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我们来说,民国是已经消逝的过去。短短六十年,关于民国我们就有很不一样的记忆。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对民国充满仇恨怀有愤怒,称民国为“旧社会”,称我们所处的时代为“新中国”。直到有一天,原本生活在大陆,后又从美国转至台湾地区的陈丹青,再到大陆告诉我们一个“民国范儿”,那种温馨,那种气度,那种风范,真的是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从此,民国的记忆在我们心里就有了很不一样的建构——哪一个才是真实的?
历史本来就是常说常新的学问。在对民国历史长时期批判之后出现这样的怀旧情愫很正常。既然反面批评和正面赞美都出现了,那么下一步不就是“和”吗,不就是体现价值中立原则的客观研究吗?
辛亥百年后,终于在大陆出现了一部题为《中华民国史》的历史学巨著。这部著作耗尽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三代学者的心血,仅此一点,就知道这部著作是怎样严谨怎样艰难,又是怎样有价值。
《中华民国史》告诉我们一些不一样的历史,中华民国也曾经有过好的历史阶段,社会经济快速转型,文化思想自由发展,近代教育不论是中小学基础教育,还是大学高等教育,在那短暂时间特别是在中日战争极端困难的时候,依然获得非常不得了的成就。“民国范儿”是否真的存在姑且不论,妖魔化的民国史在这部著作中一定限度地被消解。
当然,作为一部企图传世的历史学巨著,这部著作也从历史事实出发,深入分析了这个时代的问题,尝试着解读中国为什么没有在这三十八年中实现真正的统一和稳定,没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没有完成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基于这样的分析,民国历史尽管很温馨,但也自有其未能克服的问题与局限。否则不足以解释为什么在1940年代人心转变,大陆易手。
《中华民国史》资料丰富翔实,为专家之学,为民国史研究的奠基之作,如果一定要说这部著作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话,那么这部写了四十年的著作,无疑有着前后期的不一致,早期写作还带有那个时代特有的痕迹,后期著作则相对说来比较中立比较洒脱。至于资料运用,由于早期写作时,中国的开放程度还不够,不论是外面的史料,还是里面的档案,都有很大缺失,值得将来比照订正。
至于在观念上,《中华民国史》的写作者已经最大限度地客观中立了,但从一个局外人或旁观者的立场看,这部著作其实还有相当改进空间。关于中华民国的早期,其叙事基调显得比较灰暗。一个新建的又是远东第一个共和国,在这部著作中似乎并没有给中国带来多少好的变化,在民国的前半程,似乎还不如前清稳定,这就有点偏离历史事实了。
中华民国的历史说起来很远,其实又与我们很近,怎样重建一个平实可信的历史记忆,除了继续发掘史料,弄清事实外,恐怕另外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要最大限度从学术本身去解释历史,对这段已经消逝的历史保持足够的温情和敬意。
历史本来就是常说常新的学问。在对民国历史长时期批判之后出现这样的怀旧情愫很正常。既然反面批评和正面赞美都出现了,那么下一步不就是“和”吗,不就是体现价值中立原则的客观研究吗?
辛亥百年后,终于在大陆出现了一部题为《中华民国史》的历史学巨著。这部著作耗尽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三代学者的心血,仅此一点,就知道这部著作是怎样严谨怎样艰难,又是怎样有价值。
《中华民国史》告诉我们一些不一样的历史,中华民国也曾经有过好的历史阶段,社会经济快速转型,文化思想自由发展,近代教育不论是中小学基础教育,还是大学高等教育,在那短暂时间特别是在中日战争极端困难的时候,依然获得非常不得了的成就。“民国范儿”是否真的存在姑且不论,妖魔化的民国史在这部著作中一定限度地被消解。
当然,作为一部企图传世的历史学巨著,这部著作也从历史事实出发,深入分析了这个时代的问题,尝试着解读中国为什么没有在这三十八年中实现真正的统一和稳定,没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没有完成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基于这样的分析,民国历史尽管很温馨,但也自有其未能克服的问题与局限。否则不足以解释为什么在1940年代人心转变,大陆易手。
《中华民国史》资料丰富翔实,为专家之学,为民国史研究的奠基之作,如果一定要说这部著作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话,那么这部写了四十年的著作,无疑有着前后期的不一致,早期写作还带有那个时代特有的痕迹,后期著作则相对说来比较中立比较洒脱。至于资料运用,由于早期写作时,中国的开放程度还不够,不论是外面的史料,还是里面的档案,都有很大缺失,值得将来比照订正。
至于在观念上,《中华民国史》的写作者已经最大限度地客观中立了,但从一个局外人或旁观者的立场看,这部著作其实还有相当改进空间。关于中华民国的早期,其叙事基调显得比较灰暗。一个新建的又是远东第一个共和国,在这部著作中似乎并没有给中国带来多少好的变化,在民国的前半程,似乎还不如前清稳定,这就有点偏离历史事实了。
中华民国的历史说起来很远,其实又与我们很近,怎样重建一个平实可信的历史记忆,除了继续发掘史料,弄清事实外,恐怕另外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要最大限度从学术本身去解释历史,对这段已经消逝的历史保持足够的温情和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