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于非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治疗效果。方法:212例未行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0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0.4μg/(kg·分),静滴,30分钟后0.1μg·/(kg/分),持续36小时。B组106例仅给常规治疗。两组入院当时及3天后早晨空腹抽血测定hs-CRP、MMP-2等炎性因子,3天后评定临床疗效,两组对比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与B组对比,替罗非班A组能有效降低炎性因子的浓度,并能改善非介入治疗ACS患者临床治疗效果(P<0.05)。结论:替罗非班(替罗非班)对非介入治疗ACS患者有效。
关键词 替罗非班 急性冠脉综合征 超敏C反应蛋白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021
资料与方法
收治符合条件的ACS患者212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06例,男89例,女17例,年龄31~81岁,平均55.1±15.9岁;吸烟97例,超重36例,高血压74例,糖尿病61例,高脂血症35例,不稳定心绞痛62例,非ST段抬高型心梗35例,ST段抬高型心梗9例。B组106例,男84例,女22例,年龄35~79岁,平均57±14.3岁,吸烟93例,超重37例,高血压71例,糖尿病59例,高脂血症33例,不稳定心绞痛61例,非ST段抬高型心梗37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8例。两组年龄、性别、吸烟、体重指数、血压、血脂、血糖、不稳定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梗、ST段抬高心梗、替罗非班治疗前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改变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排除标准:未良好控制的严重高血压患者,合并心源性休克、急慢性感染、全身免疫结缔组织疾病、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严重肝肾功能异常及其他出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入选标准:拒绝介入治疗的ACS患者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和拒绝溶栓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治疗方法:212例ACS患者依据病情常规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阿托伐他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0.4μg/(kg·分),30分钟,继之以替罗非班0.1μg/(kg·分),静滴36小时。B组仅给与常规治疗。A、B两组ACS患者分别于入组前即时静脉采血、开始实验治疗3天后早晨空腹静脉采血查hs-CRP、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并于实验治疗3天后评估A、B两组临床效果。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同等劳力程度不引起心绞痛或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心电图恢复正常;②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心电图显示缺血性ST段恢复>50%;③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或加重。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u检验,记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hs-CRP、MMP-2比较:见表1。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讨论
A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梗和ST段抬高型心梗,病理生理变化为斑块由稳定转为不稳定,而斑块的不稳定性主要由于斑块局部炎性反应引起[1],在此基础上引发了血小板活化,因此抗炎、抗血小板及抗血栓在ACS的治疗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替罗非班为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为血小板活化的最后共同通路,能快速、可逆抑制血小板Ⅱb/Ⅲa受体与纤维蛋白原等配体的特异性结合,有效抑制多种因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从而达到抗血栓作用,同时替罗非班尚有一定的抗炎作用[2]。
有研究[3]证实替罗非班治疗ACS效果明显。本次试验证实替罗非班能够降低非介入治疗ACS患者炎性因子hs-CRP、MMP-2的浓度(P<0.05),改善非介入治疗ACS患者的治疗效果(P<0.05),因些对ACS患者应尽早应用替罗非班,但远期效果及不良反应尚需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 Davies MJ.The pathophysiology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Heart,2000,83:361-366.
2 Azar RR,Badaoui G,Sarkis A,et al.Effect of high bolus dose tirofiban on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follow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Clin Cardiol,2010,33:E14-E19.
3 Prism Study Investigators.A comparision of aspirin plus tirofiban with aspirin plus heparin for unstable angina.Platelet receptor inhibition in ischemic syndrome management[J].N Engl J Med,1998,338:1
关键词 替罗非班 急性冠脉综合征 超敏C反应蛋白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021
资料与方法
收治符合条件的ACS患者212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06例,男89例,女17例,年龄31~81岁,平均55.1±15.9岁;吸烟97例,超重36例,高血压74例,糖尿病61例,高脂血症35例,不稳定心绞痛62例,非ST段抬高型心梗35例,ST段抬高型心梗9例。B组106例,男84例,女22例,年龄35~79岁,平均57±14.3岁,吸烟93例,超重37例,高血压71例,糖尿病59例,高脂血症33例,不稳定心绞痛61例,非ST段抬高型心梗37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8例。两组年龄、性别、吸烟、体重指数、血压、血脂、血糖、不稳定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梗、ST段抬高心梗、替罗非班治疗前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改变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排除标准:未良好控制的严重高血压患者,合并心源性休克、急慢性感染、全身免疫结缔组织疾病、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严重肝肾功能异常及其他出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入选标准:拒绝介入治疗的ACS患者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和拒绝溶栓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治疗方法:212例ACS患者依据病情常规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阿托伐他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0.4μg/(kg·分),30分钟,继之以替罗非班0.1μg/(kg·分),静滴36小时。B组仅给与常规治疗。A、B两组ACS患者分别于入组前即时静脉采血、开始实验治疗3天后早晨空腹静脉采血查hs-CRP、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并于实验治疗3天后评估A、B两组临床效果。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同等劳力程度不引起心绞痛或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心电图恢复正常;②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心电图显示缺血性ST段恢复>50%;③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或加重。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u检验,记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hs-CRP、MMP-2比较:见表1。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讨论
A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梗和ST段抬高型心梗,病理生理变化为斑块由稳定转为不稳定,而斑块的不稳定性主要由于斑块局部炎性反应引起[1],在此基础上引发了血小板活化,因此抗炎、抗血小板及抗血栓在ACS的治疗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替罗非班为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为血小板活化的最后共同通路,能快速、可逆抑制血小板Ⅱb/Ⅲa受体与纤维蛋白原等配体的特异性结合,有效抑制多种因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从而达到抗血栓作用,同时替罗非班尚有一定的抗炎作用[2]。
有研究[3]证实替罗非班治疗ACS效果明显。本次试验证实替罗非班能够降低非介入治疗ACS患者炎性因子hs-CRP、MMP-2的浓度(P<0.05),改善非介入治疗ACS患者的治疗效果(P<0.05),因些对ACS患者应尽早应用替罗非班,但远期效果及不良反应尚需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 Davies MJ.The pathophysiology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Heart,2000,83:361-366.
2 Azar RR,Badaoui G,Sarkis A,et al.Effect of high bolus dose tirofiban on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follow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Clin Cardiol,2010,33:E14-E19.
3 Prism Study Investigators.A comparision of aspirin plus tirofiban with aspirin plus heparin for unstable angina.Platelet receptor inhibition in ischemic syndrome management[J].N Engl J Med,1998,3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