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卫生院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西医护理干预而在糖尿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与有效性。
方法:对我院264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将144例患者作为实验组,采用西医护理方法;余下的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仅采用回访调查方法。
结果: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二次入院率,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
结论:采用西医护理的方法,给予恰当的护理,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还可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能有效的减少因主观的错误观念而引起的病情加重、二次入院等现象。
关键词:糖尿病卫生院西医护理糖尿病患者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374-01
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造成的代谢异常综合症,其主要特点是高血糖以及尿糖,临床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易疲乏、消瘦等,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病率也在不断的提高。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比10年前高出3-4倍,糖尿病是慢性终身疾病,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因此找到正确的护理方法和提高护理水平是十分有必要的。卫生院西医护理工作中的糖尿病患者不占少数,加强对该类患者的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能够更好地维持患者血糖的稳定性,提高患者生存能力和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接诊的264例糖尿病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2年1月-2013年8月,所有患者均符合ADA1997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将144例患者分为实验组,余下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
1.2方法。实验组采用西医护理方法,对照组仅采用回访调查。
1.2.1生活护理:合理安排生活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适当运动。合理安排饮食,控制糖和脂肪的摄入。根据患者年龄、体重、劳动强度、血脂、血糖、血压等情况分别制订出具有针对性的饮食计划,做到饮食定时定量,主副食搭配合理,粗细均匀协调、营养平衡有序,要根据患者的体重情况来控制总的摄取热量[3]。
1.2.2心理护理:紧张心理可导致糖激素分泌增加,使血糖升高,所以消极心理和紧张心理十分不利于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主要是通过对患者进行有關疾病的多方面知识介绍以及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随时了解其心理变化情况,从而稳定患者情绪,调动其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坚定康复信心。
1.2.3药物护理:对糖尿病护理阶段的患者,要及时督促其用药,既要遵从医嘱,也要保证合理按时。在用药时,要加强患者自身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要习惯于等他人提醒。对于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一定要控制好用量和用药时间,并与餐食搭配好,不可以随意服用,以免引起其它不良反应,损害健康。对使用胰岛素护理的患者,注射胰岛素的时间和剂量一定要准确,患者,必须让其和其家属全面掌握注射的方法和技巧,并准确安排就餐时间,注射前要严格消毒用具和注射部位,预防感染。护理人员要使患者知悉其所用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处理措施,以便患者在一旦遇到同等状况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及时采取补救或治疗措施。长期注射者还应注意更换部位,以免长期在同一部位用针导致组织硬化、胰岛素吸收不良等,在降血糖的同时,还要防止低血糖的发生。护理时注意定期的血糖检测工作,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1.2.4并发症护理:重点观察患者食欲变化,有无恶心、呕吐、呼吸不畅、嗜睡等情况发生。注意心绞痛、心律不齐、衰竭等血管性病变发生,有无异常感觉、四肢麻木等周围神经炎的表现,有无泌尿系统、皮肤或肺部感染等症状,女性要注意是否出现外阴皮肤痛痒等。对于患者出现各类的并发症现象,要及时发现及时采取西医疗法进行处理。
2结果
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二次入院率,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病例的并发症发生率、二次入院率结果如表2所示。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引起,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提高,据WHO估计,我国糖尿病患者比10年前高出3~4倍,居世界第二位,给个人、社会和国家经济带来沉重负担。所以对糖尿病患者的卫生院西医护理干预非常重要。
西医护理主要通过结合心理护理等才能达到有效的干预效果。第一步是心理护理,患者因为焦躁的情绪而引起消极心理,会加重病情。不同的病程、不同的年龄的心理护理是不同的,但是又具有共性,同样是及时发现患者的紧张情绪,积极鼓励患者,使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来配合治疗。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让患者充分的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了解治病的过程,从而消除患者的疑虑,有效的缓解压力,积极配合治疗,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健康知识,通过问答形式解决患者的疑问。
综上所述,采用西医护理的方法,给予恰当的护理,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还可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能有效的减少因主观的错误观念而引起的病情加重、二次入院等现象。
参考文献
[1]吴宇嫦,曾慧韵,周晓舟,王日星,许素梵,于翠香.护理人员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11,07:10-11+20
[2]吴嘉维,顾兰,徐琴娟.规范化护理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1,15:1420-1421
[3]李弢,王洁.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1,21:1985-1987
