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陆续实行自主招生制度,能较好地解决生源少、生源差的招生难题。高职院校实行自主招生制度以来,存在一些问题和困境,制定科学的保障制度以及采取更加完善的改革措施,使自主招生过程更加合理。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完善 自主招生 改革措施
在我国,随着高校扩招,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现行统一招生模式下,高职院校普遍面临生源少、生源差等招生难题,高职自主招生、单独招生、注册入学等改革呼声高涨。2003年,教育部为了解决现存高考制度所出现的种种弊端,提出了“高端多元,中端稳定,末端放开”的高等教育招生制度。其中,“末端放开”指的是放开对专科层次院校的招生方式管制,赋予其一定的招生自主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由各省组织”。
高职自主招生考试目前已经实行了近10年,突破了原来单一的入学模式,提高了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和办学水平,也给考生带来了更多的入学选择。发展这么多年,有许多经验需要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加完善的改革措施。
1 高职院校实施自主招生的必要性和意义
1.1 进一步彰显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
近年来,教育部对高职院校提出科学定位、分类指导、多元发展、特色办学的指导思想。各地高职院校相继成立了行知联盟、医学教育合作委员会、教师教育合作委员会、示范高职院校合作委员会、商科教育校企合作联盟等。各高职院校根据各自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确定招生对象,开展自主招生。通过自主招生分类,为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特色发展奠定基础。
1.2 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
职业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己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水平,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实施不同的教育方式,健全个人的素质和能力。国家一再强调素质教育,远离应试教育。但目前的现状是,从中学一直到大学,应试教育还是绝大多数学校的教育主体,是他们教育的“法宝”。因为教育资源的稀缺,导致教育竞争异常激烈,应试教育难以避免。推广自主招生,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拔录取不同类型的学生,有利于引导实施素质教育。
1.3 有利于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通过自主招生,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推进高校与企业深度合作。高校可以通过自主招生,综合考虑招生、培养、就业,通盘考虑、综合设计。企业可全方位参与招生、培养、就业。高校根据不同的招生对象和就业需求重新制定培养方案,培养企业和社会能用的上的人才。
1.4 扩大生源渠道
通过自主招生,高职院校不仅仅可以录取高中毕业生,还可以面向中职生和具有高中同等学历的社会群体,如农民工、转业军人、在职职工等,大大拓展了生源。职业教育是伴随一个人终身的教育。从业技能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学习。而具有自主招生权利的高职院校为社会建立了终生教育的平台。
1.5 有利于录取合适的学生
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端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的教育,通过自主招生方式,更能全面考量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发现那些勇于创新、善于思考、动手能力强的考生。这些学生也许考试很难考到高分,但是他们接受新知识快、理解能力强、思维反应敏捷,通过自主招生这一人才选拔模式,让他们能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受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1.6 强化以服务为宗旨的职教观念,提升高职教育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时要考虑确定合适专业,专业要和产业对接,要服务于当地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教育部提出实现“五个对接”的第一个对接就是专业对接产业。要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整体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职院校创新体制机制,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输送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 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现状
2.1 自主招生目的不明确
自主招生的目的是为了选拔有用的人才,符合高职学院发展目标和培养目标的人才,特别是偏才、怪才,具有创新精神和发展潜质的人才,才能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提升素质教育水平。而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更多的是效仿本科院校招生模式,没有自己的特色,难以招到符合高职特色的人才。
2.2 面试方案不合理
面试是绝大多数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考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相对于现有高考模式的重要区别。面试的目的是让不符合专业要求的考生不通过考试,从而选拔出符合高职院校要求的优秀学生。但是,面试考官在面试之前对考生的信息知之甚少,只有简单的个人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生源地和在校学习情况等,即使问考生一些问题,也难以全面、综合了解这名学生的真实情况。这样,最终的结果往往依赖于面试官的个人经验和他对该名考生的印象,主观色彩强烈,不利于做出客观、公正的判定。
2.3 录取过程有不公平现象
2.3.1 地区差异带来的不公平
自主招生考生大多来自省内,但是区域不同,就决定了他们的学习环境、经济发展不同,来自城市的考生明显要比来自贫困地区的考生有优势。而当前自主招生过程中,其考试内容和方案设计都是对城市考生有利。这样,在面对竞争的时候,来自山区、农村地区的考生就没有优势可言。
2.3.2 面试过程容易“以貌取人”
在面试过程中,那些俊男靓女无疑是一道风景,容易受到面试考官的偏爱,容易得到“印象分”。而这样,对那些勤奋好学、有抱负有理想但是外貌不佳的学生明显不公平,付出了很多,却得到很少,甚至没有一丝回报,失去了很好的发展机会。 2.4 自主招生考试评价体系不规范
自主招生院校对于考生没有一个量化的指标,很难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科学的评价,只能采取主观评价方式进行打分。再加上考生提供的证明材料真实性难以判断,最终的可能结果就会造成错判,影响了自主招生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3 完善自主招生政策的改革措施
3.1 建立健全公平的自主招生制度
自主招生打破了只有通过高考才能上大学的唯一入学模式,打破了“分数入学论”,它是依据各高职院校的招生专业和学生的技能特长进行选拔。由于考试形式和内容与高考模式不同,所以在多元化选择的同时,也对自主招生的公平性带来了挑战。如何做到降低人为的主观因素,“公平、公开、公正”考核学生的能力对招生院校来说是严峻的考验。可以尝试分小组考核,考前10分钟各自抽题,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平均分作为最终考分等形式,最大限度的降低主观因素。
