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人际交往障碍是指小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因受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等影响而导致的交往困难或交往不顺利。因此小学人际交往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
随着社会发展,学习压力不断加大,留守儿童和独生子女增多,加之不良家庭因素、不良伙伴群体的影响,自身适应环境能力较弱,以及小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不良的个性心理品质和不良交往意识等诸多原因导致小学生产生人际交往障碍,成为困扰着广大教师、家长、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小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沉默被动型。在交往中通常是少言寡语,别人不问就不会张口,别人提起话来说话则像挤牙膏一般,问几句答半句,引起对方反感,最终导致交往失败。交往被动往往是由于对自己缺乏信心造成的,要实现交往预定目标必须克服交往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的信心危机。
(二)言行粗野型。如果在与人交往中使用了不合时宜的语言,行为显得浅薄、无知、轻浮、放荡、庸俗,容易引起对方轻视,导致交往失败。因此必须在交往中避免说粗话、脏话,或有着任何不耐烦、不友善、歧视、威胁甚至攻击的言行。
(三)自卑胆怯型。有的小学生一见生人或受到关注成为焦点时,就脸红、心跳、出汗、口吃、手足无措,甚至全身发抖,感到十分紧张、羞怯和恐惧。克服这一障碍应从孩子的特长爱好入手,让他们在不知不觉培养兴趣,体验成功,在叙述感受中慢慢大胆起来。
(四)轻信盲从型。这样的孩子往往人云亦云,缺乏主见,跟着别人后面学,不分好坏不辨是非,口头禅儿是“××都这么做的,xx也是这么说的。”因为不动脑子,容易在模仿别人、言听计从中上当受骗犯错误。据调查,频打电子游戏、吸烟、拦路打劫、逃学、不按时回家、网上交友不慎等不良行为十有八九都是由此产生的。
(五)盛气凌人型。有的孩子优越感强,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甚至连老师的教诲和忠告也不放在心里,他们往往仗着家里的权、钱、势,炫耀衣着,大把花钱,追求享乐,于是给自己正常的交往划上一道鸿沟,慢慢地被群体所抛弃,越来越孤独。
(六)冷淡呆板型。有的学生性格孤僻,对人缺乏热情,兴趣爱好不当,知识面狭窄,在交往中显得冷淡、机械,谈不出对某一话题的见解和看法,处处显得不合群,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色。
(七)封闭对抗型。有的学生因为父母离异、失业、失去亲人、身患疾病、出身不好、家庭暴力等复杂因素的影响,人格被扭曲,时常在交往中采取躲避或对抗的方式,不被群体所理解和接纳。他们猜忌、多疑、言行谨慎、常怀敌意,不信任别人。
(八)成见支配型。有的学生受家庭或社会影响,对某人或某些人或某一职业的人产生片面认识,从而导致交往中受成见支配,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和处理问题,给正常的人际交往带来障碍。
孩子天生渴望交往,急需排解心中的孤独、苦闷和迷惑。为帮助小学生消除人际交往中的障碍,学校、家长可以采取一些积极的策略。
一、掌握基本的外交手势和体态语言
1.学会握手。用右手握,要有力度,见面和分手时用。
2.学会行礼。正规仪式上行队礼,家里可并腿鞠躬。
3.学会坐、立、行。无论行走、坐下、站立,都要姿态端正。
4.学会倾听。听别人说话,要看着对方的鼻尖,神情要专注,不轻易打断完整的叙述,可以适时插话,激发谈兴。
5.学会就餐。不抢菜、不喧哗、不抢位,细嚼轻咽,讲究卫生,离席要打招呼。
二、使用常见的交往辞令
1.学会问候。依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年龄、性别、职业,能主动与不同的人打招呼、道祝福、说再见。注意上厕所时不要招呼别人,可点头微笑。
2.学会介绍。能作自我介绍(兴趣爱好、特长、家庭状况等),能把同伴介绍给刚认识的第三者。
3.能讲一两个小故事、笑话或用一点幽默调节交往的氛围。
三、学会使用通信工具
1.知道怎么样有礼貌地接电话。听到铃响后,应主动说:请问您找谁?
