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央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革命根据地, 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 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和红军的指挥中枢。在党和苏维埃政府的直接关怀和领导下,中央苏区创办了大量红色报刊, 它们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成为最锐利的宣传武器,对建设和巩固革命根据地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现将中央苏区发行量和影响力较大的几种红色报刊荟集如下,以飨读者。
1.《红色中华》
《红色中华》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办的第一个中央级机关报(图1)。1931年12月11日在江西瑞金创刊,初为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机关报,周刊,4开,铅印。从1933年2月10日第50期起改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联合机关报,周刊改三日刊。出至第148期又改为双日刊。1934年10月3日因长征开始,暂时休刊,共出版240期。1935年11月25日在陕北瓦窑堡复刊,期号续接长征之前,即从第241期起算,恢复为周刊,4开,油印。1937 年1月29日出至第324期改名为《新中华报》。该刊负责人及主笔先后有周以栗、项英、向仲华、梁柏台、王观澜、李一氓、沙可夫、任质斌、谢然之、瞿秋白等。
《红色中华》的宗旨为:积极领导中国革命,巩固和扩大红色根据地,创造大规模的红军,组织大规模的战争,以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的统治,使革命在一省或几省首先取得胜利,并最后达到全国胜利。辟有“社论”、“ 要闻”、“专电”、“小时评”、“红色区域建设”、“中央革命根据地消息”、“党的生活”、“赤色战士通讯”、“工农通讯”、“红色小辞典”、“工农民主法庭”、“红角”、“突击队”、“警钟”等栏目和不定期副刊《赤焰》。还经常刊登木刻版画和插图,起到了生动活泼的效果。该刊配合党政的中心任务,主要刊登中国共产党中央与各级领导机关的文件、法令、政策;中央主要领导人的讲话、文章、报告,积极进行建设和巩固工农民主政权的宣传;报道红军第二至第五次反“围剿”斗争情况,帮助党和政府进行多方面的战争动员工作;及时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阴谋和罪行,抨击国民党政府妥协退让的不抵抗政策。该刊在中央苏区影响很大,从创刊开始的数千份增加到后来的4万份,在当时中央苏区8万平方公里60多个县的区域内,每百人就拥有一份《红色中华》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陈潭秋、张闻天、秦邦宪、项英、李富春、谢觉哉、蔡畅、陆定一、邓颖超等常为该刊撰稿。
2.《青年实话》
《青年实话》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苏区中央局机关报(图2)。1931年7月1日在江西永丰县龙冈创刊,1934年5月总编辑部迁到瑞金,总发行所和印刷所则设在福建闽西的长汀县。该刊始称《战斗报》,属装订本,只出版了第一、二期,每期发行8000份。由于频繁的战争曾停刊。1931年11月至1932年2月,《战斗报》改名《青年实话》,单张4开4版,从第三期到第九期,每期发行1万份。从1932年3月至1934年9月,杂志改为32开小册子,最初为半月刊,后改为旬刊、周刊。因红军长征,1934年9月30日发行了最后一期后停刊,历时3年零3个月,共出版了113期。
《青年实话》辟有“大事评述”、“团的建设”、“前线后方”、“苏维埃教育”、“读者意见”、“问题解答”、“故事讲座”、“悬赏征答”、“每期一歌”、“识字游戏”、“轻骑队”、“红色儿童”、“红军家属访问”、“军事知识”、“农业知识”、“破除迷信”、“赤色体育”等栏目。刊登的文章体裁短小精悍,内容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主要反映苏区内外的重大事件以及团员青年关心、乐于接受、急于了解和掌握的革命道理、青年工作方法和经验、科学生活常识、文学知识等。此外,经常围绕苏区青年所关心的问题在刊物中开展讨论。因此,《青年实话》成为指导共青团工作、教育引导苏区青年提高自身素质和了解国内外大事、学习革命理论的重要工具。《青年实话》在团员青年中,尤其是红军青年官兵中有着极大影响,发行量曾达到3万份,成为中央苏区继《红色中华》后的第二大报刊。