3.2 确定自主招生的选拔标准和面试实施方案
高职毕业的学生是为了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根据企业的相关岗位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制定相应的选拔标准,使选拔标准更具合理性。面试的实施方案包括面试的时间和地点、面试的方法、面试试题的设计、面试考官的选定等,因为面试是直接和学生的交流,所以面试的过程尽量做到人情化,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面试环境,更有利于学生真实水平的发挥。特别是面试试题的设计,是要在专业岗位任职资格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关键考评要素,重点考察应试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建立和完善自主招生过程中的评价体系
建立和完善自主招生过程中的评价体系是自主招生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可对自主招生进来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观察其表现,了解她们对于专业的认可度、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协调能力、操作能力等各项指标,为他们的综合素质进行打分,并据此调整以后自主招生时的评价手段和录取标准。
3.4 完善自主招生制度的监督机制
高职自主招生制度要健康有序运行,必须建立和健全监督机制,体现招生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因此,在自主招生过程中,必须制定自主招生实施办法,严格管理制度,加强制度建设,使得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整个招生过程中,提高透明度,接受公开监督,招生过程中的每一项步骤都及时向社会公开,加强舆论监督,对于违规者要追究其相应的责任,保证自主招生的顺利进行。建议高职院校成立自主招生录取工作监督小组,负责监督自主招生工作。
3.5 完善中高职衔接机制
中职学生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技能水平和专业操作能力,大多都有强烈的升学愿望,中高职衔接合作具有很好的前景。中职阶段一般侧重职业基本技能训练,而高职阶段则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培养对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中高职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材使用、培养方式等方面要进行衔接和改革,深化中高职教学的衔接。
参考文献:
[1]汪贤武.高职商科专业自主招生学生状况调查及培养措施[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4(3).
[2]陈洁.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改革刍议[J].教育发展研究,2008(1).
[3]戴诚斌.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现状与对策[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
[4]沈秀梅.高职自主招生面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2(4).
基金项目: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教育公平视野下安徽省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制度改革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SK2013A028]。
作者简介:
吴子钟(1976-),男,安徽潜山人,安徽工商职业学院旅游管理系副教授,旅游管理硕士。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完善 自主招生 改革措施
在我国,随着高校扩招,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现行统一招生模式下,高职院校普遍面临生源少、生源差等招生难题,高职自主招生、单独招生、注册入学等改革呼声高涨。2003年,教育部为了解决现存高考制度所出现的种种弊端,提出了“高端多元,中端稳定,末端放开”的高等教育招生制度。其中,“末端放开”指的是放开对专科层次院校的招生方式管制,赋予其一定的招生自主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由各省组织”。
高职自主招生考试目前已经实行了近10年,突破了原来单一的入学模式,提高了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和办学水平,也给考生带来了更多的入学选择。发展这么多年,有许多经验需要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加完善的改革措施。
1 高职院校实施自主招生的必要性和意义
1.1 进一步彰显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
近年来,教育部对高职院校提出科学定位、分类指导、多元发展、特色办学的指导思想。各地高职院校相继成立了行知联盟、医学教育合作委员会、教师教育合作委员会、示范高职院校合作委员会、商科教育校企合作联盟等。各高职院校根据各自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确定招生对象,开展自主招生。通过自主招生分类,为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特色发展奠定基础。
1.2 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
职业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己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水平,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实施不同的教育方式,健全个人的素质和能力。国家一再强调素质教育,远离应试教育。但目前的现状是,从中学一直到大学,应试教育还是绝大多数学校的教育主体,是他们教育的“法宝”。因为教育资源的稀缺,导致教育竞争异常激烈,应试教育难以避免。推广自主招生,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拔录取不同类型的学生,有利于引导实施素质教育。
1.3 有利于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通过自主招生,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推进高校与企业深度合作。高校可以通过自主招生,综合考虑招生、培养、就业,通盘考虑、综合设计。企业可全方位参与招生、培养、就业。高校根据不同的招生对象和就业需求重新制定培养方案,培养企业和社会能用的上的人才。
1.4 扩大生源渠道
通过自主招生,高职院校不仅仅可以录取高中毕业生,还可以面向中职生和具有高中同等学历的社会群体,如农民工、转业军人、在职职工等,大大拓展了生源。职业教育是伴随一个人终身的教育。从业技能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学习。而具有自主招生权利的高职院校为社会建立了终生教育的平台。
1.5 有利于录取合适的学生
