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5月,39岁的马克龙正式当选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第八任总统,成为继拿破仑以来法国最年轻的国家元首。马克龙当选后明确表示不会“雪藏”妻子布丽吉特,希望尽快确立“第一夫人”的法律地位,使其与自己“并肩作战”。该提议引发了法国民众的巨大争议,马克龙最终在多方压力下放弃为妻子“正名”,改由颁布“透明宪章”明确布丽吉特在国家事务中的作用。
从密特朗的私生女、希拉克“数不清的情人”、萨科齐三段复杂的婚姻,到奥朗德骑小摩托私会情人气走“第一女友”,似乎把法国历任总统的私生活拍成电影,剧情都不会雷同。新总统马克龙的爱情故事也丝毫不平淡,但与前任们的风流韵事不同,马克龙与布丽吉特的“忘年恋”让全世界认识了一个专情“另类”的法国总统。
马克龙15岁时爱上自己的高中老师,年长其24岁的布丽吉特。当时布丽吉特已婚,育有两女一子。少年马克龙对其一见倾心,还许下承诺:“无论您做什么,我一定要娶您!”布丽吉特最终被马克龙的执着和才华所征服,在2006年离婚,2007年同马克龙结婚。马克龙称他和布丽吉特的婚礼代表着“一场一开始偷偷摸摸、经常隐藏、又被许多人误解的爱情正式神圣化了”。马克龙至今仍感动于布丽吉特为自己付出的爱和极大的勇气,常公开表示“没有布丽吉特,就无法成为自己”,“家人是我的基石”。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马克龙每前进一步,都获得了布丽吉特的鼎力相助,后者可谓是马克龙生命中最重要的导师、伴侣和战友。在马克龙任经济部长后,布丽吉特就辞去了巴黎一所耶稣会高中的教职,专心做马克龙的贤内助,常旁听经济部长例会。大选期间,布丽吉特更甘当“马前卒”,为马克龙料理一切事务:亲自参与制定竞选纲领,如改善困难街区低龄儿童教育条件的政策就来自布丽吉特的建议;随夫征战70多场政治活动,亲自安排行程,永远坐在会场最前排做会议记录、观察观众反应;帮助马克龙修改演讲稿,删除她认为“无聊”“晦涩”的内容,指导丈夫的场上表现,一如当年指导他的话剧表演,曾直言不讳指出“总统竞选中,通常就像国王和臣民”,要求马克龙“声音更加洪亮、更有气势”;有时也像母亲一样保护丈夫,甚至因为马克龙在竞选期间吃垃圾食品而斥责他。马克龙也非常重视布丽吉特,每次从竞选台上下来,都会条件反射般地问道“布丽吉特在哪里”,法美关系专家皮萨尔称“布丽吉特就像马克龙的守门员,如果谁想接触马克龙,必须通过她”。法国《观点》杂志评价说“布丽吉特是马克龙继其导师利科、罗卡尔之后最尊重的知识分子,两人思想融通但相互独立,布丽吉特作为马克龙不可取代的心腹和重要的情感倚靠,已深深投入法国政坛”。马克龙在竞选期间承诺,一旦当选,要给妻子争取一个法律地位,“她一定会站在我身旁,而不是身后,我欠了她很多。”
虽然法国总统配偶一般在爱丽舍宫有办公室,有助理和保镖,也会陪同总统出席一些正式场合,并投入慈善工作,但在法国宪法中,并未曾给予总统配偶一个官方位置。由于缺乏对总统配偶地位的法律界定,历任法国总统配偶(或女友)的开支也并未受到明确规范。前总统奥朗德前女友特里韦勒的办公室曾雇佣5人,每年消耗经费38万欧元。前总统萨科齐的夫人布吕尼的办公室年经费曾达到60万欧元。这些经费都需爱丽舍宫进行单独的财政拨款。马克龙以“非左非右”、打破旧格局的新锐改革家形象上台,宣称要重新审视政治,废止过时和阻碍社会进步的陈规。马克龙在大选期间就曾表示,目前法国总统配偶缺乏正式地位是个“虚伪”的事实,他要让一切“明确化、透明化”。
