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母语

来源 :大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汉语,就是我们的母语。汉语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母语。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是汉语言博大精深的体现,然而,在现代社会,我们的母语却渐渐地被疏远、淡化,中国人的汉语能力日臻下降,汉语教育虽设为“必修课”,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代之以英语为主体的外语教育却显得异常繁荣。
  “母语协助我们保留民族的根,文化和认同感这些至关紧要的东西。失去这些东西,我们会成了他人眼中的‘香蕉’——外表是黄的,里头是白的。”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负责人也曾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的语言文化面临着竞争的态势,英语和英语所承载的文化是强势的,随着英语的传播和使用,英语文化的价值观念也向全世界扩展。汉语言的地位和作用需要加强。”
  《中国青年报》报道我国研究生复试首次加试汉语能力的消息时称:“现在已到了非重视母语教育、重视母语能力不可的地步。”北京师范大学“自作主张”,在心理学院的研究生复试笔试中加试“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这是我国高校首次在非语言类研究生考试中涉及母语能力考察项目,也是我国首次在研究生复试阶段考核学生的母语应用能力。这一举动引起了全国有识之士的关注。从“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这一举动也不难看出大学呼唤母语教育的迫切心情。大学教育弱化、忽视母语教育的行为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该重视母语教育,大学生母语运用能力已日趋衰退。
  
  母语遭外语排挤
  
  目前,在高校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高校大部分学生都将80%以上的学习时间花费在英语方面,而在汉语方面的学习时间是少之又少。那么,汉语和英语在大学生学习生活到底占了多大比例呢?
  
  学习英语和汉语的时间比例
  


  廖恒(外语系大三学生)
  对于外语系学生来说,我们每天都在和英语打交道。每天平均8节课,其中有6节都是专业课。因为我们是学外语专业的,而主要又是学英语,所以,我们的英语学习分得很细。有听力课,口语课、翻译课、写作课、西方文学史等等。上课时,老师学生全部要求说英语,教材也全部是英语,没有一个汉字。这样的话,我们英语专业的学生只算上课时间就有7小时左右。每天课前要预习,课后要复习,要不就跟不上老师的进度。除此之外,为了提高英语能力,自己还要花时间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在寝室,我们每天要有至少一个半小时讲英语的时间,早上还要有一个小时的训练听力的时间,这样算起来,一天24个小时,我们大概要有11个小时学英语。除去休息,已经占了68%。除了平时说话之外,可以说我们基本上就是没有时间专门去学习汉语。有时候,最多是看看报纸。
  


  曾柳(中文系大二生)
  我们在英语上花的时间比较多。我的英语基础本来就不好,中文专业本科生要求过英语四级,现在又是过级的关键时期,所以没办法,硬着头皮也得学。每天就是没有英语课,书包里装的也基本是英语书。一有时间就去自修室学英语,有时候,一些自己不太感兴趣的专业课和公共课也都在背英语单词。我们一上公共课,就有90%的同学桌子上放的都是英语书。英语占了我们很多时间。我们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每天除了上课之外,就看看小说,但这样的时间并不多,一般只有晚上睡觉之前看半个小时就睡觉了。中文系学生本来就是应该博览群书的,俗话说“文史哲不分家”,除了看文学、理论之外,还要多方面涉猎,而现实哪里允许啊。有时候感觉自己不是学中文的,倒是像学英语的。学习英语和专业的时间、比例很难平衡,我觉得自己为了英语荒废了学业。
  


  钟名辉(电气工程系大三学生)
  我们是学工科的,我在大二上期就贴边过了英语四级,那时候真的花费了我很多时间和精力。工科本来就很难学,但是没有办法,还是要抓好英语。我还在准备英语六级,六级又比较难过,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更多了,除了专业学习之外,我有30%以上的时间都花在了英语上。学习汉语根本就没有什么时间,也没有这个意识。大学教育对汉语的学习没有要求,我们也就没有在意。
  