3.《红星》
《红星》报是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机关报(图3)。1931年12月11日在江西瑞金创刊,它在中央苏区发行量曾达1.73万份,是发行量仅次于《红色中华》和《青年实话》的中央级报刊之一。该报为铅印4开,毛边纸印刷。初时五日刊,实际上是不定期刊,短则两天出版一期,长则半月出版一期,一般为4开4版,有时出两版,或六到八版。有时单独出版号外。1933年3月,改为32开本油印期刊。同年8月6日又恢复原来4开铅印报纸形式,并重新编号。张如心、邓小平、陆定一先后主持过该报的编辑工作。1935年8月红军长征进入川陕地区后终刊,历时近4年,共出版了120期。
《红星》报内容丰富多彩,版面生动活泼,主要刊登中共中央、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央军委、红军总部关于苏区军事斗争、红军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战略决策和方针政策的文章,辟有“社论”、“消息”、“要闻”、“专电”、“前线通讯”、“党的生活”、“支部通讯”、“革命战争”、“扩大红军”、“红军家信”、“铁锤”、“军事测验”等20多个栏目,文章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寓教于乐,深受广大红军指战员的喜爱。
4.《斗争》
《斗争》是中国共产党苏区中央局机关报(图4)。1933年2月4日在江西瑞金创刊,该刊是由当时苏区中央局主办的《实话》和《党的建设》两刊合并改名而成,16开本旬刊,铅印。在根据地范围内出版发行,每期发行约2.7万余份。1934年9月30日红军长征开始后停刊,共出版了73期。
《斗争》的主要内容是中共中央和中共苏区中央局等的重要决议、指示、政策条例和主要领导人的报告;共产国际有关的决议、总结和重要报告以及苏区党、政、军,苏区工运、青运、妇运等方面的文章。许多中共领导人都曾为该刊撰写文章,其中刘少奇的《论国家工厂的管理》,可能是中共最早提出实行厂长负责制的一篇重要文献。张闻天为该刊负责人,杨尚昆也曾做过编辑工作。 《斗争》的出版时期,正是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统治中国共产党的时期,反“罗明路线”,无论在福建还是在江西,矛头都是指向毛泽东的正确路线,所以毛泽东当时在《斗争》上没有发表过有关路线斗争的文章,而着重在进行农村调查,先后有《查田运动的初步总结》、《查田运动的群众工作》、《兴国长冈乡调查》和《上杭才溪乡调查》等重要文章发表在《斗争》上,为我党留下了珍贵的史料。《斗争》在传达中共中央政策,提高党内政治理论水平,宣传共产主义,总结苏维埃政权和经济建设经验,动员人民力量反抗敌人的军事“围剿”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舆论作用。
5.《苏区工人》
《苏区工人》是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执行局机关报(图5)。1932年5月10日在福建闽西长汀县创刊,后迁至江西瑞金。初为半月刊,后改旬刊,铅印16开竖版印刷。1934年8月停刊,前后共出版了41期。
《苏区工人》的发行对象主要是苏区广大工人群众和各级工会干部。辟有“职工运动指导”、“职工运动通讯”、“苏区工人斗争”、“扩大红军”、“革命竞赛”、“反对贪污腐化”、“社会保险问题”等栏目,主要报道苏区工人运动的发展和各县乡工会及各种产业工会的工作情况及国民党统治区域的广大工人受压迫、受剥削的悲惨状况和反抗斗争的情况;登载党中央和全国总工会有关工人运动的决议、宣言和指示;宣传和介绍中央根据地和其他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反“围剿”胜利的消息;报道世界各国工人运动情况。每逢有重大节日和纪念日还出版“特刊”。如第9期开始报道动员广大苏区工人参加红军的消息。1933年10月,由工人群众组建的“工人师”成立时,该报也对此作了大量详尽的报道。
