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使用化肥、农药等物质,再加上新形势下的规划化农业生产经营,大大加剧了农业面源污染。其次,农业面源污染的分散性、隐蔽性、难监测性特点,都提高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难度系数大。如何提高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质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本文重点阐述农业面污染治理的绿色发展与制度创新。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绿色发展;制度创新
农业面源污染,指由于农业生产过程中,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肥料,随意排放养殖业中畜禽粪便,使得农田养分超标,氮、磷、钾一类养分大量过剩,在雨水的冲刷下,进入水体,严重污染地表水;其次,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严重破坏了耕地的土壤结构,让养分加速流失,大大降低了农产品的品质,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另外,农业面源污染还会引发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破坏水下生态系统,威胁畜禽饮水安全。
一、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一)过量使用化肥,造成污染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种植对化肥的依赖性非常大,农业生产中投入过量的化肥、农药、农膜,使农业面源污染越来越严重。相关数据显示,1980年至今,我国粮食产量虽然增长了9%,但是,农业种植化肥使用量在短短的30几年中却增长了约5倍,是粮食产量增速的好几倍。虽然化肥农药能有效提高粮食产量,但一旦使用量达到一个土壤承受的上限,那么,对粮食增产的边际贡献就会下降。现阶段,我国农业种植、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量都有所超标,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土壤板结、水体污染、湖泊河流水质富营养化,长此以往,会对我国农业生产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大量使用农药、地膜,造成污染
我国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使用量一直以来占据世界首位,1990年至2015年这短短的25年见,我国农业生产农药使用量上涨1.4倍。众所周知,一般种植的农产品最多只能吸收15~30%的农药,那其余的70~85%的农药都会渗透进土壤和周围的水体中,破坏土壤和水体结构,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环境污染。其次,农业生产者为追求更多的经济效益,为农产品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以提高农产品产量而大量使用地膜,由于回收利用机制与技术的缺陷,导致大量使用过的地膜得不到有效回收,回收率非常低,因而产生严重的“白色污染”。
(三)畜禽、水产养殖数量增加、规模扩大
我国畜禽养殖业发达,但是畜禽养殖场由于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导致无法及时清理干净畜禽粪便。其次,由于技术的缺陷,我国畜禽粪便利用率非常低,养殖户由于缺乏专业技能,将畜禽粪便随意丢弃,从而严重污染了大气与水体。畜禽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氮、磷等营养物,随意排放进水中,造成水生物过度繁殖,出现富营养化现象,严重污染环境。
(四)农作物秸秆造成的污染
近年来,天然气、沼气等清洁能源在我国农村得到普及,大大改变了农用能源结构,人们不再使用农作物秸秆,导致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只能被燃烧,从而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其次,人們将很多没有被燃烧的秸秆直接放置在田间,经过风雨洗礼,严重污染周围的水环境。
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对策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倡导农业绿色标准化发展
健全的法律法规为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提供基本保障,笔者认为,政府应制定和完善农业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加强环境保护,并经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工作作为农业生产、农村环境保护的重点,加强环境保护执法力度,严厉惩处那些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违法范围行为。
其次,倡导清洁生产,号召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们共同的追求,号召广大农户“科学施肥、安全施药、绿色防控”。引导和帮助农作物种植户、畜禽养殖户转变种植和养殖模式,有效节约资源、清洁生产、循环再利用资源。加大技术创新力度,采用先进的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构建完善的农业清洁生产认证制度。健全农业标准体系,构建无公害、绿色食品等产品认证体系。加快创建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立完善的政府监测、企业自检、社会商检“三位一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体系,加快研发先进的农产品检验技术,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其次,定期组织进行土壤污染普查、监测、修复工作。
(二)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
由于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分散、不明确性、非单一的污染事件等特点,因此,不适合采用传统的监管形势。采用激励机制,在利益驱动下,农户更有动力、更自觉地朝亲环境型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如,设置水质标准,如果农户的水质抽样达到这个标准,就予以奖励,反之,予以惩罚。再如,加大对农业生产的资金支持力度,如,给予农户购置污染减排设施补贴、向使用化肥农药的农户征收附加费、向使用有机肥料的农户予以补贴、制定有效的农膜回收政策措施等等。采用奖惩并举的手段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三)构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生产制度体系
在科学发展观的号召下,制定创新型农业生产制度,实现农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以制度为依据,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其次,科学布局养殖业生产,加快实现养殖业的规模化、集中发展,构建种养结合的发展体系,实现标准化、清洁化、健康化发展。另外,科学处理农作物秸秆,研发推行秸秆还田、秸秆养畜、生物质能源等技术,提高秸秆利用率。从而构建现代化的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发展体系。
(四)创新农业面源污染监测预警管理机制
新形势下,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动态监管机制,及时检测其动态,全方位、多角度监测农业面源污染、农产品生长环境的动态。其次,高效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完整的农业面源属性数据库、空间数据库,及时更新、汇总和分析实时监测到的数据,为相关部门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完整的数据参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农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面源污染问题,建立完善的农业生产体系,利用先进的技术,创新农业发展与管理模式,从而有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对我国粮食安全、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造成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张锋.中国化肥投入的面源污染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1.