  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对4000多名高校非外语专业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的题目是,你学习英语的时间占有多大比例?结果如下:几乎全部占19%,大部分占56%,正常时间占16%,很少9%。可见,高校大部分非外语专业的学生都有大部分时间是用来学习英语的。而汉语的学习时间有多长呢?可以说,非中文专业学生除了平时说话运用汉语,教科书是汉语版之外,基本就没有什么多余的时间是用来学习汉语了。有一理科同学坦言:“每天的英语和专业还学不过来呢,哪里有时间去学习汉语?再说,学校又没有对我们的汉语水平做出规定。”而中文专业的学生又有多少学生投入了精力在汉语方面呢?除了专业课、看小说之外,其他40%的时间也都是花在了英语上。毫不夸张地举个例子,一次笔者无意间翻开一中文系大二学生的书包,我惊奇地发现,书包里除了一本余华的《活着》之外,其他三本都是英语书籍,《王长喜英语四级预测试卷》,《星火英语词汇手册》和《阅读理解100篇》。据了解,这是普遍现象。
  我们的母语被置于跷跷板的低端,看着英语教育被翘到半空中,还为他助上一臂之力!
  


  
  母语教育缘何被忽视
  
  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外语系还是非外语专业的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都远远高于汉语的学习,时间比例严重失衡。
  母语教育被忽视的原因是什么呢?
  英语考试压力的促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无论在哪所高等院校,都明确规定: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要过专业四级才能够获得学士学位,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要通过英语四级考试方能获得学士学位。英语过级与学位证挂钩的现象不仅普遍存在,而且是愈演愈烈。国家教育部并没有规定英语四级与学位证挂钩,英语四级与学位证挂钩属于校方行为,但是普通高等院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院校的竞争力,仍不惜以忽视母语教育为代价。尽管当前全国英语四、六级改革轰轰烈烈地进行,但却无法改变各高校对英语四级的种种限制。即使不颁发合格证书,但学校、学生仍然会自动形成和710分相对应的心理及格线的。打个比方说,100分的60%是60分,那么,710分的60%就是426分,这是潜规则。而且,很多高校也表明了他们的态度,如北京市某高校,明确表示了该校将及时有关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要求的规定,规定将明确以下两个问题,第一,作为全国重点大学,尤其是以信息、通信类为主体的重点大学,我校肯定会对本科毕业学生的英语水平有硬性要求。第二,我校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要符合学校的定位和学生的水准,因此通过分数肯定会大大高于均值500分的正态分。北京市这所高校的规定也从一个侧面代表了大部分普通高校的态度。而相反,全国并没有针对大学生的对母语学习的考试要求,更没有哪一所高等院校规定,大学生母语不过几级就不能够获得学士学位,这就客观上造成了英语和汉语学习时间的比例失衡,母语教育被无意识的忽视。
  就业压力的催化。目前,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将选人标准提高,尤其是对毕业生英语水平的要求提高,英语成为很多应聘者难以逾越的一道门槛。一般英语专业学生通过专业四级是专业基本过得去,能过专业八级是“天下无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要通过公共英语四级,能够过六级是大有优势。而对非中文专业学生的汉语水平有何要求呢?基本没有。对于中文专业的学生有汉语水平的要求吗?有。应聘方会问:“你在大学期间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过作品吗?发表多少?”但这仍是以英语水平为基础的。笔者曾在长沙一次大型招聘会上见到这样的现象:同是中文专业的学生,一个过了英语六级,没有发表过什么作品,另一个同学手里拿着厚厚一叠大学期间发表的作品,英语没有过四级。二人同时应聘某市一家重点高中语文教师一职。结果,应聘方看中了前者,并通知他某月某日到某地参加面视和试讲,而后者则只能“另僻溪径”了。尽管有些岗位对英语的需求不大甚至根本没有英语方面的需求,但是大多数用人仍然会“跟着潮流走”,故意设置用人障碍,设立英语这一难以逾越的门槛。面对这样的就业形势,为了迎合用人单位的口味,学生们不得不拿出大量的时间来学习英语,这在一定程度上催化了英语学习,而淡化了汉语学习。
  自身发展需要的粘合。很大一部分学生为了日后自身能有更好的发展,不得不耐着性子来学习英语。考研对英语的要求较高,很多学生因为英语而在考研榜上名落孙山。因此一些立志考研的学生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 英语上。而对于汉语有没有要求呢?非中文专业的学生一般是没有要求的。即使是中文专业的学生,专业考试也是极容易被攻破的。还有一些学生有意出国深造,他们不断地通过各种考试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如托福、雅思等等。这就在主观上忽视了汉语学习,忽视了母语。
  这些因素都使我们的母语教育被弱化、忽视,大学生的汉语运用能力日趋衰落。
  
  我们的母语水平 ?
  