布丽吉特本人也非常受法国民众喜爱。她虽已64岁“高龄”,但身材苗条、衣着时尚,嘴角时常挂着自信、愉悦的微笑,性格乐观、亲和,爱丽舍宫的工作人员说“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布氏关怀”。做了多年教师的布丽吉特也有心在青少年教育、残疾人福利等公益领域做点儿事情。她在入住爱丽舍宫后每天都会收到400多封民众的邮件,远超于前几任总统夫人,可见其受喜爱与信赖程度之高。法国媒体甚至称,同布丽吉特相比,比丈夫年轻24岁的美国第一夫人梅拉尼娅·特朗普反而更显“僵硬”。民调显示,大部分法国民众对拥有这么一位总统夫人感到骄傲。
于公于私,马克龙都希望尽快推动“第一夫人”立法。但该提议一出,马上遭到法国各界的强烈抵制。法国画家瓦莱特在网上发起抗议请愿,得到超过30万法国人的支持。支持请愿的人大多表示,法国新政府正在大力节省经费,且刚刚通过新法案,现在授予“第一夫人”的头衔十分不合时宜。所谓新法案,是指8月3日执政党占主导地位的议会通过的《恢复政治生活信任法》,内容包括禁止高官雇佣近亲,严格控制民选代表津贴等。在此前的大选中,马克龙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共和党实力候选人菲永就曾因安排妻子、子女吃“空饷”而折戟大选首轮投票。瓦莱特认为,马克龙禁止国会议员雇佣配偶,却想给总统妻子特权,这自相矛盾。此外,许多人认为正式头衔可能将允许布丽吉特申请更多预算、拥有更多权力。民调显示,68%的法国人反对正式设立“第一夫人”职位。
除了节约开支、保证政治清廉的现实考虑,法国人对于设立“第一夫人”这件事还有更深一层的别扭。文艺复兴文学博士凯特·马尔在深入分析欧美间深层的文化差异时提到,被美国人自然接受的“第一夫人”在欧洲国家却很少得到官方认可,更别提“第一家庭”这类概念。因为欧洲人普遍认为,总统是民选出来的,他的配偶和家人并没有经过选举,无权获得名衔或公职。赋予配偶权力总会让深受大革命洗礼的法国人联想到充满血腥暴力的君主制时期。因此,法国自1958年进入第五共和国以来,从未明确定义过总统配偶的地位。发起抗议请愿的瓦莱特强调,如果这次法国真的要为“第一夫人”地位做个决断,那也应该通过全民公投的方式进行,而非由总统一个人决定。但显然,马克龙并没有自信通过全民公投为“第一夫人”立法,只能退一步通过公布“透明宪章”来“杜绝虚伪,明确情况”。近日,布丽吉特在接受法国《ELLE》杂志专访时表示,该宪章将明确总统夫人的有偿助手数量。目前总统夫人配有两名秘书、一名新闻专员、一名办公厅主任和多名保镖。法国总统府的网站上也将会公开她的会面记录,以便法国人清楚她在做什么。布丽吉特一再强调说,不论是筹备国宴、制作菜单或安排宾客落座,她都不会拿国家一分钱。
“第一夫人”风波算是平息,马克龙夫妇也飞到了法国南部城市马赛共度短暂的暑假。但可想而知,两人心中并不轻松。马克龙上台整整百日,其民调支持率由5月份的66%迅速下降到36%,绝对是史无前例。执政“蜜月期”的过早结束也应验了其政治导师阿塔利的判断,“一个好的总统并不一定是受欢迎的总统”。
马克龙年轻、有激情、“政治清白”,上任后有意重塑总统权威,重拾法国荣光。他在外交上全力重启“法德轴心”,竭力使欧洲“更强大、更可理解和更有成效”,向美国摆明立场的同时帮特朗普摆脱外交“孤立”,邀请普京访法以改善欧俄关系,在中东反恐、解决难民危机上冲锋在前。马克龙的外交首秀受到各方肯定,但面对国内问题,他却明显没那么得心應手。上任后,马克龙以“冲刺”速度全面启动国内改革,重树政治道德规范,启动劳动法改革,制定反恐新法等。但无论其政策左转还是右倾,都会动一部分人的利益“蛋糕”,遭到强烈反弹。特别是法国当前社会深度断裂,阶层日益分化,改革寸步难行。降低房补政策被指“搜刮穷人”,劳动法改革面临工人大游行反对,削减军费引发总参谋长辞职等。就像此次的“第一夫人”立法,马克龙未来各项政策的反复性和妥协性在所难免,其执政面临的挑战将异常艰难。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欧洲所助理研究员)