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端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的教育,通过自主招生方式,更能全面考量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发现那些勇于创新、善于思考、动手能力强的考生。这些学生也许考试很难考到高分,但是他们接受新知识快、理解能力强、思维反应敏捷,通过自主招生这一人才选拔模式,让他们能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受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1.6 强化以服务为宗旨的职教观念,提升高职教育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时要考虑确定合适专业,专业要和产业对接,要服务于当地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教育部提出实现“五个对接”的第一个对接就是专业对接产业。要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整体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职院校创新体制机制,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输送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 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现状
2.1 自主招生目的不明确
自主招生的目的是为了选拔有用的人才,符合高职学院发展目标和培养目标的人才,特别是偏才、怪才,具有创新精神和发展潜质的人才,才能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提升素质教育水平。而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更多的是效仿本科院校招生模式,没有自己的特色,难以招到符合高职特色的人才。
2.2 面试方案不合理
面试是绝大多数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考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相对于现有高考模式的重要区别。面试的目的是让不符合专业要求的考生不通过考试,从而选拔出符合高职院校要求的优秀学生。但是,面试考官在面试之前对考生的信息知之甚少,只有简单的个人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生源地和在校学习情况等,即使问考生一些问题,也难以全面、综合了解这名学生的真实情况。这样,最终的结果往往依赖于面试官的个人经验和他对该名考生的印象,主观色彩强烈,不利于做出客观、公正的判定。
2.3 录取过程有不公平现象
2.3.1 地区差异带来的不公平
自主招生考生大多来自省内,但是区域不同,就决定了他们的学习环境、经济发展不同,来自城市的考生明显要比来自贫困地区的考生有优势。而当前自主招生过程中,其考试内容和方案设计都是对城市考生有利。这样,在面对竞争的时候,来自山区、农村地区的考生就没有优势可言。
2.3.2 面试过程容易“以貌取人”
在面试过程中,那些俊男靓女无疑是一道风景,容易受到面试考官的偏爱,容易得到“印象分”。而这样,对那些勤奋好学、有抱负有理想但是外貌不佳的学生明显不公平,付出了很多,却得到很少,甚至没有一丝回报,失去了很好的发展机会。 2.4 自主招生考试评价体系不规范
自主招生院校对于考生没有一个量化的指标,很难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科学的评价,只能采取主观评价方式进行打分。再加上考生提供的证明材料真实性难以判断,最终的可能结果就会造成错判,影响了自主招生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3 完善自主招生政策的改革措施
3.1 建立健全公平的自主招生制度
自主招生打破了只有通过高考才能上大学的唯一入学模式,打破了“分数入学论”,它是依据各高职院校的招生专业和学生的技能特长进行选拔。由于考试形式和内容与高考模式不同,所以在多元化选择的同时,也对自主招生的公平性带来了挑战。如何做到降低人为的主观因素,“公平、公开、公正”考核学生的能力对招生院校来说是严峻的考验。可以尝试分小组考核,考前10分钟各自抽题,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平均分作为最终考分等形式,最大限度的降低主观因素。
3.2 确定自主招生的选拔标准和面试实施方案
高职毕业的学生是为了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根据企业的相关岗位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制定相应的选拔标准,使选拔标准更具合理性。面试的实施方案包括面试的时间和地点、面试的方法、面试试题的设计、面试考官的选定等,因为面试是直接和学生的交流,所以面试的过程尽量做到人情化,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面试环境,更有利于学生真实水平的发挥。特别是面试试题的设计,是要在专业岗位任职资格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关键考评要素,重点考察应试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建立和完善自主招生过程中的评价体系
建立和完善自主招生过程中的评价体系是自主招生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可对自主招生进来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观察其表现,了解她们对于专业的认可度、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协调能力、操作能力等各项指标,为他们的综合素质进行打分,并据此调整以后自主招生时的评价手段和录取标准。
3.4 完善自主招生制度的监督机制
高职自主招生制度要健康有序运行,必须建立和健全监督机制,体现招生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因此,在自主招生过程中,必须制定自主招生实施办法,严格管理制度,加强制度建设,使得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整个招生过程中,提高透明度,接受公开监督,招生过程中的每一项步骤都及时向社会公开,加强舆论监督,对于违规者要追究其相应的责任,保证自主招生的顺利进行。建议高职院校成立自主招生录取工作监督小组,负责监督自主招生工作。
3.5 完善中高职衔接机制
中职学生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技能水平和专业操作能力,大多都有强烈的升学愿望,中高职衔接合作具有很好的前景。中职阶段一般侧重职业基本技能训练,而高职阶段则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培养对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中高职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材使用、培养方式等方面要进行衔接和改革,深化中高职教学的衔接。
参考文献:
[1]汪贤武.高职商科专业自主招生学生状况调查及培养措施[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4(3).
[2]陈洁.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改革刍议[J].教育发展研究,2008(1).
[3]戴诚斌.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现状与对策[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
[4]沈秀梅.高职自主招生面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2(4).
基金项目: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教育公平视野下安徽省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制度改革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SK2013A028]。
作者简介:
吴子钟(1976-),男,安徽潜山人,安徽工商职业学院旅游管理系副教授,旅游管理硕士。