兴趣,便能主动去获取知识,锻炼能力。
那应该如何提高学生评改作文的兴趣呢?我是这样做的,先要统筹安排,我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各小组成员基本均衡,选出小组长。针对命题作文《妈妈的爱》,教师整理出大量学生的写作素材,课堂上让学生小组内讨论哪些素材可取,哪些不可取,并说出理由。由于问题简单,学生课堂上表现非常活跃。这时,教师要及时抛出问题,哪些材料比较新颖独特?哪些材料比较感人?哪个材料适合详写?哪个略写?哪个材料不能表现文章中心?对于有争议的材料,应该舍弃还是使用?这样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学生进行自主评价,他们成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评改作文的兴趣和热情也高涨起来。
二、趁热打铁,授之以渔。
要使学生有条不紊的参与评改,老师就得教给他们方法。教师应明确告诉学生作文要从这些方面去评改: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真实典型,结构是否合理,详略是否得当,是否抓住了细节进行描写,是否有病句、错别字,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正确等。学生清楚了作文评改大方向后,教师可采取课堂上示范评改,课下培训小组长的方法,做到每一次示范评改都有目标,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逐步掌握作文评改要领。
在上评改示范课之前老师要浏览学生的习作,并给出相应分数,了解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选取一篇有共性的文章作课堂示范评改。一般每节课都有明确的评改目标,侧重于提高某一方面的评改能力。在评改课上,老师的引领要贯穿评改全过程,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共同讨论。这样,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和谐统一,学生能较快地掌握修改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逐步掌握了评改作文的要领,养成了评改作文的习惯,在品评他人文章时,基本能比较全面地说出一篇文章的优劣,相应地评出等级。
三、步步为营,小组互评。
在学生掌握一定的评改要领后,老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小组内互评了。评改课的具体操作是这样的:第一步,作文评改课的前一天把要批改的作文交给小组长。小组长接到任务后,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评批,评批的结果不要写在作文本上,可以先记在专门的记录本上。第二步,课堂上,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作文评改,要求每个组员都要读完本组的全部作文。第三步,每个组员重点评改一篇作文,评改后要写出评语并给出分数。第四步,小组内交流,先由组员针对评改的作文发表意见,如果组长发现组员的评改与自己的悬殊,就组织本组展开讨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及时反映给老师。第五步,小组内选取一篇作文作为展示作文,本小组成员协商后对该篇作文给出合理分数和有针对性的评语,并提供明确的修改意见。
四、大胆展示,全班参评。
小组互评完成后,要推荐一名同学在全班展示本小组的评价成果。被推荐的学生要大声朗读自己作品,这一过程可以大大激发同学的自信心。点评的同学把组内的点评也读给大家听。作品怎样,大家都听到了,组内同学的点评到位了吗?全班同学会有一个评价。如果评的不符合实际,就要扣除小组总体分数。所以这一环节就可以起到鞭策作用——告诉学生不能胡评乱评,敷衍了事。另外,班里其他小组的学生也可以对推荐作文做出补充评价和修改意见。这一环节的设计,就是为了促使每个同学对别人的作品仔细阅读,认真点评,专心倾听。当然,对学生说的不够到位或者不合理的地方,老师也要及时做出评价,给出参考意见。
这样评改作文,一方面使教师从传统的“愚公移山”似的作文评改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作文评改的真正主人。
以上是从作文评改的方式对作文教学做的一些简单浅显的尝试,主要是为了说明作文教学应更好地遵循教育规律,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这个观点,但旧有的并非都要抛之脑后,新生的并非都应放之四海。凡事最主要的在于实质,在于实效,而不在于表面、不在于形式,只要是有用的,有效的,都应去试一试、用一用。
参考文献:
·张鸿苓.语文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王宗耀.作文评改有效性探讨.文学教育(下).2008年
·王丽华.浅谈作文评改策略.科技信息.2009年
关键词:学生评改 互评互改、合作交流 、共同提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作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就是评改。叶圣陶先生在谈作文教学时指出,将写与改密切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作文教学整个过程的主人。组织学生开展自评自改、互评互改,师生共评等活动,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水平,并对自己的文章做出判断,发现不足,且互相学习,讨论,取长补短。关于如何有效进行课堂作文评改,我的看法是要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