《苏区工人》的编辑工作主要由全总执行局的梁广、倪志侠等人负责。当时党中央和全总执行局领导刘少奇、陈云、项英等都曾为《苏区工人》撰搞,如刘少奇在该报第2期发表了《在两条路线斗争中来改订合同》、《在改订合同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文章,陈云在第3期上发表了《在纠正工人经济斗争“左”的倾向中我们所犯的错误》等。这些文章对于纠正当时苏区劳动政策上“左”的错误,改进苏区工会工作和经济工作,维持工人的切身利益都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6.《少年先锋》
《少年先锋》是苏区少年先锋队中央总队部机关刊物(图6)。1932年8月1日在江西瑞金创刊,半月刊,铅印,32开本。时任苏区少先队总队部总训练部部长的张爱萍任主编。1932年11月停刊,共出版了6期。
《少年先锋》以苏区广大青少年为读者对象,具有内容丰富、鲜明生动、通俗易懂和图文并茂的特点,为读者所喜闻乐见。辟有“参加革命战争”、“模范队员”、“轻骑队”、“来电”、“启事”等栏目,刊载的内容涉及四个方面:一是苏区少年先锋队工作经验与成绩总结;二是少年先锋队参加苏区各项建设的消息;三是少年先锋队开展各种政治军事训练的方法与材料;四是红色儿童歌谣、适合少年儿童的各种游戏和革命领袖青少年时期的故事。《少年先锋》比较注意发行工作,初时由福建长汀的少年先锋总发行所发行,要求“普遍开设《少年先锋》的推销所、代售处……使《少年先锋》为人手一册”。
7.《时刻准备着》
《时刻准备着》是苏区中央儿童局机关刊物(图7)。1933年10月5日在江西瑞金创刊,半月刊,封面彩印,内文初为石印,后改为铅印,32开本,一般每期出20至30页不等。由瑞金《青年实话》总发行所和各地《青年实话》分发行所负责发行,一般每期发行量都在4000份以上,最多时曾达到9000多份。其主要的读者在中央苏区,但也行销闽赣、湘鄂等红色根据地。对其设定的目标读者非常重视并且照顾,一般每份报价零售铜元一枚,订半年减收两期报费,订一年减收五期报费,儿童团员给予半价优惠,订购一册只收半个铜元。1934年7月25日停刊,历时10个月,共出版了18期。
《时刻准备着》是我党领导下创办的第一份共产儿童团机关刊物,辟有“社论”、“消息”、“故事”、“童话”、“民歌民谣”、“图书识字”、“模范儿童”等栏目,通过色彩鲜艳,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丰富内容,及时反映苏区儿童的斗争生活,很受苏区儿童读者的喜爱。胡耀邦、何凯丰、陈丕显等少共中央负责人经常为该刊撰文。
中央苏区的红色报刊是中国共产党党史宝库中的一笔珍贵财富,在中国新闻报刊出版史上留下了光辉而灿烂的一页。
典藏中央苏区的红色报刊,就是典藏中国革命的光荣历史,就是典藏中国革命的红色记忆。红色记忆历久弥新,昭示永远。
1.《红色中华》
《红色中华》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办的第一个中央级机关报(图1)。1931年12月11日在江西瑞金创刊,初为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机关报,周刊,4开,铅印。从1933年2月10日第50期起改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联合机关报,周刊改三日刊。出至第148期又改为双日刊。1934年10月3日因长征开始,暂时休刊,共出版240期。1935年11月25日在陕北瓦窑堡复刊,期号续接长征之前,即从第241期起算,恢复为周刊,4开,油印。1937 年1月29日出至第324期改名为《新中华报》。该刊负责人及主笔先后有周以栗、项英、向仲华、梁柏台、王观澜、李一氓、沙可夫、任质斌、谢然之、瞿秋白等。
《红色中华》的宗旨为:积极领导中国革命,巩固和扩大红色根据地,创造大规模的红军,组织大规模的战争,以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的统治,使革命在一省或几省首先取得胜利,并最后达到全国胜利。辟有“社论”、“ 要闻”、“专电”、“小时评”、“红色区域建设”、“中央革命根据地消息”、“党的生活”、“赤色战士通讯”、“工农通讯”、“红色小辞典”、“工农民主法庭”、“红角”、“突击队”、“警钟”等栏目和不定期副刊《赤焰》。还经常刊登木刻版画和插图,起到了生动活泼的效果。该刊配合党政的中心任务,主要刊登中国共产党中央与各级领导机关的文件、法令、政策;中央主要领导人的讲话、文章、报告,积极进行建设和巩固工农民主政权的宣传;报道红军第二至第五次反“围剿”斗争情况,帮助党和政府进行多方面的战争动员工作;及时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阴谋和罪行,抨击国民党政府妥协退让的不抵抗政策。该刊在中央苏区影响很大,从创刊开始的数千份增加到后来的4万份,在当时中央苏区8万平方公里60多个县的区域内,每百人就拥有一份《红色中华》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陈潭秋、张闻天、秦邦宪、项英、李富春、谢觉哉、蔡畅、陆定一、邓颖超等常为该刊撰稿。