  关于人们对汉语的掌握水平,东方时空做过一个调查,“您认为您的汉语(听说读写)水平如何?”在3小时内,5469人参加调查,认为自己的汉语水平非常好的占8%,比较好的占34%,一般的占52%,比较差的占6%。看来,大多数人对自己的汉语水平是不自信的。那么,我们的大学生的汉语运用水平又如何呢?
  一段时间以来,大学生在不断通过考试证明自己的英语水平时,忽视汉语学习,汉语运用能力几乎无人问津。我们对母语的重视不够,尤其是一些高等院校过分强调英语学科,以致许多高校学子陷入误区,忽视专业课程、忽视母语学习,导致了一些学生“有知识没文化”,还经常闹出一些笑话。众多非语言学类学子母语运用能力差,缺乏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多同学连基本的鉴赏审美能力都没有,还有很多同学不勤于练笔,大学四年未发表过一篇文章,以致毕业找工作时处处碰壁,还有一些同学,写一张请假条都是错字连篇。
  据报载,某名牌大学有位教授作关于“武王伐纣”的讲座时,当场有一个女生站起来问他研究这个有什么用。还有一次一名学生在这位教授谈到大学生要学点人文知识的时候,直接反问他说:“现在我要考GRE,要考托福,要打工,要做课题,要谈女朋友,哪里有时候去搞什么文理兼通啊?”在学生考试的时候,这位教授抽出一本二十四史现代标点本让学生随便翻译一段,可始终没有一名学生的翻译过得去。
  另据报载,上海某出版社曾作过一项调查,发现85%的大中学生不读文学名著。一些单位人力资源部的同志经常收到大学生的简历,发现语句凌乱,明显有受英语语序影响的痕迹,有些本科生写出的汉字不如十年前的小学生。有教授说,20多年前我们读小学初中的时候,庞中华的字帖是我们的最爱,可现在还有几个学生知道庞中华呢?一位知名教授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教授开了两门课,一门是中国艺术精神,一门是西方艺术精神。在谈到西方艺术精神的时候,每个人都可以颇有建树、见解,从古希腊、中世纪、文艺复兴到当代,但谈到中国艺术精神的时候,先秦不懂,魏晋南北朝说不出来,现当代几乎被西化了。
  
  外国掀起中文热
  
  在国内汉语“失宠”的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海外的“中国热”“汉语热”却持续升温。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秘书长崔希亮教授在“新世纪汉语——海内外的互动与互补”学术演讲讨论会上曾透露,目前全世界学习汉语的人数达3000多万,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东亚语系近年举办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海外中国语言教学国际研讨会”。世界中文教学与研究机构几乎都派代表参加了这次研讨会。据报道,中文教育在全美国上百种外语中排在前五至六名,已成为大学录取选考的10种外语之一。
  日本有近两百万人学中文,日本500余所大学几乎全开设中文课,其中85所大学设置了中文专业。在韩国有上百万人在学习中文。
  学习中文的人数在法国也逐年增加。目前约有两万人在学习中文,有大约200所大中小学在教授中文,而参加各地华人社团周末中文课程的华裔子弟也有8000余人。
  在加拿大,越来越多的人想了解中国和认识中国,学中文热也随之水涨船高。加拿大语言专家认为,汉语正逐渐取代法语,成为除魁北克省之外其他各省份的第二大语言。
  新加坡总理吴作栋曾语重心长的说,中国的崛起为新加坡人带来无限的机会,新加坡绝不能在这个时候将掌握华文的优势拱手让人,因为那将是愚蠢的做法。他认为,国人必须更加重视母语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容易在全球化的趋势中失去文化的根,使自己失去面对世界的自信心,而加强对母语的掌握可以平衡这个趋势。
  就像中国人学习英语而创造的巨大产业,全球新一波中文热,也启动了庞大的中文教学产业。针对海外中文教育的需要,近年来,我国国务院侨办已向海外发行100万册教材,选派教师前往海外近百所中文学校任教,并邀请了大约2000位外国教师到中国国内进行中文培训,即便这样,仍远不能满足需求。
  随着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在国际上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学习人数逐年增多。
  
  外国语学院的“苦难生活”
  