不可取代的心腹
从密特朗的私生女、希拉克“数不清的情人”、萨科齐三段复杂的婚姻,到奥朗德骑小摩托私会情人气走“第一女友”,似乎把法国历任总统的私生活拍成电影,剧情都不会雷同。新总统马克龙的爱情故事也丝毫不平淡,但与前任们的风流韵事不同,马克龙与布丽吉特的“忘年恋”让全世界认识了一个专情“另类”的法国总统。
马克龙15岁时爱上自己的高中老师,年长其24岁的布丽吉特。当时布丽吉特已婚,育有两女一子。少年马克龙对其一见倾心,还许下承诺:“无论您做什么,我一定要娶您!”布丽吉特最终被马克龙的执着和才华所征服,在2006年离婚,2007年同马克龙结婚。马克龙称他和布丽吉特的婚礼代表着“一场一开始偷偷摸摸、经常隐藏、又被许多人误解的爱情正式神圣化了”。马克龙至今仍感动于布丽吉特为自己付出的爱和极大的勇气,常公开表示“没有布丽吉特,就无法成为自己”,“家人是我的基石”。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马克龙每前进一步,都获得了布丽吉特的鼎力相助,后者可谓是马克龙生命中最重要的导师、伴侣和战友。在马克龙任经济部长后,布丽吉特就辞去了巴黎一所耶稣会高中的教职,专心做马克龙的贤内助,常旁听经济部长例会。大选期间,布丽吉特更甘当“马前卒”,为马克龙料理一切事务:亲自参与制定竞选纲领,如改善困难街区低龄儿童教育条件的政策就来自布丽吉特的建议;随夫征战70多场政治活动,亲自安排行程,永远坐在会场最前排做会议记录、观察观众反应;帮助马克龙修改演讲稿,删除她认为“无聊”“晦涩”的内容,指导丈夫的场上表现,一如当年指导他的话剧表演,曾直言不讳指出“总统竞选中,通常就像国王和臣民”,要求马克龙“声音更加洪亮、更有气势”;有时也像母亲一样保护丈夫,甚至因为马克龙在竞选期间吃垃圾食品而斥责他。马克龙也非常重视布丽吉特,每次从竞选台上下来,都会条件反射般地问道“布丽吉特在哪里”,法美关系专家皮萨尔称“布丽吉特就像马克龙的守门员,如果谁想接触马克龙,必须通过她”。法国《观点》杂志评价说“布丽吉特是马克龙继其导师利科、罗卡尔之后最尊重的知识分子,两人思想融通但相互独立,布丽吉特作为马克龙不可取代的心腹和重要的情感倚靠,已深深投入法国政坛”。马克龙在竞选期间承诺,一旦当选,要给妻子争取一个法律地位,“她一定会站在我身旁,而不是身后,我欠了她很多。”
“第一夫人”无名分是法式虚伪?
虽然法国总统配偶一般在爱丽舍宫有办公室,有助理和保镖,也会陪同总统出席一些正式场合,并投入慈善工作,但在法国宪法中,并未曾给予总统配偶一个官方位置。由于缺乏对总统配偶地位的法律界定,历任法国总统配偶(或女友)的开支也并未受到明确规范。前总统奥朗德前女友特里韦勒的办公室曾雇佣5人,每年消耗经费38万欧元。前总统萨科齐的夫人布吕尼的办公室年经费曾达到60万欧元。这些经费都需爱丽舍宫进行单独的财政拨款。马克龙以“非左非右”、打破旧格局的新锐改革家形象上台,宣称要重新审视政治,废止过时和阻碍社会进步的陈规。马克龙在大选期间就曾表示,目前法国总统配偶缺乏正式地位是个“虚伪”的事实,他要让一切“明确化、透明化”。
布丽吉特本人也非常受法国民众喜爱。她虽已64岁“高龄”,但身材苗条、衣着时尚,嘴角时常挂着自信、愉悦的微笑,性格乐观、亲和,爱丽舍宫的工作人员说“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布氏关怀”。做了多年教师的布丽吉特也有心在青少年教育、残疾人福利等公益领域做点儿事情。她在入住爱丽舍宫后每天都会收到400多封民众的邮件,远超于前几任总统夫人,可见其受喜爱与信赖程度之高。法国媒体甚至称,同布丽吉特相比,比丈夫年轻24岁的美国第一夫人梅拉尼娅·特朗普反而更显“僵硬”。民调显示,大部分法国民众对拥有这么一位总统夫人感到骄傲。
法国人为什么不要“第一夫人”?