2.《青年实话》
《青年实话》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苏区中央局机关报(图2)。1931年7月1日在江西永丰县龙冈创刊,1934年5月总编辑部迁到瑞金,总发行所和印刷所则设在福建闽西的长汀县。该刊始称《战斗报》,属装订本,只出版了第一、二期,每期发行8000份。由于频繁的战争曾停刊。1931年11月至1932年2月,《战斗报》改名《青年实话》,单张4开4版,从第三期到第九期,每期发行1万份。从1932年3月至1934年9月,杂志改为32开小册子,最初为半月刊,后改为旬刊、周刊。因红军长征,1934年9月30日发行了最后一期后停刊,历时3年零3个月,共出版了113期。
《青年实话》辟有“大事评述”、“团的建设”、“前线后方”、“苏维埃教育”、“读者意见”、“问题解答”、“故事讲座”、“悬赏征答”、“每期一歌”、“识字游戏”、“轻骑队”、“红色儿童”、“红军家属访问”、“军事知识”、“农业知识”、“破除迷信”、“赤色体育”等栏目。刊登的文章体裁短小精悍,内容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主要反映苏区内外的重大事件以及团员青年关心、乐于接受、急于了解和掌握的革命道理、青年工作方法和经验、科学生活常识、文学知识等。此外,经常围绕苏区青年所关心的问题在刊物中开展讨论。因此,《青年实话》成为指导共青团工作、教育引导苏区青年提高自身素质和了解国内外大事、学习革命理论的重要工具。《青年实话》在团员青年中,尤其是红军青年官兵中有着极大影响,发行量曾达到3万份,成为中央苏区继《红色中华》后的第二大报刊。
3.《红星》
《红星》报是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机关报(图3)。1931年12月11日在江西瑞金创刊,它在中央苏区发行量曾达1.73万份,是发行量仅次于《红色中华》和《青年实话》的中央级报刊之一。该报为铅印4开,毛边纸印刷。初时五日刊,实际上是不定期刊,短则两天出版一期,长则半月出版一期,一般为4开4版,有时出两版,或六到八版。有时单独出版号外。1933年3月,改为32开本油印期刊。同年8月6日又恢复原来4开铅印报纸形式,并重新编号。张如心、邓小平、陆定一先后主持过该报的编辑工作。1935年8月红军长征进入川陕地区后终刊,历时近4年,共出版了120期。
《红星》报内容丰富多彩,版面生动活泼,主要刊登中共中央、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央军委、红军总部关于苏区军事斗争、红军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战略决策和方针政策的文章,辟有“社论”、“消息”、“要闻”、“专电”、“前线通讯”、“党的生活”、“支部通讯”、“革命战争”、“扩大红军”、“红军家信”、“铁锤”、“军事测验”等20多个栏目,文章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寓教于乐,深受广大红军指战员的喜爱。
4.《斗争》
《斗争》是中国共产党苏区中央局机关报(图4)。1933年2月4日在江西瑞金创刊,该刊是由当时苏区中央局主办的《实话》和《党的建设》两刊合并改名而成,16开本旬刊,铅印。在根据地范围内出版发行,每期发行约2.7万余份。1934年9月30日红军长征开始后停刊,共出版了73期。
《斗争》的主要内容是中共中央和中共苏区中央局等的重要决议、指示、政策条例和主要领导人的报告;共产国际有关的决议、总结和重要报告以及苏区党、政、军,苏区工运、青运、妇运等方面的文章。许多中共领导人都曾为该刊撰写文章,其中刘少奇的《论国家工厂的管理》,可能是中共最早提出实行厂长负责制的一篇重要文献。张闻天为该刊负责人,杨尚昆也曾做过编辑工作。 《斗争》的出版时期,正是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统治中国共产党的时期,反“罗明路线”,无论在福建还是在江西,矛头都是指向毛泽东的正确路线,所以毛泽东当时在《斗争》上没有发表过有关路线斗争的文章,而着重在进行农村调查,先后有《查田运动的初步总结》、《查田运动的群众工作》、《兴国长冈乡调查》和《上杭才溪乡调查》等重要文章发表在《斗争》上,为我党留下了珍贵的史料。《斗争》在传达中共中央政策,提高党内政治理论水平,宣传共产主义,总结苏维埃政权和经济建设经验,动员人民力量反抗敌人的军事“围剿”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舆论作用。