在平时的教学中,作文课的模式基本上都是学生写,老师评改。当我们埋头苦干、奋笔疾书、头晕眼花的批完后,学生要么匆匆看一眼,要么隨手一扔了事。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的学生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面对如此结果,伤心总是难免的。有鉴于此,作文评改打破常规,走改革之路,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下面我来谈一谈在课堂作文评改中做的一些尝试。
一、激发兴趣,主动参与。
关于作文评改,老师可以说是“苦心经营”,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不敢放手,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没有把作文评改与课堂联系起来。我认为,要提高作文评改的效率,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得让学生参与到作文评改中来,让他们在自主中找差距,在合作中成长,在探究中提高。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兴趣,便能主动去获取知识,锻炼能力。
那应该如何提高学生评改作文的兴趣呢?我是这样做的,先要统筹安排,我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各小组成员基本均衡,选出小组长。针对命题作文《妈妈的爱》,教师整理出大量学生的写作素材,课堂上让学生小组内讨论哪些素材可取,哪些不可取,并说出理由。由于问题简单,学生课堂上表现非常活跃。这时,教师要及时抛出问题,哪些材料比较新颖独特?哪些材料比较感人?哪个材料适合详写?哪个略写?哪个材料不能表现文章中心?对于有争议的材料,应该舍弃还是使用?这样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学生进行自主评价,他们成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评改作文的兴趣和热情也高涨起来。
二、趁热打铁,授之以渔。
要使学生有条不紊的参与评改,老师就得教给他们方法。教师应明确告诉学生作文要从这些方面去评改: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真实典型,结构是否合理,详略是否得当,是否抓住了细节进行描写,是否有病句、错别字,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正确等。学生清楚了作文评改大方向后,教师可采取课堂上示范评改,课下培训小组长的方法,做到每一次示范评改都有目标,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逐步掌握作文评改要领。
在上评改示范课之前老师要浏览学生的习作,并给出相应分数,了解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选取一篇有共性的文章作课堂示范评改。一般每节课都有明确的评改目标,侧重于提高某一方面的评改能力。在评改课上,老师的引领要贯穿评改全过程,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共同讨论。这样,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和谐统一,学生能较快地掌握修改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逐步掌握了评改作文的要领,养成了评改作文的习惯,在品评他人文章时,基本能比较全面地说出一篇文章的优劣,相应地评出等级。
三、步步为营,小组互评。
在学生掌握一定的评改要领后,老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小组内互评了。评改课的具体操作是这样的:第一步,作文评改课的前一天把要批改的作文交给小组长。小组长接到任务后,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评批,评批的结果不要写在作文本上,可以先记在专门的记录本上。第二步,课堂上,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作文评改,要求每个组员都要读完本组的全部作文。第三步,每个组员重点评改一篇作文,评改后要写出评语并给出分数。第四步,小组内交流,先由组员针对评改的作文发表意见,如果组长发现组员的评改与自己的悬殊,就组织本组展开讨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及时反映给老师。第五步,小组内选取一篇作文作为展示作文,本小组成员协商后对该篇作文给出合理分数和有针对性的评语,并提供明确的修改意见。
四、大胆展示,全班参评。
小组互评完成后,要推荐一名同学在全班展示本小组的评价成果。被推荐的学生要大声朗读自己作品,这一过程可以大大激发同学的自信心。点评的同学把组内的点评也读给大家听。作品怎样,大家都听到了,组内同学的点评到位了吗?全班同学会有一个评价。如果评的不符合实际,就要扣除小组总体分数。所以这一环节就可以起到鞭策作用——告诉学生不能胡评乱评,敷衍了事。另外,班里其他小组的学生也可以对推荐作文做出补充评价和修改意见。这一环节的设计,就是为了促使每个同学对别人的作品仔细阅读,认真点评,专心倾听。当然,对学生说的不够到位或者不合理的地方,老师也要及时做出评价,给出参考意见。
这样评改作文,一方面使教师从传统的“愚公移山”似的作文评改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作文评改的真正主人。
以上是从作文评改的方式对作文教学做的一些简单浅显的尝试,主要是为了说明作文教学应更好地遵循教育规律,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这个观点,但旧有的并非都要抛之脑后,新生的并非都应放之四海。凡事最主要的在于实质,在于实效,而不在于表面、不在于形式,只要是有用的,有效的,都应去试一试、用一用。
参考文献:
·张鸿苓.语文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王宗耀.作文评改有效性探讨.文学教育(下).2008年
·王丽华.浅谈作文评改策略.科技信息.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