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质疑与提问中学习数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学生问起来,就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把自己心中的疑问提出来,寻求同学和老师的帮助,获得新知识。让学生问。对于学好数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要培养学生提问的兴趣,使其敢问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因此,课堂上要让学生敢于提问,使他们自觉地在‘学与问’中主动学习。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一课时,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这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自学圆周率的有关知识,学生主动地提出了很多问题;圆周率是个什么数?圆周率就是3.14吗?为什么圆周率在计算时取3,14?如果取3不是在计算时更简单吗?可见,学生提出这些问题来,终于教师创设了良好的发问情境。因此,在课堂上要使学生敢于发问,与老师驾 课堂和激活课堂气氛是分不开的,要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帮助学生消除心里障碍,使其敢于发问。
  1、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消除心里障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心提问。比如;对于在课堂上由于情绪紧张而说不清楚所提问题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启发,引导使其发表清楚,对于不敢在广众场合提问的学生,可以让其在小组内提问,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以让其把问题写成文字后再提问。
  2、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诱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课前布置学生预习下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预习中认真去发现问题,并把不理解的问题写下来,为课堂上提问做好充分准备。
  3、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组织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问题竞赛活动,通过比提问的数量和质量来评定小组竞赛成绩。这样学生将会在竞争的氛围中消除思想顾虑,大胆质疑和发问。通过提问,让学生多说,锻炼他的口头表达能力,并学会提问。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也是思维外部表现。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保证学生有说的机会,通过多说的训练,培养学生勤于提问的习惯。
  二、教给学生的提问方法,使其会问
  学生有了敢于提问的信心之后,要交给学生的提问方法,使其会问。由于不同情况下容易、性质各有特点,因而提问的方法和形式应各有特色,只有恰到好处的提问,才能揭示问题的本质。反之,提问的方法不当,不但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反而易使人感到乏味和厌烦。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还必须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提问方法,使学生会提问。
  1、 引导学生进行考察性提问。考察性问题是在理解知识的关键和本质之处让学生提问,把过去因为教师要强化重点知识而发出的提问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相互提问把新知识、新问题理解消化。如学习‘长方形周长’知识,学生在研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时,出现了四种方法:(1)长 长 宽 宽;(2)长 宽 长 宽;(3)长x2 宽x2;(4)(长 宽)x2。各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把‘长 宽’打上小括号呢?学生在提问过程中,把新知识点转化,分解成旧知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性提题。质疑性提问是学生在思维受阻时,百思不得其解处,让学生随时随地提出心中的疑问。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小组交流、互相探索,冲破思维的框架束缚,帮助别人解决自己没有遇到的问题,用别人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化难为易。动手操作是学生形成提问的基础和源泉。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可以受到一定的启发而提出问题。比如教学‘除法’时,课堂上组织学生探究48除2的计算方法时,教师让学生先动手分一分,再选择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学生在分的过程中,对算理有了初步的理解,在计算的过程中,就会对竖式计算提出为什么先算4除2,而不先算8除2?为什么4除2商2的2写在十位上?竖式4-4为什么不写0,而8-8写0?由此可见,只要指导学生对问题多作思考,学生就能创造性地提出深刻的问题。
  3、引导学生进行独创性提问。独特性提问就是鼓励学生在别人的认识基础上提出异议和独特见解。解决某一个问题的思路不同,方法不同,答案不同,都可以成为独创性的萌芽。努力激发学生的灵感,从而提出创造性的问题和独特见解,甚至引起争论。相似的争论过程是自所感知的知识与思维差异的融合过程,很多问题就是在争议、讨论中自然得以解决的。
  三、提高学生提问的水平,使其善问
  学生具备了敢问和爱问的能力后,不一定就能够把问题问的贴切,问得有深度。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精心设计问题,大胆质疑,鼓励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放问题,从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1、抓住问题的时机,进行随机性的提问。在敢问阶段,教师通常要给学生一定的提示学生才能够提出问题。如在教学某一个环节,教师问学生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才敢于提出问题。在问阶段,学生能初步在课堂的任意一个环节提出问题,但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在善问阶段,就是学生掌握了提问的方法之后,能够随时随地提出问题,使问题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这是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提问能力所要达到的最高要求。