[4]景良洪,贺英,陈登蓉.护理干预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1:1996-1997
方法:对我院264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将144例患者作为实验组,采用西医护理方法;余下的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仅采用回访调查方法。
结果: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二次入院率,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
结论:采用西医护理的方法,给予恰当的护理,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还可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能有效的减少因主观的错误观念而引起的病情加重、二次入院等现象。
关键词:糖尿病卫生院西医护理糖尿病患者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374-01
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造成的代谢异常综合症,其主要特点是高血糖以及尿糖,临床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易疲乏、消瘦等,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病率也在不断的提高。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比10年前高出3-4倍,糖尿病是慢性终身疾病,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因此找到正确的护理方法和提高护理水平是十分有必要的。卫生院西医护理工作中的糖尿病患者不占少数,加强对该类患者的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能够更好地维持患者血糖的稳定性,提高患者生存能力和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接诊的264例糖尿病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2年1月-2013年8月,所有患者均符合ADA1997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将144例患者分为实验组,余下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
1.2方法。实验组采用西医护理方法,对照组仅采用回访调查。
1.2.1生活护理:合理安排生活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适当运动。合理安排饮食,控制糖和脂肪的摄入。根据患者年龄、体重、劳动强度、血脂、血糖、血压等情况分别制订出具有针对性的饮食计划,做到饮食定时定量,主副食搭配合理,粗细均匀协调、营养平衡有序,要根据患者的体重情况来控制总的摄取热量[3]。
1.2.2心理护理:紧张心理可导致糖激素分泌增加,使血糖升高,所以消极心理和紧张心理十分不利于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主要是通过对患者进行有關疾病的多方面知识介绍以及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随时了解其心理变化情况,从而稳定患者情绪,调动其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坚定康复信心。
1.2.3药物护理:对糖尿病护理阶段的患者,要及时督促其用药,既要遵从医嘱,也要保证合理按时。在用药时,要加强患者自身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要习惯于等他人提醒。对于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一定要控制好用量和用药时间,并与餐食搭配好,不可以随意服用,以免引起其它不良反应,损害健康。对使用胰岛素护理的患者,注射胰岛素的时间和剂量一定要准确,患者,必须让其和其家属全面掌握注射的方法和技巧,并准确安排就餐时间,注射前要严格消毒用具和注射部位,预防感染。护理人员要使患者知悉其所用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处理措施,以便患者在一旦遇到同等状况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及时采取补救或治疗措施。长期注射者还应注意更换部位,以免长期在同一部位用针导致组织硬化、胰岛素吸收不良等,在降血糖的同时,还要防止低血糖的发生。护理时注意定期的血糖检测工作,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1.2.4并发症护理:重点观察患者食欲变化,有无恶心、呕吐、呼吸不畅、嗜睡等情况发生。注意心绞痛、心律不齐、衰竭等血管性病变发生,有无异常感觉、四肢麻木等周围神经炎的表现,有无泌尿系统、皮肤或肺部感染等症状,女性要注意是否出现外阴皮肤痛痒等。对于患者出现各类的并发症现象,要及时发现及时采取西医疗法进行处理。
2结果
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二次入院率,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病例的并发症发生率、二次入院率结果如表2所示。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引起,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提高,据WHO估计,我国糖尿病患者比10年前高出3~4倍,居世界第二位,给个人、社会和国家经济带来沉重负担。所以对糖尿病患者的卫生院西医护理干预非常重要。
西医护理主要通过结合心理护理等才能达到有效的干预效果。第一步是心理护理,患者因为焦躁的情绪而引起消极心理,会加重病情。不同的病程、不同的年龄的心理护理是不同的,但是又具有共性,同样是及时发现患者的紧张情绪,积极鼓励患者,使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来配合治疗。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让患者充分的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了解治病的过程,从而消除患者的疑虑,有效的缓解压力,积极配合治疗,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健康知识,通过问答形式解决患者的疑问。
综上所述,采用西医护理的方法,给予恰当的护理,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还可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能有效的减少因主观的错误观念而引起的病情加重、二次入院等现象。
参考文献
[1]吴宇嫦,曾慧韵,周晓舟,王日星,许素梵,于翠香.护理人员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11,07:10-11+20
[2]吴嘉维,顾兰,徐琴娟.规范化护理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1,15:1420-1421
[3]李弢,王洁.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1,21:1985-1987
[4]景良洪,贺英,陈登蓉.护理干预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1:1996-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