5.《苏区工人》
《苏区工人》是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执行局机关报(图5)。1932年5月10日在福建闽西长汀县创刊,后迁至江西瑞金。初为半月刊,后改旬刊,铅印16开竖版印刷。1934年8月停刊,前后共出版了41期。
《苏区工人》的发行对象主要是苏区广大工人群众和各级工会干部。辟有“职工运动指导”、“职工运动通讯”、“苏区工人斗争”、“扩大红军”、“革命竞赛”、“反对贪污腐化”、“社会保险问题”等栏目,主要报道苏区工人运动的发展和各县乡工会及各种产业工会的工作情况及国民党统治区域的广大工人受压迫、受剥削的悲惨状况和反抗斗争的情况;登载党中央和全国总工会有关工人运动的决议、宣言和指示;宣传和介绍中央根据地和其他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反“围剿”胜利的消息;报道世界各国工人运动情况。每逢有重大节日和纪念日还出版“特刊”。如第9期开始报道动员广大苏区工人参加红军的消息。1933年10月,由工人群众组建的“工人师”成立时,该报也对此作了大量详尽的报道。
《苏区工人》的编辑工作主要由全总执行局的梁广、倪志侠等人负责。当时党中央和全总执行局领导刘少奇、陈云、项英等都曾为《苏区工人》撰搞,如刘少奇在该报第2期发表了《在两条路线斗争中来改订合同》、《在改订合同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文章,陈云在第3期上发表了《在纠正工人经济斗争“左”的倾向中我们所犯的错误》等。这些文章对于纠正当时苏区劳动政策上“左”的错误,改进苏区工会工作和经济工作,维持工人的切身利益都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6.《少年先锋》
《少年先锋》是苏区少年先锋队中央总队部机关刊物(图6)。1932年8月1日在江西瑞金创刊,半月刊,铅印,32开本。时任苏区少先队总队部总训练部部长的张爱萍任主编。1932年11月停刊,共出版了6期。
《少年先锋》以苏区广大青少年为读者对象,具有内容丰富、鲜明生动、通俗易懂和图文并茂的特点,为读者所喜闻乐见。辟有“参加革命战争”、“模范队员”、“轻骑队”、“来电”、“启事”等栏目,刊载的内容涉及四个方面:一是苏区少年先锋队工作经验与成绩总结;二是少年先锋队参加苏区各项建设的消息;三是少年先锋队开展各种政治军事训练的方法与材料;四是红色儿童歌谣、适合少年儿童的各种游戏和革命领袖青少年时期的故事。《少年先锋》比较注意发行工作,初时由福建长汀的少年先锋总发行所发行,要求“普遍开设《少年先锋》的推销所、代售处……使《少年先锋》为人手一册”。
7.《时刻准备着》
《时刻准备着》是苏区中央儿童局机关刊物(图7)。1933年10月5日在江西瑞金创刊,半月刊,封面彩印,内文初为石印,后改为铅印,32开本,一般每期出20至30页不等。由瑞金《青年实话》总发行所和各地《青年实话》分发行所负责发行,一般每期发行量都在4000份以上,最多时曾达到9000多份。其主要的读者在中央苏区,但也行销闽赣、湘鄂等红色根据地。对其设定的目标读者非常重视并且照顾,一般每份报价零售铜元一枚,订半年减收两期报费,订一年减收五期报费,儿童团员给予半价优惠,订购一册只收半个铜元。1934年7月25日停刊,历时10个月,共出版了18期。
《时刻准备着》是我党领导下创办的第一份共产儿童团机关刊物,辟有“社论”、“消息”、“故事”、“童话”、“民歌民谣”、“图书识字”、“模范儿童”等栏目,通过色彩鲜艳,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丰富内容,及时反映苏区儿童的斗争生活,很受苏区儿童读者的喜爱。胡耀邦、何凯丰、陈丕显等少共中央负责人经常为该刊撰文。
中央苏区的红色报刊是中国共产党党史宝库中的一笔珍贵财富,在中国新闻报刊出版史上留下了光辉而灿烂的一页。
典藏中央苏区的红色报刊,就是典藏中国革命的光荣历史,就是典藏中国革命的红色记忆。红色记忆历久弥新,昭示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