  2、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有了胆量且有了一定的兴趣后,并不等于就能够问的恰到好处。从原侧上说,学生的问题应当围绕学科教学任务去提。学生能否问在知识的重、难点处,关键还在于让学生掌握提问的基本方法。教师可以分类地给于指导。
  (1)引导学生从新旧知识联系处疑问。数学知识前后联系紧密,许多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与发展。如在从旧知到新知的迁移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上发现和提出问题;丛飞自己不明白、不理解、认识不清楚的地方找问题。
  (2)引导学生在矛盾处疑问。在原有知识的结构上或认知上出现了矛盾,学生自然就会去思考这是为什么呢?这也是学生开始提问了,为下一步解决问题创造了条件。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创设矛盾,引领学生去提问,去质疑,去反思。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质疑。如;学校开运动会,进行400米赛跑,一些学生观察到,每位运动员都不在统一起跑线上。于是,提出了‘400米赛跑为什么运动员不在统一起跑线上?’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平时有意识、有目的地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就一定会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其他文献
新生期结直肠刺激对幼鼠内脏痛敏感性影响及脊髓c-fos蛋白表达目的:采用行为学和电生理评价方法,探讨新生期伤害性结直肠扩张刺激(CI)对幼鼠内脏痛觉敏感性影响,并建立幼鼠内脏痛
素质教育的浪潮一浪接一浪,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对教学只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知识的启发者和引路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会。因而,在教学活动时,我非常重视课堂的气氛。因为适宜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智力呈最佳状态;反之,则沉闷、冷漠、消极的课堂气氛往往会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抑制智力活动,窒息智慧火花。下面就谈谈我在语文课中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的一点体会。  
期刊
《学会生存》中提到:“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离开了学校,在没有教师陪伴时,全靠一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的阵地在课堂,打造高效课堂是教师的终生追求。但目前的教学现状是令人担忧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课堂很满意的只占5.2%,不满意的占46.3%,很不满意的占17.7%。学生对课堂教学不满意主要表现在: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很少有机会表现自己;老师讲课死
期刊
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组织好课堂教学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证,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课堂教学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那么,教师在课堂上该怎样组织好学生,使其在教师的带领下有条不紊地学习呢?以下是我对一年级组织课堂教学的几点想法和做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
期刊
《荷塘风起》选自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科书鲁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本单元模块的内容是“走进自然的怀抱”,这对于让学生认识自然,体味自然之美,获得生命的内在审美体验,构建起灵魂深处的精神家园,对于培养学生具备丰富的情感和形成健全的人格有着积极的作用。而这篇课文是本单元的一篇自读文本。通过这篇文章,我希望既能够让学生在体会到自然之美的同时思考现代文明对于大自然的戕害,又能给予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   为
期刊
一、鼻咽癌基质淋巴管及微血管的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关系的比较研究 l、D2-40标记的淋巴管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目的:探讨D2-40标记的淋巴管在
目的:通过磁共振成像研究单侧颈内动脉颈段闭塞同侧半球的梗死情况,用全脑血管造影研究侧支循环的血流变化,分析不同侧支的代偿能力、梗死部位和神经功能缺损的比较,增进我们
反复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指在妊娠前20周连续发生三次及三次以上自然流产的现象,是导致不孕不育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占不孕不育人群的10
内容摘要: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是培养小学生善思和进取的主要手段,由于小学生处于成长与好奇,好动阶段,因此,在课堂里,教师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思考,见解甚至是做成游戏表演都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爱好,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动机,并养成他们爱学、好问的良好素质。   主题词:小学生 课堂 情景教育      1、创设情景生成问题。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这已
摘要: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创设情景,我们要创造争议,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课堂争议 创新     “灯不拨不明,理不争不透”,争议是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世界观差异,社会实践经验不同,认识水平和认识角度不同,常常会产生争议。课堂争议,可以深化学生对教材、案例的理解和认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激发学生的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