  自从中国加入世贸后,学外语的人似乎一夜之间暴增,一向不爱赶潮流的我们一家子也兴冲冲地在高考志愿表填上“英语”二字。从此,我的“苦难生活”便有条不紊地开始了——
  
  在酷热的九月中旬接受过军训的洗礼后,终于开始上课了!然而现状却让人觉得哭笑不得:一周有48节课!也就是说,一周七天天天有课,而且有时晚上还要去上课——就连理工科也没有安排得这么紧啊!一想到高三时老师家长们常常说的那句“你进了大学就轻松了”,我就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每天早上,别的寝室还沉浸在安谧的睡梦中时,我们就得在闹钟、手机的“哀号”中爬起来抢占厕所和洗漱台,以便“尽早上路”。要知道,这个学校的外国语学院在学校的北端,而我们所住的公寓却在学校的南端,这意味着我们至少要走1500米——足足一公里多呐!
  收听天气预报成了每晚必修的功课,如果次日果真能够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那就太好了,意味着我们可以至少节约5到10分钟。
  冬天早上走那么远的路真是种折磨!学校位于郊区,而且据说还是这一带的最高点。所以校园里一直流传着一句话:“X大一年只刮两次风,每次就刮半年”。更有甚者,有人还将其称之为“呼啸山庄”。从11月开始,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呜呜哇哇的风声和哗啦哗啦的树木摇撼声。我们就算把围巾手套帽子全部备齐,也依然能够感受到凛冽的寒风透过围巾、衣服使劲往里钻。这还不算什么。在路上走一会儿了身子自然就暖和了,在教室里才叫惨,没有暖气,窗户又关不严,坐个十几分钟就手脚冰凉了。注重保养的小姐们自然会随身携带暖手的小电炉、坐垫之类,但大多数人嫌麻烦懒得带,也就只好苦坐着挨冻了。
  冻就冻吧,真正让人头疼的是学习。
  大学里的专业学习和高中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课堂上学的其实已经很多了,但是如果想要掌握些专业技能的话,课外还得读大量的相关书籍、做大量的练习,而且主要靠自学。老师一般上完课就拍拍屁股走了,辅导员就更不用说,他自己还一大堆的学习任务呢!
  高中时,一个单元学几十个单词已经算是任务很繁重了;但我们现在上综合英语课,一节就要把几十个单词扫一遍,如果是名词、形容词,还要记它们的形近词、同义词;如果是动词,就要记同一个动词搭配不同的介词时分别是什么意思、不同的动词搭配同一个介词是什么意思。打个比方,意义为“走路”的单词有数十个,非英语专业的同学们可能只要把它们统统记为“走路”就行了,但是我们就得记住march是“阔步前进”,creep是“匍匐而行”,tramp是“重步行走”,…… 又比如,economy是“经济”,economic是“经济学的”,economical 是“经济的,节约的”,economics是“经济学的”……或许有人要怀疑,记这些东西有用吗?背得下来吗?我只能说这是外语专业学生的天职,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能用上这些看似很少用的词。也许是在一次考试的阅读理解中,也许是在和外教的一次交谈中,总之一定会在你没预料到的时候需要它。再说了,学外语的,单词量再大也不过分。
其他文献
流言自古就有,在不同的话语情景下,它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主流媒体失语的情况下,市场流言会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增殖和传播,如果控制不慎,企业的生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信息时代的特征已经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的信息化正以不可阻挡之势走进并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无论在哪里,我们都可以看到
笔者在2017年7月刊《商情》《旅游扶贫深入实践探析——以福建永泰县为例》一文中曾提出贫困乡村的“园艺休闲+村居”的旅游扶贫模式,但讨论未加以展开.本文则是姐妹篇,探讨
期刊
《检察风云》杂志公开出版400期,又逢创刊20周年,我表示由衷地祝贺。《检察风云》1993年创刊至今,始终坚持自己的办刊思路和原则,从黑白到全彩色,从月刊到半月刊逐年稳步发展
特别是最近几年,继网上银行之后,第三方支付平台大量涌现,为买方与卖方之间建立了一个中立、平等、便捷、低成本的资金划拨方式,较好地突破了电子商务发展的支付瓶颈,成为网
事业单位经济统计工作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能够掌握基本数据和具体情况,推动事业单位发展.但目前经济统计工作面临一些问题,例如,统计制度不完善、法律意识淡薄、工作人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