于公于私,马克龙都希望尽快推动“第一夫人”立法。但该提议一出,马上遭到法国各界的强烈抵制。法国画家瓦莱特在网上发起抗议请愿,得到超过30万法国人的支持。支持请愿的人大多表示,法国新政府正在大力节省经费,且刚刚通过新法案,现在授予“第一夫人”的头衔十分不合时宜。所谓新法案,是指8月3日执政党占主导地位的议会通过的《恢复政治生活信任法》,内容包括禁止高官雇佣近亲,严格控制民选代表津贴等。在此前的大选中,马克龙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共和党实力候选人菲永就曾因安排妻子、子女吃“空饷”而折戟大选首轮投票。瓦莱特认为,马克龙禁止国会议员雇佣配偶,却想给总统妻子特权,这自相矛盾。此外,许多人认为正式头衔可能将允许布丽吉特申请更多预算、拥有更多权力。民调显示,68%的法国人反对正式设立“第一夫人”职位。
除了节约开支、保证政治清廉的现实考虑,法国人对于设立“第一夫人”这件事还有更深一层的别扭。文艺复兴文学博士凯特·马尔在深入分析欧美间深层的文化差异时提到,被美国人自然接受的“第一夫人”在欧洲国家却很少得到官方认可,更别提“第一家庭”这类概念。因为欧洲人普遍认为,总统是民选出来的,他的配偶和家人并没有经过选举,无权获得名衔或公职。赋予配偶权力总会让深受大革命洗礼的法国人联想到充满血腥暴力的君主制时期。因此,法国自1958年进入第五共和国以来,从未明确定义过总统配偶的地位。发起抗议请愿的瓦莱特强调,如果这次法国真的要为“第一夫人”地位做个决断,那也应该通过全民公投的方式进行,而非由总统一个人决定。但显然,马克龙并没有自信通过全民公投为“第一夫人”立法,只能退一步通过公布“透明宪章”来“杜绝虚伪,明确情况”。近日,布丽吉特在接受法国《ELLE》杂志专访时表示,该宪章将明确总统夫人的有偿助手数量。目前总统夫人配有两名秘书、一名新闻专员、一名办公厅主任和多名保镖。法国总统府的网站上也将会公开她的会面记录,以便法国人清楚她在做什么。布丽吉特一再强调说,不论是筹备国宴、制作菜单或安排宾客落座,她都不会拿国家一分钱。
改革说易行难
“第一夫人”风波算是平息,马克龙夫妇也飞到了法国南部城市马赛共度短暂的暑假。但可想而知,两人心中并不轻松。马克龙上台整整百日,其民调支持率由5月份的66%迅速下降到36%,绝对是史无前例。执政“蜜月期”的过早结束也应验了其政治导师阿塔利的判断,“一个好的总统并不一定是受欢迎的总统”。
马克龙年轻、有激情、“政治清白”,上任后有意重塑总统权威,重拾法国荣光。他在外交上全力重启“法德轴心”,竭力使欧洲“更强大、更可理解和更有成效”,向美国摆明立场的同时帮特朗普摆脱外交“孤立”,邀请普京访法以改善欧俄关系,在中东反恐、解决难民危机上冲锋在前。马克龙的外交首秀受到各方肯定,但面对国内问题,他却明显没那么得心應手。上任后,马克龙以“冲刺”速度全面启动国内改革,重树政治道德规范,启动劳动法改革,制定反恐新法等。但无论其政策左转还是右倾,都会动一部分人的利益“蛋糕”,遭到强烈反弹。特别是法国当前社会深度断裂,阶层日益分化,改革寸步难行。降低房补政策被指“搜刮穷人”,劳动法改革面临工人大游行反对,削减军费引发总参谋长辞职等。就像此次的“第一夫人”立法,马克龙未来各项政策的反复性和妥协性在所难免,其执政面临的挑战将异常艰难。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欧洲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