[2]杨寅群,李志军等.植物生长与营养物转化耦合模型研究[J].人民长江,2012(21).
[3]胡火金.循环观与农业文化[J].中州学刊,2011(6).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绿色发展;制度创新
农业面源污染,指由于农业生产过程中,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肥料,随意排放养殖业中畜禽粪便,使得农田养分超标,氮、磷、钾一类养分大量过剩,在雨水的冲刷下,进入水体,严重污染地表水;其次,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严重破坏了耕地的土壤结构,让养分加速流失,大大降低了农产品的品质,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另外,农业面源污染还会引发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破坏水下生态系统,威胁畜禽饮水安全。
一、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一)过量使用化肥,造成污染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种植对化肥的依赖性非常大,农业生产中投入过量的化肥、农药、农膜,使农业面源污染越来越严重。相关数据显示,1980年至今,我国粮食产量虽然增长了9%,但是,农业种植化肥使用量在短短的30几年中却增长了约5倍,是粮食产量增速的好几倍。虽然化肥农药能有效提高粮食产量,但一旦使用量达到一个土壤承受的上限,那么,对粮食增产的边际贡献就会下降。现阶段,我国农业种植、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量都有所超标,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土壤板结、水体污染、湖泊河流水质富营养化,长此以往,会对我国农业生产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大量使用农药、地膜,造成污染
我国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使用量一直以来占据世界首位,1990年至2015年这短短的25年见,我国农业生产农药使用量上涨1.4倍。众所周知,一般种植的农产品最多只能吸收15~30%的农药,那其余的70~85%的农药都会渗透进土壤和周围的水体中,破坏土壤和水体结构,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环境污染。其次,农业生产者为追求更多的经济效益,为农产品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以提高农产品产量而大量使用地膜,由于回收利用机制与技术的缺陷,导致大量使用过的地膜得不到有效回收,回收率非常低,因而产生严重的“白色污染”。
(三)畜禽、水产养殖数量增加、规模扩大
我国畜禽养殖业发达,但是畜禽养殖场由于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导致无法及时清理干净畜禽粪便。其次,由于技术的缺陷,我国畜禽粪便利用率非常低,养殖户由于缺乏专业技能,将畜禽粪便随意丢弃,从而严重污染了大气与水体。畜禽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氮、磷等营养物,随意排放进水中,造成水生物过度繁殖,出现富营养化现象,严重污染环境。
(四)农作物秸秆造成的污染
近年来,天然气、沼气等清洁能源在我国农村得到普及,大大改变了农用能源结构,人们不再使用农作物秸秆,导致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只能被燃烧,从而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其次,人們将很多没有被燃烧的秸秆直接放置在田间,经过风雨洗礼,严重污染周围的水环境。
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对策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倡导农业绿色标准化发展
健全的法律法规为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提供基本保障,笔者认为,政府应制定和完善农业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加强环境保护,并经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工作作为农业生产、农村环境保护的重点,加强环境保护执法力度,严厉惩处那些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违法范围行为。
其次,倡导清洁生产,号召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们共同的追求,号召广大农户“科学施肥、安全施药、绿色防控”。引导和帮助农作物种植户、畜禽养殖户转变种植和养殖模式,有效节约资源、清洁生产、循环再利用资源。加大技术创新力度,采用先进的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构建完善的农业清洁生产认证制度。健全农业标准体系,构建无公害、绿色食品等产品认证体系。加快创建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立完善的政府监测、企业自检、社会商检“三位一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体系,加快研发先进的农产品检验技术,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其次,定期组织进行土壤污染普查、监测、修复工作。
(二)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
由于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分散、不明确性、非单一的污染事件等特点,因此,不适合采用传统的监管形势。采用激励机制,在利益驱动下,农户更有动力、更自觉地朝亲环境型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如,设置水质标准,如果农户的水质抽样达到这个标准,就予以奖励,反之,予以惩罚。再如,加大对农业生产的资金支持力度,如,给予农户购置污染减排设施补贴、向使用化肥农药的农户征收附加费、向使用有机肥料的农户予以补贴、制定有效的农膜回收政策措施等等。采用奖惩并举的手段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三)构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生产制度体系
在科学发展观的号召下,制定创新型农业生产制度,实现农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以制度为依据,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其次,科学布局养殖业生产,加快实现养殖业的规模化、集中发展,构建种养结合的发展体系,实现标准化、清洁化、健康化发展。另外,科学处理农作物秸秆,研发推行秸秆还田、秸秆养畜、生物质能源等技术,提高秸秆利用率。从而构建现代化的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发展体系。
(四)创新农业面源污染监测预警管理机制
新形势下,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动态监管机制,及时检测其动态,全方位、多角度监测农业面源污染、农产品生长环境的动态。其次,高效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完整的农业面源属性数据库、空间数据库,及时更新、汇总和分析实时监测到的数据,为相关部门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完整的数据参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农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面源污染问题,建立完善的农业生产体系,利用先进的技术,创新农业发展与管理模式,从而有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对我国粮食安全、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造成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张锋.中国化肥投入的面源污染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1.
[2]杨寅群,李志军等.植物生长与营养物转化耦合模型研究[J].人民长江,2012(21).
[3]胡火金.循环观与农业文化[J].中州学刊,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