2.能正确、简洁地打电话。电话拨通以后应说:请问xx(或称呼)在吗?通话完毕时要说“再见”、“谢谢”、“耽误”之类的话,等对方挂断后再放好话机。
3.建立一个电话号码系统,熟记常用号码。
四、学会观察,乐于助人
做一个有心人,能适时地在别人需要时主动帮助别人。如准备茶点、糖果,递送东西,整理物品,清扫卫生等。通过帮助别人,能让自己懂得帮助别人做一件小小的事情,也是一种快乐,而且还能体会到助人为乐的成就感。
五、学会巧妙拒绝别人
对别人突然提出的不合理或自己无法满足对方的要求,应立即思索,对不能答应的必须巧妙拒绝。可以用转移话题、分散注意力、拖延时间、设法脱身或干脆正面提出反对意见等不同的方式加以回绝。
总之,如果对小学生采取一些积极的策略,引导他们从实际中出发,不断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在交往中从容应对,就可以有效帮助他们消除人际交往障碍,促进健康成长。
随着社会发展,学习压力不断加大,留守儿童和独生子女增多,加之不良家庭因素、不良伙伴群体的影响,自身适应环境能力较弱,以及小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不良的个性心理品质和不良交往意识等诸多原因导致小学生产生人际交往障碍,成为困扰着广大教师、家长、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小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沉默被动型。在交往中通常是少言寡语,别人不问就不会张口,别人提起话来说话则像挤牙膏一般,问几句答半句,引起对方反感,最终导致交往失败。交往被动往往是由于对自己缺乏信心造成的,要实现交往预定目标必须克服交往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的信心危机。
(二)言行粗野型。如果在与人交往中使用了不合时宜的语言,行为显得浅薄、无知、轻浮、放荡、庸俗,容易引起对方轻视,导致交往失败。因此必须在交往中避免说粗话、脏话,或有着任何不耐烦、不友善、歧视、威胁甚至攻击的言行。
(三)自卑胆怯型。有的小学生一见生人或受到关注成为焦点时,就脸红、心跳、出汗、口吃、手足无措,甚至全身发抖,感到十分紧张、羞怯和恐惧。克服这一障碍应从孩子的特长爱好入手,让他们在不知不觉培养兴趣,体验成功,在叙述感受中慢慢大胆起来。
(四)轻信盲从型。这样的孩子往往人云亦云,缺乏主见,跟着别人后面学,不分好坏不辨是非,口头禅儿是“××都这么做的,xx也是这么说的。”因为不动脑子,容易在模仿别人、言听计从中上当受骗犯错误。据调查,频打电子游戏、吸烟、拦路打劫、逃学、不按时回家、网上交友不慎等不良行为十有八九都是由此产生的。
(五)盛气凌人型。有的孩子优越感强,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甚至连老师的教诲和忠告也不放在心里,他们往往仗着家里的权、钱、势,炫耀衣着,大把花钱,追求享乐,于是给自己正常的交往划上一道鸿沟,慢慢地被群体所抛弃,越来越孤独。
(六)冷淡呆板型。有的学生性格孤僻,对人缺乏热情,兴趣爱好不当,知识面狭窄,在交往中显得冷淡、机械,谈不出对某一话题的见解和看法,处处显得不合群,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色。
(七)封闭对抗型。有的学生因为父母离异、失业、失去亲人、身患疾病、出身不好、家庭暴力等复杂因素的影响,人格被扭曲,时常在交往中采取躲避或对抗的方式,不被群体所理解和接纳。他们猜忌、多疑、言行谨慎、常怀敌意,不信任别人。
(八)成见支配型。有的学生受家庭或社会影响,对某人或某些人或某一职业的人产生片面认识,从而导致交往中受成见支配,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和处理问题,给正常的人际交往带来障碍。
孩子天生渴望交往,急需排解心中的孤独、苦闷和迷惑。为帮助小学生消除人际交往中的障碍,学校、家长可以采取一些积极的策略。
一、掌握基本的外交手势和体态语言
1.学会握手。用右手握,要有力度,见面和分手时用。
2.学会行礼。正规仪式上行队礼,家里可并腿鞠躬。
3.学会坐、立、行。无论行走、坐下、站立,都要姿态端正。
4.学会倾听。听别人说话,要看着对方的鼻尖,神情要专注,不轻易打断完整的叙述,可以适时插话,激发谈兴。
5.学会就餐。不抢菜、不喧哗、不抢位,细嚼轻咽,讲究卫生,离席要打招呼。
二、使用常见的交往辞令
1.学会问候。依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年龄、性别、职业,能主动与不同的人打招呼、道祝福、说再见。注意上厕所时不要招呼别人,可点头微笑。
2.学会介绍。能作自我介绍(兴趣爱好、特长、家庭状况等),能把同伴介绍给刚认识的第三者。
3.能讲一两个小故事、笑话或用一点幽默调节交往的氛围。
三、学会使用通信工具
1.知道怎么样有礼貌地接电话。听到铃响后,应主动说:请问您找谁?
2.能正确、简洁地打电话。电话拨通以后应说:请问xx(或称呼)在吗?通话完毕时要说“再见”、“谢谢”、“耽误”之类的话,等对方挂断后再放好话机。
3.建立一个电话号码系统,熟记常用号码。
四、学会观察,乐于助人
做一个有心人,能适时地在别人需要时主动帮助别人。如准备茶点、糖果,递送东西,整理物品,清扫卫生等。通过帮助别人,能让自己懂得帮助别人做一件小小的事情,也是一种快乐,而且还能体会到助人为乐的成就感。
五、学会巧妙拒绝别人
对别人突然提出的不合理或自己无法满足对方的要求,应立即思索,对不能答应的必须巧妙拒绝。可以用转移话题、分散注意力、拖延时间、设法脱身或干脆正面提出反对意见等不同的方式加以回绝。
总之,如果对小学生采取一些积极的策略,引导他们从实际中出发,不断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在交往中从容应对,就可以有效帮助他们消除人际交往障碍,促进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